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巴峡

晓行巴峡朗读

译文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注释

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际晓:犹黎明。

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女浣(huàn):即浣女。浣,洗。

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鸡:一作“禽”。

水国:犹水乡。临水城邑。

树杪(miǎo):树梢。杪:一作“上”。

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万井:千家万户。

眺迥:远望。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殊方语:异乡语言。殊方:远方,异域。

故:一作“旧”。

赖:多亏。多:一作“谙”。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晓行巴峡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这年春天,王维以侍御史知南选,到了荆州襄阳,后溯长江西上,此诗即为去巴峡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朗读
()

猜你喜欢

城上寒来思莫穷,土囊萍末两难同。飘成远浪江湖际,
吹起暮尘京洛中。飞雪萧条残腊节,落花狼藉古行宫。
春能和煦秋摇落,生杀还同造化功。

()

玉臂展清辉,轻纹熨柔翠。不道香汗流,道是湘君泪。

()

自从删述来,诗道几更变。骚些无遗声,汉魏起群彦。

谢绝及宋沈,入眼已葱茜。颓波日东驰,李杜出而殿。

()

薄海惊涛播战尘,并时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楼宴,尽是堂堂赤县身。

他日乾坤系诸子,古来勋伐出天民。戎贪胡诈终归败,此事关头要细论。

()
戴梓

瓜藤墙外接陂陀,薜荔为居面碧波。一卷正当风里读,蓼花秋浦下渔歌。

()

拜相后先公与马,公多容色马多忧。若更庆历为元祐,公亦须忧到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