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ài ]
[ shū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856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427 |
内容来源于:www.zeinie.com
太叔姓主要源自:姬姓。
1、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姬辟疆三子姬仪之后,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文公姬辟疆(公元前659~前600年在位)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仪。在古代,嫡系兄弟以“伯、仲、叔、季”为次序来排名,姬仪因排行为老三,所以人称“叔仪”,又因为他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称太叔仪。
在姬仪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次第排名成为为姓氏者,称太叔氏,世代相传至今。一部分太叔氏族人皆尊奉姬仪为得姓始祖。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给其弟的封地,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名叫姬寤生(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封他的弟弟姬段(公子段)在京邑(今河南荥阳),世称京城太叔。姬寤生、姬段兄弟俩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周厉王姬胡,周公元年(公元前841年),周王朝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死于囚所。据史籍《左传》、《史记》的记载,周宣王继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附近的郑(今陕西华县)。姬友就是姬寤生、姬段兄弟俩的祖父郑桓公,他当时是周幽王姬宫涅的司徒。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姬友为保护周王朝而牺牲。姬友的长子姬滑突(姬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郑武公助即位的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有功,仍为周王朝的大司徒,并把郑国也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其故城至今保存完好。郑武公后来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因生大儿子姬寤生时难产,武姜当时受了痛苦和惊吓,便因此对姬寤生一直不喜欢。武姜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姬段,人们称他“叔段”。姬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一直到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郑厉公姬突元年,公元前700年),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后,对姬段一族人的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在周釐王姬胡齐三年(郑厉公复元年,公元前678年),郑厉公将流亡在卫国的姬段之孙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公孙滑,定叔回郑国以后,姬段的后裔子孙们始称太叔氏、公孙氏、段氏、京氏等,表明了后裔子孙们对姬段的爱戴与尊重。据史籍《左传》记载,郑国的后人对姬段普遍都是很爱戴与尊重的,在典籍《诗经·叔于田》、《诗经·太叔于田》等郑国诗歌中,也有许多对姬段的歌颂,因此,有许多史学家怀疑姬段的遭遇实际上是郑庄公的一桩政治阴谋。
一部分太叔氏族人皆尊奉姬段为得姓始祖。
3.源于契丹族:
出自宋朝时期辽国宋魏国王耶律·和啰噶之后,属于以先祖爵号为氏。耶律·和啰噶,在《辽史》中称耶律·和鲁斡,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儿子,早年在北宋仁宗赵祯皇祐二年(辽重熙十八年,公元1050年)被辽兴宗封为越王。至北宋至和二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公元1055年)农历12月晋封为鲁国王,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农历11月徙封为宋魏国王,领重兵留守辽国皇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在耶律·和啰噶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爵号为汉化姓氏者,称太叔氏,后有一部分族人在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辽国灭亡之后被裹胁入女真吴乞买氏族部落中为奴,逐渐融入女真族中,改称泰楚噜氏,亦称太楚鲁氏、台褚勒氏、泰楚拉氏,满语为Taicuru Hala,后来的满清政府将其归为秽貊后裔,划归为东海库尔喀部库雅喇人,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音楚(今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南部波谢特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泰氏、楚氏、邰氏、卢氏、改氏、鲁氏等。
太叔仪的子孙,以此身份为荣耀,改姓太叔。后来,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都称之为太叔,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二是出自春秋郑庄公之弟段,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受封于京城,众人称之为京城太叔。他的后代就取太叔两字为姓。太叔氏望出东平郡(在今天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这个姓氏到了秦汉以后便逐渐少见。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东平堂:以望立堂。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期,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一、太叔tài shū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
1、郑樵注云:“姬姓。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也。”此以次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郑庄公之弟段,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卫、郑皆姬姓国,故此太叔氏皆系出姬姓。汉代有太叔·雄,尚书;晋代有太叔·广、太叔·裘。
二、太叔
太叔姓分布: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
太叔姓起源:
1、春秋时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别为太叔氏。
2、春秋时郑庄公之弟段,封于京(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1里),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
太叔姓名人:
太叔雄,汉时尚书。太叔广,晋时东平人,列卿,以枢机清辨著名。
郡望:汲郡。
变化:亦作〔大叔〕。
太叔姓古代名人
太叔仪古代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叫姬仪,姬仪排行第三,也就是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古时候,兄弟辈排行次序,老大称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姬仪为老三,就称作叔仪。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于是外人称呼叔仪时为表示尊敬,就称他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世代姓太叔。
太叔段春秋,郑国人。郑武公少子,庄公弟。母爱而欲立为太子,武公不许。在古代,太叔这样的尊称是被普遍采用,称呼王公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而也可能被子孙延用演变成姓氏。见于古书记载的春秋时郑国有一位京城太叔,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名叫段,受封于京城。他的后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太叔”两字为姓。
太叔雄汉朝,官员,曾任尚书。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东平堂:以望立堂。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期,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一、太叔tài shū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
1、郑樵注云:“姬姓。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也。”此以次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郑庄公之弟段,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卫、郑皆姬姓国,故此太叔氏皆系出姬姓。汉代有太叔·雄,尚书;晋代有太叔·广、太叔·裘。
二、太叔
太叔姓分布: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
太叔姓起源:
1、春秋时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别为太叔氏。
2、春秋时郑庄公之弟段,封于京(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1里),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
太叔姓名人:
太叔雄,汉时尚书。太叔广,晋时东平人,列卿,以枢机清辨著名。
郡望:汲郡。
变化:亦作〔大叔〕。
一、太叔tài shū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
1、郑樵注云:“姬姓。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也。”此以次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郑庄公之弟段,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卫、郑皆姬姓国,故此太叔氏皆系出姬姓。汉代有太叔·雄,尚书;晋代有太叔·广、太叔·裘。
二、太叔
太叔姓分布: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
太叔姓起源:
1、春秋时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别为太叔氏。
2、春秋时郑庄公之弟段,封于京(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1里),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
太叔姓名人:
太叔雄,汉时尚书。太叔广,晋时东平人,列卿,以枢机清辨著名。
郡望:汲郡。
变化:亦作〔大叔〕。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东平堂:以望立堂。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期,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一、太叔tài shū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系出姬姓,而支属有别:
1、郑樵注云:“姬姓。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也。”此以次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郑庄公之弟段,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卫、郑皆姬姓国,故此太叔氏皆系出姬姓。汉代有太叔·雄,尚书;晋代有太叔·广、太叔·裘。
二、太叔
太叔姓分布: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
太叔姓起源:
1、春秋时卫文公之子太叔仪之后,别为太叔氏。
2、春秋时郑庄公之弟段,封于京(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1里),谓之京城太叔,其后以为氏。
太叔姓名人:
太叔雄,汉时尚书。太叔广,晋时东平人,列卿,以枢机清辨著名。
郡望:汲郡。
变化:亦作〔大叔〕。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