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潢志

装潢志

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论著,一卷。明万历间周嘉胄著。提出“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的观点,认为“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必须有高明的医生,保存古代书画,不可不究装潢。作为一种工艺,需要主人对于装潢的“精富”,“参究料用尽善,一一从心,乃得相成合美”。指出“凡重装尽善,如超劫还丹,机缘凑合,岂不有神助耶?而宾主定当预为酌定装式,彼此意惬,然后从事,则两获令终之美”。并就“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染古绢托纸、治画粉变黑、忌、手卷、册叶、碑帖、墨纸、硬壳、又方,治糊、用料、气候以及环境等问题作了简要论述。《美术丛书》、《画论丛刊》据《昭代丛书》本收录。

书小史

书小史

十卷。宋陈思撰。该书以历代书家小传纂次成帙。书前有咸淳丁卯 (1267)天台谢愈修序,称陈思“趣向之雅,编类之勤,可谓不苟于用心”。书中所载,自伏牺迄于五代。凡纪一卷,载帝王五十一人,起于太昊伏牺,迄于宋顺宗。人物传共九卷,其首为皇后、皇妃十人,诸女十三人,诸王二十七人,次则以夏商周三代、秦、汉为卷三,收四十一人。以魏、吴、蜀、晋(多为西晋)为卷四,收五十九人。以晋(多东晋)成卷五,收六十人。晋、宋、齐为卷六,收七十九人。梁、陈为卷七,收五十人。后魏、北齐、后周、隋为卷八,收六十八人。唐为卷九十,收一百二十人,其后亦包括五代及宋人。自卷三至卷九凡收四百七十人左右,而其正文前“提要”则言及自苍颉至郭忠恕凡四百三十人,与正文不符。是编中间义例亦有未善之处,如闺秀一门,自宜依史例安排在书末,而陈思却将其列于后妃与诸王之间。又如北齐彭城王浟,本无能书之名,惟史载其八岁时书迹未工,为博士韩毅所戏,陈思因此便将之采入书中,显得泛滥,还不及《书苑菁华》详密。只是作者陈氏排比荟粹,用力辛勤。况自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后,品录画家者多,品录书家者少。陈思“订证名帖,饱窥异书”(《书小史原序》),编汇斯篇,颇可为考古者检阅之辅助,故该书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宋刊本四卷、汲古阁钞补前六卷、《八千卷楼》有影宋钞本、又红印刊本、《武林往哲遗著》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书苑菁华

书苑菁华

二十卷。书论。宋代陈思撰。是编集古人论书诸作,与其所著《书小史》相辅而行。卷一、二曰法,卷三曰势、状、体、旨、卷四曰品,卷五曰评、议、估、卷六曰断,卷七曰录,卷八曰谱、名,卷九、十曰赋,卷十一、十二曰论,卷十三曰记,卷十四曰表、启,卷十五曰笺、判,卷十六曰书、序,卷十七曰歌、诗,卷十八曰铭、赞、叙、传,卷十九曰诀、意、志,卷二十曰杂著。凡收一百六十余篇。取资宏博,编次稍嫌丛杂;然其搜集诸家绪言,裒录编排,以资考订;虽未精密,而功在创始,未可泯没。传世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汪氏振绮堂刊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述古丛钞》本、《藏修堂丛书》本、同文书局石印本、扫叶山房石印本。

书指

书指

二卷。书论。明代汤临初撰。临初生平事迹未详。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二则,下卷分十一则。其内容大体是尊崇晋、唐书法,元代推崇赵孟頫一家,认为宋人评书多不可据,对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评书多有指谪。崇尚书法古朴自然: “书贵质不贵工,贵淡不贵艳,贵自然不贵作意。质非鄙拙之谓也。”“字有自然之形,笔有自然之势,顺笔之势则字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妙,不假安排,目前皆具。钟、张以来惟右军以超悟得之,故行草楷则种种入神。”“学书而不穷篆隶,则必不知用笔之方;用笔而不师古人,则必不臻神理之致。”对执笔、运笔、笔意、王右军笔势特点,对骨法、肉法、大小字法等都有深刻论述,如论骨法、肉法云: “字本无分骨肉,自《笔阵图》传,后世乃屑屑为言。不知骨生于笔,肉成于墨,笔墨不可相离。骨肉何所分别?人多不悟作书之法,乃留意于枯槁生硬以示骨,效丑于浓重臃肿以见肉,二者不可得兼并其一体而失之。不知古人之书轻重得宜,肥瘦合度,则意态流畅,精神飞动,众妙具焉。何骨何肉之分也?”对赵孟頫、怀素、程邈之书也有精确评论。有明刊本、《六艺之一录》本。

