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论文,新闻,范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新闻与传播论文征稿范文 第一篇一、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多,实践课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
2、加强师资配备和教师深造
3、增强硬件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现有教学设施使用效率
4、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适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专业实践课的新生来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让他们进入专业记者的状态未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短的电视新闻,新闻奖获奖作品,帮助学生记者的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进而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5分钟现场报道环节,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学生可以模拟现场报道,然后自己用一到两句话“说”新闻,并告诉别人这条新闻的价值点体现在哪里。通过这种现场实训的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也能更加精彩,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2)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加情景模拟教学。
①要让案例教学始终贯穿于在《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学》、《新闻作品评析》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的新闻报道、优秀电视作品与电视节目,特别是在讲授《新闻评论》、《新闻作品分析》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了《新闻调查》、《新闻1+1》、《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报道方法、主持特色,节目成功要素等,此外,在讲授新闻写作部分的时候,还结合了大量的平面媒体案例,让学生根据报纸、杂志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比如对《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道进行分析、对本地都市报(如《华商报》)上新闻标题和内容的评价等。
②情景模拟教学。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模拟电视访谈节目,不是照搬现有节目,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一些优秀节目,再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确定节目样式,搜集背景资料,设定选题,拟定采访提纲,扮演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谈话节目中嘉宾和主持的节目形式,虽然涉及的话题以校园生活占多数,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节目的基本流程,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现场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后期制作技术,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结合。
③外出写生。比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这两门课程,到了大二下学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拍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拍摄专题片。我们带领学生在南五台、周至沙沙河、熏衣草庄园野外拍摄实践,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了风景特色,回来制作的DV作品、照片等也可作为期末成绩及学生实习成果的一部分。还要考虑到如何做出一个新闻片或纪录片,突出与人交流的采访报道能力,并最终形成作品。教师要跟学生一起,随时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野外拍摄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所具有的特点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一般是用户自己主动去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及时的。但是由于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知识文化的限制,所以他们所发表的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使信息碎片化了。
(四)自媒体的发布一般是某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人们经常会选择性的看待一件事,只发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想就可以发布。
(五)人们在发布消息时,为了更清楚、更明白,除了文字,还可以配上图片、动画等。这样可以让消息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真实性。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两面性
(一)自媒体新闻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布的,所以其信息来源的范围广。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对每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布意见。这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给大众,人们一可以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新闻信息被大众知道后,人们如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会让这条信息被更多人知道。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互讨论。这些讨论代表人们内心的愿望与想法,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据此作出作合乎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这样也可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自媒体新闻传播有很多的优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出来。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信息量非常大。其中有用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废话和个人的不满等。这写信息的存在使群众很难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新老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
(一)任何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为了更好的发展新闻事业,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两种传播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仅仅由新闻机构来传播。自媒体则是由每个人来传播。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是先过滤再发布的形式,而自媒体则是先发布再过滤。传统的一对多的传播也变成了现在的多对多的传播。这不仅是加快了速度,更是扩大了范围。
一、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相互影响
(一)人文主义是新闻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二)人文主义为新闻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
