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句属于句式吗合计50条

时间: 2022-12-04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长短句属于句式吗合计50条

(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朋友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我们就不举例了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以后再详细分析

(2)、在形式上同异

刚才有位朋友提到长短句

当然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

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如曲牌《满庭芳》朋友们下来无妨查一查,是不是词和曲中都有这个牌,它们的词曲名相同

那么如何区别呢?

此调词、曲名同,实则异

如果没标宫调,大家一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看

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字较少,剧曲加衬字较多,甚至使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如: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这里面的: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 均为衬字

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这个我们以后会细学

3)、用韵不同:

学过词的朋友都知道: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也就是上周课后作业,让大家下载的这部韵书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了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当然古典界也有人主张用今音,但我们学习古典,小渔村作业还是统一要求用《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

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

《正宫 端正好》《正宫 货郎儿》、《正宫 煞尾》;《仙吕 混江龙》、

《仙吕 后庭花》、《仙吕 青哥几》;《南吕 草池春》、《南吕 鹌鹑儿》、

《南吕 黄钟尾》;《中吕 道和》;《双调 新水令》、《双调 折桂令》、

《双调 梅花酒》、《双调 川拨棹》等。

这个我们以后会细交流。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说)

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的《粉蝶儿》: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zhòu,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

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

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典雅(如姜《点绛唇》)、

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

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

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例如以下的词与曲同是抒写思念征夫,而手法有别:

贺铸的词《捣练子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shù)人犹在玉关西!

我们再看姚燧suì的曲《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贺铸词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

姚燧suì曲里主人公的相思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寄与不寄的矛盾,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

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感受到了一派天然俗趣。而这正是建立在诚挚、率真情感之上的。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

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

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我们来举两个作品例子来说明,都是表现闲适生活的作品

大家都读过辛弃疾的词

《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xī chì ,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hú。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鸂鶒 xī chì 水鸟名,大于鸳鸯,色多紫,水上偶游,故又名紫鸳鸯。

斛hú 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枇杷pí pá 枇杷果,就是枇杷树结的果实,味道甘美,形如黄杏。

关汉卿散曲(小令)代表作

【南吕】《四塊玉閑适》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pēi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备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我们应该仅从字面上一看便知词曲的用语确有雅俗之别了

但是,宋词的含蓄婉转与元曲的显露畅达、宋词的文雅与元曲的通俗,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也并非是绝对排斥的关系

就是说,元曲中也并非一味直露通俗而毫无含蓄文雅,不过就整体倾向而言罢了。

总之不管哪种体裁,都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让读者感到既有高超立意,又有艺术魅力。

有人简单地直观的用了一幅图来说明,词与曲的区别:

为照顾手机,我打成文字

1)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词十曲牌十标题《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接下来我们交流第二个问题:

二、中原音韵

1、什么是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元代周德清在其创作实践和对北曲的研究过程中,深感一般北曲作者和演唱者在语言、声韵、格律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周德清对曲韵的归纳主要以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为依据,他认为他们的作品“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

同时也扬弃了他们用韵不规范的地方。于是在泰定元年(1324年)秋,写成《中原音韵》,后又作了多次修订。《中原音韵》无论是音韵学方面,还是曲学理论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中原音韵的内容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

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所谓“中原之音”,也就是指元代已经开始形成的,在当时北方河北、河南等地,各种场合通用的共同语言。

周氏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作韵脚的常用单词五千多个,将声韵规范为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

入声在当时北方方言中实际已无,故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平声则又分为阴平和阳平。

上次的作业中要求大家已经下载了,下来后大家看看是不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

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

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第三部分,“作词十法”(元人把曲亦叫词),主要表述了周氏的曲学理论主张。“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这两部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以后将具体地交流

3、《中原音韵》的运用

《中原音韵》把“平水韵”的一百零六个韵部作了适当调整,归并为十九个韵部,它们是:

1、东冬 2、江阳 3、支思 4、齐微 5、鱼模 6、皆来7、真文 8、寒山 9、桓欢 10、先天11、萧豪 12、歌戈 13、家麻 14、车遮 15、庚青16、尤侯 17、侵寻 18、监咸 19、廉纤

在这个十九个韵部中,以“齐微”、“鱼模 ”、“尤侯”、“萧豪”、“先天”等韵部较常用,可以算作“宽韵”

以“寒山”、“监咸”、“支思”等韵部较罕用,可算是“窄韵”

周德清的曲韵体例清晰,归类严谨,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亦是我们今后常用的工具书

我们在上第一课时举过一个例子,看大家的课后作业大多喜欢这支曲:

马致远的的《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押的韵脚大家看看是不是( 鸦 家 马 下 涯 )且每句入韵,平仄混押