陈氏香谱

陈氏香谱

《香谱》四卷。宋陈敬撰。陈敬,字子中,河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谱》一书。是书前有至治壬戌(1332)年熊明来序言一篇。书的主要内容是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汇成一书。所收内容十分广博,为仿效《齐民要术》首引经典之例,也一味的引经据典,但所引用有关香的词句,却和《香谱》所载之香无大牵涉,关系较大的词句却没有引用,甚至引远而略近。如卷首引《左传》“黍稷馨香”,与《香谱》所言关涉不大。又如郁金香,载说文之说,而《周礼》郁人条下郑康成之注,却遗漏未引。然而因作者汇十一家之说于一书,使已佚之书,赖以相传,对于后世参验考证大有益处。现存路有钞本、《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 本等。

竹谱

竹谱

十卷。元李衎(1245—1320)撰。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 (今北京丰台区北)人。官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少时见人画竹,从旁窥其笔法,“始若可喜,旋觉不类,辄叹息舍去”。后跟从黄澹游学,见黄澹之父黄华所画墨竹后,兴趣大增;至元初年 (1264)到钱塘,见到黄华之师文湖州的画幅,便专心师学墨竹画。后深入东南一带竹乡,观察各种竹的形色情状,辨析精到,作《画竹》、《墨竹》两谱。传世画迹有 《四清》、《墨竹》、《双松》等图。据邓文原《履素斋集》注曰:《竹谱》原为二十卷,后二卷并一卷,成今十卷之 《竹谱》。《竹谱》前有 “竹谱原序”,后分十卷。是书分四门: 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其中 《竹品谱》又详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者、有竹名而非竹者,凡为六品。故卷一为 《竹谱详录》及《画竹谱》,卷二为《墨竹谱》,卷三为《竹态谱》,卷四为《竹品谱》之“全德品”,卷五、卷六为“异形品”之上下,卷七为 “异色品”,卷八为 “神异品”,卷九为“似是而非竹品”,卷十为 “有名而非竹品”。李衎于卷四《竹品谱》中释全德品为“南北俱有,宜入图画者”,异形品为“形状诡怪者”,异色品为“颜色不同者”,神异品为 “神异非常者”。其中卷各有图,广引繁征,颇称淹雅。书中有 “有说而无图者”,自序谓 “与常竹同者则不复图,非阙帙”。《竹谱》是我国绘画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论竹、绘竹著作。有 《知不足斋》本七卷、《说郛》本 (不全)、《画苑》本、《唐宋丛书》本、《八千卷楼》有钞本、《美术丛书》 本,《四库全书》本。

香谱

香谱

《香谱》二卷。宋洪刍撰。洪刍,字驹父,南昌 (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 (1094)进士,放荡江湖,不求闻达。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因罪被贬沙门岛 (今山东蓬莱县北海中五十里)而卒。其著作除《香谱》外,还有 《老圃集》。《香谱》旧本不著撰人名氏,左圭《百川学海》题为宋洪刍撰,《宋史·艺文志》著录,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载有洪驹父所著 《香谱》,晁公武 《读书志》认为,洪刍《香谱》集古今香法,故 《四库全书》收录 《香谱》时,题为宋洪刍撰。是书上卷分为香之品、香之异两类。香之品,载龙脑香以下四十二品,主要记述各香品的产地、形状、气味、入药可治之病。香之异,载都夷香以下三十八品,主要记述香品的特异之处。如薰枯骨则肌肉皆生的荼芜香,香传百里味积九月的月支香,死尸闻之即活的振灵香,可治百病的齐香等等。下卷分香之事、香之法两类。香之事,主要记载述香以下四十三类与香有关之事。香之法,主要记载蜀王薰御衣等香法二十二种。是书所记较完备,可足资考证。现存《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明刊本、《说郛》本、《格致丛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艺圃搜奇》本等。

名香谱

名香谱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有《说郛》、《香艳丛书》、《国学珍本文库》本。

燕乐考原

燕乐考原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总论,依据历史资料和当时俗乐宫调,探讨了燕乐二十八调的源流,力主四宫七调之说。卷2至卷5,分别论述了宫、商、角、羽四宫各七种调式。卷6是后论及附录。其中“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说”,纠正了宋儒的偏见。全书对研究唐、宋燕乐宫调体系颇有参考价值。有《粤雅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书学迩言

书学迩言

杨守敬撰。守敬字惺吾,号邻苏老人等,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举人,曾随黎庶昌赴日本搜访中国古籍,归国后任勤成学堂总教长等职。擅长史地、目录、金石文字诸学,工书法。辛亥革命时曾避祸上海,为日本人讲授书艺,因撰《书学迩言》,日本大正十五年刊于东京。又出任参院参政,并著有《日本访书志》、《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寰宇贞石图》等。家富藏书,且多珍本、孤本,卒后归故宫博物院,今存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