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本科,格式,农业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通用14篇[ 其他论文 ]

    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3 16:45:24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一篇摘要 3-4Abstract 41 绪论 7-12 研究背景 7-8 研究目的及意义 8-9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9-10 研究的技术路线 10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0-12 研究的重点、难点 1...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一篇

    摘要 3-4

    Abstract 4

    1 绪论 7-12

    研究背景 7-8

    研究目的及意义 8-9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9-10

    研究的技术路线 10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0-12

    研究的重点、难点 10-1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1-12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8

    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12-13

    国外研究综述 13

    国内研究综述 13-17

    本文基本观点 17-18

    3 农业劳动力素质与农业效率的现状分析 18-25

    农业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 18-23

    全国农业劳动力素质的现状 18-20

    陕西省农业劳动力素质现状与问题 20-23

    1990陕西农业产出效率分析 23-25

    4 陕西省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25-34

    农业劳动力素质指标项的选择与度量 25-27

    丹尼尔森理论 25-26

    陕西省农业劳动力素质的实证测评 26-27

    测算农业技术效率的模型选择 27-30

    SFA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30

    数据选择 30-31

    模型估计结果和分析 31-33

    实证的基本结论 33-34

    5 对策建议 34-38

    建立健全农业劳动人才保障机制 34-35

    提高农业劳动力农机作业水平35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农产品加工技能 35-36

    优化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36

    扶植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和服务组织 36-38

    6 结论 38-41

    主要观点 38

    不足与展望 38-41

    参考文献 41-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3-44

    致谢 44-46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二篇

    论文(设计)名称 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一、 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粮药兼用作物。薏苡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C4草本植物。它的别名有薏苡仁、薏仁米、水玉米、六谷子、珍珠米等30多种。薏苡的营养价值堪称禾本科作物之王。薏苡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其粮药作物的两栖性,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薏苡的产量和品质均与栽培技术有密切的联系,栽培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用量、微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影响薏苡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为了提高薏苡的产量,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薏苡产量高低除受群体影响外,还受个体生育状况的制约,对薏苡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可以有效分析植株个体生育状况及生产效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掌握薏苡的生长期习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其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确定栽培方案。

    结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旨在找到薏苡的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薏苡在贵州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 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薏苡(Coix Lacryrma-jobi L.)是中国古老的药食兼用作物,属于禾本科(granneae)薏苡属(Coix),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1-2]。它的别名有薏米、薏苡仁、薏仁米、水玉米、六谷子、药玉米、草珠、苡米、珍珠米等30 多种[3]。

    薏苡具有健胃、强筋骨、去风湿、清热解毒、防癌等药用功能,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粮药作物的两栖性,成为人们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4], 薏苡因其植株生物产量高,也可用做绿肥、饲料,有“生命和健康之禾”之称[5],薏苡的栽培、育种、营养保健及药用成分、食品开发等方面已有研究报道[6-7]。

    薏苡品种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除栽培品种外,南方尚有许多野生薏苡。薏苡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种间极易杂交,因此,各类型遗传杂合性十分丰富,果实品质、大小、硬度、颜色等方面也易发生变异,可形成一系列栽培品种。所以近几年育种研究较为活跃,如江苏、辽宁等省已初步育出几个优质高产的薏苡新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针对影响产量的主要问题,如黑穗病防治、合理施肥、改旱作为水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江苏省昆山市改旱作为水栽,薏苡平均亩产达到250-320kg,高于国内其它省区平均亩产150kg的水平。杨念婉等[8]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林炎照[9]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薏苡每株粒数和百粒重的基础上,要协调好株数与粒数的矛盾,才能获得高产薏苡。xxx群等[12]对薏苡的育苗方式、播种期、密度、施肥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赵杨景[11]就薏苡钾肥施用量做了试验研究。有关专家对薏苡N、P、K元素的需要也进行了研究,得出三大要素对薏苡茎、叶干重影响的顺序为:N>P>K,对根重的影响顺序为N>P>K;缺N时产量极低,缺K空壳率高,千粒重下降。对薏苡黑穗病的防治研究较多,主要以高温烫种处理种子效果最好。

    中国农科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采用合理密植、因需施肥、种子消毒、人工授粉等综合措施进行薏苡的栽培试验,达到了高产的效果,经测产,薏苡每公顷产量5400kg,实际产量达到每公顷2200kg的产量证明薏苡有极大的增产潜力。钱晓晴等[10]研究了薏苡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与施肥的关系,人们对薏米的平衡施肥栽培技术研究不多,农民广种薄收,效益却较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有机肥之长,补无机肥之短,合理配伍施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品质不可缺少的措施,两者不可相互代替[13-14]。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开花期空气相对湿度不足50%,气温低于30℃,花粉很快丧失生活能力,这可能是南方热带薏苡种植区和北方干旱种植区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相关专家也对生长调节剂对薏苡株高的矮化方面进行了研究。

    薏苡在我国栽培应用历史悠久,但生产发展却十分缓慢,其原因有三:一是平均产量低,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化学与药理学系统深入研究不够,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不足;三是薏苡米出价高机械不配套,加工米质不过关。薏苡应是开发前景十分好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第一、薏苡具有高产的潜力,如果栽培措施得当,加上收割、运输、脱粒损失减少,每公顷产量可达5000kg以上。第二、薏苡仁蛋白质含量比大米,玉米高近一倍,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富含锌元素等人体缺乏的无机元素,因此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第三、由于薏苡源是水生植物有较强的抗涝特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作物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在低洼易涝地栽种,掌握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主要栽培措施,并能获得高产。

