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安字的古文短句合集96句

时间: 2022-11-15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含安字的古文短句合集96句

古文中唯美句子1

1、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2、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3、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4、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5、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6、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7、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8、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9、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10、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11、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12、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13、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1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5、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16、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17、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18、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19、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20、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21、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

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3、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24、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25、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26、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27、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古文中唯美句子2

1、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2、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3、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5、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6、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8、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9、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10、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11、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

12、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13、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14、醉云又兼醒雨,楚梦时来往。

15、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16、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

17、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18、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19、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20、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2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2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23、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2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25、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2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7、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古文中唯美句子3

1、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增广贤文》

2、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白居易》

3、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

5、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6、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曹雪芹》

10、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增广贤文》

11、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2、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以借境调心。《洪应明》

13、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14、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1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17、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1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

19、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0、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司马光》

21、吾自出茅庐,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汝蛮邦之人,何为不服?《诸葛亮》

2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

23、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罗贯中》

2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国藩》

25、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洪应明》

26、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古文中唯美句子4

1、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2、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4、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5、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7、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8、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9、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13、你曾经给的'那些名叫爱的东西,早已灰飞烟灭。

14、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15、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16、我想看一场盛大的流行陨落的过程、我要一直不停许愿、许到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直到靠近你微笑淡晴的脸。

17、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8、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情是情非情,情非情是情,梦长酩。

19、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今宵赏月似也醉,只见明月星以睡;明月明日何处寻,此生唯有影随行。

2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23、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2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5、天凉了,凉尽了天荒地老了,人间的沧桑。

26、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就恋旧亭榭。

27、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28、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愁。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0、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古文中唯美句子5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 坐亦禅,行 亦禅,一花一世 界,一叶一如来, 春来花自青,秋 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4、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5、 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6、 半窗疏影,一梦千年,琴歌萧萧笛声怜。 轻落古韵一凡尘,何必浩荡满江山。勿争铁戈入战门,共走弦音度浮生。

7、 你我暮年,静坐庭前,赏花落,谈笑流年。今久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

8、 "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9、 莫问,何人行行复停停;月下枯骨裹红衣,一回眸青色瞳里,映入了生人背影。百鬼夜行,引迷途者向西去,削其骨为笛,笙歌起。

10、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水逝,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11、 君心犹不知 万般无奈断琴弦。 君心可有忆, 情丝婉转梅林前。 一枕黄梁, 泪染红袖。 雕栏玉砌改朱颜。 对一轮寒月, 泪语涟涟, 望满园芳草, 寂寞容颜, 舞两袖 清风, 故人已远。 君心犹不知, 前尘往事难再现。 君心可有忆, 海角风吹灭流年。

12、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雨洗青冥风露,云外双星初度。乞巧夜楼空,月妒回廊私语。凝伫,凝伫,不似去年情绪。

2、君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君。

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4、醉花泪,苍天饯,谁的眷念。含笑的眸眼,是如此的梦魇。待一瞬,转身破灭。

5、就算只剩君这一个男人了,臣妾也不会再正眼瞧君,臣妾藐视君的人格。

6、臣妾再也是不会奋不顾身的去爱上任何一个人了,哪怕那个人是君。

7、几回篇,道尽一场风烟。瑟弦,刻下两段缠绵。舞云袖,墨染江南,风起点点愁如烟。秋诉一梦,梦回今朝,一念执着,相思成蛊。颜若水,菱花微波浣溪纱。非雾,花非花,嫣然一笑醉无眠。曲离殇,唱不出朱颜难断。脉情思,望不穿秋水天长。花美眷,不逾似水流年,人生若只如初见。

8、岁月的那一抹嫣红点缀了一世春秋;烟火的那一束流光踏碎了刹那芳华。雨红尘,是谁扰乱了青春的旧梦;尘埃落定,是谁诉说了离别的情衷。远处笛声悠悠,可惜情愁若痛。近处细水长流,可惜离苦似梦。谁将红尘看破,是谁将文字浅薄,又有谁能熄灭这人间烟火?

