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佛学院,论文范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佛学院论文范文 第一篇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本(通用6篇)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本,希望能够帮助...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本(通用6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一、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二、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佛教舆现代人的精神修养
因此,现代人精神上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可归结到一点:即自我的失落。自我的失落有来自客观原因者,如上所说,现代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使人们沦为机器的奴隶等。此类由外力加身所造成的表层的自我失落感是比较容易调整和弥补的。但是,大量的自我失落却是来自主观的原因,如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许多人沈溺于物欲的追求而不能自拔,甘愿使自己沦为物质的奴隶,这种由价值取向所造成的深层的自我失落感是很难找回的。
现代人精神上最严重的病症是自我的扩张。由于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和现代政治的发展,社会给个人提供了优于以往的自我发展的更多可能和广阔场所。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个人应当充分利用这种环境和条件来为社会、为人类作更多的贡献,以完善自我的人格和实现自我的价值。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是离不开群体的,自我只有在为他我的奉献中,与他我融为一体时,才会领现出自我的存在和价值,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但是,当今世界上信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者还大有人在,这些人把个人、自我看得比群体、他我更为重要,把人个、自我放在群体、他我之上。他们主张以个人为中心来进行自我设计,把自我扩张到一个不适当的地步,一味地追求自我欲求的最大满足,甚至认为,只有如此才是人生的真实价值,才是自我的完全获得。其实,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设计,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到头来,他却将由于在群体中找不到自我的恰当位置,而成为真正失落了自我的典型。
如上所述,造成现代人精神上的原因是众多而复杂的,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只有从多方面去着手医治才能凑效。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造成现代人精神上病痛的众多客观原因,归根结蒂又是由人类自己一手创造的,它是与人类对自我的某种片面认知和追求分不开的`。因此,许多客观环境的治理,实际上也还是离不开对自我的某种片面认知和追求的纠正的。例如,就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严重危机来说,从现象上看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以及大量有害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污染而造成的。因此,如果把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改变为计划性、保护性开发,加强对有害生产、生活废弃物的积极治理,是可能取得改善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定效果的。但是,这样的治理显然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追根究蒂,造成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己欲望的无限度放纵和追求。所有不顾后果地疯狂攫取自然资源,并且肆意加以挥霍浪费,都是人们无限度放纵欲望追求的结果。所以,人类如果不能从限制自己的欲望追求入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潜伏着的、未来的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人类生环境的根源,同时也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从这一角度看,治心比之于单纯的治物,应当说具有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意义。
在这方面,佛教对于医治现代人精神上的上述病症和痛苦是大有裨益的。
佛教认为,有三种“心”是导致人类精神痛苦的主要根源,即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亦即所谓的“三毒”。人类身、口、意等的一切恶行都是从此而产生的。按照佛教的说法,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嗔怒是对不合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们逐欲不止,争夺不已,偏执不明,而永远不知解脱若难的真正道路在那里。佛教要人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
[1] [2] [3] [4]
20_年既是布袋和尚圆寂1100周年,又是中国佛教现代化奠基人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浙江佛学院专门举办了“人间佛教与中国佛教现代化”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
努力开展与海内外宗教界及教育机构的弥勒文化交流也是浙江佛学院的教学任务之一.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xxx、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国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佛光大学等台湾地区佛教院校、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等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弥勒文化、太虚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台湾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台湾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中国弥勒文化及太虚大师思想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环绕“雪窦名山”这一宗旨,以布袋和尚与弥勒的关系、弥勒信仰中国化对佛教在中國发展的影响、弥勒文化的精神内涵、人间佛教思潮在台湾的发展等为主要议题展开研讨,成果丰硕.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佛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佛学院方面论文范文。
传承海洋文化,整合海港资源 摘 要:幼儿教育中,交互融合“生态”与“体验”,以海洋文化为元素,以海港资源为内容,以生态游戏为教学实践生长点,为幼儿提供生态游戏教育,对幼儿实。
传承书院文化,构建和美课堂 浙江省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摘 要]秉承蕺山书院的书院文化,凸显自己的课堂文化个性,构建和美课堂。这不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落实,更是一种富有。
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先秦诸子选读》所选篇章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性之强,可堪称空前绝后。所以,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
传承养生文化,打造高质量产品 东升伟业华星系统创始人 李岩松关乎人体健康类的产品更适宜消费者需求。就东升伟业生物而言,公司拥有1500公顷的山人参、林蛙、梅花鹿大型种养基地。
边城是现代人精神的憩园
乔治桑在《冬天之美》中向我们建议说,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而城市中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
可见只有在乡村,才能领略到淳朴的人情美和怡人的自然之美。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就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人情美和自然美交融的湘西山村风光。
特别是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空虚的城市,翻开沈从文小说《边城》,会让你找到一个清新宁静而又温馨和谐的精神憩园;让你浮躁而焦虑心灵变得宁静而澄澈;让你苍白而委顿的思想变得丰润。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与《边城》中的世界相比较,我们现代的城市文明又代给了我们什么呢?
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我们的生活却变得程式化,思想变得委顿,精神日益委靡。许多现代人被囚禁在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城市森林中,远离了自然,而人与人之间则更多的是戒备和提防,变得日渐隔膜。人们宁愿呆坐在电脑或电视机前,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消磨时光,也不愿同家人、友人、邻居促膝谈心。
远离了自然,我们就不会有像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的“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的清心和雅趣。疏远了人情,我们就淡薄了像古人那样浓郁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真情。
