纳木错美丽简短得句子汇聚90条

时间: 2022-10-04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纳木错美丽简短得句子汇聚90条

美丽神奇的纳木错的写景散文

  我在西藏工作多年,曾先后两次到海拔5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那根拉山口,从高处远远看到纳木错湖,像一块巨大的通灵宝镜静静地卧在蓝天白云之下,心中充满了神奇和向往。

  车子沿着曲折山路,左转右拐,盘旋而下,直到山坡下纳木错扑入了眼帘。到了湖边,才真切感受到纳木错的神奇。

  我兴奋地在湖边走着,伫立着,细细观赏湖面,近岸处,湖水清澈见底,偶尔能见到鱼在水里游动跳跃;远一点,浅蓝色的湖水泛着珍珠似的浪花;再远一点,水天交际处,湖水蓝得格外纯粹,如雨后初晴的天空,又如光滑莹润的宝石。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水悬在空中,形成一个美妙的“天湖”的美名。在晴好的天气,纳木错湖呈现出蓝白相间之色。蓝的天伴有漫天变化着不断滚动的白云,是那么的透亮。随着微风吹动,湖面卷起层层浪花,浪花犹如人的呼吸,有节奏地曼妙地向远处推进。水天相融,浑然一体,似有身临仙境之感。处于水天之间的,还有连绵不断的念青唐古拉山皑皑白雪,好似白色盔甲,宛若勇敢的.卫士守护着这颗冰川上的明珠。

  这如海水的蓝与洁净的白相间相融,也在雪域高原编织出神奇的传说。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与念青唐古拉山结为伉俪,相依为命。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念青唐古拉山神化为凡人相貌,着一身白色绸缎,头戴白色盔甲,骑着白马,右手高举马鞭,左手拿着念珠;纳木错骑着飞龙,腾云驾雾,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着佛镜。马龙相亲相爱,相伴飞腾。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神话故事。

  沿湖岸行走,看到两块巨石兀立面前,名为迎宾石。不远处两堆碎石上插满大小不同颜色的经幡迎风飘扬,表达广大信徒对神湖的敬仰。湖中有三个小岛屿立于蓝湖之中,民间传说那是佛的化身。很久以前,藏传佛教的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认为是胜乐金刚的道场,并创立藏历羊年设坛大兴法会。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一次就感到心满意足,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纳木错神湖名气很大,具有很高的神圣性,是善男信女朝圣必去之地。从古至今,中外香客纷至沓来,不惜长途跋涉,虔诚顶礼膜拜,一面用手捻珠,一面口中念念有词,绕湖转经,磕长头。

  纳木错湖从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千米,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千米,200多千米长的湖岸,有的人甚至要好几个月才磕完一圈。信徒们磕累了或到天黑自己记下记号,第二天继续往前磕。我两次去纳木错,都是深秋,高原气候已经寒意逼人。我看到许多信徒穿得很单薄,磕得大汗淋漓,有的磕得头破血流。有一个男孩只有七八岁,额头和膝盖都磕破流着血。我劝他把受伤的地方包扎好再磕,他幼稚黑红的脸蛋上,闪着黑豆似的眼睛,看着我点了点头,似乎明白我的意思,但又一往无前地磕了起来。那种虔诚到忘我的精神,让人难以想象,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纳木错湖边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立湖面。扎西半岛最大,岩洞里常年住着很多在此修行转经的喇嘛,全靠藏民众供养生活。岛上林立很多石柱石峰,似象鼻,如人形,像松柏等多姿多态。岛上还分布很多形状各异的溶洞,且各有其名,诸如量身洞、阴阳洞、合掌洞、善恶洞等,各有其意。藏传佛教认为,一个人做善事还是做恶事,上天会知道的。无论何人,只要行得正就能从每个洞中穿过,反之就要反省自己的言行,这是佛祖的警示。

  纳木错湖,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盆地,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湖水退缩,湖面逐渐缩减而形成如今的神湖美景。由于湖水的滋润,湖滨草原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初夏,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山坡上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身在神湖的美景中,深感大自然造化之绝妙。山与水相依相融,冰雪消融,滋润湖水;湖水又像慈母,养育了湖畔绿茵茵的丰美草场。触动我们心灵的还是这片美丽神奇的湖水,荡涤着人们的心灵,使雪域高原孕育出这块蓝白相间的通灵宝镜,留下大自然神奇之美。

美丽的青龙湖写景散文

  有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想对于一种美,也是这样的。生活在郏县这个美丽的城市中,若不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的温情,用心去体验身边细致而美好的变化,很多美好的风景就与人擦肩而过,碎眸而视,只有投进风和阳光的怀抱,那些枝头、水中、云端的美丽才会与你心有灵犀,随时随地将你裱进一副美轮美奂的山水墨画里。

  追随着冬天的脚步我来到位于城西青龙湖、风和日丽暖阳高照,东风一改往日的粗纩,变得温柔体贴,微风与湖水轻轻碰撞,让那一湖翠绿碧玉泛起一串串银白色耀眼的涟漪。几只野鸭悠悠的游弋在水面上,姿势是静止的,如浮水的蝴蝶轻轻浮在水面上,天空中几只白鹤像是忘记了季节似的轻轻掠过,湖水轻轻拍行者,湖沿缓缓抚过石阶,如一位矫情的女子在丈夫的怀抱里撒娇,石砌的湖沿平静的包容着她的随意、泼辣、彼此演绎着浪漫的缠绵。

