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座右铭的励志句子篇一
1、时间就是金钱。
2、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3、相信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在努力!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5、生命是不能害羞的,害羞就成不了气候,错过自己的天才,生命因此将是一场浪费。
6、失败是成功之母!
7、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8、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9、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10、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11、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会拥有我的天。
12、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1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撑起来。
14、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15、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大的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行!!!——蒲艳斌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苦战方能成功。
18、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也充满崎岖艰险,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21、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2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3、哪怕我是一颗小星星,我也要让它闪光发亮!
2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遇者千虑,必有一得。
26、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苟军
2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3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2、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时间就是一切。
3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4、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5、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37、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38、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3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40、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有关学习座右铭的励志句子篇二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2、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 林宽
3、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4、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7、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杏林子
8、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
9、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10、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11、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12、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1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14、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美)亨利·门肯
15、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16、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特莱斯 。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18、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19、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
20、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21、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美)莫尔兹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24、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清)陆陇其
2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2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0、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31、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3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34、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3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3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38、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2、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4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44、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4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丘
4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4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0、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5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岳飞
5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6、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
5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5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6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61、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6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3、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64、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65、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6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6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68、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9、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爱迪生
70、吃一堑,长一智。
71、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7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7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74、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7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76、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 , (朝代)_____家。
2、给下列字注音:
棹( ) 曳( ) 湮( ) 啮( ) 溯( ) 臆(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临河干( )(2)二石兽并沉焉 ( )( )(3)阅十余岁( )( )
(4)竟不可得( )(5)棹数小舟,曳铁钯( )( )(6)设帐( )
(7)不能究物理( )(8)是非木杮( )(9)湮于沙上( )
(10)沿河求之( )(11)不亦颠乎?( )(12)众服为确论( )
(13)闻之笑曰( )(14)盖石性坚重( )(15)啮沙为坎穴( )( )
(16)转转不已( )(17)遂反溯流逆上矣( )( )(18)固颠( )
(19)如其言( )(20)然则天下之事( )(21)可据理臆断与( )
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并沉焉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
(2)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4)盖石性坚重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5)是非木杮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6)阅十余岁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7)转转不已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8)固颠
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
5、一词多义
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2)众服为确论( )
(3)啮沙为坎穴( )
之:(1)一老河兵闻之( )
(2)其反激之力( )
(3)沿河求之( )
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
9、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二、读音
嘉肴(yá o) 弗食(fú ) 旨(zhǐ) 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ng) 兑命(yuè ) 学学半(xiào)
三、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词语解释
①虽有佳肴 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②弗食 弗:不。食:吃,品尝。
③不知其旨也 旨:甘美。
④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不知其善也 善:好处。
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因此,所以。
⑦教然后知困 困:不通,理解不了。
⑧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省。
⑨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⑩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⑾兑命 兑:通“说” ,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
⑿学学半 学:教。
⒀其此之谓乎 其:表推测,恐怕,大概。
五、句子翻译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好在哪里。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了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教别人之后,就能知道自己 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⑤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⑥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
⑦《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⑧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六、内容理解
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 写起?
答: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 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这种论证方法叫做“类比论证”。
2、作者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
答: 首先,由“嘉肴” “至道”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
从正面 推论出“学”和“教”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困) ,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 自反和自强) ,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 ,并且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教学 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 自己的`学问。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 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 我勉励,加强学习。
4、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看法。
答: “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 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高,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 学习中,会慢慢发现自己一些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给别人 知识。 资料 《礼记》中的名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择师不可不慎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尚往来也。
学生分析:
本班六年级有学生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自读自悟的能力强。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分析: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1)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2)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a谁学下棋?
b怎么学下棋?
c学得结果怎么样?
d《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学生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现代与说出两则寓言的意思。
3,说出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九、附板书:
文言文两则
1、二人学奕 师从奕秋
2、一人 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然后成功
3、另一人 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失败
总结,条件相同,但结果不同,得到道理:学习之理贵在专心。
两小儿辩日
1、起因:两小儿辩斗
2、观点相反: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3、理由:一儿 近大远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4、结果:孔子不能决
总结: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十、教后记:
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在遣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的短句,流利地朗读,使学生首先遇到的问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学生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