我们的生活日渐程式化、格式化,但我们的精神却依然在飘泊,在这种茫然失措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翻开《边城》,相信会找到你精神和灵魂的皈依。
一、xxx教与佛教建筑特色的比较
1.两种宗教建筑的共同特色
不论是xxx教的砖雕意境(尤其拱北),还是佛教造像的逼真、连廊彩绘的劝教故事,均是对自身宗教主张的彰显,以及对所提倡的敬主事人、劝善戒恶、修身养性等人生修养的明示或暗示。不论是清真寺,还是佛堂,描绘或雕饰均可见祥云、卷草、松柏、牡丹、莲花等图纹,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独特风骨和风格的自然之物和文化元素的弘扬,借以宣扬其宗教价值。中卫高庙在地上殿宇墙壁上绘有卧冰取鱼、千手千眼观音来历、对犯错者的惩罚等题材的劝善抑恶的故事和形象,并附设地下建筑以模拟地狱,是为加强其教导和威慑作用;纳家户清真寺的阿拉伯文装饰,红岗子拱北的汉文对联等则是其教义和主张的直接宣扬。
2.建筑特色的不同之处
(1)建筑选址的差异
清真寺是xxx敬奉真主、完成宗教功课、举行宗教仪式、举办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宣传教育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更是广大xxx社会活动的中心,因此在选址上考虑便于教民每日进行五功朝拜、集会、社交、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一般在xxx集聚即人口稠密的地方建造,如同心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大寺,体现了xxx教的入世精神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拱北的建造依先贤的葬地而定,无自主选址权,如同心县丁家塘乡的周海里凡拱北。佛寺是佛xxx供奉佛和菩萨的地方,是神灵崇拜和宗教宣传的场所,也是出家僧人居住、生活和修持的地方,佛教修持的最终目的是“苦其心志,劳其体肤”而达“正定、正念、正语、正命”。“苦其心志”必先净心,因此,佛寺的选址一般远离闹市和人口稠密处,便于潜心向佛,专心修行;另外,就是选在高山峻岭间,营造出崇高、威严、神圣的“佛以山成,山以佛显”的善终意念,如须弥山石窟寺。佛xxx为了沾佛光、图吉利,总要围塔居住。而佛塔的选址就相当讲究风水、气口的畅通,如银川海宝塔。
(2)装饰图像的不同选择
xxx教信奉“xxx是唯一的造物主”,所以受崇信者唯有“真主”,而真主是无影无形的,因此清真寺、拱北等建筑中均无偶像崇拜,也没有人像装饰,甚至动物形象也是极其受限的。只有拱北中绘有凤凰、仙鹤、鹿等被赋予高洁品质和特殊寓意的少量动物形象。在装饰图腾时除特有的阿拉伯文字外,就是维美的几何图形,寓意吉祥的树草、花卉、瓜果、鸟禽等,决不会有塑像崇拜,如纳家户清真寺殿内连廊柱上的经文、围廊砖壁上的多样雕纹。而佛教建筑为弘扬和彰显“佛慈普度,众善奉行”的思想,突出佛、菩萨、天王、罗汉等具象的崇拜,所以佛庙中最重要的装饰是佛像,另通过其它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祥云等的象征意义来进行寓意装饰,反映中国佛教文化的伦理思想和理想追求,如保安寺院的雕塑、梁枋的彩绘等。
(3)装饰色彩的喜好差异
沉稳的色彩使用使清真寺显得素雅、典丽,所以蓝、绿、点金是清真寺装饰的主色,使它清雅肃穆中不失华贵,如南关清真寺绿色大穹顶配以金色宝瓶顶、银色新月。再如纳家户清真寺的原色砖雕,素壁清辉,上殿内深红伴以蓝、绿、金点缀,显得庄严而华贵。而佛教建筑五彩缤纷的彩画,红、白、蓝、绿、金黄等色彩的搭配,使殿堂溢彩纷呈,如高庙廊坊柱上飘逸的飞龙、祥云,梁枋上旋子包袱的艳丽罩染,使殿堂富丽堂皇。
(4)殿宇装饰主次有别
清真寺建筑群除了围墙大门以外,主要的建筑就是礼拜大殿(或称上殿),在装饰上,也主要以门面、上殿外墙、框额为主,寺院辅房很少有刻意粉饰,以突出主体建筑物的地位和特色,如同心清真大寺、南关清真大寺等均如此。而佛堂主殿、辅殿都会有形式多样、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装饰内容。如中卫高庙三教一堂,装饰各具特色,有补充空白的观赏雕、连接或支撑构架的结构雕、主雕———佛像;物象各具情致,有昂首啸天的麒麟,有奔闹嬉戏的小鹿,有狂盛牵茎的荷叶,有嬉牡栖枝的燕雀;色彩鲜亮艳丽,有粉嫩的牡丹,翠绿的荷叶,蓝心白缘的卷云雀替等。
二、xxx教与佛教建筑艺术特色差异性的原因
1.教义和信念的差别使宗教文化表现了不同的外在征象
xxx教与佛教不同的宗教教义表达了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如xxx教“信主独一”,而真主“非人非物”,“无物无形,无处不在”,所以真主存在于xxx信教者的意念中。因此,清真寺不但没有塑像,没有人像,也没有任何的人物图像,一般也没有动物、飞禽形象。而佛教则完全不同,因其教义认为:“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可见佛是精神升华了的肉体,因此有具象表达。除了佛像,佛庙还有其他一些人像和动物装饰,如佛教壁画、碑座等,均是为了实现佛教的劝解功能,表达佛教的精神追求。装饰方面,清真寺的内殿装饰、图案搭配、色彩调制、拜毯选择均以素雅、典丽、庄重为主。因为在虔诚的教民看来,清真寺是朝拜xxx的圣地,再穷也要养寺,如纳家户清真寺。而佛寺塑有华丽的佛像,身挂金甲。佛徒诚信“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从骨子里忠信金装的佛神力无边。佛教的建筑艺术,寄予对佛文化的宣传,通过佛、菩萨等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善终极乐的神话彩绘,名山建寺,岩洞造佛等宣传手法,以达到对佛的敬畏以致信仰的目的。
2.文化渊源的差异决定了建筑特色的不同
我国宗教建筑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型制、建造体例和装饰特色。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0_多年历史,并且因受到中国主流社会阶层的推崇而被较高程度地接纳,体现出和中国文化的高度相融性。因此,佛教建筑始终秉承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无论是建筑的大屋顶风格、中轴线上依次递进的院落,还是顶脊、廊柱,无论梁枋还是雀替,应用木结构或砖木混合架构,利于雕龙画凤、铸塑镂刻的工艺装饰,并且赋予了鲜亮的色彩粉饰,如中卫高庙的保安寺。而xxx教自阿拉伯世界和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较多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早期的清真寺虽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递进展开,呈现一串四合院建造,但其顶部是单檐或重檐攒尖顶饰,多采用勾连达顶,将上殿逐渐扩增,而且在内部装饰中也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阿拉伯风格的拱券形装饰,如同心清真寺的米哈拉布(礼拜殿靠西墙边的一处内部看门形凹处)。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宁夏与西亚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穹窿顶饰的阿拉伯宗教建筑风格逐渐被吸纳并融入中国元素,新修的这些清真寺均大量使用阿拉伯建筑元素。如南关清真大寺,宏伟的绿色穹窿大顶配以金色宝瓶顶新月,成为宁夏xxx教标志性建筑。可以说,宁夏xxx教建筑是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上引进西亚xxx教建筑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发扬光大,并且进行了创新。其装饰艺术在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中西文化的特点,如丰富变化的外观等。
3.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形塑了建筑形制的不同
清真寺虽然担负功能众多,但这些功能是复合的,且最重要的敬主事人的功能比较突出,因此,清真寺可在一个四合院内设置学经堂、行水房、礼拜堂等院落式功能房。其中礼拜大殿是唯一突出的主体建筑,是寺院中最需要关注和进行建制、装饰的建筑物。大殿面积的大小要充分考虑到众教民礼拜时能容纳的空间,且在大殿右前部设有主讲圣龛,用以在聚礼时,阿訇宣讲教义。除去礼拜大殿,清真寺里其他的建筑物都只满足实用性,而不对之进行过多关注和装饰。而佛寺可以是一组建筑群,依佛位或不同供奉目的建造层级或分体建筑。因每一个殿宇只容纳可供奉的佛像,或陈列部分佛教文物,因此,往往以狭窄的廊道为纽带将不同功能的几组建筑群连接起来,且每一组小的建筑群落中,都有一个相对突出和重要的主体建筑。因此,整个佛庙都呈现出繁复的建筑特色,在装饰方面也具有繁杂和多样的特点。
关于佛教传统双修的论文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不断调节自己,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试论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论文。在所有的佛教宗派中,禅宗与净土宗是最具有中国特点的两派。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形成了禅净双修的格局。笔者将结合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禅净双修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佛教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较大的影响,但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唐武宗的灭佛,使佛教遭到了很大的挫折,特别是那些依靠庞大的寺院经济维持的佛教宗派,影响更大,此后,这些宗派一蹶不振。相反,禅宗倡导山林佛教,主张自力更生,所以禅宗不但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净土宗倡导念佛,基本上没有什么庞大的丛林组织,且方便易行,所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故而,武宗灭佛之后,中国佛教形成了禅宗与净土宗双枝并秀的局面。禅宗主张自力解脱,净土宗主张他力拯救,所以禅宗与净土宗,彼此攻击,或执禅毁净,或执净毁禅。参禅者称“即心即佛”,每每讥讽净众为“着相”。念佛者则自谓“仗佛加被”,往往贬斥禅众为“浮泛”。然而禅净作为中国佛教分别代表自力和他力的两极,它们在理论上还是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所以在经过长期的内部紧张后,终于缓和矛盾走向融合,创造出兼具双方之长的修持模式。
