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

老实人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伏尔泰著。又名《乐观主义》。老实人是一德国男爵的养子,家庭教师葛图邦斯教他相信,世事皆有定数,万物皆有归宿,一切都安排得尽善尽美。老实人由于与男爵女儿居内贡相爱,被男爵赶出家门。他经历了保加利亚战争,里斯本大地震,多次死里逃生,沿路乞讨,再见到葛罗邦斯时,发现这位教师被花柳病破了相,居内贡小姐几经磨难,虽得以存活,也已变成了奇丑无比的厨娘。此书是伏尔泰晚年的作品,它以离奇荒庭的情节,具有突出思想特征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生活哲理,明确否定了“一切都尽善尽美”的盲目乐观主义的信条。

一颗简单的心

一颗简单的心

《一颗简单的心》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也是作者最为杰出的短篇。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朴实动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前夜

前夜

俄国长篇小说。伊·屠格涅夫著。创作于1859年,刊登在1860年《俄罗斯导报》第1、2期上。本书由35章组成,中译本15.8万字,根据在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高涨的前夜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写成。出身名门贵族的姑娘叶琳娜性格坚强,竭望英勇的行为。不少年轻人对她表示好感。其中有高唱艺术至上的雕刻家,有死啃书本的历史学家,也有步步高升的青年官吏。她在这些俄国青年中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人物。后来她跟保加利亚爱国者平民知识分子英沙罗夫相爱,并决心离开父母和祖国,同丈夫一起去为保加利亚的民族自由和解放事业而奋斗。英沙罗夫不幸途中病逝,但叶琳娜没有退缩。她毅然只身奔赴保加利亚,去继续丈夫未完成的事业。小说通过英沙罗夫和叶琳娜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对新人、新生活的迫切追求,塑造出了振奋人心的新人形象。小说问世后,受到青年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杜勃罗留勃夫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对《前夜》作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屠格涅夫不同意批评家就《前夜》联系俄国实际所作的革命分析和预测。

在峡谷里

在峡谷里

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峡谷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坐落在峡谷中的叫乌克列耶渥的农民和工人(村里有几个工厂)混居的村子里。契诃夫一开始就为这个故事描绘了一个阴沉的背景:“这个村子里没有断过热病,就连在夏天也是满地泥泞。此地永远有一股工厂的垃圾的气味和用来给花醋加工的醋酸的气味……制革厂常使小河的水发臭,垃圾把草地弄脏,农民的牲口害炭疮病。”而小说的情节,用安·屠尔科夫的话说是“契诃夫作品中情节最阴沉的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老齐布金是个商人,高利贷者。他残酷地剥削着村子里的人。他的杂货店卖坏了的、臭了的食用油、伏特加的腌牛肉,以此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以自己当暗探的长子阿尼西木为骄傲;也为自己的美丽的能干的儿媳阿克辛尼雅——病弱的聋子小儿子斯捷潘之妻而自豪。他的这个儿媳完全耽溺于料理家务和经营杂货店,她甚至信不过自己的丈夫,不敢把钥匙交给他。长子阿尼西木娶了一个穷姑娘丽巴为妻,她在齐布金家里总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是个女工。但是齐布金家发生了不幸,阿尼西木因犯了制造伪币罪而被判服苦役。这场灾祸震惊了父亲,他想分给丽巴刚生下的小儿子一部分财产。但是阿克辛尼雅知道后用开水烫死了小孩,然后又把丽巴从家中赶走。她完全控制了这个家,让老齐布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度过风烛残年。

河童

河童

短篇小说。作者[日本] 芥川龙之介。发表于1927年,是一部寓言体小说。作者以巧妙独特的构思,借一个精神病患者自述到所谓河童国旅行中的见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遗传、家庭、恋爱、婚姻、政治、法律、新闻、宗教、艺术等等各个方面的看法。可以说这部小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于社会的总批评。作者还以戏谑、诙谐的语言展现了自己面临死亡的那种内心凄凉的景象以及对于人生厌恶、绝望的情绪,使作品流露一种阴郁的气氛和灰暗的色调,表现出作者晚期创作的倾向,颇具特色。