新闻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转变,大步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这个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被提出并确定之后,新闻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的传媒业逐渐走向大众,被大众更加了解,新闻业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前的新闻业是由政治来指引,围绕着政治展开,而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被高度重视的时候,新闻业的重心是否将从政治转移到经济上,是新闻业面对的首要难题之一。然后和政治一样,经济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它是重点,却不是全部,若以经济为新闻发展的中心,则会像过去一样比较片面、笼统。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文主义成了新闻业发展茫茫迷雾中的指明灯。跟随人文主义进行改革后的新闻业,以人为中心,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来进行对人文的关注。新闻传播开始对普通的个体进行关注,不再只是关于某一个人。
(三)人文主义促进了新闻传播观念的转换
对比20世纪和如今的新闻内容,最显著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新闻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将新闻和读者放在了平等的地位。在这一改变过程中,“受众”的观念被提出,认为新闻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决定,这是新闻业的改变中强有力的一笔。但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表面,主要体现为改变报纸的版块排列,增加互动内容等方面;到了90年代,才将传播者的姿态降低,和受众处于同等地位。观其发展历程,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得越来越彻底,除了将传播者和受众放在同等地位,还能够把每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正视每个人的权利,人文主义已经不断渗入新闻业。从根本上来说,新闻传播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漠不关心,到无限关注“人”,将受众的需要放到最高的地位上,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新闻已经能够走进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更能被群众所接受,都是人文主义促进了这种转变。
二、传媒新技术对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交互影响
三、结语
本文探究了大量新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新闻传播的关系,其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关注,人文主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过程曲折艰辛,但人的主体性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社会的主体是人,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新中国的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性,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懂得为自己的权利去抗争,当代中国的主要思想潮流即是社会主体的意识觉醒。新闻传播的变革,正是去传播这种意识,促进思想觉醒,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使人的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人与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摘要:新闻传播的变革,正是去传播这种意识,促进思想觉醒,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使人的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人与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关键词:人文主义;新闻传播
一、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相互影响
(一)人文主义是新闻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二)人文主义为新闻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
新闻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转变,大步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这个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被提出并确定之后,新闻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的传媒业逐渐走向大众,被大众更加了解,新闻业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前的新闻业是由政治来指引,围绕着政治展开,而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被高度重视的时候,新闻业的重心是否将从政治转移到经济上,是新闻业面对的首要难题之一。然后和政治一样,经济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它是重点,却不是全部,若以经济为新闻发展的中心,则会像过去一样比较片面、笼统。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文主义成了新闻业发展茫茫迷雾中的指明灯。跟随人文主义进行改革后的新闻业,以人为中心,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来进行对人文的关注。新闻传播开始对普通的个体进行关注,不再只是关于某一个人。
(三)人文主义促进了新闻传播观念的转换
对比20世纪和如今的新闻内容,最显著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新闻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将新闻和读者放在了平等的地位。在这一改变过程中,“受众”的观念被提出,认为新闻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决定,这是新闻业的改变中强有力的一笔。但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表面,主要体现为改变报纸的版块排列,增加互动内容等方面;到了90年代,才将传播者的姿态降低,和受众处于同等地位。观其发展历程,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得越来越彻底,除了将传播者和受众放在同等地位,还能够把每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正视每个人的权利,人文主义已经不断渗入新闻业。从根本上来说,新闻传播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漠不关心,到无限关注“人”,将受众的需要放到最高的地位上,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新闻已经能够走进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更能被群众所接受,都是人文主义促进了这种转变。
二、传媒新技术对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交互影响
三、结语