1.禅净同源于大乘思想,具有自他融合的思想基础。
净土宗是以xxx为信仰对象,以念佛为手段,以往生极乐世界为目的佛教宗派。在求得往生的过程中,净土宗主张要依靠xxx的伟大愿力,不断念佛才能成功。这一思想是大乘佛教基本思想的反映。根据净土宗的重要经典《无量寿经》载,xxx在过去是法藏菩萨,立志证得无上菩提,发起普度众生的誓愿。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持,最终完成誓愿,在距今十劫之前成就为佛,住极乐世界,社会文化论文《试论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论文》。我们可以看到xxx身上体现出来的普度众生的宏愿,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伟大精神即“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体现,他力的思想就是这种伟大精神在众生修持依恃力用上的落实。又《佛说观无量寿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即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注:《大正藏》12卷,第343页上。)这是强调众生之心忆佛念佛时,该心即是佛,诸佛广大的智慧,就从忆佛念佛的心中出生。对众生主体“心”功用的肯定,也是对自力功用的肯定,表明他力是不离开自力的,也是不能离开自力的。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并强调心性本觉,返归本性,自悟成佛。从广义的他力意义上说,禅修者也要归依佛、法、僧三宝,也要奉持戒、定、慧三学,因而要拒绝佛的他力帮助是不可能的,拒绝死后进入佛国世界的说法也是难以立足的。所以禅净两宗的大乘思想决定了融合的可能性。
2.禅净双修符合人的'心理基础。
佛教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是悲观的。它认为世俗世界是一个苦海,因此,希望大家能够脱离这一苦海。为了这一目的,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修行方式。尽管修习方式多种多样,但归根结蒂不外两种,即是依靠修行者个人的力量或依靠外在神灵的力量。禅宗就是中国佛教中主张依靠自力修行的代表,净土宗则是主张他力拯救的代表。无论是自力解脱还是他力拯救,都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不同方面而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成为神,无所不能。所以当我们遇到超越自身的能力时,我们就自然地期望有一种超越我们自身的力量存在,这当然只能是神,这也是人类需要神或者说外在超越力量的心理基础,这就为他力拯救思想提供了可能性。净土宗在这一方面满足了信徒们修行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又都是有理性的存在,我们的思维是无限的,可以不受肉体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我们又是一种无限制的存在,而且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人类自力的心理基础。这也是禅宗存在的内在基础。所以说禅宗与净土宗代表的是我们人类的两极,片面地强调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正确的是两者结合起来。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就是走的这一条道路。
Carlton Rochell Asian Art店中
近些年,不仅藏饰品在内地迅速蹿红,
以藏传佛教艺术品为主的西藏古代艺术品,
在收藏界所受关注也获得显著提升。
从20_年在中国内地渐露头角,
到20_年全球拍卖会上的火爆,
俨然成为了令市场瞩目的焦点,
可谓不折不扣的“宠儿”。
Carlton Rochell Asian Art店中两尊非常重要的尼泊尔13-14世纪马拉王朝早期的站相莲花手观音也分别为美国的两位重要藏家所购买。
古董商
回望20_年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从3月美国纽约的亚洲艺术周开始,可以明显看到一级市场的火爆。在全球参展的42家古董商中,汇聚了包括欧、美、印等地区20家古董商,几乎占据了一半的数量,而他们在艺术周的销售情况也十分理想,其中Carlton Rochell Asian Art 店中两尊非常重要的尼泊尔13-14世纪马拉王朝早期的站相莲花手观音也分别为美国艺术中国的两位重要藏家所购买;而更多的是早在艺术周开始的第一天很多展位的作品已然被贴上了红点。
秋季香港的典雅艺博的展会,更是汇聚了出现的更多全球范围内重要古董商,他们纷纷从欧、美带来了十分重要的藏品,如,丹萨缇寺的佛头、早期克什米尔造像等。在整个博览会现场藏传艺术品都显得十分抢眼。
最后在北京秋季拍卖之中,保利为全球顶级古董商之一的Jules Speelman开设了专场。总共12尊造像,以100%成交率获得了近两亿的总成交额(万)。在成交价的前五之中,四尊为藏传佛教艺术品题材。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一的作品是一件高77厘米的xxx成道相,这件作品以一亿三百五十万的成交价轰动了艺术品市场,也跻身20_年“十大天价艺术品”的行列。由此可见,尽管在备受挑战的经济环境之下,精彩重要的艺术品依然能够获得具有实力藏家的追捧,并在整个艺术品市场占有稳固地位。
同样,高价作品的带动下,也出现了更多的古董商投身于藏传佛教艺术品之中,在国内以西南成都为交流中心之外,北京也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华东、华南也以广州、上海为中心各自涌现出一定数量的古董商,除去年中股市震荡带来的危机,他们在经营上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20_年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在一级交易市场的表现看来,尽管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但仍然呈现着一个稳固上升的态势;同样无论是藏家还是古董商经过在藏传佛教艺术品市场数年的投入,也都逐渐开始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相对重要、具有特点的藏传佛教艺术品之上;此外,人们对于早期藏传佛教艺术品的认知也在稳步提升。
回顾20_年,藏传佛教艺术品在国内外拍场频频出现高价:新年伊始,纽约佳士得安思远拍场中,沪上收藏家刘益谦以万美元,拍得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同一场中,一件尼泊尔13世纪鎏金铜观音立像以万美元成交,创尼泊尔雕塑拍卖的世界纪录,买家为亚洲私人藏家;此外纽约苏富比、邦瀚斯的拍场上也频现总要作品。如邦瀚斯春拍中一件仅厘米的尼泊尔/西藏14世纪鎏金铜大成就者毗卢巴以万美金成交;而另外两件15世纪西藏鎏金铜上乐金刚和15 世纪早期永乐年间的鎏金铜神祗分别 万美金和 万美金的价格成交。同样,在纽约秋拍上,藏传宗教艺术品价格受股市震荡、拍品质量等因素影响整体稍有调整,但重要的拍品依然受到藏家的追捧。
瀚海秋季在香港举行首拍,“师道”专场的成交率达到100%,而“我佛慈悲”专场的成交率也达83%。其中,藏东地区17世纪红铜合金的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以1400万港币成交;蒙古17-18世纪扎那巴扎尔风格红铜鎏金的莲花生及其明妃拍得2400万港币回到内地藏传宗教艺术品的拍场,尽管艺术品市场遭受经济影响,但佛教艺术品依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从上图可见,保利春拍、秋拍,嘉德春拍、秋拍以及华艺秋拍的总成交额均超过4000万元,其中保利拍卖在春拍和秋拍中分别以万元和万元的总成交额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东正和古天一都在今年出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专场,拍卖行对于版块的重视同样意味着更多的人在不断的关注到这个领域之中。从成交率看来,各大拍卖公司均取得了超过50%的成交率,其中嘉德和华艺都以几乎超过80%的成交率遥遥领先。
通过对于藏传佛教艺术品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的研究分析,我们看到整个藏传宗教艺术市场呈现出了一个理性回归,同时价格依然在稳健的上涨。而藏传宗教艺术品本身也在全球范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藏家进入。
当年为虔诚的佛教信徒所制作的佛像,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收藏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价格也在逐年攀升,其原因是:首先作为宗教艺术品,他们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于佛陀的认知,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这个过程。
其次是因为这些佛像精美独特,且造像本身从早期公元2世纪的犍陀罗王朝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一路延伸到中原,在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跨越和渗透,因而值得藏家去不断认知和雕琢。在给人以美的享受,亦能抚慰人的心灵,这是其他艺术作品难以比拟的。
此外,老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同样具有艺术品的保值属性,这一点无可厚非,逐年稳步上涨的价格也令藏家愿意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时期汉藏文化的深入交流,也是藏传佛教艺术品市场走红的原因。
现代人观念的变化论文
现代人得的思想在不断的进步着,随着思想的变化人们的各种观念也在改变。
说道现代人们就会想到科技发达,思想进步,文化发展这些改变确实是古代与现代最大的差别。
可是现代人的的观念的改变却是会常常出现偏差。
例如人们在外表与身体健康上的选择,大多人会选择外边光鲜亮丽不惜伤害自己的健康。特别是一些女人把外表的美丽看的.比什么都重,冬天人们常常对女人说的一句话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即使冻得瑟瑟发抖也不多传几件衣服,为的只是让大家看见她身体的曲线。说实话冬天大家都冻得发抖谁还会有心情去看那风雪之中摇摆的的人呢?
由于现代人所谓的以瘦为美的影响下,一些正在发育的少女们节制着自己的食欲从而影响身体发育。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列报道:一个17岁的小姑娘在无意中被人说身体发胖,结果那个小姑娘便开始疯狂的节制进食,导致得了厌食症,小姑娘便因厌食而死去。他死时骨瘦如柴,他这样确实瘦了可是失去了生命的躯壳还有什么用呢?
