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一
一、认真分析教学要求及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前都要认真研读教学要求以便于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发现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我们的考试重点,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锻炼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在考试中,主要会对议论文的阅读做以下几方面的考察。
1.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出文章的中心。
2.是否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
3.是否能够分清楚文章中的各个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出各个论据并分析其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5.是否能够举出一些支持论点的论据,对文章做一些补充。
6.是否能够总结文章大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试的考察要求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求,这些考察重点都是我们的教学重点,我们应从这几点出发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引导学掌握
议论文的写作基础读写不分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写作、阅读、理解议论文。议论文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论点。论点是文章的中心,在写议论文前首先就应明确文章的论点,以此为中心开展写作。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寻找、确定文章的论点。这样,也会培养起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先确定论点的习惯。这样的教学达到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2.论据。论据是支持文章论点成立的内容。论据在议论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他的作用就是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在形式上论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文;一种是道理论据。这两种论据都是写作时较为常见的形式。我们在为学生区分这两种论据的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更准确地寻找到文章的论据。
3.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写作者思想方式的体现。论证方法多种多样,这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议论文来加以掌握。在初中阶段,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一些事实存在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道理论证,这种论证形式中的论据都为一些
三、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锻炼方式
1.锻炼学生提取论点的能力。在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认识后寻找文章的论点并不是难事。大部分的议论文的论点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作者表达较为完整、明确。但是也有许多议论文在提出论点时就夹带一些议论从而使主要论点的寻找存在一些困难。还有一些作者在论证论点时会提出一些分论点从而干扰学生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笔者认为论点的寻找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选定关键位置寻找论点。在我们确定论点时首先应注重文章中的标题、开始、结尾等几个重点位置。一些简单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我们如果再加以自己清晰的表述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来。当然还有一些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有些是在文章的结尾。这些关键位置都是我们在寻找论点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通过分析论据寻找论点。这种方法适合论点不太明确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全面、多次阅读文章中大量的论据来总结出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而论据会有多个,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掌握论据共同点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中心论点。按照文章中的一些固定词语来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经常会出现“总之”“由此可见”“所以”“综上所述”等等总结形式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一般是对论据的一种总结,这些词语后边一般会有一些对论点的阐述。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我们就不难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当然,以上几点只是阅读议论文的一些技巧,对于论点的把握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锻炼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能力来实现。
2.锻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在阅读前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就会不断浮现这些问题,从而能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文章结构,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并且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
3.引导学生剖析论据。在阅读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是事实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总之,在初中阶段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议论文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文体形式。如果能够提高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得到更全面地实现。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二
一、 要重视从“描述”到“论说”的教学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乃是“描述”类的,如
进入论说类文章的学习,尤其是解读议论文,难度陡然增大,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变到抽象思维为主,完成这一转向,教学中需要增加过渡环节,采用一些办法来缓解矛盾。
1.从文字表达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例如,同一项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如果作描述应该怎么写,如果充当论据应该怎么写,后者可参考课文《谈骨气》的第九自然段。从“描述”,变为“概述”,这是表述上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表达目的、文体特色。
2.从材料与“中心”(观点)的关系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再看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实例。详细描述事件过程,其“中心(观点)”是揭示、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和气概;概述该事件,放进议论文当中,是用它来证实“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后者,概述事件与文章的论点发生了密切联系。由此,渗透论辩意识,关注论点与论据如何相互依存。
3.把“描述”改写成“概述”,培养材料与观点相依存、观点与观点相联结的意识。
例如,写三段相关的文字(文段),第一段文字要求描述一件可笑的事;第二段文字要求指出这件事“可笑”在哪里;第三段文字要求透过“可笑”的现象,探究事情的本质,——有哪些让人笑不出来的深层教训。写后两段,显然是牵引学生朝着“议论”的方向转,去寻找“议论”的一般特色。然后,反过来,要
4.参照其他文体的相关写法,引发比照,初步理解“议论”的某些特点。
像举例子、作分类、打比方、发议论等,记叙文、说明文里也经常能见到,其具体的表述作用和使用方式往往与议论文有所区别。通过比照,分辨异同,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效果。
二、为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创设条件
1.核心问题:如何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
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演绎法,先由教师提示某些知识要点,再依托课文,通过具体的讲解分析,印证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教师提供的分解思路,依据知识点,再去阅读新的篇目,如此逐步推进,形成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完整概念系统。
这种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也存在某些问题。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接受教师的传授与指点,跟随教学进程一点点领悟理解,学会分析的技能,慢慢生成阅读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框架是不是完整科学、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序列是不是合理恰当、教与学双方的配合是不是和谐顺畅、训练项目的选取安排是不是准确精当、反馈及相关补偿是不是及时充分,这些因素基本上取决于教材的编辑质量如何、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质量如何,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效益的获取程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被动性,往往又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教应该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违反了这条原则,就很容易阻碍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的知识框架,以致无法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