  风穿过岸边那些灰色光秃秃老弱病柳的枝条,让人顿感冬意潇瑟,不觉之中又多添了三分冷意,而不远处的四叶草却葱茏盎然,它们一年四季都活在绿油油的春梦里,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有了一丝丝慰籍。因为它与萧瑟冬季的信号相斥而存,显得格外不入。它的不折不屈始终昭示着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稍远处一只不知名的水鸟伫立在暖暖的冬阳下,来不及让我感叹它的英姿卓越,就骄傲地拍着翅膀,优雅的绕过岸边的栏杆,徐徐地飞到亭子的那边去了。

  坐落咋湖中的怡神亭是游客们的最爱,更是文人雅士遣兴怡情之所,亭子顶部的残雪尚未完全融化,底部菱角处挂着的冰凌在阳光洗,泛着银光像一串串碰落的水晶,滴溶水中,荡起的水泼惊醒了灵动的鱼。水中倒映出一对恋人的甜蜜笑颜,透过湖水诠释着其中的容情蜜意。亭柱上是当地有名的书画家秦坤田写下的名联“吟赏烟霞宜养性,流连水色足怡神。”笔力雄健,意境缠绵深远。游人触景赏联,怎能不逸兴遄飞,流连忘返。透过飘动的树枝望去,湖心亭像飘在水上的小舟,柱子上的对联与水中的倒影相应成辉,倒映子水中。“汝水作源微波潋滟生晓烟,青龙探母紫云飘扬罩晚霞。”一副对联道尽了青龙湖的极致之美,仿佛走进一首歌词里“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此刻的青龙湖绝不必西湖逊色吧!

  一阵悠扬的萧声跟着微波荡漾而来,缠绕我疲惫的身躯,直沁人心田,轻轻地,缓缓地,像少时祖母的抚摸让我忘却人间的诸种烦恼,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在这寒冷萧瑟的冬天里,我感觉着春风沐浴般的温暖,想起湿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么?

  柔柔烟波里,青龙湖这大地之女静静地释放着自己的芬芳,无论你任何时候拜赏或是遭受冷落甚至遗忘,它都自顾自地精彩着。好好学习,即使今生不能够出类拔萃,成为诗句中的经典,也要活出自己无暇的颜色。

家乡美丽写景散文

  上周末老公回老家了,微信发来了家乡的美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油菜花的照片。看着画面中那满山遍野都是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顿时让我有些想家,同时也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在我记忆中每年的早春三四月,那时田梗边上的树木都还是光秃秃的样子,可是田野里却已到处开满了油菜花。油菜花有着细细长长的枝干,叶子是青绿色的,花瓣金灿灿的`。有的花瓣是四瓣,有的是五瓣,花瓣间排得整整齐齐的。它们一株株相依相偎,密密排列,昂首怒放。远远望去,田野便成了黄色的海洋。清风徐来,那一株株油菜花就犹如一个个天生丽质的少女,轻摆纤腰,盈盈招手,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花香随风一阵阵飘向远方,使得在田间农忙的人们神清气爽。

  家乡那大片的油菜花地也是我和伙伴们儿时的乐园,我们曾在那里捉迷藏、追蝴蝶,玩得天昏地暗。累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晒着暖暖的太阳,望着蓝蓝的天空,嗅着浓浓的花香,无忧无虑的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惬意。油菜花虽没有百花那般艳丽,但是普普通通的它不仅可以供我们欣赏,而且它还有很多功用:油菜花的花粉能做成养颜的保健品,油菜花的果实不但可以当种子,而且还可以榨油,菜籽榨的油炒菜可香了。每年回家外出时,妈妈都会亲自用自己家种的油菜籽加工成菜籽油让我带出来食用。当用菜籽油做菜时便不禁会想起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家乡美,家乡味,顿时幸福满满。

美丽的荷花初中写景散文550字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荷花的出污不染,也正是这句话,勾起了我对荷花深深地喜爱之情。

  有人说:荷花全身都是宝。我也赞成这句话,别看荷花长得这么美丽,就像是专门用来观赏的一样,实际上,用它的花瓣来做肥料,或者药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它凋谢过后,结出的果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莲蓬,更是营养丰富,它即可食用,也可药用。更有和它同根生的荷叶,它可以用来泡茶,品茶时,若把眼睛放在茶杯口,让茶的热气沁入眼内,便可保持眼睛清亮,心里觉得无比舒畅。

  荷花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它的身子常常浸泡在半水半泥之中,它得不到干净得水,也得不到湿润的泥土,而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虽说可以吸收不少有害物质,但它们经常用嘴咬荷花的颈部或者根部,使荷花的营养减少。

  荷花从不懂得争奇斗艳,它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荷花们纷纷抬起头来,把自己最好的以免展现出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夏季的清凉,放眼望去,除了荷花还是荷花,它们朵朵都是那么美丽,没有好坏之分,我想:它们一定都把自己做到最好了吧!

  荷花有着高尚的品质,它的出生地是那么的肮脏,可它确实那么的高雅素洁。

  出污不染的荷花,无私奉献的荷花;拥有顽强生命力的荷花;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的荷花。它是那么伟大,它不正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吗?如此美丽的生命怎不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