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宗教抒情诗集,是诗人从他的孟加拉文版《吉檀迦利》、《奉献集》和《渡船》诗集中选译成英文的。诗集共收103首,于1912年出版,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诗人的诗歌是献给神的,是以敬仰神,渴求与神的结合为主题的。诗集中,诗人歌颂了神的无限的恩赐,无限的爱,无限的意志。诗人渴望与神结合,因为与神的分离,给人生带来痛苦,使现实变得黑暗,一旦与神结合,黑暗就会过去,镣铐也会被打碎,诗人和他的国家将会永享自由和幸福。诗人笔下的神是神秘莫测的,究竟“他是谁”诗人自己也说不出来。但是诗人感到他的存在,受到他的恩赐,得到他的启示。这位神既没有具体的化身,也没有高坐天庭,他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是与万物化为一体的泛神。诗人笔下的这位神,并没有穿着高贵的服装奔走于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之间,而是“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群中”,“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诗人把他作为理想和真理的化身,认为只有通过爱才能与神结合,实现美好的理想,进入自由的天国。因此诗集在强烈的宗教观念中透射出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了诗人希望、探索、追求、苦恼、彷徨的矛盾复杂心情,反映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诗人,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企图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博爱的途径来解决社会民族矛盾的改良主义政治理想。《吉檀迦利》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抒情性。它那清新隽永的诗句,含蓄幽深的意境、朴实平易的比喻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使诗集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我国已出版冰心译的《吉檀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