    在贵州有关薏苡栽培技术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为了提高薏苡在贵州的产量和效益,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 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 研究内容

    (1)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影响

    通过物候期记载,出苗率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测定、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研究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影响。

    (2)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成熟后按照小区分别单打单收,统计产量,分析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找出薏苡栽培的适宜密度、追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确定最佳栽培措施。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择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密度、追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为试验处理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栽培组合。

    4 试验方案(研究思路)

    4. 1 试验处理与水平

    (1)密度A:行距固定为35厘米,通过调节株距控制密度,株距分别为A1:20cm、A2:30cm、A3:40cm。

    (2)追肥量B(利用复合肥控制纯氮量),出苗后30天和60天各追施50%。B1:120公斤/公顷,B2:150公斤/公顷,B3:180公斤/公顷三个水平。

    (3)生长调节剂C,出苗后45天喷施一次生长调节剂,出苗后6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C1:助壮素,C2:多效唑,C3:缩节胺磷酸二氢钾?。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表1,表2),设三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三个区组,每个区组9个小区,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

    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记载各处理的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等。

    (2)出苗率调查

    (3)生长发育动态观测。出苗后每隔15天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测定株高。

    (4)干物质积累量测定。出苗后每隔15天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烘干测定干物质积累量。

    (5)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做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6)成熟期考种,收获前每小区随机抽取20株进行考种,主要包括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等。

    (7)产量测定

    (8)品质测定:蛋白质含量,直链,支链淀粉测定(测定了吗?如果没有就不要写)。

    田间布置图;

    重复三 重复二 重复一

    9(处理) 1(处理) 7(处理)

    2(处理) 4(处理) 5(处理)

    1(处理) 3(处理) 9(处理)

    5(处理) 6(处理) 1(处理)

    8(处理) 2(处理) 4(处理)

    7(处理) 9(处理) 6(处理)

    4(处理) 5(处理) 3(处理)

    6(处理) 7(处理) 8(处理)

    3(处理) 8(处理) 2(处理)

    重复之间留50厘米的走道,处理之间留30厘米的走道。

    6 数据处理

    通过Excel 和 DP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三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农业银行新员工激励方案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不等同于员工的休闲文化,却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的每一处细节;并不是短期行为,更需要有效载体的支撑和有效的创建措施。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同时是一项新员工激励的领导与艺术。

    (一)激励方案设计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农业银行新员工年龄层次决定其要面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众多需要物质资金的情况,由此带来物质高水平需求的重要性,增加其薪酬和福利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另一方面,入行员工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的需求也不停留在物质需求上,更渴望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认可和赞同,强烈的成长动机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这使得仅有物质激励达到一定层次后就会遭遇瓶颈,激励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银行临柜员工激励方案设计应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优化结合并协调运用,使两者互相联系和补充,以共同构成知识共享的激励方案。长期激励为主。短期激励收效快且明显,但对于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的程度有限。入行员工在胜任现行工作后,更加注重个人晋升和长远发展。银行工作的绩效短时间内难以衡量,需要长期客户的积累,因此长期激励能科学体现银行员工的工作价值,应作为更重要的激励手段。长期激励如培训或深造、职业生涯规划等等,可以把新员工的个人目标与银行的目标相融合,充分体现银行与员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激励思想,可有效提高新员工的忠诚度。公平的基础上注意个性化激励。激励方案的设计必须以公平为基本前提,尤其在银行提倡团队合作的特点下,应尽量减少评价员工知识绩效中的个人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激励不能用单一形式,每个新员工的个人潜质、自我价值倾向、个人目标和要求等个性特征均有差异,银行应对新员工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和考核,明确其特点和优劣势,最大发挥个人的优势,如对于调查发现对物质敏感的知识型员工更侧重物质激励,对于物质不敏感的员工,采取其看重的精神激励。因此,农业银行新员工激励方案设计应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个性化激励,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合理、科学的激励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新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或及时调整激励措施。激励普遍存在一定的时效性,超前激励易使员工漠视反而弱视激励功能,滞后激励更可能降低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因此及时激励收效最佳,其保障措施在于激励的正确、明确与准确。另一方面,激励存在有限性和阶段性,新员工逐渐多为90后群体,个性需求和特点易变,相同的激励措施在实行一定阶段后就可能失灵,需要实施新一轮的激励措施才能促进新一轮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等等。这都要求银行新员工激励策略及时作出相应的变革,同时对践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优化新员工薪酬福利政策实施

    综合薪酬激励满足新员工的复合式需求,具体可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两大类。外在薪酬为银行新员工提供可量化的货币性收入,如基本工资、奖金、退休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银行纪念品、礼品等可见的薪酬和福利,以全面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住房条件等;内在薪酬则为新员工提供不可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待遇,如优先的培训进修机会、对个人成就的表彰会、工作轮换、多元化晋升等。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两者相互联系并互为补充,构成全面的薪酬体系。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效能