本文探究了大量新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新闻传播的关系,其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关注,人文主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过程曲折艰辛,但人的主体性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社会的主体是人,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新中国的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性,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懂得为自己的权利去抗争,当代中国的主要思想潮流即是社会主体的意识觉醒。新闻传播的变革,正是去传播这种意识,促进思想觉醒,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使人的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人与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百年回顾童兵,林涵新闻与传播研究20_-03-30
2、九十年代的《新闻与传播学季刊》——从《新闻与传播学季刊》(1990—1999)看美国九十年代的新闻学研究谢静新闻与传播研究20_-03-308
摘要:文艺广播集中了我国文艺的精华,现代的革命的作品,古典的传统的优秀遗产,昂扬向上的,抒发情怀的,有教育意义的和有审美价值的应有尽有,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
关键词:新闻传播;文艺节目
1.前言
2.相关理论
广播文艺节目的特点
广播文艺节目是文艺与广播相结合的产物,与其它广播节目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多样性
从艺术品种看,文艺广播可谓“大而全”,只要是诉诸听觉的社会文艺形式,在广播中均有体现,如戏曲、曲艺、音乐、文学等;从文化层次看,广播文艺节目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不乏普通大众的通俗;从题材内容看,远至上古神话传说,近至当代风云变幻,甚至是对未来的猜想,可以说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无所不包。
专业性
各种文艺形式作为元素进入广播系统后,经过交互作用和再度创作,不仅具有独立存在时的性质和功能,而且拥有了广播特点。比如音乐进入广播系统后,经过制作人员的再度创造,形成广播音乐节目,这个节目同样具备音乐的性质和功能,不可能变成曲艺或戏曲,广播文艺的各个门类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排他性
广播文艺具有艺术欣赏性,而艺术欣赏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艺术品种间的排他性,即并不是每一个听众都喜欢所有的艺术形式。喜欢音乐的不一定喜欢戏曲,喜欢流行音乐的未必喜欢古典音乐。第二个层面是,即使是同一件文艺作品,由于个人经历、所处环境、学识水平的差异,不同人会产生不同感受。
文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906年,匹茨堡大学的费森登教授在马萨诸塞的实验电台发射了圣经故事、小提琴演奏和唱片乐曲。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弗罗斯特在纽约利用发射器放留声机音乐,1910年他又在历史上首次播送现场音乐,所播的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手恩利科卡鲁索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现场演出著名的KDKA电台在初期就播放唱片音乐、交响乐或播出听众自由表演的娱乐节目。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的广播通过戏剧、戏剧、音乐、杂耍等吸引全国听众。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广播的发展历程也许会因为饿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各不相同。但文艺节目在广播中的地位始终举足轻重。在我国,最初由北洋政府_筹办的广播电台也多为提供文艺娱乐而办。时至今日,我们看一看国内各个电台的节目时间表,所占份额最多的仍然是文艺节目。
3.文艺节目的重要性
声音是广播唯一可以借助的手段
声音对于广播来说意义重大。广播只能依赖声音来促使人们的头脑产生形象、激起想象和传达信息。声音使广播能够充分利用人的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建立起广播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交往关系,增强了节目与所播报内容的可信度与趣味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空闲越来越少,但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像、不需要更多的关注。尤其在不方便使用电视和电脑的时候,只要打开你手中小巧便宜的收音机,就能听到各种节目,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比较而言电视是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所提供给观众的直接感觉愈多,留给想象的余地愈少,这样,无形之中便禁锢了在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广播虽不具有像视觉艺术那样可以直接感觉到的现实,但却可以通过恰当、丰富的想象,使人能够展开思想的翅膀,在无限广阔的空间自由翱翔,从这一点上来说,广播节目自身的优势是其它传媒,特别是电视所难以企及的。单田芳先生在各地电台普遍设立的评书连播节目中几乎都有出色的演播。单先生的嗓音古朴、苍劲、雄浑,那略带沙哑的讲述不时地放射着一种独特的沧桑感,使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在单先生与自己共同营造的海阔天空之中。近年来,评书不断的搬到电视,虽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看评书较之听评书,其效果便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从时间观念来看,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有其再现过程,整首乐曲就是每个音符按照创作的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有节奏高低的出现、消失,音乐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着,直到乐曲终止,才为听众提供出作品的整体形象,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反映,同时也给人以美妙的空间感,音乐与广播一样,都是时间的听觉艺术,二者如此相近而相结合便造就了广播音乐新的特征和优势。而音乐与电视的结合则多少会使音乐受到损害,最能说明音乐的还是音乐本身,任何形式的诠释都是徒劳的,特别是那些色彩鲜明,异常直观的画面,更将音乐割裂得支离破碎,这就必然破坏了音乐的抽象美。广播文艺的优势体现在由听众的想象所创造的空间美,它的独特的传播形式,是其它传媒所不可替代的,那丰富的感染力,那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都使得广播文艺拥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2004年获得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的交响音画《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用音乐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画卷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一个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通过音乐表现画面的独特艺术手法,让音乐对其事件之外的东西进行联想、扩充和延伸,更加强化了节目主题思想的感染力,让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通过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人所理解。就电台、广播站是新闻舆论机关的性质来说,新闻广播是广播宣传的主体,教育广播则是新闻广播的补充和发展.而文艺广播则在提供文化娱乐、寓教于乐的同时,引导社会舆论。三者共同构成广播宣传的统一体,相互扩充又相互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把新闻节目比作整个广播的骨干,那么文艺节目则是广播的血肉.如果没有了血肉,骨干便成了空架子,至少是不丰富的。
4、文艺节目频率的有效传播性
文艺频率的专业化
一个频率专业化程度越高,节目指向性越强,与听众的“约定程度”就越高。同时,广播文艺节目的多样性,专业性和排他性,也迫使我们记不能苛求听众喜欢文艺广播所有的门类,更不能让一个频率承载太多的社会文艺功能。因此,文艺频率也就进一步专业化。我国许多广播发达的地区,都对文艺频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如中央电台第三套,原先是“大而全”的播出模式,从戏曲、曲艺到文学、电影,从广播剧到评书,小说连播,从经典音乐到流行音乐,可谓是门类繁多,应有尽有。从20_年12月2日起,第三套开始打造全新的“音乐之声”,引起了较强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如上海电台和东方电台合并后,对频率资源进行整合,文艺广播被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更专业的频率:流行音乐频率、经典音乐频率、戏剧频率和文艺频率。
