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张郁文纂修。郁文,吴木渎人。民国十年(1921年)纂修《木渎小志》。而《光福诸山记》原附在张郁文《木渎小志》之后,著者当即张郁文。光福诸山记是一部记录光福区域范围内的山志。吴荫培《木渎小志·序》称张郁文“究心史地学,尝辑《晋书微》及《元史地理通释》二书,又东瞻泰岱,谒孔林孟庙,南泛圣湖,上匡庐,西泝汴洛,窥黄河铁桥,俯仰伊阙龙门之胜,道武汉而归,其志趣远矣。”又云:“戊午夏,吴县修志局开幕,延君采访,并委任绘图事,时相过从。”本《记》分山水、寺院、名迹三大类,分别记述光福的山水和人文,有些名胜之下还引录了历代名流游玩光福时所留下的诗篇,可作为清徐傅编《光福志》之参照。民国18年苏城毛上珍铅印本清徐傅编《光福志》后附有张郁文《补编》和《附录》,《补编》主要补录徐傅编《光福志》未收的自宋至清22人的传记,《附录》内容略类本《记》之寺院、名迹,但有增删。
清代典籍。全书2卷,林佶撰,是记述清代东北的笔记。核其内容,实为杨宾作著《柳边纪略》之抄录本,只是增加了若干标题。金毓黻在是书序中说,林氏喜抄书,见杨氏稿本,遂录而藏之。以其无篇题,乃名曰《金辽备考》,下署莆田林佶,实抄者之自署。后来遂误以为作者之名。此说近是。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 《辽海丛书》本。
福建地方志。明陈道修、黄仲昭纂。八十七卷。仲昭,名潜,字以行,人称未轩先生,福建莆田人。成化进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后乞归专事著述。有《未轩集》、 《兴化府志》、 《延平府志》等。八闽,为福建省别称。源于古闽地,因宋设八府、州、军,元分为八路,故名。其在修志问题上,主张发凡立例,“大要以遵国法,极时弊为主。”并认为:志所载当详其所应详,略其所应略,要旁搜博考,凡群之所有,事无巨细,莫不备载。始修于明成化二十年(1485),书成刊行于明弘治三年(1490),翌年又有递修本。为福建省第一部省志。计八十七卷,统十八类四十二目。每一类均按省、府、州、县顺序叙述,体例较为严整,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于舆地中较为完整”
区域志。明李辅修,马应龙等纂。李辅认为旧《辽东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行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六卷,图一卷。辅字近台,江西进贤人。嘉靖进士。官辽东巡抚。应龙,定辽卫(今辽宁辽阳)人。嘉靖举人。官通判。嘉靖四十三年(1564)辅巡抚辽东,聘请应龙等人,以《辽东志》为基础,删冗补缺,续以新事,并对原目多所更定。四十五年(1566)成书。约三十万字。志分图考(附全辽总图、辽阳镇境图等二十幅)、沿革、山川、赋役、边防、兵政、马政、职官、选举、人物、风俗、方物、祥异、故迹、艺文等十九门。
台湾地方志。清李丕煜修,陈文达等纂。十卷,首一卷。丕煜,河北滦州(今滦县)人。康熙贡生,官南平、凤山等知县。文达,台湾县(今台南)人。康熙贡生,曾参加修纂《台湾府志》及重修《台湾府志》。凤山为清初台湾府三县之一,在台湾岛南部。此志参照两部府志和《诸罗县志》,补充采访资料, 于康熙五十年(1719)成书,凡十一万余字。卷首有山川、学宫图共十幅。正文分封域、规制、祀典、秩官、武备、赋役、风土、人物、艺文、外志等十志,含建置、山川、海道、文庙田、水利、坛、祠、水师防泛、赋役考、户口、杂记等八十六目。虽系该县首志,但不如《诸罗县志》详瞻。其中物产目载埔尖、虎皮秫、过山香、番麦、薯黍、米豆等二十八种粮豆作物,胡荽、白花菜、长豆、檨、释迦果、菩提果等六十余种蔬菜瓜果,莿竹、樟、楠、万年青、佛桑、龙舌草等八十多种竹木花草,鹿茸、紫萍等四十多种药材,海鸥、海翁、鹿等一百四十多种禽兽虫鱼,还有二十多种常见商品。为该志最有价值的一目。山川、赋役、庐舍、器用等志目较府志和《诸罗县志》为详。灾祥记康熙二十五、五十、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年地震,颇为重要。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本和校订铅印本,多有漏误。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规制、风土、田赋、典礼、学校、兵防、职官、选举、人物、杂志、艺文等十二类目。志前冠有凤山县全图。凡二十余万字。虽以康熙旧志为蓝本,但体例有别,内容更为翔实。征引文献,均注出处。尤于山川。详载方位道里,可补旧志缺略。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台湾文献丛刊》本和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一名《凤山采访册》。地理杂志。清卢德嘉纂辑。十部,首一卷。为纂修《台湾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394)成是编,约三十三万字。卷首有案由、旧志原委,详叙此册纂辑过程。正文分地舆、 规制、职官、科目、列传、列女、艺文七门,按干支排列十部,含沿革、疆域、路程、诸山、诸溪、港澳、水窟、鱼堰,街市、番社、书院、碑碣、兵事等六十七目。其中“案由”一节实为台湾地方志发展简史,颇为珍贵。疆域包括各里、庄社、田园、户口,数据精详。诸山目分左、中、右三大支脉记载二百余条大小山脉(原题一百五十九座);诸溪目载溪、沟、港,澳;水利目载陂泽、潭、池塘、水库、鱼堰。所载火山、温泉、森林、岩石、动物、植物,多具自然景观资料。城市、街道、港口、集镇、村社、学宫、书院、名胜、古迹和语言、风俗等文化景观资料也十分丰富。收载人物传记、简历册、人名录数以千计,以清代人物为主。碑碣目共录木石碑铭五十余通,广涉该地法制、工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等内容。兵事以乾隆朝至咸丰朝为主。多系原始资料,为一般史志所不及。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分复印原书和校点铅印两部份,附有索引。
民国版《南平县志》,是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修编的,由前清举人蔡建贤总纂、前清举人章云汉协纂,历时4年方始修竣。负责督修的署南平县知事(县长)吴栻对这本县志赞誉有加,认为“条目整齐,门汇分析。令人一览,而知其事实悉备也”。
又名《大德南海志》,中国元代的航海地理著作。陈大震撰。本书原刊于元大德八年(1304),凡20卷,现多佚散,仅有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卷6至10,卷7物产篇列舶货,诸番图。《永乐大典》卷119.07广字,也予收录。列举和广州通商的国家和地区名共140余处。本书涉及元代海舶通商所至的广大亚非区域,对东南各国记述尤详,对印度地名的介绍也相当完备,还涉及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港口,对非洲各国,北起勾斯离(今埃及)、芦眉(今肯尼亚、坦桑尼亚)、麻加里(今基尔瓦)都已提及。其所述地名之广,实已超出宋元时代的其他航海地理著作,惜其残缺,难窥全豹。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凌翰等纂。十六卷。凯字仲礼,一字芸皋,浙江富阳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府、分巡道员。 凌翰,孝廉,官闽清县教谕。是志始修于道光十年(1830),成于十二年(1832)。首载厦门、御碑亭、朝天宫等八图,及御制碑文、扁额。次为分域、兵制、海防、船政、台运、关赋、番市、艺文、职官、选举、列传、风俗、旧事等十四门,含街市、津澳、城寨、岛屿、港澳、潮信、风信、台澎海道等一百零二目。约三十万字。为厦门第一部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