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此集约十八万字,自定,皆为五十九岁之后所作。文集十六卷:论一卷,考一卷,序二卷,题跋一卷,书一卷,序二卷,策问一卷,传一卷,碑、志三卷,记、赋、祭文各一卷。收文凡三百二十一篇。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字。《赠钱献之序》、《仪郑堂记》可谓论学之代表作。治经,主于融会众说,不为墨守之学。为文从容雅澹。推尊程朱,间杂考据。主张文笔简洁平淡,文章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大要。其说偏重义法,只期阐明立意之所在。山水小品颇清逸,《登泰山记》诸文尤为后人称道。于清代经学、文学影响颇大。有《四库全书》本,同治间省心阁刻本,又光绪、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等。
明袁中道撰。凡25卷。珂雪,洁白义,出自梁元帝《与萧谘议等书》,取为书斋名,志趣可知。其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诗文因此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论文反对蹈袭粉饰,主张师法自然:“山水之清美,且足以发灵慧之性,而助其深湛之思”(《程申之文序》)。他认为作家应当接近社会和自然,以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创造出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也?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陈无异寄生篇序》)这与其兄见解大致相同,钱谦益以为“小修兄弟间师承议论”(《列朝诗集小传》本传)。当竟陵以幽峭之风反对剿袭剽窃之七子,异军突起时,他却强调真情实感对于审美和艺术创作的极端重要性,反对仅仅限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翻新争奇,认为应“以意役法”,提倡“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笔之间”(《中郎先生全集序》),排击竟陵之谬。对于中郎“立言亦自有矫枉之过”(袁宏道《与张幼于》),他坚持以历史的、分析的态度进行考察,既肯定其矫枉整刷之功,又提出了性灵与格调的结合,以弥补过正偏激之失。他的散文创作,多写闲情逸致,流露出脱离现实的思想倾向。他的散文美学理论及创作实践的优劣利弊,对当代及清初文坛均较有影响。
十卷。宋曾巩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曾巩文10卷,计疏、札、状6篇,书15篇,序31篇,记、传28篇,论、议、杂著7篇。
诗文集,南朝齐张融(444—497)撰。一卷。融字思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刘宋时,初历新安王中郎参军,迁封溪令。举秀才,对策中第,为仪曹郎。高帝萧道成建元初,任司徒右长史,建武四年卒。善文辞,孔稚圭曾从他学诗。其诗以《别诗》著名。曾泛海至交州,于海上作长赋《海赋》,文词诡越,独标逸韵。自序曰:“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又戒其子曰:“吾文体屡变,变而复奇。”故《诗品》说他:“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所著甚丰,有《玉海集》、《大泽集》、《金波集》等凡八十卷,皆散佚。明张溥辑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清代郑燮著。分诗词卷、题画卷、书信卷、杂著卷四个部分,系作者生前编定。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家书部分。他推崇“沉着痛快”的美学风格,认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并举出“《左》、《史》、《庄》、《骚》、杜诗、韩文”“六君子本色”为例,加以证明(见《家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这突破了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祯“神韵说”的藩篱,也越出了自唐以来部分文论家以含蓄蕴藉为无上妙境的局限。作者以禅论文,提出了“文章有大乘法,有小乘法”(《补遗·与江宾谷、江禹九书》)的著名观点。他强调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强调作品艺术的“美”、内容的“真”和命意的“善”三者兼备:“理明词畅,以达万物天地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同上)他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大乘法”,而把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锦绣才子”那些“劳而无谓”的作品称之为“小乘法”。虽然以禅为喻不免有几分模糊,归入“大乘法”的作家作品也未必都很恰当,但作者的倾向性是明显的,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别集。清朱彝尊撰。朱彝尊为 清初文学大家。工诗词古文,尤以词的成就为高。填词 标榜南宋词,推尊姜夔、张炎,讲究“句琢字炼,归于 醇雅”,偏于格律技巧,一般内容空乏,为浙西词派创 始人。诗长于古体,风格清峭苍劲,与王士祯齐名。此 集系作者手自编定,80卷,凡赋1卷,诗22卷,词7 卷,文50卷,附录《叶儿乐府》1卷,另附其子毗田 《笛渔小稿》10卷。有康熙间刻本,《四部丛刊》影 印原刻本等。清冯登府等辑《曝书亭集外稿》8卷,有 嘉庆及道光间刊本。清江浩然《曝书亭诗笺注》12 卷,有乾隆间刊本。孙银槎撰《曝书亭集笺注》23 卷,有嘉庆间刊本。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一卷,明代王艮著。 王艮,明哲学家,字汝止,初名银、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南)人。泰州学派的创立者。出身盐丁。壮年读《大学》、《论语》,后拜王阳明为师,以讲学终身,门徒多来自劳动阶层。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真理。强调身为家国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著作有《王心斋集》。此卷杂著收录了一些文章和诗词,包括《明哲保身论》、《乐学歌》、《勉仁方》、《王道论》等著作。
诗文集,二十卷。明袁宏道撰。潇碧堂是袁宏道室名。袁宏道作为性灵说的集大成者,将“性”与“灵”即作者的真性情与运文用字之技巧结合,并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潇碧堂集》收录的诗歌是他居柳浪馆潜心学,习时所作,他这时期的诗歌在理论运用与创作实践上都较成熟,能很好地阐释其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情况,体现其自然性情之真、描山画水之趣、思想语言之奇及世俗之外、世雅之间的归于平淡。
诗文集,十卷,王以悟撰。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由分陕张而讷辑录,洛阳张孔训编次,刊于天启三年(1623)。民国二十五年《陕县志》志略云:“内选集程、朱、阳明、白沙之诗,而加以释解,多超悟处。”
《瓶花斋集》是明代袁宏道撰诗文集,十卷。瓶花,插在瓶中供人观赏的花。作者好插花,故以之名斋。明曾可前《瓶花斋集序》:“石公《瓶史》,以谐谑为文章,余读而好之”,“顷又示余《瓶花斋集》。瓶可以史,复可以文,可以诗,瓶何事物,乃能发石公奥心如许耶?”明陈继儒《题袁石公瓶史后》:“花寄瓶中,与吾曹相对,既不见摧于老雨甚风,又不受侮于钝汉粗婢,可以驻颜色、保令终,岂古之瓶隐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