节目定位理性化
摘要:众所周知电视就是电子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现如今电视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效的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所以科技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进而给观众带来更的感受。文章对现代科技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现代科技、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实际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行业领域的改革和完善,而对于电视更是如此。电视新闻传播由原来传统的采集、制作、传播等逐渐向便捷化、高效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可以说电视新闻传播的每一次完善都是在科技的推动下来完成的,不仅使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完善,还使得相关人员的思想和观念在不断的更新,进而更好的投入到电视新闻工作中,为人们提供更准确、更新颖的新闻节目。
一、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技术的进展
数字化的采编设备在现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虽然在采摄方面还依旧使用原来的分工模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效的采编和摄像进行了有效结合。最近几年,在很多新闻事件现场中,电视新闻采编和传播更加及时,这样一来就使得新闻报道更加与观众个体视角相符合,同时还保证了新闻报道的个性化以及色彩化[1]。而使用这种数字化以及小型化的采编设备会变得更加普遍,不仅能够实时将新闻事件与观众进行分享,还让观众可以对事件的发展进行了解,而这种实时传播也被叫做交互式技术,而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让采访对象和观众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还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进而更好的保证电视新闻水平提升。
二、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闻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
2.现代科技对以往新闻制作方式进行了完善。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是利用声音和图像来对事件进行表达,因此,声音及图像处理的越好,所能表达出现的新闻就越丰富、越清晰。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都推动了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的创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水平。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以及《今日说法》等节目中,开始融入了FLASH动画这一表现形式,它和监控视频一样,都能够将事件经过进行描述,进而将新闻事件更加直观的展示给观众,而这两之间还有一定的不同,动画手法是后期制作时对事件的还原。因此动画手法的有效应用对较为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传统新闻是在事发后的图像以及文字对事件进行描述,虽然使用了一定的特技或者是其他手法,但实际上收到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而FLASH这种方式制作相对便捷,并且具有十分良好的表现力,能够有效将事情发生的经过进行展示,使观众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因此在电视新闻进行传播过程中,这一新技术有效的改变了以往新闻的传播观念。
4.现代科技将观众与事件融合到一起。现代科技中卫星技术、光缆技术、微波技术等等的有效发展,都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电视新闻的直播,这些技术能够打破原有空间格局的阻碍,加之新闻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都增加电视新闻的传播的魅力。现阶段,电视新闻在进行直播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进行,一种是有线传输,另外一种是无线传输,而使用这两种传输方式就能够将新闻记者和观众放置在同一的时间轴线上,让二者能够一同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见证某些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结局。因此新闻直播凭借自身同步性,对直播的魅力进行体现。例如,20_年9月3号我国_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了直播,充分利用卫星采集的方式实现与观众之间的零距离接受,不仅保证了时间的同步性,还让观众产生了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
三、电视新闻在创新传播方式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在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完善过程中,现代科技对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且直接的,不仅使传统传播观念进行了改变和更新,还有效为新闻节目的创新创造了更加广泛的空间[7]。但是还需注意的是科技也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因此怎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避免其消极方面对新闻的影响,就需要相关人员更加深入的对现代科技进行探究,进而提升运用现代科技的水平和能力。
1.正确看待成本问题。虽然现代科技有效地推动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但是这些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因此对于一些规模一般的电视台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电视台为了实现异地的采访和新闻传输,通常会使用较为昂贵的直播车来进行,同时也可以使用电视传真技术来实现传输,而通过对比可知电视传真技术的成本较低,并且也不会对画面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新闻节目进行直播时,不仅要选择最为适合的方式,还要保证传播效果的有效化,所以在对新闻节目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对直播对象进行考虑,看新闻题材是否重大,观众是否对其进行高度关注等,如果单纯的为直播进行直播,就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进而导致直播效果不足,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注重新闻直播的时效性。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让观众能够有效的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同时进行现场直播时也是对新闻记者的一种考核,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失误,如果出现错误就会被观众看到,严重的还会导致直播事故。所以进行直播也会对记者自身对事件现场的掌控力、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有着严格要求,而这样就需要记者不断对记者能力进行培养,制定良好的反应机制,进而将消极因素降到最低,更好的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
11-13
11-14
11-14
11-14
11-09
11-14
11-14
11-14
11-19
11-14
11-13
11-13
11-13
01-21
11-1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