    在优化薪酬福利可以起到即时激励作用的保障下,通过三个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激励效能,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可分别对应农行的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物质层的细节决定成败。营业厅中可见的农行Logo、显示屏和灯箱等文化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各类规范和员工行为守则等书册,统一的制服、胸牌、笑脸等多种企业标示,以及农业银行落实的6S管理,各种细节均能在无形上带来员工的归属感并积极影响到员工的忠诚与信任,因此应注重精细化管理,工作环境美化、净化和现代化,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制度层的合规创造价值。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合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决定了新员工合规意识的充分必要性,表面上看来是在约束新员工行为以及减少其工作自主性和满意度。老员工以及领导层作为制度的阐释者和人,如果表率出的是负作用,则很容易束缚新员工。因此与制度文化息息相关的管理科学非常重要,“以人为本”原则下加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主动导入企业文化概念,如绩效考核指标任务制定的合理性及其结果的有用性是否与上述综合激励体系挂钩。员工行为准则落实到业务经营中的程度又决定了企业理念的践行度。因此,加强合规建设不仅是在普及合规知识以及形成合规理念上下功夫,更要求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上下功夫。精神层的责任成就事业。农行的品牌宣传“大行德广、伴您成长”,体现的成就大业与造福于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如何让新员工先见证到老员工、客户与农行的共同成长;农行晨会上必喊的“爱我农行、追求卓越”,如何使新员工内化于心等等。这个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于新员工而言,需要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见证到多彩的合作双赢实例以及达成与领导同事间的创意沟通,再比如在不定时的激励性培训中是否能让新员工深刻感受到农行的人才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

    (四)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员工激励方案实施

    二、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企业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农业银行员工激励研究,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为主、公平的基础上注意个性化激励、定期或及时调整激励措施为设计原则,在优化薪酬福利政策的保障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效能,并依此提出新员工激励方案的实施措施,包括注重创意沟通、完善支持性工具、设立知识共享平台以及建立导师负责制。本文研究本着科学、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理论推导设计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农行新员工激励方案,但由于时间有限且笔者入行时间尚短,加上缺少对农行新员工激励现状的把握与分析,因此,对农行企业文化建设和新员工激励问题相关研究还欠深入,后续研究应广泛借鉴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深入研究,从实证数据的反馈中吸取多方有用的信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针对新员工的激励方案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措施。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四篇

    Abstract

    1 导论

    研究的背景

    研究意义与目的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农户分化与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行为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技的供需契合研究

    农户技术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需求驱动理念下的农业推广理论内涵与实践

    需求驱动理念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路径研究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

    所用研究方法

    论文的结构安排

    论文的创新点

    2 论文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基本概念

    需求

    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经营主体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理论依据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系统理论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征与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征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农技推广方式不健全

    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效率不高

    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

    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分析

    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实证结果分析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案例分析

    “大荔模式”

    彭州市、武川县“农户需求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示范”项目

    4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理论内涵及构建原则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理论内涵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构建原则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构架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的要素构成

    相关阅读:

    大学生毕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机理研究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角色与分工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步骤和程序

    5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内涵及相关概念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内涵

    系统动力学相关概念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观点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构建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两种类型农业技术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6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基于沿海地区的调查问卷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小规模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专业大户的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农场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获取途径分析

    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获取途径的理论依据

    四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获取途径分析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运营模式的构建与比较

    7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印度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荷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日本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澳大利亚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技推广经验的启示

    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环节的高度统一

    充分发挥企业和民间机构在农技推广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围绕农民需求开展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8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保障体系研究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保障

    建立健全适宜于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法规

    制定适宜于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政策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组织保障

    农户系统的组织构建

    推广系统的组织构建与变革

    研发系统的组织构建与变革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人力资源保障

    农民人力资源开发

    农技推广人员的成长体系培育

    农技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保障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物质保障

    9 研究结论及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五篇

    摘要: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

    一、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农村中,许多村干部甚至是负责农业经济的会计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谈不上实施和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了。我国农村中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也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简单地认为使用计算机就等同于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也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热情和主动性。

    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展受阻当前,我国农民对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比较陌生,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迟迟未取得成效,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的号召下建立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专门部门,但缺乏对其运行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使得这些部门和管理机构都十分缺乏专业性,也导致了农业发展中的经费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农村中还无法全面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使得我国农业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受阻,无法指导农民获得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

    3.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不够专业我国基层农业中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政府部门的一些政府职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都较低,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指导,这就使他们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解决,尤其是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技术。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一些审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培训,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甚至对计算机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无法充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无法获得高效、有用的信息,这也是阻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二、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要点

    1.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向地方政府充分宣传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纠正他们对农业信息化认识的错误观点。然后加大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让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走进农民当中,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建设水平取决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手段越来越多样,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定期对地方政府的政府职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涉及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审计和会计人员,以更好地建设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设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六篇

    农业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名称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一、 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粮药兼用作物。薏苡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C4草本植物。它的别名有薏苡仁、薏仁米、水玉米、六谷子、珍珠米等30多种。薏苡的营养价值堪称禾本科作物之王。薏苡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其粮药作物的两栖性,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薏苡的产量和品质均与栽培技术有密切的联系,栽培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用量、微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影响薏苡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为了提高薏苡的产量,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薏苡产量高低除受群体影响外,还受个体生育状况的制约,对薏苡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可以有效分析植株个体生育状况及生产效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掌握薏苡的生长期习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其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确定栽培方案。