2.探寻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效教学途径。
我想到了这样几条,提出来供一线教师参考,希望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寻找到实现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阅读的知识框架的有效途径。
(1)要激发阅读的动机,消除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阻隔,提高教学亲和力。
小说家刘绍棠追忆过童年时的学习经历。他的语文教师教孩子们读韵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老师依照课文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母亲带着儿子去走亲戚,途中所见所闻云云),让小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课文,完成识字任务。据刘绍棠先生追忆,他的语文老师四年中每教一课都要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教学质量特别好。这,其实就是在激发阅读动机,让一种亲和力弥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今天教初中生学习议论文,也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激发出阅读的趣味,而不是把课文视作僵死的语言材料,机械地切割它,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知识点,仿佛只是在凭借概念与推理完成一道数学应用题。
比如,学习的《为人民服务》,除了分析中心论点、把握全篇要旨,还要不要从字里行间里,细心关注作者寄托了怎样的“哀思”?学习华罗庚的《摇学会读书》,参照作者指示的读书方法,要不要也选择一本书,做做尝试,寻求真实的共鸣?……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侧面:第一,站在理解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的、想论述哪些主张并与读者进行怎样的沟通交流,直至力求感同身受,明白其思路展开延伸的基本脉络;第二,站在学生精神生活需求的角度,找到他们与文本内容的深层的契合点,抓住那些能让他们心有所动的深刻之处、感人之处。读进去了,读出趣味,这时候再解决技术问题,往往势如破竹;反之,隔膜太深,没读出感觉,诸如知识点之类的破解往往举步维艰。
(2)要结合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尽量指导学生自己提取并领会知识要点。
这一条,道理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缺少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教研
此外,我再补充几条:
(1)穿插进行“段落教学”。 “段”,往往是具体而微的“篇”,包含着某些论辩及其表达的要素。在较小的语境中分辨句子的组合、句群的组合,论证方法的运用,论据和论点的关联,乃至论辩的语言特色等等,这比较好操作,不妨多让学生自主探究。
(2)强化“透视”的意识。借助图示法、提要法,把文章内容压缩、化简,透视其逻辑思维的骨架。
(3)安排一定数量的“复原”与“延展”“补充”的练习。
复原:给出某篇文章的“灵魂”(中心)和“骨架”(结构),让学生依照它来写出文章细节,然后与原文对照、比较,
延展:给出文章的前半部分,要求接续其论辩的逻辑思路,向下延伸,完成全篇,尔后比照。
补充:掩住文章的某一部分,自主补写,尔后比照原文。——这些演练项目,都先安排写作,再进行总结,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和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个演练项目的教学价值,还包括了能够高质量地熟悉、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此略。
三、寻求培养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根本出路
我以为,寻求培养阅读议论文能力的根本出路,还要重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即追求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那么,通向目标的桥梁是什么呢?还是要重温叶老的教学理念,即“例子说”。他曾经谆谆告诫我们,教材(课文)无非是个“例”。
我理解,例子是很重要的。就议论文阅读而言,它们凝结着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蕴含着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变为真实的教学成果,首先依赖于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演练活动,获取实效。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学条件的制约下,我们必须依仗课本解决基本的入门问题,把学生引入既定的基础知识框架,当然最好是主要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框架的建构,掌握基本的解读规矩,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技能。
所谓“框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诠释,也就是达到或者接近及格水平吧。大匠给人以“规矩”,却不能给人以“巧”,若想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必须从“例子”走出去,——走进自由的自主的广阔阅读天地。
所以,我建议创造条件,鼓励或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些事情:
1.从语文教科书走向课外阅读“读本”(这是每套教材都有的)。
让“例子”的能量辐射到相关的阅读实践区域,直接指导更大范围的自主阅读与思考,慢慢反刍、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用这些知识牵引自己去广泛地印证、深化、细化,完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的建构,比较熟练地运用那些知识初步实现独立阅读,不断扩充运用技能和能力的强度、熟练程度,直到形成比较好的语感。
2.从教科书、读本走向真实的阅读海洋。
应该践行叶老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主张:语文课,学生要读整本书。这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理念,长期被人们忽略了;后来做过某些补救,但直至今日落实得不好,几乎还是空中楼阁,难以变为教学现实。
具体的措施:(1)鼓励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涉及的作家原著,如《燕山夜话》等等;(2)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集通读,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3)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报刊专栏,持续阅读数月,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可附带要求写出札记,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创办墙报,编辑
如是,则“例子”才真正是例子,不至于把少数例子晒成咸鱼干束之高阁,而是谋求在生活的思想的海洋涵泳,找回那种“峥嵘岁月”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豪迈感。离开真实的阅读、真实的精神生活,要想比较好地掌握议论文的读写技能,恐怕真的是太难办到了。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明确中考议论文的考察要点
2.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3.提高议论文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专项训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议论文知识点回顾
(一)、议论文及其三要素
1、什么是议论文: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阐明作者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什么是论点:作者对文中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主张。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表明主要见解,能统率全篇观点的是中心论点;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的是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论点特点:要求正确、严密。
(2)什么是论据: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种类: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什么是事实论据:有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什么是道理论据:有名人名言、革命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特点:要求准确、典型、真实。
论据作用:无论是哪一种论据,都只有一个作用: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
(3)什么是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论证特点:要求严密。
(4)三要素小结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二)、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结构:是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的。体现在结构形式上就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 各部分作用:引论(开头)担负着提出问题的任务;本论(正文)是主体部分。结论(结尾)是分析论证的结果,担负着总结全文或强调中心论点,明确认识或提出希望的任务。
(三)、议论文的分类
1、从论证的方式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2、什么是立论和驳论: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驳论:指反驳别人的主张,证明别人的主张是虚假的、错误的,从而确立起自己正确的主张。
3、立论和驳论的共同点: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4、 驳论的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