9、臣妾一次次的释怀,却换来君一次次的`欺骗。

10、臣妾用三生烟火,换君一世迷离。

11、要用臣妾说过的话来敷衍臣妾。

12、为何泪流成河,因为放弃君是臣妾从未作的选择。

13、到底谁能够告诉臣妾,该怎样才能够回到从前,怎样才能让君回到臣妾身边,爱君的心永不改变。

14、草色没春光,花影曳沉城。

15、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16、有些人等,等待一生,虽然没有结果,却无怨无悔,笑到黄泉。有些人错过,选择遗忘,给自己一个解脱,如此豁然。蓦然回首,青春就在等待中悄然失色。那人早已走远,自欺欺人地给自己一个地老天荒的传说。我宁愿相信曾经的刻骨铭心,铭记在心,埋在心里一生。

17、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望长空,叹明月,形单影只心惆怅;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

18、坠花湮,湮没一朝风,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9、一饮茶茗云袅绕,一字古文万蕴香。若得书策畅海行,便是心境万万安。

20、誓言不再回,花残人憔悴,悲伤流泪,你已不再,曾经的繁华已衰退,只剩下零碎的美。

21、你本是彬彬礼貌,却怪我多情叨扰。

22、从此之后,我站在天涯的尽头,将你守候锦书评谁寄?相思笔难诉,满怀锦瑟的心事,欲语还休。

23、雪落窗纱,佳人韶华。谁能覆我秒音高寡,夜桥佛刹?

24、莫作风华落风流,陌上卧金牛,仙衣步兰舟。

25、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古风文艺句子。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6、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27、你若是山路,我愿做草木,不问追寻不问迷离,只为万里追随,观赏春花与秋月。 你若是凌霄,我愿做白云,不问寂寥不问彷徨,只为不离不弃,俯瞰沧海与桑田。 你若是乔木,我愿做丝萝,不问依附不问攀比,只为纠纠缠缠,共渡朝晨与暮晚。 你若是冷月,我愿做寒霜,不问分离不问孤苦,只为倾刻相伴,细诉愁怀与相思。 你若是落叶,我愿 做飞花,不问伤感不问宿命,只为生死同穴,堕入沉睡与轮回。

28、愁日落,酒清透,流水望人游,垢染白莲诉年旧,骤雨深秋,酒暖人无花飞尽断情柔,柳飞花落。 落花飞柳,柔情尽断飞花无人暖酒,秋深雨骤,旧年诉莲白染垢,游人望水流,透清酒,落日愁。

29、浮生面具三千个,谁人共我与长歌。

30、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薄佚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31、满月花,风摇绽,一轮寒月盏,纷纷黄叶飞,醉生梦死,红了朱砂泪,对月凝雨,粉尘倾风,心绸碧花。

32、爲你玉树临风满目柔情倾国一曲,我便是死又何惧。

33、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今天,抓住明天,在安静中奋进,也许在今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发明了奇观!

34、你若无意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素日月,吟诗百首度春秋。

35、桃花之所以寂寞,是由于它爲情动之人生长;爲伤情之人绽放。

36、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37、寂寂梨花,淡淡其華,悄然飘散,隨風入畫。

38、一曲琴韵瑟瑟,悲欢了尘世离合;醮一抹沧桑,盈满袖暗香,将尘俗的情思泯于无痕。在指间舞落一世繁华,弹尽一曲浪漫的忧伤。掮一轮皓月,携一缕清风,穿越千年尘烟。寂寞的纤指滑过灵魂的忧伤,多少深情未了。多少笑泪飞扬,蓦然回首,惘然一梦。倾尽一生温柔与诗意,惘然回顾中,却早已遗失了你。

39、断垣寄梦,半世缘灭。

40、风舞断肠落叶,攒千愁、问野渡无声。

41、你端坐闲庭,素手弄弦,琴声悠扬,若高山流水的的前世今生。甩开水袖,将《霓裳羽衣舞》为你跳到极致。

42、翠叠层层弄清光,玉影披霜,暗洒幽香。清风带水映霓裳,娇也难藏,媚也难藏。一曲笙箫韵也长,赋了新章,润了柔肠。一分诗意半分凉,淡了红妆,浅了绿妆。

43、妃倾滴泪痕,皆因见汝君,紫铃离指尖,发香依徘徊。

44、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45、今宵剩把银缸照,尤恐相逢似梦中。

46、哪怕纤细无力,也可以盈盈相握,那一缕通灵犀相知相惜的暖意!