    结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旨在找到薏苡的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薏苡在贵州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 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薏苡(Coix Lacryrma-jobi L.)是中国古老的药食兼用作物,属于禾本科(granneae)薏苡属(Coix),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1-2]。它的别名有薏米、薏苡仁、薏仁米、水玉米、六谷子、药玉米、草珠、苡米、珍珠米等30 多种[3]。

    薏苡具有健胃、强筋骨、去风湿、清热解毒、防癌等药用功能,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粮药作物的两栖性,成为人们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4], 薏苡因其植株生物产量高,也可用做绿肥、饲料,有“生命和健康之禾”之称[5],薏苡的栽培、育种、营养保健及药用成分、食品开发等方面已有研究报道[6-7]。

    薏苡品种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除栽培品种外,南方尚有许多野生薏苡。薏苡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种间极易杂交,因此,各类型遗传杂合性十分丰富,果实品质、大小、硬度、颜色等方面也易发生变异,可形成一系列栽培品种。所以近几年育种研究较为活跃,如江苏、辽宁等省已初步育出几个优质高产的薏苡新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针对影响产量的主要问题,如黑穗病防治、合理施肥、改旱作为水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江苏省昆山市改旱作为水栽,薏苡平均亩产达到250-320kg,高于国内其它省区平均亩产150kg的水平。杨念婉等[8]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林炎照[9]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薏苡每株粒数和百粒重的基础上,要协调好株数与粒数的矛盾,才能获得高产薏苡。xxx群等[12]对薏苡的育苗方式、播种期、密度、施肥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赵杨景[11]就薏苡钾肥施用量做了试验研究。有关专家对薏苡N、P、K元素的需要也进行了研究,得出三大要素对薏苡茎、叶干重影响的顺序为:N>P>K,对根重的影响顺序为N>P>K;缺N时产量极低,缺K空壳率高,千粒重下降。对薏苡黑穗病的防治研究较多,主要以高温烫种处理种子效果最好。中国农科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采用合理密植、因需施肥、种子消毒、人工授粉等综合措施进行薏苡的栽培试验,达到了高产的效果,经测产,薏苡每公顷产量5400kg,实际产量达到每公顷2200kg的产量证明薏苡有极大的增产潜力。钱晓晴等[10]研究了薏苡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与施肥的关系,人们对薏米的平衡施肥栽培技术研究不多,农民广种薄收,效益却较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有机肥之长,补无机肥之短,合理配伍施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品质不可缺少的措施,两者不可相互代替[13-14]。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开花期空气相对湿度不足50%,气温低于30℃,花粉很快丧失生活能力,这可能是南方热带薏苡种植区和北方干旱种植区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相关专家也对生长调节剂对薏苡株高的矮化方面进行了研究。

    薏苡在我国栽培应用历史悠久,但生产发展却十分缓慢,其原因有三:一是平均产量低,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化学与药理学系统深入研究不够,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不足;三是薏苡米出价高机械不配套,加工米质不过关。薏苡应是开发前景十分好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第一、薏苡具有高产的潜力,如果栽培措施得当,加上收割、运输、脱粒损失减少,每公顷产量可达5000kg以上。第二、薏苡仁蛋白质含量比大米,玉米高近一倍,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富含锌元素等人体缺乏的无机元素,因此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第三、由于薏苡源是水生植物有较强的抗涝特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作物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在低洼易涝地栽种,掌握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主要栽培措施,并能获得高产。

    在贵州有关薏苡栽培技术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为了提高薏苡在贵州的产量和效益,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 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 研究内容

    (1)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影响

    通过物候期记载,出苗率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测定、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研究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影响。

    (2)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成熟后按照小区分别单打单收,统计产量,分析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找出薏苡栽培的适宜密度、追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确定最佳栽培措施。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择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密度、追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为试验处理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栽培组合。

    4 试验方案(研究思路)

    4. 1 试验处理与水平

    (1)密度A:行距固定为35厘米,通过调节株距控制密度,株距分别为A1:20cm、A2:30cm、A3:40cm。

    (2)追肥量B(利用复合肥控制纯氮量),出苗后30天和60天各追施50%。B1:120公斤/公顷,B2:150公斤/公顷,B3:180公斤/公顷三个水平。

    (3)生长调节剂C,出苗后45天喷施一次生长调节剂,出苗后6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C1:助壮素,C2:多效唑,C3:缩节胺磷酸二氢钾?。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表1,表2),设三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三个区组,每个区组9个小区,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

    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记载各处理的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等。

    (2)出苗率调查

    (3)生长发育动态观测。出苗后每隔15天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测定株高。

    (4)干物质积累量测定。出苗后每隔15天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烘干测定干物质积累量。

    (5)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做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6)成熟期考种,收获前每小区随机抽取20株进行考种,主要包括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等。

    (7)产量测定

    (8)品质测定:蛋白质含量,直链,支链淀粉测定(测定了吗?如果没有就不要写)。

    田间布置图;

    重复三 重复二 重复一

    9(处理) 1(处理) 7(处理)

    2(处理) 4(处理) 5(处理)

    1(处理) 3(处理) 9(处理)

    5(处理) 6(处理) 1(处理)

    8(处理) 2(处理) 4(处理)

    7(处理) 9(处理) 6(处理)

    4(处理) 5(处理) 3(处理)

    6(处理) 7(处理) 8(处理)

    3(处理) 8(处理) 2(处理)