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5、 驳论方法的具体说明: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
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不求甚解》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有时也要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都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些表达方式常常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直接间接地为议论服务。但要注意,议论文中使用的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辅助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除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概括性强,非常严密的特点。
二、考点说明
1.能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概括出论点。
2.能概括分析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能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能把握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能分析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能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6、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7.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答题指导
(一)、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1、找出中心论点
(1)方法:
常见位置寻找
通过主要论据来寻找论点。即作者对论据分析后,提出论点。
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
有的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中心论点。
(2)注意点
论点必须是紧紧围绕论题、表达看法、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同属这一类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强的。
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可依据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2、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1)方法:
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观察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看它证明的是什么,这个就是论点。
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
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2)注意点
论点的语言形式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也不能用问句。常用“××是(应该)×××”、“××不是(不应该)××”的句式。
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
用论据来验证,看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是不是吻合。
3、例题解析
4、找出分论点
(1)方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解释、说明。
一般通过位置寻找,段首比较常见。
分论点有时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
分论点形式相对一致。
(2)例题解析
第二课时
(二)、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按要求补写论据
1、辨析论据类型
注意点
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算作是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论据:
(1)、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人物指论据中的主要人物,事情指整个事件中最本质、最核心部分。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核心事件+事件结果。
(3)、注意点:概括事件要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概括要时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对文章语言要提炼、加工;论据的论证角度。(如:从反面论证了——)
3、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方法
①概括论据中心
②注意论据前后的概括性语句
③联系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例题解析
4、补写论据
(1)方法
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围绕论点补写。
事实论据补写的方法:恰当选择叙述角度、适当剪裁突出重点、反复强化中心词句。
注意点:事实论据应当简洁;注意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照应;论据要有代表性,说服力强。(最好举名人的例子或用名言)
(2)例题解析
(三)、把握论证方法、理解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准确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常见作用。
2、注意与论点、具体内容相联系
3、答题模式:论证方法+一般作用+具体内容
4、例题解析
(四)、能理清论证的过程
1、方法:
①首先看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引出论点的(举事例、引名言、分析现象等);接着看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论证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相应的论据,以及论据使用的角度。②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并列还是递进)。
③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
2、答题思路: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用好连接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3、常见论证结构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4、例题解析
第三课时
(五)、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1、方法
①理解词句的一般含义;
②推敲其在句中的语境义;
③结合语境义分析其表达作用;
④结合文章论点来理解。解析品味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揣摩作用一定要结合句意来回答
2、例题解析
(六)、体味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1、语言特点各自表现方面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 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D、语言生动表现为: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E、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
2、体味语言特点的角度
结合关键性词语、修饰性词语(副词)和关联词语,体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结合修辞手法,体味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3、补充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
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七)、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1、常见题型
(1)、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
(2)、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3)、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2、应对策略
(1)、注意尽可能结合文章论点。
(2)、答题考虑到正反两面情况。
(3)、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4)、注意语言表达清楚通顺。
(5)、注意题目要求,个别需要结合自身经历或举生活实例。
3、例题解析
随堂练习:09年扬州卷
第四课时
讲评练习,查漏补缺
什么是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攻而自垮。?
(3)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4)分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和 事实论证
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常见的
(1)找出论据加以概括(人名+事件名+论据属性)
(2)论据作用(为论点或分论点服务)
具体的如:
①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②理论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③对比论证:通过___与___对比,突出观点。更突出强调地证明了观点 ④比喻论证:用___来比喻___,使观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具体的语境要具体分析。
(3)根据论点补充论据(作用:使论证更全面,更有力,更具普遍性)
(4)反推论点
(5)解析语段中论据使用是否恰当(质疑:属性,全面性,典型性,呼应关系) [编辑本段]
考场如何写好议论文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 议论文的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 证明论点成立的材料。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二、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考场如何写好议论文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