47、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现在,辜负春心,单独闲行单独吟。

48、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美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49、我不知道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

50、清音第一弦,独忆往事孤。如甘参苦,眉目沁珠。梦忆,彼时年少亦轻疏,心莫测,难识迷途。

51、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2、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53、十年寒窗,一朝落榜,谁宿命无常,案卷上,泪两行,何以聘礼邀西厢。

王勃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王勃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又谓:“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尽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晋以降非真主正统,皆五行沴气。遂作《唐家千岁历》。

武后时,李嗣真请以周、汉为二王后,而废周、隋,中宗复用周、隋。天宝中,太平久,上言者多以诡异进,有崔昌者采勃旧说,上《五行应运历》,请承周、汉,废周、隋为闰,右相李林甫亦赞佑之。集公卿议可否,集贤学士卫包、起居舍人阎伯玙上表曰:“都堂集议之夕,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矣。”于是玄宗下诏以唐承汉,黜隋以前帝王,废介、酅公,尊周、汉为二王后,以商为三恪,京城起周武王、汉高祖庙。授崔昌太子赞善大夫,卫包司虞员外郎。杨国忠为右相,自称隋宗,建议复用魏为三恪,周、隋为二王后,酅、介二公复旧封,贬崔昌乌雷尉,卫包夜郎尉,阎伯玙涪川尉。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劼早卒。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1]

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市,不过,他的故居通化村,现在却已经划归万荣县管辖了。王勃早慧,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考察吏治民风。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读了信以后,非常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高宗皇帝召见了王勃,当面询间考察,王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可以说是少年得志。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朝廷每有庆典大事,他都能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一时间声名鹊起,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信任宠爱。但是,王勃毕竟年轻不懂事,不知道皇族之间的忌讳,一不小心就闯下祸来。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一时动了童心,竟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大概是文章写得太像战斗檄文了,英王受不了,和沛王闹起意见。他们的父亲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王勃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名声也坏了,在长安城里待不下去,只好四处游历。先到了四川,有一次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后来,他又听说虢州的山上盛产草药,一下子又动了研究医学的念头,求托贵人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可是,王勃身上有一般天才人物的通病,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经常仗着自己的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人缘极不好,大家都讨厌他。正巧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要了王勃的命。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缺乏处世经验,就收留下来。过了些日子,又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

这可是死罪呀!当地全是政敌,没有朋友,王勃竟被判了死刑。行刑前,遇上朝廷大赦,死罪免去,废为庶民,一辈子也别想当官了。王勃这次祸闯得极大,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了官,远远地跑到交趾去做县令,这地方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广西或者越南吧。父亲受累,儿子当然不忍,王勃随后便去探望,没想到竟送了自己的命。在乘船渡海的时候,遇上了风暴,王勃掉进水里,在大风暴中吓死了,当时只有二十九岁。

王勃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只有短短的二十九年。但是,天才虽然像流星一样闪过,可夜空里毕竟留下了耀眼的光茫。王勃有许多小故事,让人至今难忘。

咱们今天常说写文章要打草稿,高明一点的要打腹稿。“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睡醒之后,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他去交趾探望父亲,曾经路过钟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佳话。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地的都督在滕王阁设大宴,事先嘱咐自己的女婿作好一篇序文,准备在楼上抄出来炫耀。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先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是个生客,不知道这里头的奥妙,拿起笔来就写,把人家都督女婿晾在了一边。都督很生气,又不好发作,只好站起来离开现场,让属下官员盯着王勃,写一句就给他传一句听,结果发现王勃越写越精彩,到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都督忍不住过来,夸王勃是天才,两人结成了好朋友。这篇文章,就是现在仍然传诵的《滕王阁序》。