    重复之间留50厘米的走道,处理之间留30厘米的走道。

    6 数据处理

    通过Excel 和 DP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七篇

    论文关键词: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论文摘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农业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重要目标,以县域为基础,实行城乡联动,挖掘现有农村金融资源,使潜在的金融资源逐渐变为利润来源。

    一、农村金融机构比较

    农行只有认清现状,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真正做到服务三农与商业化运作的和谐共存。

    二、发挥农村金融支柱作用的现实选择

    对策之二:农行应将服务产业集群经济作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核心。首先,农行要明确服务产业集群经济的客户优选机制,实行分层信贷服务。将产业集群经济内的20%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扶优扶强;将30%的企业作为适度信贷介入对象,重点支持企业临时性流动性生产资金需要;将其它50%列入积极关注对象。在信贷授信机制方面,一方面,要对单个集群经济授权总量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支持集群经济发展,又要控制好信贷防止盲目扩张。另一方面,选择一批集群内的优秀企业,由省分行或总行对其进行公开统一授权,提高农行服务集群经济的效率,提升农行服务产业集群经济的竞争力。其次,要加快对产业集群经济的信贷流程。农行要加快服务集群经济的信贷流程研究和创新步伐。可尝试建立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三位一体的服务方式,打造高效的信贷业务办理平台,同时增加一级分行对集群客户业务创新的自由度,适当放开县支行对集群客户的贷款定价权,通过规定定价区间,由经营行选择,以提升竞争力。

    对策之三:加快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经济的重要支撑。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导致土地集约经营程度高,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务工经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运输、调销以及辅助原材料的生产,中小企业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所以确立农行在县域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农行信贷建设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优秀民营、个体私营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不仅是当地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农业银行要大力支持那些资质好、信誉高、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努力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使优质民营、个体私营企业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旗舰。

    农行还应该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运输、储存及需求潜力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农行金融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现实选择。此外特色产业、产品的发展也要受到农行的重视。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对策之四: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服务“三农”,最终应体现在对人的服务上,农行应该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农村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活力。激活农村的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解决投资与消费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如何支持农村消费市场建设,把农村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将是农业银行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农行目前已确定零售银行业务,作为零售银行发展战略重点,农行应该在个人理财领域下大功夫,积极地向广大农民群众导入科学的理财理念,大力营销储蓄、国债、保险、基金等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帮助其管好钱,理好财,全心全意为农民朋友做好理财服务,从而使农行有所为,农民有所得。

    此外,在农村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情况非常普遍,家中留守老人和孩子,需要按时交纳各种费用例如水费、电费等。针对各种各样的生活方面需求,农业银行应该开发活期定时定额自动供款业务。这类业务可满足各类客户每月固定支出的需要,也可以利用活期账户或卡账户向外地就学的子女划付生活费或交纳房租金等,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银行的周到服务。

    参考文献:

    [1]缪曼聪,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市场定位与制度安排,金融参考,20_年第1期

    [2]杨明生,农业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N].,求实杂志,20_年第13期

    [3]洪荣昌,产业集群:农行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有效支点,安徽农村金融,20_年第8期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八篇

    摘要:毕业论文是农学类本科教学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农学类专业卓越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详细剖析,对论文的质量问题查找原因,从而提出改善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后一次全面检验,是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一次总测试,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科技论文[1]。农学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使用文献资料,独立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的基本技能;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计算机的使用及汇报等语言表达能力[2]。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论文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毕业论文质量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3]。近年来农学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毕业论文现状、原因及改善措施对于保证论文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实表现

    1.1毕业论文中的优良表现

    近年来,在国家多次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及学生共同努力下,农学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逐步提高[4]。学校毕业论文的相关规章制度,越来越注重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多数学生能够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论文选题具有很强应用价值,一人一个选题方向;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之处;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能够做好论文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工作,保证了论文资料的完整性,提高了质量,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5]。

    1.2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农学类毕业论文普遍能够达到卓越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综合训练要求,但是,在部分专业部分学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2.1内容不充实,写作能力弱农学类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摘要、前言、材料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讨论5部分,不同学生会在这几部分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分为中文和英文。有些学生只写摘要要素的一点或几点,不能全面地总结论文核心,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内容不相符,用翻译软件翻译,所用单词和汉语不匹配,语法错误频频出现。前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写作时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清晰本研究具有的理论或实践的指导意义[6]。现实中大部分学生仅仅把前人研究结果机械地罗列起来,没有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缺少分析和概括,条理性差。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创新性可能性很小,一般情况下,通过特有的材料与常规的试验方法结合、或具有优良特性的材料与新的方法结合,得出该材料或试验方法是否有利用价值的结果,创新性体现在材料、方法上,而在本科生论文中,不能清晰地交待材料来源和特征,未能详细阐述独特的方法,无法体现一篇好文章的创新性。结果分析一般由图(表)和文字组成,文字对图(表)进行说明和补充,相对而言,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少,主要是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够。结论和讨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讨论是论文中的精华部分,需论述本文在选题、方法、结果等方面与前人研究的异同和优劣,从中提出新的结论,探求新的规律[7]。有的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逻辑推理能力达不到、无法真正地理解论文内容,回避讨论只写结论,或仅用一两句话来讨论,缺乏见解,未将试验结果升华。1.2.2格式不统一,书写不规范论文格式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农学类论文相对来说要求较多,容易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内容中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的字体混用,字数未达到要求,符号不符合《标准》,量和单位不执行《规定》,图表格式混用乱用,参考文献抄袭严重、文献标注不统一;排版不符合要求,随意更改、添加和删减项目,页眉、页脚混乱,目录非自动生成,致使论文形式上不美观,打消读者阅读的欲望。1.2.3答辩不规范,准备不充分论文答辩是学校对毕业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学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近年来,论文答辩不按流程进行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学生不用PPT汇报,直接将Word电子版呈现给评委,无纸质版论文;对论文的选题、材料方法等表述不清楚;不能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答辩过程中汇报声音过小,立不正、站不直,缺乏自信;还有小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当场顶撞评委;答辩后论文不认真修改,直接上交。