现代人的虚荣心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虚荣心使人们走向无底深渊。
所以现在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哪一些发展是好哪些是有害而无利的。
佛教哲学论文
一、近代佛学的振兴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广泛影响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南北朝隋唐,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后即走向衰落。其间虽时有所谓“中兴”,然自五代至于清末,总的趋势是日益没落了。到了近代,随着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西学”的传入,同时受到当时欧洲学者研究佛教的兴趣和风气的影响,也带来了佛学的振兴。推究振兴近代中国佛学事业者,当自杨文会始。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安徽石埭人。他出身仕宦之家,但少年时即不喜举子业,性任侠,好读奇书,对当时传入的西方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等也甚有兴趣。中年后,他专心于佛学,深感佛教典籍佚失严重,给深入研究佛学和弘扬佛法带来极大困难。于是,他集合同志在南京创立了金陵刻经处,亲任校勘,重刻方册藏经。1878年和1886年,他前后两次随曾纪泽和刘芝田出使欧洲,考察英法等国政治、经济,研究天文、地理等。在第一次赴欧期间,他于伦敦结识了日本学僧南条文雄。以后,在南条文雄的帮助下,从日本、朝鲜访得许多我国宋明佚失的佛教各派重要典籍,陆续刻印出来,引起了人们研究佛教各宗派的兴趣。同时,杨氏以金陵刻经处为据点,与四方学人研讨佛学,后又创办了“祗洹精舍”和“佛学研究会”,亲自讲学,为振兴佛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材。杨文会本人在佛学方面是“教宗贤首(华严),行在弥陀(净土)。”但他对门下弟子则各就其所长而引导之,不强求以一家一说,因此,其弟子如谭嗣同、桂柏华、黎端甫、梅光羲、李证刚、欧阳渐、释太虚等,都各擅一家,有独到的造诣。杨文会对当时资产阶级的变法革新运动是同情和支持的,与当时一批社会革新人士有密切的往来,因而许多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如梁启超、沈曾植、陈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佛学的影响。
杨文会逝世后,他的弟子欧阳渐(竟无)、陈镜清(穉庵)、陈义(宜甫)等先后继续主持金陵刻经处事业。欧阳渐以后又创立了“内学院”,释太虚则先后创办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养了一大批佛学研究的专门家,对中国近代佛学的发展和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对近代社会思想界和学术界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以下我想列举一些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与佛学关系的情况,这也许会加深我们对佛教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影响的感性认识。
近代中国哲学开端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思想代表,无一不受佛学的影响。如:
康有为(1858-1927),早年“于海幢华林读佛典颇多”,又曾居西樵山白云洞“专讲道佛之书”(《自编年谱》)。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先生于佛教,尤为受用者也。先生由阳明学以入佛学,故最得力于禅家,而以华严为归宿焉。”而在讲到康有为西樵山这段生活时说:“既又潜心佛典,深有所悟,以为性理之学,不徒在躯壳界,而必探本于灵魂界。遂乃冥心孤往,探求事事物物之本原。大自大千诸天,小至微尘芥子,莫不穷究其理。常彻数日夜不卧,或打坐,或游行,仰视月星,俯听溪泉,坐对林莽,块然无俦,内观意根,外察物相,举天下之事,无得以扰其心者,殆如世尊起于菩提树下,森然有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慨。先生一生学力,实在于是。”梁启超此说不免有过实之处,但它确实也反映了康氏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康氏并没有一篇专门论佛学的著作,但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经常引用佛说以为比类,可以看到佛学的影响。如他著名的《大同书》一书,一开始就标出“入世界观众苦”,历叙人生入世种种之苦达三十八种之多,正是袭用了佛教鼓吹出世主义常用的说教。在书中,他还说:“普天之下,有生之徒,皆以求乐免苦而已,无他道矣。”这也正是佛教对人生的一个基本看法。再则,康氏在行为上,也一直以xxx为榜样。他自述道:“其来现也,专为救众生而已,故不居天堂而故入地狱,不投净土而故来浊世,不为帝王而故为士人。……故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舍身命而为之。……以是为道术,以是为行已。”(《自编年谱》)。
梁启超(1873-1929)早年即对佛学有浓厚兴趣。虽说“不能深造,顾亦好焉,其所论著,往往推挹佛教”(《清代学术概论》)。一八九九年,他在《自由书·惟心》一文中,即鼓吹佛教“三界惟心”之说为真理。他认为:“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是以豪杰之士,无大惊,无大喜,无大苦、无大乐,无大忧,无大惧。其所以能如此者,岂有他术哉?亦明三界惟心之真理而已,除心中之奴隶而已。苟能知此义,则人人皆可以为豪杰。”一九二O年,他游历欧洲回国后,更专注于佛教研究,发奋要编著一部中国佛教史。因此,他系统地研读了大量佛经,还曾一度到内学院听欧阳竟无讲唯识法相学。以后,他陆续写出了一批佛学研究的论文(后来汇集为《佛学研究十八篇》一书)。这些论文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研究佛教史的重要成果,其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经过这番研究,梁氏对佛学理论更为推崇。他认为:“佛教是建设在极严密、极忠实的认识论之上”的,是“以求得最大之自由解放,而达人生最高之目的者也。”(《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又说:佛学“对于心理之观察分析,渊渊入微”,“若论内省的观察之深刻,论理上施设之精密,恐怕现代西洋心理学大家还要让几步哩!”(《佛教心理学浅测》)他以至声称:“佛教是全世界文化的最高产品。”(《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梁氏在人生观、生死观等问题上,十分推崇佛教的“业力”说和“唯识”说。晚年,他在给女儿梁令娴的一封家信中,甚至认为佛教所说的“业报”是宇宙间的唯一真理,而他的宗教观和人生观的“根本”,也就在于此。(见《梁启超年谱长编》)
谭嗣同(1865-1898)三十岁时恰逢中日甲午战争,因而导致了他思想上的激剧变化。从此他抛弃传统旧学,努力接受新学、西学,同时受吴嘉瑞(雁舟)的影响,开始学佛。不久,又在南京随杨文会学佛,深得华严要旨。他著《仁学》,企图揉合古今中西、科学宗教于一体。然而贯穿其中的中心理论却是佛学。他以西学与佛学相比,认为“西学皆源于佛学,亦惟西学,而佛学可复明于世”(《仁学》)。具体地说:“格致家恃器数求得诸理,如行星皆为地球,某星以若干日为一岁,及微尘世界,及一滴水有微虫万计等,佛书皆已言之。”(《上欧阳瓣姜师书》)他对儒、佛、耶三教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从时间上讲,“佛生最先,孔次之,耶又次之”,从空间上讲(指教义之博大及传播):“佛教大矣,孔次之,耶为小。”(《仁学》)总之,“佛能统孔、耶”(同上),“不论何教之精微及诞谬不可究诘,佛书皆已言之,而包扫之也。”(《上欧阳瓣姜师书》)再则,他认为,儒家六经“未有不与佛经合者”(同上),并且在《仁学》中列举《大学》与唯识、华严相通融之处,声称“斯教(儒教)之大权,必终授诸佛教。”所以,他在《仁学》开卷时即指出:“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以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后来,杨昌济(1871-1920)在阅读并摘引了谭氏《仁学》中的沟通儒释的一些论述后,认为历来沟通儒释之巧,未有过于此者。并说:“余习闻儒者之言,颇不甚满意于佛学,谭浏阳乃重佛若此,使我意为之一转。余现虽尚未研究佛学,已确认其哲学上之价值矣。”(《达化斋日记》一九一四年六月十九日条)后来,杨昌济确也认真地选读了一些佛学典籍,谭嗣同重佛思想的影响,于此亦可见一班。
严复(1854-1921)是近代传播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他翻译的《天演论》、《法意》、《原富》、《穆勒名学》等,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发生过巨大作用。然同时他对佛学思想也是十分推崇的。他受到不可知论观点的影响,认为佛学中“不可思议”一语,乃“佛书最精微之语。”(《天演论》按语)又认为,“宗教之多思维,殆莫若佛。”(《法意》卷二四按语)“佛道修行之辛苦,其所以期其徒之强立者,他教殆无与比伦也。”(同上卷一四按语)
其他维新派人士中,诸如唐才常、汪康年(《时务报》创办人)、夏曾佑(著名史学家)、宋恕、孙宝瑄等,也都与佛学有密切关系。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二十八日曾有如下之记述:“丙申(1896)秋,海上集同志七子,曰吴雁舟(嘉瑞)、曰谭甫生(嗣同)、曰宋燕生(恕)、曰梁卓如(启超)、曰汪穰卿(康年)、曰胡仲逊(惟志)、曰孙中愚(宝瑄),其人多喜圆教,统志游觉海,一日皆于光学中现身。乃为偈云:幻影本非真,顾镜莫狂走,他年法界人,当日竹林友。”可见这些人对佛学的崇尚。唐才常(1867-1900)是谭嗣同的同窗学友,并且是一起积极参加变法维新运动的同志,他在思想上受到谭嗣同很深的影响,同样十分推崇“佛氏大雄大无畏之旨。”(《唐才常集·辨惑上》)也认为“微点(质点)者,释家之微尘也。……故格致家言,可通佛家诸天之蕴;而佛家之积微点之心力,而救苦海世界,其诸仁者所有事欤!”(同上《质点配成万物说》)夏曾佑(1863-1924)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佛学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在给杨文会的一封信中说:经过对佛教、基督教、xxx教等的比较,他认为,“惟有佛法,法中之王,此语不诬,至斯益信。”(杨文会《等不等观杂录》卷六)可惜他没有留下专门论述佛教的著作,无法深入了解他的佛学思想。但我们从梁启超对夏氏的推崇备至中可窥得一二。梁氏说:“他对于佛学有精深研究,——近世认识‘唯识学’价值的人,要算他头一个。”“我们都学佛,但穗卿常常和我说:‘怕只有法相宗才算真佛学。那时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初回到中国,他看见了欢喜得几乎发狂。’他又屡说:‘《楞严经》是假的,当时我不以为然,和他吵了多次,但后来越读《楞严》越发现他是假。”(《饮冰室文集》之四十四,《亡友夏穗卿先生》)
不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深受佛学的影响,就是以后资产阶级民主派及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等也同样深受佛学的影响。如:
章太炎(1868-1936)推崇佛教,精于佛学是人所共知的。他早年经夏曾佑劝说,曾“略涉《法华》、《华严》、《涅盘》诸经”,然“不能深也。”一八九七年三十岁时,在上海与宋恕相交,宋劝其读“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但“读竟,亦不甚好。”之后“偶得《大乘起信论》,一见心悟,常讽诵之。”(以上均见章氏《自定年谱》)但从总的倾向来讲,这时的章太炎还是以儒学为其思想主体。如他在一八九九年所作的《儒术真论》的附录《菌说》中,在引述了宗密《原人论》“策万行惩恶劝善,同时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的说法后,评论说:“夫六经之说,诚亦有权,与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而穷原反本,则其实确然不拔,乃有卓出一乘显性这上者。……而佛必以空华相喻,庄亦间以死沌为词,斯其实之不如儒者也。”(见《章太炎政论选集》第133页)一九O三年章氏因《苏报》案与邹容同时入狱。在狱三年中,他研读唯识宗慈氏(弥勒)、世亲的著作:《瑜伽师地论》、《因明论》、《唯识论》等,“乃悟大乘法义。”这是章氏思想变化的关键,之后他说:“私谓释迦玄言,出过晚周诸子不可计数,程朱以下,尤不足论。”(《菿汉微言》)因此,当他一九O六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大肆鼓吹要用宗教(佛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之道德”,坚定革命的意志,以达到“众志成城”。接着,他在《民报》上发表了一系列鼓吹佛教的文章,提出要建立无神的宗教(佛教),以至《民报》被时人讽刺为“不作民声作佛声”。对于佛教各宗派,章太炎最为推崇者是“法相之理”和“华严之行。”
吴虞(1872-1949),是近代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战士。一九二一年《吴虞文录》出版,胡适为之作序,称他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他对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和专制主义的激烈批判,不仅在当时社会上,特别是青年中,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激进的思想家,又怎能想到他对佛学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并受到相当深的影响呢!他自称:“学术知识虽渐有系统,而于安身立命之地,终觉茫无所归着。”“自知其于学有进,于道殊未闻也。此后当以佛学为归宿。”他认为:“宋儒之学本出于禅,乃背本辟佛,自立名高。孔学既非,宋学亦不足学,则非佛学之广大精微,何所依皈?人不可无宗教心,有此足以慰灵魂而安心性矣。”(《吴虞日记》上册第208页)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圈读佛典,与人讨论佛学,是他日常读书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晚年,他甚至打算“将小书房收拾为静室,供佛像。所有佛学书并专置于静室,每日除预备讲义看书外,必以二三小时居静室诵佛书,”以“为收束身心,减除烦恼之不二法门。”(《吴虞日记》下册,转引自《中国哲学》第八辑第413页《吴虞日记选刊》)据他日记所记载,截至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日,他已藏有佛典二百七十一部,八百六十三册之多。
杨度(1874-1932),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怪杰。他早年醉心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说,从而成为清廷筹备立宪运动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积极鼓吹者和参与者。当君主立宪救国论彻底破产后,杨度一度潜心于佛学研究。以后随着反帝反封建革命形势的发展,杨度又投身政治运动,并于1929年秘密参加了中国xxx。他在逝世前曾自拟了一付挽联:“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这正是杨度一生的自我总结和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乐观信念。杨度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1916),遁而之佛的,至1928年答梅光羲书,论新佛教,前后沉溺于佛学十余年,他曾自述道:“余于君宪三败之后,自谓对国家对主义忠矣,可以已矣。乃不更言经世,而由庄以入佛。”(《虎禅师论佛杂文·江亭词序》)他对于佛学主要信奉禅宗的顿悟说。但他又认为,在顿悟之前及顿悟之后,都必须有渐修。他还提出,要建立一种删削一切迷信神秘之说(如灵魂、轮回、地狱等),以及所有违反人生生理戒律的“新佛教”。他声称,这种新佛教“一以论理科学为归”,通过“发明心理相对论,以明本心无我,一切皆空之旨。”他认为,“今世之社会,不自由,不平等,一切罪恶,无非我见,反躬自问,亦无事而非我见。今欲救人,必先救已,其法惟有无我主义。”因此,他称他的“新佛教”为“无我主义”或“无我宗”、“无我法门”。并且说:“准此教旨,以谋改进将来社会,直可普渡众生,一齐成佛。虽人性智愚不等,而不用于私我之争,但无对待阶级,即为平等自由。”(以上均见《虎禅师论佛杂文·答梅光羲书》)杨度是继章太炎、太虚之后,又一个试图以建立一种新佛教以为救世之用的人。他的无我主义的新佛教论也是近代中国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种佛学和哲学思潮。
熊十力(1884-1968),早年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亲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役,以后潜心于研究哲学。起始专精王夫之,然意犹未足,后入欧阳竟无创办的内学院学佛。熊十力在哲理上虽然最终推重的是宋明陆王心学,但对佛学也许之甚高。他认为,“佛学理境极高”,“西洋哲学,随科学之进步经验日富,根据日强,论理日精。其始乎征实,而终乎游玄,不极堪宝贵?然而彻万化之大原,发人生之内蕴,高而莫究其极,深而不测其底,则未有如佛氏者也。”他又说:“自吾有知,恒困乎无量无边之疑问,而不得一解,而吾终因佛学而渐启一隙之明焉。”(《十力语要》卷一《答薛生》)熊氏自视颇高,精思深研。他出入儒释,以释明儒,以儒补释,广采博取,融通诸家,欲自创一哲学体系。他的早期代表作《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佛家名相通释》等,是以儒家《易传》阴阳翕辟的思想去改造和补充佛教唯识学的种子说的。同时,又以唯识论的分析、组织方法,融合儒释体用理论,提出了一套以体用为中心范畴,体不离用,即用显体,体用一如的思想体系。从而不仅在佛学唯识论的研究上有所突破,而且对传统儒学关于“体用”论的理论也有所发展。因此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
梁漱溟(1893-),后期思想以传统儒家为主,这是无疑的。但他曾经历过相当一个时期的崇佛过程。他曾说:“我自二十岁后,思想折入佛家一路,专心佛典者四五年。”(《究元决疑论》单行本附记)一九一六年他发表长篇读佛论文《究元决疑论》,一九一七年起在北京大学讲授并出版《印度哲学史》等,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研究佛学的成果。以后,他著有《唯识述义》等研究佛学的著作。一九二一年梁氏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则是其思想折入以儒家为主的标志。然而,这也不能说佛学对梁氏思想从此再无影响。一九七八年他在为《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一文作补述中说:“对于人生苦乐的留心观察,是我出世思想的开窍由来,从而奠定了此后一生归宿于佛法”。说“一生归宿于佛法”未必是实,但至少可说梁氏一生未脱出佛学影响之范围。
此外,如著名学者李石岑(1892-1934)也曾十分推崇佛学,认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上一层精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上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上一层保证。”(《佛学与人生》)又如朱谦之(1899-1972)在一九二一年也曾一度“决定皈依佛法,到西湖出家去”,并打算对佛教进行一场革命,“组织一种宗教新村”,“想跑到佛教里打个筋斗,使佛教混乱一顿,放出一道红光,我就站在上面,照耀全世界人类上。”(《七十自述》,《中国哲学》第三辑)再如著名的电机工程学家王季同(1870-1948)认为,佛法圆融,既“不是其他宗教和近代西洋哲学所可比拟,也决非科学知识所能推翻”(《唯识研究》序)。他写的《佛法与科学》、《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以及为周叔迦《唯识研究》一书所作的长序,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由此可见,佛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不仅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而且也波及到自然科学方面。
其实,在近代哲学、史学、经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各界的知名学者中,尚可列举出一大批出入佛学,与佛学有密切关系的代表名单。此外,尚有许多近代著名学僧的学说和情况,由于本文的主题所限,也只能略去介绍了。但仅就以上所列举的很少一部分近代思想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与佛学关系的情况,也已经足以说明佛学对近代中国思想的重大影响了。
二、近代佛学发展的某些特点
本文开始时就提到,近代佛学并不是中国古代佛学的简单延续,而是伴随着西学的传入而重新振兴起来的,因此也就带来了某些与古代佛学不同的新特点。据本人浅陋的看法,是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把佛学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证知识加以比较,希图把两者融合起来。这是近代早期思想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
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即有大量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如他说:“一多相容也,三世一时也,此下士所大笑不信也,乌知为天地万物自然而固然之真理乎!真理之不知,乃缘历劫之业力障翳深厚。执妄为真,认贼为子,自扰自乱,自愚自惑,遂为对待所瞒耳。”“声、光、化、电、气、重之说盛,对待或几几乎破矣。欲破对待,必先明格致;欲明格致,又必先辨对待。”“格致明而对待破,学者之极诣也。”“故尝谓西学皆源于佛学,亦惟有西学而佛学乃复明于世。”(《仁学》)
又如章太炎早年在《摘不合物理学两条》一文中,既指摘了《楞严经》中一些譬喻不合近代物理学的实证知识,而同时也认为经中有些论述是合于近代实证科学知识的。如他引《楞严经》中这样一个比喻:病眼者视灯光即“别有圆影”,而好眼者如长久注视至于疲劳,则也会在虚空中“别见狂华”。章氏评论说,这一比喻完全附合近代光学原理,并且说:“此则释迦早知光浪,似已高出奈瑞(牛顿)。信乎耶稣诸子不足当其芥子也。”(见齐鲁书社出版《历史论丛》第四辑)
师德是教师这种职业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提高师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师德修养,需要提倡“三种精神”。
一是学习理论,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思想品质形成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人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xxx思想、xxx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十七”会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得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都要有坚定的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为自己能够终身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自豪。要从“灵魂工程师”的高度认识终身从教的伟大意义和使命感,丢掉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忠于教育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和所有的学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满腔热情去哺育学生,用高尚的灵魂净化学生。要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终身“粉墨生涯”,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二是教书育人,提倡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认真执教是教师的职责。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引路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水之源、无灯之光,因而是空洞无物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增多,传递信息方式也随之变换更新,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开拓新的思路,建立新模式,深入探索,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行家里手。