某傻子的一生

某傻子的一生

《某傻子的一生》,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遗稿。共五十一章。每章字数篇幅短小,1927年发表。为芥川自杀后由友人久米正雄整理后发表。这篇小说实际上影射了芥川的一生,他对自身回顾、对家人的思考、当时资本社会发展的不安。最终章“败北”中描绘了主角“他”服药的情景,而芥川于1927年服药身亡。小说中提到了大量欧洲文学家,如波德莱尔、福楼拜、卢梭、维龙、柯克托等,也有提到印象派的画家,如塞尚。同时还有其他时期的古典艺术作品。小说第五章提到的“前辈”为谷崎润一郎,第十章的“先生”为夏目漱石,第五十章发疯的友人为宇野浩二。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是刘易斯于1950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与魔衣橱》、《能言马与男孩》、《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和《最后一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奇幻世界纳尼亚王国。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他们在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帮助下,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拯救纳尼亚的人们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每个故事独立成册,但形散神不散,七个主题构成一部史诗般的整体。

审判

审判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 写于1914~1915年间(一说1918~1919年间),没有最后完成。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家银行的襄理,一天早晨,突然被法庭派来的使者宣布逮捕。这个法庭不是官方的,不宣布被告的罪状;被告在判决执行以前保持行动的自由。凡属被告皆有罪,既然开始审判,就无以赦免,被告迟早定要判罪。约瑟夫·K认为自己无罪,因此极力抗拒这种强加于他的暴力。他四处奔走, 延请律师,向他所熟悉的法庭侍从女士求情,向法庭画师寻求庇护。他逐渐发现,在法庭一切活动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无人对它负责,它也不向任何人负责;它只是不停地运转,专门与人为敌。约瑟夫·K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是这个官僚机构中的一员,参与它对人的迫害。于是他产生了“犯罪”感,因此心甘情愿受到惩处。一年以后的一天夜里,两个黑衣使者来到约瑟夫·K的家,把他押到一个采石场的废墟,执行法庭对他的判决,用刀把他杀死,——他本来可以向左邻右舍呼救,从而轻而易举地逃脱,可是他却束手待毙,不进行丝毫反抗。

城堡

城堡

奥地利长篇小说。弗·卡夫卡作。写于1922年。德国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1925年出版。本书德文本第1版出版时只有18章,后在作者的遗稿中发现了第18章的续篇和第19、20章,在以后的版本中作为附录收入。中文本23万多字。一位土地测量员K,奉城堡主人伯爵之召前去工作。但他发现,无论怎样努力,即使近在咫尺,他也无法进入城堡。只是通过送信人巴纳巴斯得到城堡里某部长克拉姆的指令。但就是送信人也未见过自己的主人。村里人的敌意和排斥,使K意识到城堡永远是个可望而不可即、却又无时不在发挥影响的神秘所在。他的所有努力都落了空。最后,他的情人,克拉姆以前的情妇弗丽达离他而去。他断绝了和城堡的一切联系。作品没有完成。卡夫卡设想的结局是K收到城堡指令,允许他在村里住下,但不许进入城堡。本书中的城堡,是国家统治机器的象征。它庞大而复杂,深不可测,象一大片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人们头上,人们只能对它表示敬畏,表现的是国家政治制度对人的异化力量。这部作品最突出地体现了卡夫卡的创作特色,寻找城堡的过程仿佛是神秘的梦幻,细节的真实与荒诞奇异地混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显示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立、恐惧感。

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

意大利作家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74年。故事以罗马竟技场的角斗表演揭开序幕。角斗士中的强者斯巴达克斯不甘于这种残酷的杀人游戏,带77名角斗士、造反暴动。他们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不断歼灭奴隶主军队,但终因领导指挥不力和内奸破坏,最后12000多名战士全部死在战场,斯巴达克斯也壮烈牺牲。这部小说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反映出奴隶社会的各种斗争,热情歌颂了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的奴隶们的英雄壮举。这是欧洲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历史文学巨著。中文有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