    2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2.1社会的体制和风气

    2.2学校的监管力度

    每个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直接挪用他校的规章制度未必收获良好的效果。部分学校对于论文管理的制度不够严格、细致,在学生做毕业论文之前没有建立良好的引导制度、论文实施中没有监督管理、在论文结束发现问题的时候只是简单分析原因,并未真正地从根本出发,补充和完善制度;对学生的惩罚力度不够,致使论文的质量每况愈下。

    2.3教师的指导

    本科生的导师一般是硕士或博士学历,本身学术水平、写作能力都能达到要求,但是,由于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充足时间对学生指导[10]。有些导师直接将试验数据交给学生,学生没有试验经历,对试验意义、设计不了解,所以论文质量不高;有些导师将本科生的试验和论文交给研究生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有限,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还有个别导师在学生答辩之前一次都未指导;还有一些年轻导师指导经验不足,把握不好论文要求,和学生沟通也容易出现障碍。

    2.4学生自身差异

    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特别是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较差,毕业论文中有关计算机的应用略微深入一些就不能处理。有的学生平时不接触应用文或说明文,缺乏这类文章写作的能力,但有些在学生组织中锻炼过的学生写作能力会有所改善。由于对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不严格,有的学生不够重视,会形成应付心理,草草写完论文,所以论文质量不达标。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每个因素之间都有联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论文质量。

    3提高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3.1完善教育体制

    在制定毕业论文的规章制度时,农学类专业应结合本学科性质,制定具有一定学科特点的制度。制定制度时需成立专家小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尽可能地将制度细致化,避免出现歧义和不合理之处。目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因素中重要的几点是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协调、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不合理和学生能够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不强,针对这些情况,可以把每年一次的论文答辩制度改为每学期一次,参加答辩的学生范围从大四学生扩大到进入课题组的所有学生,无论是几年级,只要完成毕业论文内容就可以提前答辩,避免在最后一学期找工作等与完成毕业论文的冲突;在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的学生数量同时,学生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离开课题组,指导教师要管理的学生数量自然就会减少,也不会影响学生考研或找工作的机会。

    3.2加强管理力度

    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到最后的论文答辩每个过程都应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改正之后才可以向下进行,毕业论文督查组不定期地对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公开检查成绩,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建立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自从高校实施学位论文不断行为检测系统以来,本科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3.3设置相关课程

    在提高学生完成论文能力方面,可以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置《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专业课中设置《专业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等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从工具到方法,从文献获取到词语、标点使用各个方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论文,从黑龙xxx一农垦大学来看,《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成绩好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能符合规范。

    3.4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优秀指导教师讲座,以问卷调查形式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适度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为指导学生创造良好的时间条件[11]。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必须坚持面对面指导,少用电话或邮件指导,增加师生交流机会,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科研方法。

    3.5激发学生主动性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重方法轻结果,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活动,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黑龙xxx一农垦大学实践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学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论文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有的学生还能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3.6平时严格要求

    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每节理论课、实验课、每个活动都应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做事积极负责的态度及科学探索发现的精神,为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提高农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部门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日积月累。提高各部门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质量保障制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在稳定中逐步改善、逐步提高。毕业论文作为农学类教学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最后一道质量关口,对全面提高农学类专业卓越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九篇

    现阶段城市快速生长,城市框架越来越大,城市连绵区逐步形成,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和生态,农业生态园的出现,不仅带给了都市周边旅游的契机,也保护了区域多样性的发展。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是现阶段农业生态园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生态园规划中的设计方法,同时对如何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以某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的规划和设计研究为案例,对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1、相关概念解析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其主要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构成,达到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便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其基本行为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而循环经济在我国诸多地区成功应用到了农业生态园中,出现了诸多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生态园。

    农业生态园

    所谓农业生态园指的就是以生态园模式来实现对观光原来农业的生产以及布局,其主要是将农业活动、环境保护、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案例分析

    研究概况简介

    该市研究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该市地形南低北高,西南方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在之间,一条河流由北向南穿过该市。由此可见,该是自然环境极为适合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种植。

    ②交通优势情况,该市交通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三条国家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六条省级公路在该市交汇,同时在市中央建设了国际机场,该市在交通上的优势能为现代农业以及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

    ③蔬菜品种优良,该市在发展蔬菜种植,克服了自然条件以及生产障碍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出具有高产、抗倒等优势的品种。

    ④该市已基本实现了农业发展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例如粮油作物的播种、收获以及管理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⑤该市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在该市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型的栽培方法达到30多种。图1为该市区土里利用规划图。

