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罗夫斯基

杜布罗夫斯基

《杜布罗夫斯基》是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杜布罗夫斯基出身于一个并不算十分富裕的俄国地主家庭,父亲几乎用尽一切努力满足其在军校中的各种生活、交际费用,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少尉。然而父亲却因土地纠纷得罪了家乡一位退役上将,后受到陷害含恨死去,致使家道中落。 杜布罗夫斯基在父病故后烧掉了属于自己的农庄,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一心为父报仇雪恨。但当他有机会杀死仇人时,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仇人的女儿玛莎,原本充满仇恨准备狠狠鞭笞仇人的他,却最终由于爱情的力量宽恕了仇人。由于情人玛莎被迫嫁与他人,心灰意冷的杜解散了部属,只身离开俄国。杜布罗夫斯虽身为强盗头子,但本质上仍是阔少爷心性。他劫富不是为了济贫,遇艳便放弃了复仇。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贵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

短篇小说,普希金著。该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是一位军事工程师,有着强烈的欲望却丝毫不敢放纵自己。当他从赌友托姆斯基那听闻他奶奶安娜伯爵夫人“稳赢三张牌”的传奇故事时,表现出瞠目结舌进而心驰神往。他想要接近这位传奇的伯爵夫人以获取“三张牌”的奥秘,于是对伯爵夫人的养女暗送秋波继而信笺传情、制造偶遇,终于赢得了少女丽莎维塔的回应,在与丽莎维塔深夜幽会时借机潜入伯爵夫人房中,花言巧语哄骗不成便威逼利诱,以至伯爵夫人惊吓而死。伯爵夫人托梦告诉了格尔曼“稳赢三张牌”的秘密:三点、七点和爱司。格尔曼凭借三点和七点连续两天晚上获得胜利,但第三天因错压了黑桃皇后而彻底输掉了所有身家,最后精神失常,疯癫至死。

基尔沙里

基尔沙里

《基尔沙里》写于一八三四年,同年在《阅读文库》上刊登。小说的内容跟一八二一年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专制暴政的起义有关。强盗基尔沙里参加了这次起义,普希金把这条好汉写得神出鬼没、英勇剽悍,寄予深切的同情。基尔沙里实有其人。

埃及之夜

埃及之夜

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7年《现代人》杂志。《埃及之夜》写的是古埃及顽艳荒淫的女皇克列阿佩特拉富有戏剧性的身世中的一个片段。《埃及之夜》一篇之中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用诗歌描写的关于古埃及女皇的故事,另一个是用散文塑造的意大利即兴诗人和恰尔斯基两位诗人的形象。这一篇,艺术上颇有特色,两个中心写得并无割裂之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古埃及女皇,寥寥几笔,其顽艳荒淫的性格便写得颇为鲜明突出。

