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转换练习题及答案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高考
仿用句式指按照要求,仿照列举的句子形式,以规定的内容造句,能力层级为D级。这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近年的高考情况来看,仿用句式是采用主观题形式考试。
仿用句式从1998年开始每年必考,且不断出现新的题型,所占分值都在3―6分,已经成了语文高考的热点,应该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 仿用句式涉及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句式特点和修辞方法。仿用句式的常见形式是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如1994年出现了反问,1998年是比喻,1999年出现了排比,2000年也是比喻,2001年春季高考同样是比喻,2001年全国题仿写的句子要求用比喻和比拟。2002年要求仿写一首诗歌,其中有四个比喻句和一组排比句。
2003年北京高考试题则要求按照例句句式,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可见,造比喻句和排比句在高考仿写题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解题时要注意: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
2.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弄清原句在以下各方面的特点:
(1)把握话题,即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还应把握文句所给定的中心主旨,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保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句义的一致。
(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
(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正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出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内容。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
(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和感情基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色彩要和谐,包括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如原句词语的褒贬雅俗,感情的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此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例1 2003年北京高考题 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
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运用句式和修辞的能力。这种题有三个突出特点:
①没有规定话题,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注意“一本书”三字,暗示话题应选择某一人或事物。
②给出了句式要求,要按照 “若只因为……就……,无异于……”的句式仿写。从句式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个分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紧缩复句,第二分句还存在转折关系,仿写的句子应该符合这个要求。
③从内容上看,是对人们某种思想认识或行为的批评否定,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具体表现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仿写的句子也要与这个意思吻合。
④针对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进行评价时,要运用一个比喻来类比,比喻也应该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这样,答题自然就比较准确了。
【答案】
1.一个人,若只因为是经常出入于某高等学府就对他崇拜,无异于见庙中泥胎就跪拜但并不一定是叩拜真神。
2.对某人,若只因为有著名学府的文凭就认定他是才俊,无异于见鱼目是圆的就珍视却并不一定是珍珠。
例2 2002年全国高考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但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仿写题,而相当于诗歌写作题。仿写格局已从句子内部走向外部,从部分走向整体,从单句的简单重复走向语境的全面营造。例子本身是一首精致隽永的诗,仿写的句子也应该追求诗味,尤其是诗的意境。答题时,要借鉴所给句子的写法,重新选择另一事物,通过比喻的形式,再造一个形象。因此,必须对自己所选择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要有自己新的创意。此题对仿写的内容没有做任何限制,但从例子来看,本体和喻体各系统中都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关系。本体中,“海”是层次较高的本体事物(总体意象),“浪花”、“涛声”、“鱼虾、海鸥”是层次低的或领属于海的本体事物(具体意象);喻体中,“字典”是高一层次的喻体事物(总体意象),“部首”“音序”“文字”领属于字典的喻体事物(具体意象)。四个本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意境),四个比喻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意境)。选择形象必须符合这个条件,这是此题的难点。另外,仿写时还要组成排比的形式。
【答案】
(1)山是大地的一首乐曲:岩石是基调,树涛是旋律,溪流是大山的节拍。
(2)天空是一篇美妙诗章:晨曦是开头,晚霞是结尾,飞鸿、归雁是它的标点。
例3 2001年全国高考题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的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解析】本题考查在一定的语境中仿写句式,要求比较明确。它提示考生从“内容、句式、修辞方法”上去考虑对应问题。从内容上看,“悲观者”与“乐观者”相对,悲观者认为希望渺茫,那么,乐观者也应该认为希望隔得不远;乐观者认为风有益于你,那么,悲观者就应该是认为风有害于你。从句式上看,句①的分号前是一个假设复句,那么,后面所造句子,就应该是一个假设复句;句②中,分号前一个“是字句”加一个“把字句”,那么,分号后所造的句子也应该是一个“是字句”加一个“把字句”。句式的要求除在题干中有“使分号前后句式对应”的提示外,还在留出的横线上用标点给以限制和暗示。从修辞方面看,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那么,所造的句都应该运用比喻。
【答案】
①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②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一、照样子写句子。
(一)重庆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重庆。
1、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2、李老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3、1月1日是元旦节。
4、李小红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
(二)我把桌子擦干净了。桌子被我擦干净了。
1小明把水彩笔带回家了。
2猎人的枪把小白兔的后腿打中了。
3、我把小鸟的伤治好了。
4、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5、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6、它们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
7、燕子把窝搭在屋檐镀下。
8、我把墨水滴到了笔记本上。
(三)小明拿出作业本。小明开始做作业。
小明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
1、达尔文钻进鸡窝。达尔文观察母鸡怎样孵蛋。
2、狐狸叼起那块肉。狐狸钻到洞里去了。
二、照样子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点小病还用打针?这点小病不用打针。
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你怎么能喝这么脏的水?