    该市农业生态园的不足

    客源渠道较为单一

    因为受到旅游产品创意欠缺、产品类型单一、文化性和体验性欠缺、形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该市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难在短期内提升游客量。除此之外,虽然该市农业生态园区采取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方式,但是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具备相关的生态知识,其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管理上出现了混乱。

    前期规划设计存在较大漏洞

    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主要是对生态示范以及拓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建设。打开有机农场前期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循环型生态园区建设的内容,最终导致不能深入发掘生态园区的资源,园区功能分区模糊、产品结构单调、不合理的旅游线路等问题。

    3、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思路

    指导思想简析

    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同时树立了建设高端循环农业生态园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统一规划的发展原则。同时对农业生态园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提升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将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合理程度内。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

    上文中我们对循环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分析,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之中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真正的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目的。更进一步而言,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农业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需求。规划设计原则简析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原则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协调发展原则。

    ②统一规划原则。

    ③因地制宜原则。

    ④产业化发展原则。

    4、规划设计总体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

    总体规划

    该市农业生态园区总体规划是分为八个区位,并以这八个区为整体规划的核心,同时建设了两栋规模较大的农业生态体验馆,如图2所示。

    分区规划

    而在该市农业生态园区的分区规划设计中,其农业生态园区分成了八个区,其主题是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特色养殖示范区域、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特色水产养殖区域、特色休闲果品区域、农耕体验区域、植物区域。在此八个区域中,种植了种类多样植物蔬菜等等,例如在植物区便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共种植了1万m2韩国无土植物,建设出规模浩大的无土栽培植物园。而在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中,建立了农家乐一条街,在该区域设置了咸菜坊、磨坊、豆腐坊、油坊等,在这条街中出售的商品一般都是从该农业园区中生产的小麦花生黄豆等制作成的,其手法古老,味道纯正。

    还有在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中,生产了大量中小苗植株,其主要采用了现代林业苗木繁殖培育技术,培育了大量珍稀苗木,珍稀苗木的培育不仅仅能够成为农业园区的绿色景观,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态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农耕体验区域之中,在都市之中生活到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体验工艺活动、农业活动,从而实现对古老农耕文明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孩子而言,农耕区域的存在能够使他们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场所。

    综上而言,该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将循环经济主导思想融入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之中,实现了农业生态园多样化、持续化发展的目的,促使其真正成为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态园。不仅仅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也成功的为该市树立了良好的发展形象。

    5、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

    实现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从本质来讲,农业生态园区开发中的观光旅游经济收入仅仅是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的发展和提高了科技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高水平、高素质。”

    因此,农业生态园的相关管理者在发展农业生态园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能过分的追求农业生态园区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长等等。而是在现有基础之上,不去刻意的改变农业生态园区的自然生态。同时必须和乡村的诸多特点进行一定的结合,将农业生产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基础,构建农业生态的特色,同时融入当地地域文化,以此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对环境管理方面必须要得到加强,实现文化、经济、自然环境这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有关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加以引导。总体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才能真正的促使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

    6、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是新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十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养殖

    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节约资源确立为我国新的基本国策,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经济的全方位、快速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人均GDP按照5倍左右的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4000美元左右,由于4000美元的水平基本上是以物质性消耗为基础,因此区域人口以物质化为特点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将3倍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要求。消费水平和人口增长两者叠加,未来30年对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带来的压力可能达到现在的4—5倍左右。

    目前,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重的已达133万公顷,耕地由于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到的水平。而农业循环经济以经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纳入自己的发展机制之中,实现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双赢”,体现的是和谐农业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型的生产模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展开的,这决定了防治污染和充分利用资源是当前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收益,这在立体生态农业中显示出良好效益即是例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其结果都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恢复其拱食习性.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经过多年的总结,可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l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劳动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论文范文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在生态养殖中,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该农场的种畜场,利用猪粪尿的污水养殖水生植物水葫芦和细绿萍生产出来的青饲料,构成污水的多级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不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粪尿水得到净化,达到了一个生态循环。

    生态养猪,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企业对水源、土壤、空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养猪企业每头猪收益增加元,其中还不包含降低死淘率,提高母猪论文范文率、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育周期等隐形效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环保的、节能的、具有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多年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水生饲料为核心,以水为纽带的生态养殖模式,创造了美化、绿化的生态环境,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光荣称号,是盘锦市重点生态旅游区。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眭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科技服务、人力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支撑。

    另外,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脱节现象严重。

    2、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

    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但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的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盘锦市大洼县地区,农民对这种观念还相当缺乏,大部分养猪户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中小学文化,而且也没有受过养猪的专业课指导,他们大多是按照老的传缆形势养殖,致使在农、眦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小户型养殖业发展困难

    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农户或是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来说很难实行,生态养殖需要一些高端的技术及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户型的养殖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对于这些要求无法实现。

    4、农业土地资源有限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0。106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美国的1/6,印度的l/2.而且,现有耕地中有2/3属于中低产田,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30%多。随着我国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盘锦市大洼县占地面积1683平方千米,一个年产万头的猪场,按一点式密集布局方案建设,场区占地(不计场外道路、绿化等占地)约需—4公顷,有相当比例的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养殖小区占用的是耕地,可想而知,发展一个循环生态养殖场在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着障碍。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1、在农村扩大宣传,提高农民意识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十一篇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引言 11-2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2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 11

    研究意义 1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8

    国外研究现状 12-15

    国内研究现状 15-18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研究目标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8-21