三是关心学生,提倡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学生都希望老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热爱学生是教师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在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代新人这一职责时所产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正如安﹒谢﹒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他们可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不愉快的事情。”学困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和温暖。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性格和习惯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他们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别,甚至有的学生缺点较多,很难教育,然而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老师要急他们之所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热爱和严格要求是一致的。辛勤的园丁爱护自己种植的小树苗,希望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但他们决不会心疼砍去树干上滋生出来的七枝八杈。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老师爱学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及时给以帮助和教育。
总之,老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通过老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教育的宗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老师的道德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论师德修养的三种精神]
××××大学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 学号: 01000076
学院: 管 理 学 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20××年 ×× 月 ××
××××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创业者精神论文
当前,在创业活动盛行的美国,创业者主要指创建自己的、新的中小企业的人。然而并不是所有新的中小型企业的业主都是创业者,也并不只有新的中小型企业才可以称为创业企业。是否为创业企业,重要的不是规模的大小或历史的久暂,而在于是否具有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包含有多个要素,创新为其核心。创业的含义――资源的重新组合、转化和创造价值――本身就包含创新。今天的创业,不管是街头摆摊的生存型创业还是开发新型药物的机会型创业,其主要驱动力都不会仅仅来源于追求个人独立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创业者或者拥有一种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或者找到一种生产现有产品的新方法,或者慧眼发现一块新市场,或者挖掘出提供一种新资源的办法。这些活动都属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所界定的创新范畴,因为它们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交易机会。如果社会能够接受这种创业行为,就表明社会认为新的要素组合比旧的要素组合更有价值。
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包含三个主体要素:把握机会,甘冒风险,自我超越。以把握机会为基础的主动性,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Entrepreneurship(创业)最初即指创业者与普通雇员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风险承担能力;而不断追求自我超越能够规避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机会主义陷阱”,从而实现持续发展。
把握机会
创业首先由机会启动,然而,要敏锐地把握商业机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创业精神的发挥是受到制约的。从外部而言,创业企业难以获得及时的信息和原材料,难以开拓营销渠道和市场。在组织内部,企业纵向和横向沟通有可能不顺畅,信息无法实现充分交流和共享,总部的战略决策可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被制定出来,这样的战略决策即使是合理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内部控制所导致的跨部门管理难度增大,也会使长期发展规划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获取尽可能充分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机会把握,就成为创业者的首要任务。
创业初期,领袖的个人力量可以挽狂澜于既倒。张瑞敏认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一般来讲,每年的6 至8月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每到此时,很多厂家就把商场里的促销员撤回去。张瑞敏就想:难道天气越热、出汗越多,老百姓反而越不洗衣裳?调查发现,不是老百姓不洗衣裳,而是夏天里5 公斤的洗衣机不实用,既浪费水又浪费电。于是,科研人员很快设计出一种洗衣量只有公斤的小小神童洗衣机,产品很快风靡全国,并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机会把握意识和能力,便会在更广阔的市场和更繁多的资源面前捉襟见肘。这时,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在制度上保证机会的把握。这包括:机会的发现和判断、机会的遴选与甄别、机会的准备和实施,以及机会的扩充与优化,进而通过机会的改善与重构,发现新的机会,从而在机会的把握上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此外,还必须要有制度化、组织化、规范化的运作体系来支撑,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对机会进行全方位考虑;通过杠杆作用撬动各方面资源;发掘外部力量、独立研究机构,对机会的识别进行客观考察和建议等。
甘冒风险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会面临许多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内部技术风险。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创业者和投资者要面临来自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在生物医药行业,一个完整的新药开发过程一般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生产申请和生产投放共5个阶段,整个过程的成功概率仅有。
内部管理风险。企业的内部管理、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尤其是核心团队的`合作和共同决策的有效开展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能力。
外部市场风险。创业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也就是技术先进的产品或服务,由于市场上某些因素变化而无法得到用户的承认和接纳,从而在很长时间内被市场忽视甚至遗弃,面临的需求曲线偏低。
浅谈秘书修养论文
文字秘书是党政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必设的工作人员。其作为一种工作职务,不仅仅是抄、写、收、发,而且还通过事务性工作的处理,起到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作用;同时,就一般情况而言,中小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字秘书又是文书档案的管理者。文书档案的价值,关键在于档案的质量,而档案资料的质量,又取决于文字秘书和文档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为此,本文就从文字秘书的自身修养谈起,进而就文字秘书的修养与文书档案管理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较好的文字秘书的素质修养,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
文字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一是记录和抄写;二是文稿起草。记录,有领导的口授记录,有接待来访者的记录,还有会议记录和电话记录等等;抄写,即对字迹潦草或因在起草过程中经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和勾划的文稿进行誉写以便于继续修改或交付打印。帮助领导誉写稿件使之能腾出时间去做其它工作,这是文字秘书应尽的责任。起草文稿,是文字秘书工作的主要部分。文稿的起草过程,常常是由领导和文字秘书合作进行的。有时,是领导亲自动手,秘书帮助誉写。以及做一些收集、补充和核实;有时,是领导口授主要内容,秘书记下后负责文字的加工整理;有时则是领导只口授一个要点,或者同秘书一起在讨论中形成一个要点,然后由秘书据此去收集材料、推敲观点,形成文字。这最后一种,领导只是出题目,而从拟定提纲、收集材料、起草文稿到讨论修改,则都由文字秘书单独负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起草文稿的时候,文字秘书不但可以在酝酿和讨论文稿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而且可以在起草时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去,形成初稿,让领导人去决断,而不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形成的文稿才能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传达领导的决策、方针、意图等,并使之成为群众性的行动。
