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集。元郑元祐(1292—1364)撰。十二卷。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至正间除平江路儒学教授,以疾去。后擢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右臂有疾,以左手书写,自号尚左生。有《遂昌杂录》。《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弘治九年(1496)张习刻本传世。据张习跋语,郑元祐有《遂昌山人集》20卷,仅分为诗、文两大部分,没有按文体类编,“皆漫稿也”。又有《侨吴集》,“编次固当,然多繁芜重出”,张习择诗文之精纯者并为12卷,仍名为《侨吴集》刊行于世。今本《侨吴集》都是源于张习刻本。
诗文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1卷。孙楚撰,张溥辑。收录诗数首,赋、赞等30余篇。诗大多属残篇,少深意,唯《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属于早期玄言诗。其中有“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等句子,继承道家而来。所作《菊花》等赋,或崇尚自然,或倡扬以无用为用,道味颇浓。《隋书·经籍志》著录《孙楚集》六卷,注云:“梁十二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孙楚集》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一卷。
又名《临川集》、《王文公文集》。北宋王安石撰。一百卷。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累迁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荆国公。著有《三经新义》、《字说》等。一生力主改革,为中国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主张文应“有补于世”,反对“功且华”,其诗文颇具批判精神,寄托着政治理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宋代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内文五十六卷,诗四十四卷。其篇目、编次与王安石文集的别本《王文公文集》略异,内容大致相同。北宋末薛昂编。流行刊本为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校定,前有黄次山序。内有《洪范传》、《礼乐论》等重要哲学论文。有缺字,请参考站内《临川集[四库本] 》。
诗文别集。北宋苏辙(1039—1112)撰。四集九十六卷。辙有《诗集传》已著录。是编有正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正集为元祐以前之作有诗十六卷,赋一卷,辞诗、铭赞一卷,新论、策问各一卷,书、记各二卷,墓、表、铭、传、叙、祭文、祝文、青辞二卷,西掖告词六卷,北门诏书二卷,论时事十二卷。表状三卷,启事一卷。为元祐九年至崇德四年间之作,有诗四卷,杂文一卷,《孟子解》一卷,《历代论》五卷,《颖滨遗老传》二卷,册文、手诏、策题、札子、叙录、笏记、表状、表疏、青词、祝文、祭文、杂文、墓志、神道碑等十一卷。三集为崇宁五年至政和元年间之作,有诗四卷,诗、赋、铭、赞一卷,《策问论》一卷,《论语拾遗》一卷,《易说》、《洪范说》、《诗病五事》一卷,《书传灯录后》一卷,记一卷。《应诏集》为策论及应试之作。四集皆辙手定,自宋至今,未改其原貌。有《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本。另有《四部备要》本,无《应诏集》十二卷;《三苏全集》本中正集作四十八卷。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其撰有《诗解诂》、《周礼说》等,而未载此书。所以是否为陈傅良所撰,难以确证。观其第二卷中称:今之劝农,不必责于江浙,而当责于两淮,大江以北,黄茅白苇,荟蔚盈目。又称:太上皇朝隅官为民害,太上皇毅然罢之。第三卷称:国朝熙宁中。则书确为南宋作品。其书凡提纲八十八,每纲又各有子目。皆予拟程试答策之用,科举之书,非欲著书,故不署名。有《湖海楼丛书》本、明都穆刊本。《四库全书》本。
诗文别集。北宋周敦颐撰。八卷。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任为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有治绩。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家庐山莲花峰下,名为莲溪,卒谥元公。此集马端临《经籍考》作七卷。本集一般题为《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简称为《濂溪集》,《四库全书》本简称为《周元公集》。
又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或简称《六帖》。类书。唐白居易编,宋孔传续编。一百卷。一千三百九十九子目。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已著录。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孙,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古朝议大夫、知州等,封仙源县开国男。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相传白居易置瓶“数千”,命诸生采摘唐前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瓶中,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三十卷,原名《经史类要》、《事类集要》。
文集。清蓝鼎元撰。二十卷。鼎元字云锦,号玉霖,又号鹿洲,福建漳浦人。雍正时以拔贡生授广州府知县,康熙、雍正时文学家,以古文见长。著有《平台纪略》、《东征集》、《棉阳学准》等。此集为其友人旷敏本所编,初编定于雍正四年(1726)。雍正十年又合其续稿重加选编,整理为20卷。全书按文章体裁分卷,各体文章之间按年排列。所收作品起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止于雍正十年。故前有旷敏本序,序后又有旷敏本纪,各述其始末。全书约二十万字。
诗文别集。明李贤(1408—1466)撰。三十卷。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 人。宣德进士。曾官文选郎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宪孝之世,名臣相望,多为贤所识拔。卒谥文达。尝奉勅编《明一统志》。有《古穰杂录》、《天顺日记》等。李贤子璋与婿程敏政编次。古穰县在邓州境内,而李为邓州人,因以名集。凡30卷,奏疏2卷,书1卷,记2卷,序3卷,说、题跋1卷,神道碑4卷,墓碑、碣1卷,墓表2卷,墓志2卷,行状、传1卷,祭文、铭、诔、赞、赋、哀辞1卷,古今体诗2卷等等
目录著作。王尧臣等撰。庆历元年(1041)仿《开元四部录》据4馆藏书修成,凡66卷,又叙录1卷。南宋绍兴以后,本书有详本与简本同时流传。详本即原本,简本则没有大小序与解题。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44与《四库全书总目》卷84皆以郑樵批评《崇文总目》文繁无用,绍兴中遂去其序释。实则简本为战乱后访求佚书而作,序释文繁,播诸民间,颇费寻阅,因仅录66卷之目,或注阙字,以便按籍而求。故《崇文总目》无序释,与郑樵初无关系。记录当时宫廷藏书。崇文,指当时宫廷藏书崇文院。共六十六卷,分四部四十五类,著录藏书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原每书均有解题,南宋时被删去。该书元初已无完本,明清只剩简目。清修《四库全书》时,据天一阁藏残钞本及《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