人人都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以诗文著称。其实,他虽然短命,仍然不失为一位学者,做过不少学术研究工作,很有成就。他的家族龙门王氏,素以学术著称,祖父就是著名的大儒文中子王通。王通在隋朝末年,隐居于白牛溪,广招门徒,传授学术。他搜集整理了汉、魏、晋以来的著作一百二十篇,想编著为《尚书》的续篇。后来,他的书籍散失了不少,最重要的序文也没有了,还有十篇只有目录,而没有文章。王勃成年以后,继承起祖父的事业,修订补充,最后完成了二十五篇。他又认为,做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就拜长安名医曹元为师,很快就学习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也喜欢读《易经》,白天读得太认真了,晚上竟做起了《易经》的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忽然生了病,这件事就中止了。

王勃对汉朝以来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类的学说也发生了兴趣,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观点,他说:“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尽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这等于是不承认魏晋以来的王朝是正统,连北周和隋也不是,唐朝直接继承的是汉朝。王勃因此专门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明心斋注:五德终治说看似好笑,其实大有道理。今天的许多历史学家,在划分大王朝时,也忽略了许多不成气候的小王朝。记得有学者说秦汉是第一帝国,唐宋是第二帝国,明清是第三帝国,这还没有算周朝。)

王勃的这个学说,在唐朝时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武则天时代,李嗣真建议唐朝继承周汉,而废弃北周与隋;唐中宗时代又恢复过来,提高了北周、隋的地位;唐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执政时,采用王勃的学说,继承周汉;杨国忠执政时,因为自己和隋朝同姓,再一次颠到过来。学说被政治斗争利用虽然显得可笑,但毕竟说明了王勃这一学说的影响。

王勃一家,才子非常多。哥哥王剧,弟弟王助,都考中了进士,作了官。最初,王勔、王剧、王勃弟兄三人出了名,被杜易简称为“三珠树”。后来,王助、王劼也长大了,都有文名,“三珠树”似乎变成了“五珠”。王劼也是早死,但小兄弟王劝长大了也是才子。他们的父亲王福畤,平常最爱向别人夸奖自己的儿子,被朋友称为有“誉儿癖”,王福畤就让儿子王助拿出文章给朋友看,朋友看了,说:“生了这样有才气的儿子,自然应该夸一夸。”

王勃的故里,名叫通化村,位置在汾河谷地南边的峨眉岭上。这个村以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因为王勃的祖父王通死后葬在这里,当地人取“王通羽化”之意,命名为“通化”。村东现存王氏祠堂一座,有几通石碑。村里姓王的还有,只是人丁不旺。(明心斋也是王氏子孙,据长辈言,和通化王氏不是一支。我们村姓王的倒是挺多。据《河津县志》记载,王氏本出于太原,晋朝永嘉年间迁至晋南。唐朝王姓诗人,大多是这种情况,由晋中迁至晋南。)

阅读练习题

思考题 解释下列( )里字的意思

(1)都督大宴滕王阁(宴)

(2)遣吏伺其文辄报(遣)

(3)不易一字(易)

2、用现代汉语写出“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

3、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答案 1 宴:设宴 遣:派遣 易:改动

2 于是拿出纸和笔遍请在场的宾客做序文,没有人敢接过来写。

3 因为开始的时候在场的宾客都不赶写,到了王勃那里,他却好不谦让,就接过来写,因此都督不高兴;后来看到王勃写的文章写的很精彩,也就高兴了。

4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

B.据此,是交构之渐 构:构陷,陷害

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

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B.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D.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3.下列原文的叙诉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 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储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4.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是 ( )

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

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

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的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

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

5.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 —选自《唐摭言》(卷五)

⑴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3分)

译文:

⑵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3分)

译文:

⑶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2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