    研究内容 18-19

    研究方法 19

    研究创新点 19-20

    技术路线图 20-21

    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基础 21-25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效率的定义 21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理论 23-24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 24-25

    3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5-3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及类型分析 25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 25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类型 25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分析 25-27

    信贷支农投入逐年增加 25-26

    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扩大 26

    信贷支农业务日益创新 26

    信贷支农服务逐渐提升 26-27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存在问题分析 27-29

    信贷支农存在的外部问题 27-28

    信贷支农存在的内部问题 28-29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分析 29-32

    相关系数分析 29-30

    回归分析 30

    分析结果 30-32

    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变动测度评价 32-39

    测度评价模型选择 32-33

    CCR模型 32

    BCC模型 32-33

    测度样本及指标选取 33-34

    测度样本选取 33

    测度指标选取 33-34

    测度结果评价 34-38

    样本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评价 34-36

    样本不同年份纯技术效率评价 36

    样本不同年份的规模效率评价 36-38

    结论分析 38-39

    信贷支农技术效率明显下降 38

    信贷支农纯技术效率持续上升 38

    信贷支农规模效率逐渐降低 38

    信贷支农低效主要由纯技术低效引起的 38-39

    5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9-45

    信贷支农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39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模型构建 39-41

    变量选取 39-40

    模型构建 40-41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过程分析 41-42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2-43

    农业环境因素 42-43

    业务结构因素 43

    资产质量因素 43

    资产配置水平因素 43

    政策启示 43-45

    缩小福建省第一产业GDP比例 43-44

    扩大涉农贷款比例 44

    降低不良贷款率 44

    提高存贷比 44-45

    6 优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的途径选择 45-49

    构建良好福建农村金融环境 45-46

    完善福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环境 45

    优化福建农村金融生态信用环境 45-46

    创建福建农村金融有效政策环境 46

    坚持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经营方向 46

    完善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贷款方式 46

    强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管理手段 46-47

    提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管理水平47-49

    建立一支素质高质量好的信贷人员队伍 47

    推进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建设 47-48

    加强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48-49

    7 结论及展望 49-51

    研究结论 49-50

    未来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十二篇

    摘 要: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生源多样、年龄及知识结构差异大,培养方式与管理制度不规范,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科W,学位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该文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管理制度、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推硕士 教学质量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建设,农业推广硕士主要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在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1]。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3]。(1)该领域研究生的生源多样,年龄及知识结构差异大。(2)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用较少,不能有效地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3)高校“双导师”队伍建设普遍不完善,不能建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4)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普遍存在与农业生产实践相脱节及创新性明显不足的情况,且论文评审和质量评估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体系。

    由于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开办时间较短,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能较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尤为重要。

    1 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式与管理制度构建

    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业务背景及社会实践的不同进行归类,并按照国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制定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的招生、培养、管理到学位授予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

    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导师要求相对较高。高校教师大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但生产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构建多样化的导师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尤为重要。一方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即一名研究生由高校导师和校外研究员共同负责,其中校外导师以辅助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践条件以及在学位论文选题和指导中能够切中现实生产问题,从而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4]。

    2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及专业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注重拓宽基础,突出应用,同时可以开设多方向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发挥学分制的作用[5-7]。此外,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学校区域特点和办学特色,注重创新;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能够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切合高校农学建设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在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听取农业推广委员会与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已毕业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等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制订出适合的培养方案。比如,在公共课程构建方面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并注重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公共选修课可采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农业技术推广的经典案例,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价以及科技论文写作、推广口才与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构建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学科前沿和交叉知识的传授,还要适时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专业领域学术研讨及科技前沿讲座等多样化形式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4]。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可与校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和实习岗位。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也是确保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4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如图1所示的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需要研究生、导师、专家的配合到位才能保证学位论文质量[4]。论文选题需要研究生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可以在校内导师的科研项目中选题,也可以从校外导师的生产实践中选题,还可以自行选择课题。提倡选题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鼓励研究生自选课题。

    确定选题后,研究生应全面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预研究,探索课题的可行性。然后在有一定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在导师及开题答辩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完成开题环节。开题后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应全面深入详细地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大量研究,撰写中期检查报告,在导师及中期考核专家小组指导完成中期考核环节。专家小组在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充分论证,并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后进行后续研究及完善,并撰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应严格遵守撰写格式,其形式可以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等。答辩之前应匿名送审同领域两名专家进行评阅,研究生根据专家评阅意见完善修改论文后方可进行答辩,如果评审意见很差则延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应严格符合相关流程,确保其专业性及严肃性。专家成员要严格审查论文质量并对论文进行评估及评优。答辩后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完善后才能提交学位委员会,最后由专业学位委员会完成学位论文的最终评估与评优。

    农业推广技术在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大国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进行有效实施,大力推动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全面发展。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第十三篇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导论 12-32

    选题背景 12-15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12-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13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13-1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4-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8

    国外研究综述 16-22

    国内研究综述 22-27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27-28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8-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8-29

    研究方法 29-30

    数据获得 30-31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31-32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32-44

    纵向一体化理论 32-36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32-33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3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33-35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35-36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36-40

    农业的基本特性 36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36-37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37-38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38-4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40-4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40-4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41-4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42-43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4-53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44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44-5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44-46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46-5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50-51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53-64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53-5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格式通用1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