4、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想?
5、学校不是已经放暑假了吗?
6、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7、阮恒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8、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9、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0、上学怎么能迟到呢?
三、加标点。
1、你看见过中华鲟吗( )2、我们申办奥运会成功了( )
3、你去把垃圾倒掉( )4、下午()我们上了一节美术课( )
5、银杏树()又叫白果树()6、这点小伤口怕什么( )
7、这件事恰好说明小红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
8、这件事难道不能说明小红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吗( )
9、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
10、有几个同学笑着抢答( )引起大家的注意( )
11、纸只有这么大( )要画出最多的骆驼( )该怎么办( )
12、我们一家人都格外喜欢旅游( )13、你爱读童话故事吗( )
14、这个小实验多有趣哇( )
15、星期天( )我和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和奶奶( )
16、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四、照样子写句子。
小猴子吃桃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桃子。
1、小朋友唱歌。
2、小松鼠爬上树。
3、王小丽跑过来了。
4、杨老师爱护我们每一位同学。
5、他接过接力棒向前跑去。
6、他跑得很快。
7、雪花飘落下来。
8、列车在奔驰。
9、山鸟唱歌。
10、太阳升起来。
11、小鱼在水里游。
12、北风刮着。
13、田野里开着鲜花。
14、橡树立在路边。
15、海滩上有贝壳。
16、丽莎发现了小海豹。
17、同学们做操。
18、小动物们研究问题。
19、空中布满云。
20、同学们干活。
21、他把书递给我。
22、太阳照着大地。
23、爸爸正在工作。
24、一辆汽车开过来了。
25、草丛中开满了野花。
26、我钓了一条鱼。
五、比喻句:把一类事物形容成相像的另一类事物。
1、大象的身子像 ,腿像
2、燕子的尾巴像
3、湖水平静得像
4、蘑菇像
5、蒲公英像
6、弯弯的月亮像 ,圆圆的月亮像
7、 像
六、修改病句。
1、常常忘了干别的事。
2、春天的郊外。
3、今天早上下了一天的雨。
4、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好像。
5、大熊猫是我国可贵的动物。
6、小明欢蹦乱跳,高兴地叫了起来。
7、从前有一个人,在大路上坐着马车飞跑。
8、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忍不住点头称赞。
9、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正确。
10、把作业写完了。
11、同学们基本上全都到齐了。
12、我和冬冬去。
13、老师的神情变得严格了。
14、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15、气象小组的同学认真视察天气变化。
17、天空万里无云,蓝得像一块蓝玻璃。
18、王静聚精会神,认认真真地看着那本书。
19、我有一只美丽好看的“小花鹿”。
20、这部动画片很有风趣。
21、今天下午,妈妈一定可能早回家。
22、我们要关心集体,热爱国家财产。
23、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赶快急忙走进教室。
24、昆明湖岸边栽着无数数不清的杨柳。
25、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26、这是有趣的一本故事神话书。
27、这是一场热烈的小足球赛。
28、上课的时候,李老师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29、今天参加演出的有教师、学生、工人、干部、老年人、青年人。
30、动物园里有许多稀奇的珍奇动物。
七、缩写句子:
1、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天空。
2、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3、儿童用品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新颖别致的儿童玩具。
4、过去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的饭,不往快里练成吗?
5、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
6、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点着头。
7、宽阔的`马路上奔驰着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汽车。
8、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宝贵的时间。
9、报春的大雁成行结队地飞过江南的山川和田野。
10、白发苍苍的老农向客人介绍土地的情况。
十、照样子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山民们喝泉水,山民们牙齿都很白。因为山民们喝泉水,所以牙齿都很白。
1、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大雨之后,洪水暴涨。
3、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叫得悲惨。
4、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5、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十一、将下列词语组成几句完整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1、掩住 铃铛自己的他 耳朵偷
2、石头 溪水 路一块 挡住了 前进的
八、造句
1、没有……就没有……
2、如果……就……
3、不像……而像……
4、不要……要……
5、因为……所以……
6、延伸
7、不约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