要达到上述目的,文字秘书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他除了具备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有自己特殊的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品德修养、作风修养方面的要求。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称职不称职的问题;品德修养、作风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合格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文字秘书要自觉地、全面地加强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国家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仅通过文字的抄写、记录和文稿起草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同时,由其经手、处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材料,也为文书档案提供了准确的、丰富的、详实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因此,较好的文字秘书的素质修养,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由于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的局限,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都是由文字秘书兼职的。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又隶属当地xxx领导,因此,文字秘书应在遵循档案管理必须坚持党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按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关于统一管理、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要求,努力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修养。
文字秘书兼做文书档案管理,主要是做文书材料的立卷、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缩微、鉴定、检索、保护、利用、信息和统计等环节的工作。这些环节之间既相互连接,又相互制约,而利用则是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其它环节都为利用服务,为利用打基础和创造条件。做好文书档案工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根本任务。
三、在新形势下,加强文字秘书、文档管理人员培训教育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由于中小机关的文书档案管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文字秘书兼任的,因而文字秘书的自身修养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和文档管理的水平。文字秘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从专业上说,虽然有区别,但业务关系上又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二者的工作成果往往又同存于一个载体,可以这样说,文字秘书的修养是决定文档资料价值,进而搞好文书档案管理,使文书档案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这就是该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把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各类部门在机关建设中,对文字秘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及其作用的发挥也越来越重视,机关文书档案管理作为党和国家专门xxx的基层和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二十年来的努力,做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面——文书档案的管理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文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广大基层部门机关的文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及其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突出地表现在能胜任文字秘书又兼文书档案管理的人员数量少、岗位不稳定。存在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关领导对文字秘书的要求不高,对文书档案工作不重视,认为文秘人员只是抄抄写写、跑跑颠颠,无足轻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收收发发、装装订订,无须专业,更有少数领导受社会风气不良影响,把文秘、文档人员做为自己的亲信、随从,来去以符合自己的口味为标准。其次,是不关心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
为此,针对文字秘书和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第一,以公务员基本素质要求为基本条件,在配备文秘、文档管理人员时,应选调那些所学专业的有关人员;第二,对在岗的专业人员应定期地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在品德、业务、技能等方面有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三,在所属业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机关文字秘书、文档管理人员,特别是文字秘书兼文档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合格者,应发给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并享受规定的工资津贴,鼓励他们作好本职工作。
浙江奉化的雪窦山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千年古刹雪窦山资圣禅寺(雪窦寺),就是名闻天下的弥勒道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布袋和尚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奉化也被命名为“中国弥勒文化之乡”.浙江佛学院正门.
雪窦山名扬四海,与雪窦寺密切相关.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这和尚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游化四方,做到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之内,被人们称作“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笑口常开,乐观幽默,深受百姓尊敬和爱戴.这个法名契此的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弘法.据宋代禅宗灯录《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偈语暗示世人:弥勒其实就在你身边,只是你意识不到而已.偈语一传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的化身.当时,有位杰出的石匠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头上,那放浪的形骸,灿烂的笑容,实在太生动了.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的造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弥勒形象.中国佛教高僧太虚大师和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都认定,奉化雪窦山作为弥勒圣地,与普陀、五台、九华、峨眉合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20_年,弥勒大佛造像在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正式落成.建成后的大佛总高度为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米,它成了世界上最高的一坐姿铜制弥勒大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佛家弟子及广大游客前来瞻仰.
星云大师曾经为大佛题字:“人间弥勒”.此意表示:人人皆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间.在奉化人心里,由布袋和尚到大肚弥勒,就像亲切慈爱的老伯,不断教人们领悟人生智慧,放下烦恼,担起责任.作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家乡,宁波奉化区以雪窦山——弥勒文化“集散地”为平台,不断挖掘弥勒文化中开放包容、和谐和乐的中华文化精髓.
佛学教育源远流长
奉化雪窦山的佛教教育源远流长.民国时期的雪窦寺住持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教育,在国内外有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太虚大师在担任雪窦寺方丈期间,举办过农民读书夜校,同时把信众学修纳入“雪窦附属佛事”的规章制度中.在太虚大师的影响下,雪窦山东麓法昌寺还创办过“女子佛学院”.
布袋和尚将弥勒文化变成人们都能接受并喜欢的语言,向人们传播欢喜、宽容、智慧的理念.如脍炙人口的《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20_年,奉化市向全社会征集新时期“奉化精神”表述语,最终选定“开明开拓,和谐和乐”作为奉化精神的集中概括,充分体现了弥勒文化和乐、欢喜的精神实质,做到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同.
20_年12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设立浙江佛学院(筹).
20_年5月17日浙江佛学院(筹)在奉化溪口揭牌成立.浙江佛学院为4年制全国性佛教高等院校,由浙江省佛教协会主办,下设雪窦山弥勒佛学院、温州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3所相对独立的分院.雪窦山弥勒佛学院的前身就是浙江佛教协会会长、奉化雪窦山资圣禅寺方丈怡藏大和尚在1995年创办的“雪窦寺弥勒僧伽培训班”.怡藏大和尚现出任浙江佛学院院长.
浙江佛学院以培养造就政治上拥护中国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识上能绍隆佛种,续佛慧命,有志奉献佛教事业的德才兼备的僧才为目标.浙江佛学院设置为本科学历,设学制4年,课程安排必修课18门,选修课7门.必修课设佛教、社会两类课程,其中佛教课程包括《佛教史》、《弥勒思想概论》、《禅宗概论》等.浙江佛学院下设弥勒学院、丛林管理学院、居士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等4个学院和彌勒文化(太虚思想)研究中心、两岸佛教交流中心.规划在校本科学僧人数200人,并适时面向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僧侣人才.