宾客聚集别墅

宾客聚集别墅

《宾客聚集别墅》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在1828-183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据说,当年托尔斯泰在写那部(安娜·卡列尼娜》时,一直为作品的开头绞尽脑汁。偶然间阅读了普希金的一篇小说《宾客聚集别墅》的开头,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立即提笔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并且以这个开头为枢纽,源源不断地写出了后面的故事。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写于1835年。《宾客聚集别墅》写于1828——1830年。这两篇在俄文版全集中只是当成片断或素描收了进去。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中篇小说。它是作家创作晚期人道主义思想的结晶。作品以18世纪70年代的普加乔夫起义为背景。纨袴少年格里尼约夫按照贵族教养的程式,到白山要塞去接受行伍的考验。在暴风雪途中迷路,被一个中年汉子引到客栈。他在感激之余把自己的兔皮袄送给了衣衫单薄的汉子。要塞司令米龙诺夫上尉对格里尼约夫倍加照顾。上尉的女儿玛利亚也与他情投意合,招致青年军官什瓦卜林的忌妒,引起决斗。格里尼约夫被刺伤,这更加深了他与玛利亚的爱情。适逢普加乔夫起义军攻陷要塞,米龙诺夫被绞死,什瓦卜林投降。格里尼约夫在被套上绞索时意外获释。原来普加乔夫正是那个风雪夜为他引路的汉子。玛利亚落入什瓦卜林的手中,忍受着折磨。格里尼约夫求普加乔夫帮忙,后者慨然应允,斥责了什瓦卜林,成全了格里尼约夫和玛利亚。起义失败后,普加乔夫被枭首示众;临刑时,普加乔夫看见了格里尼约夫,还向他点头致意。格里尼约夫因“通匪之嫌”被拘捕审讯。玛利亚不得已设法面见女皇,诉清原委,求得恩准。格里尼约夫终于与玛利亚幸福结合。作者着力塑造了格里尼约夫的形象,着力挖掘一个贵族青年为人的价值所在。贵族式的家庭教育将他培养成一个纨袴少年;而标准的旧俄军营生活则可能使他变成一个花花公子。但最终他没有成为一个浪子,是周围善的力量发展了他善的本性。老仆萨维里奇管束尽责,中年汉子乐于助人,上尉一家热情朴实,这一切使他的性格变得坚定、勇敢、忠诚,获得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作者也证明了“匪首”普加乔夫也具有作人的价值。他具有善的天性,仪表堂堂,与部下相处融洽。他真正把人看作人,即使是敌人的女儿,在她受虐时,他也慷慨相助。更可贵的是,他还具有英勇无畏的气慨,宁可做饱血而死的老鹰,也不当啖尸苟活的乌鸦。作品还描写了平民百姓用奉献面包和盐的隆重礼仪迎接普加乔夫的场面。普希金基于人道主义信念,真实地再现了普加乔夫的英雄形象。

第三个警察

第三个警察

《第三个警察》写于1939至1940年间,直到1967年作者去世一年后才得以出版,是一部关于时间与空间、死亡与存在的暗黑喜剧小说,是一场融合卡夫卡式梦魇和爱丽丝式奇境的夺命之旅。叙述者“我”自十六岁时起便沉迷于对科学怪才德塞尔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鸿篇论著,却苦于无钱出版。“我”受了朋友怂恿,与他合谋杀害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到手的钱匣却被他自个儿藏了起来。三年之后终于获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寻匣之旅不期然地成了天方夜谭般的荒诞奇遇:虽死犹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内心深处开始同“我”对话的“我”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宽度、没有厚度的诡异警局,一个笃信“原子论”的警长和他关于“自行车人”的奇谈,以及在位于隔墙里的袖珍警局办公,与被杀害的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面孔的第三个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关子卖到了最后。

彼得堡

彼得堡

20世纪俄国伟大的象征主义小说家安德列·别雷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16年,凭借丰盈的想象和跳跃的意识流描写,再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彼得堡十天里所发生的故事;也通过“彼得堡”这个联结着俄国的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概念,绘织出一幅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末期的多重奏图景。全书共分八章,加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和一个“尾声”主要描写了1905年革命前后10多天里小说人物的行动、谈话、梦境以及一些主要的和次要的心理及哲学活动。

半途之屋

半途之屋

一个雨后的周末夜晚,来自费城的年轻律师吉尔·安吉尔驱车前往特伦顿郊区一处人迹罕至的破旧木屋与妹夫见面,却在屋内发现了倒卧在血泊中、身受重伤的妹夫,他临终前说出凶手是个戴着面纱的女人。侦探作家埃勒里·奎因受托调查凶案,竟然发现死者是个拥有双重身份的重婚者,他一方面是纽约富豪的独生女洁西卡的丈夫,过着奢华的生活;另一个身份是个四处兜售廉价首饰的推销商,与年轻貌美的妻子露西住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里。警方调查结果,发现死者投保了一百万美金的巨额人寿险,而且在遇害前不久才将受益人由洁西卡变更为露西,接着又发现露西的车子在命案当晚撞坏在离现场不远的地方,车上还有一条黑色面纱。一切证据都指向凶手就是露西,露西因此被捕待审,吉尔与艾勒里都认为凶手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