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论文
随着现代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日益扩大和深入,从而获得了对人类生存客观环境越来越多的主动和自由;在一些发达国家里,社会物质生产也由此而得到极大的财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舒适。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与此同时,由人类创造的现代高科技,也正在滋长出一种自己的力量,而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和烦恼。例如,众所周知的地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的问题,就是令人万分不安的烦恼之一。而尤其令人烦恼的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现代高科技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不单是一种征服自然界的力量,同时也成了控制和支配人类自身的一种强大力量。它的精密、高速、自动,强制地把人们的生活变得紧张、机械和单调乏味,以至于使人类失去越来越多的个体自我本有的种种主动和自由。许多人的物质生活是不断地富裕和舒适了,然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却十分贫乏和空虚,以至找不到人生真实价值之所在。
因此,现代人精神上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可归结到一点:即自我的失落。自我的失落有来自客观原因者,如上所说,现代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使人们沦为机器的奴隶等。此类由外力加身所造成的表层的自我失落感是比较容易调整和弥补的。但是,大量的自我失落却是来自主观的原因,如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许多人沈溺于物欲的追求而不能自拔,甘愿使自己沦为物质的奴隶,这种由价值取向所造成的深层的自我失落感是很难找回的。
现代人精神上最严重的病症是自我的扩张。由于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和现代政治的发展,社会给个人提供了优于以往的自我发展的更多可能和广阔场所。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个人应当充分利用这种环境和条件来为社会、为人类作更多的贡献,以完善自我的人格和实现自我的价值。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是离不开群体的,自我只有在为他我的奉献中,与他我融为一体时,才会领现出自我的存在和价值,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但是,当今世界上信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者还大有人在,这些人把个人、自我看得比群体、他我更为重要,把人个、自我放在群体、他我之上。他们主张以个人为中心来进行自我设计,把自我扩张到一个不适当的地步,一味地追求自我欲求的最大满足,甚至认为,只有如此才是人生的真实价值,才是自我的完全获得。其实,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设计,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到头来,他却将由于在群体中找不到自我的恰当位置,而成为真正失落了自我的典型。
如上所述,造成现代人精神上的原因是众多而复杂的,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只有从多方面去着手医治才能凑效。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造成现代人精神上病痛的众多客观原因,归根结蒂又是由人类自己一手创造的,它是与人类对自我的某种片面认知和追求分不开的。因此,许多客观环境的治理,实际上也还是离不开对自我的某种片面认知和追求的纠正的。例如,就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严重危机来说,从现象上看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以及大量有害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污染而造成的。因此,如果把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改变为计划性、保护性开发,加强对有害生产、生活废弃物的积极治理,是可能取得改善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定效果的。但是,这样的治理显然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追根究蒂,造成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己欲望的无限度放纵和追求。所有不顾后果地疯狂攫取自然资源,并且肆意加以挥霍浪费,都是人们无限度放纵欲望追求的结果。所以,人类如果不能从限制自己的欲望追求入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潜伏着的、未来的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人类生环境的根源,同时也是不可能真
正解决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从这一角度看,治心比之于单纯的治物,应当说具有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意义。
在这方面,佛教对于医治现代人精神上的上述病症和痛苦是大有裨益的。
佛教认为,有三种“心”是导致人类精神痛苦的主要根源,即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亦即所谓的“三毒”。人类身、口、意等的一切恶行都是从此而产生的。按照佛教的说法,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嗔怒是对不合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们逐欲不止,争夺不已,偏执不明,而永远不知解脱若难的真正道路在那里。佛教要人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嗔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佛教以清净本性为自我。世人之追境逐欲,求名为利,自寻无尽之烦恼,实为清净本性的迷失,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失落。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对于每个个人来讲,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试问,世上有那一个人不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的去的?因此,暂不谈四大、五蕴皆空之佛法第一义谛,而即此世谛俗语中亦可显见,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讲,佛教以清净本性为自我的真实不虚。大乘佛法主张当色即空,而经断灭空、离色空为戏论。因此,佛教并不否定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人类必需要的物质生活。它只是要人们不要迷执于物相,沈溺于物欲。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归根结蒂是属于全社会的,对于个人来说则完全是身外之物,不仅不可执着贪求,更当随时施散,还之于社会大众,以改善社会大众之生活。大乘菩萨戒首戒“为欲贪求”,“自赞毁他”,再戒“性悭财”,见贫苦现前而“不起哀怜”和“不给施”(1)。而在大乘佛教实现佛道的六种德目中,亦以施波罗蜜为其始(其中又以财施为始)。这对于那些因追逐物欲而失却自我者,诚可谓是一付对症的有效方剂
佛教以慈悲为怀,献身众生,不惟自度,更以度人为己任,乃至不弃一阐提人。佛陀深感众生之惑于爱欲,沈于苦海,因而起慈悲心(2),发愿誓欲“拔一切众生苦”,“与一切众生乐”(3),度尽无边之众生。乃谓,有一众生不得超度,誓不成佛(4)。相传,佛陀在降生时,周行七步,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言:“天上天下,惟我为(或作“独”)尊。”不少人都很喜欢称引这句话,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了这句话的真实含意呢?有的人甚至把这句话当作个人至上、自我中心来理解,这是与佛陀本意根本相连的。佛陀所谓之“我”,非一般人以个人身心欲求为中心的妄执之“我”,而是超越了生死利害的真实之“我”。所以,佛陀在说了“天上天下,惟我为尊”这句话之后,紧接着即说:“三界皆苦,吾当安之”(5),“此生利益一切人天”(6)。这也就是说,佛陀所讲的“惟我为尊”,是在利益一切人天的行为中,亦即在为群体的献身中,体现出来的自我之存在和价值。唯其如此,才能获得为世所尊、真实的“我”,获得充实、自信的人生。而以个人身心欲求为中心的妄执之“我”,则把自我封闭在自筑的牢笼中,整日价用尽心计谋略,落得个无穷得失烦恼,终陷于空虚、盲然的人生。因此,佛陀这种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和崇高境界,诚堪现代人积极效法与弘扬。
俗话说:解铃尚需系铃人,心病还要心来医。由自我所造之病,当由自我除去之。然而,对于人来说,要真正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则诚非易事。人作为万物之灵,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大而至于外空星系的宇观,小而至于量子真空的微观,在今天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并且对于进一步地去认识它和把握它充满了信心。而与此相比,人对自我的认识,特别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认识,则还相当肤浅,愚暗不明。至于通过对自我的认识,来自觉地把握自我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更是难之又难了。
如上面提到的,人类自己创造的现代高科技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同时也成了控制和支配人类自身的一种强大力量的问题,就是一个如何来认识在人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人类自我的问题。这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人在经过了与自然界的长期艰苦斗争后,认识了自我的力量,并且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去改造自然界,使之为人类服务。所以在今天,人类有力量征服和统治自然界,已是不容置疑的一种人类自我认识了。可是,当我们自问一下,人类是以什么样的意愿和目的去改造自然界的,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等等,那就不难发现,其中有着不少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却导致了人们把自然界与人类自身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主宰,把自然界看成是任人支配的一堆死物。结果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都将受到自然界在不同时间、不程度上的报复。
所以,xxx(FriedrichEngels)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人们:“不要过于得意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他例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人类封于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它的第一步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可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就可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常常正好又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给取消了。然后,他说:“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一一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更值得人们回味的是,他还进一步指出,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发展,人们将愈来愈“不仅感觉到而且还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从希腊古典时代崩溃以后在欧洲所发生并在基督教义中最高度形成的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此外,他还说:“如果我们需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学会估计我们生产行动比较远的自然的影响,那么我们想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较远的社会的影响就更要困难得多了。”(7)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又比xxx前进了多少呢?又能自制到何等程度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大踏步发展,人类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灵魂和肉体的`隔离和对立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加大了;人们须要考虑的已不仅是自己生产行动所产生的的较远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影响了,而是近在眼前、刻不容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影响了。这一切都是由人们对自我力量的片面认识和对自我意愿的盲目推行造成的。由此可见,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关键在于人类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自觉的控制。
在现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相互之间的隔离和对立,常
11-13
11-14
11-14
11-14
11-09
11-14
11-14
11-14
11-19
11-14
11-13
11-13
11-13
01-21
11-13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