大家看,瘦马二字去上声用得极妙吧

上声字的发音颇具下搭之感,去声字则有送音之效果,若二者相互配合,演唱运行相应有转折起伏之韵律,获得抑扬动听之美感

曲辩平、仄,兼辩仄之上、去曲家以去为送音,以上为顿音,辩上、去尤以煞尾句为重,煞尾句,以末一字为重

注意:调中如有数句连用仄声者,宜一上,一去隔用。

Ⅰ散文

这里的散文是指同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Ⅳ诗歌

⑴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⑵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⑶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现代诗歌按形式又可分为新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如的《沁园春?长沙》)。

新诗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写抒情等几种形式。

新诗按形式分为格律诗(如闻一多的《死水》)、自由式、散文诗。

新诗按来源分为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和文人诗作。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常常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

近体诗就是古典格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一般又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形式的绝句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排律等多种形式的律诗。

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⑷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这些都是现代诗歌。

②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其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也可一韵到底;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③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多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等。

④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成为排律。

⑤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理了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最早的神话。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在中国古书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外国神话较有名的如《荷马史诗》等。

三、特点不同。

童话常常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灵。童话中的形象时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极大的夸张性。

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是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们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区别,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⑥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⑦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阙”,“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⑧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⑨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⑩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参看下面11),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11宫调?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四边静》《朝天子》《满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须属于一种宫调;一种宫调下有的有若干个曲牌;宫调是音乐术语,表示声音的`高低等,如《长亭送别》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上联最后一字,一般为仄声,即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即阴平、阳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仄起平落。

Ⅴ古代其他文学体裁

⑴赋。它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铺采扌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此时的赋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这是的赋叫“骈赋”;唐代又有骈体转入律体的叫“律赋”;唐后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的赋,称为“文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⑵骈文。它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它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又叫“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对其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唐代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⑶辩。辩即辨是非,别真伪。其特点是通过批驳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⑷原。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黄宗羲的《原君》。

⑸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上说:“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太史公曰……’。二曰正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⑹说。它也是古代议论说明的一类文体,与论差不多。《文章辩体序说》上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捕蛇者说》。这类文章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记叙,叙事显理。有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如《爱莲说》;有些议论性强的文章用“说”,用“论”也可。

⑺奏议。它是古代臣子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如李密的《陈情表》;“对策”是古代

⑻序跋。序也作“叙”或“引”,是书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这类文章,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愚溪诗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

⑼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后来,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未附于诗帙的也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廉的《送东阳马生序》。

⑽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⑾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⑿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为特点的一类文章。其内容丰富,或历史掌故,或轶文轶事,或文艺随笔,或人物评论,或科学小品,或文字考证,或读书杂记等。如《世说新语》。

⒀寓言。它是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如《郑人买履》等。

⒁传奇。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是指唐、宋使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等。后因“传奇”多为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Ⅵ史书体例

⑴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如《左传》

⑵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如《国语》《战国策》。

⑶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如《史记》。

⑷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⑸通史:不间断地记叙几个朝代的历史事件的,如《史记》。

⑹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的,如《汉书》。

注:一部史书,往往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属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文学的积累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会影响到后面的写作、阅读的水平,是给中学打基础的重要时间段。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水浒传知识点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

(1)“母大虫”顾大嫂

(2)“一丈青”扈三娘

(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

(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水浒传知识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唐宋派)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享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2.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字、号、谥号、别称一一对应有误的一组是 ( C )

A.李白—青莲居士 欧阳修—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美 柳宗元—子厚 苏轼—子瞻

C.范仲淹—文正 陆游—放翁 柳宗元—柳泉居士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D.陶渊明—五柳先生 韩愈—昌黎先生 李清照—易安居士

3.下面作品、作者、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墙头马上》—白朴—元代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俄国

B.《文心雕龙》—刘勰— 唐代 《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南北朝)

C.《人间词话》— 顾炎武 —清代 《羊脂球》—莫泊桑—法国 (王国维)

D.《长恨歌》—白居易—唐代 《悭吝人》—莫里哀— 英国 (法国)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促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B.《《黄花岗七十二事略》序》的作者是孙文,字中山,别号逸仙。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文,字德明,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孙中山”因此而来)

C.《柳敬亭传》的作者是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D.《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是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除他以外,战国四君子中的其他三位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5.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

A.曹禺、夏衍、田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日出》《上海屋檐下》《关汉卿》。

B.艾青、李季、臧克家三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分别是《王贵与李香香》《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顺序:《大》《王》《有》)

C.《荔枝蜜》《小桔灯》《雄关赋》分别是著名作家杨朔、冰心、峻青的作品

D.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著名的小说。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资》不属于“二十四史”)

B.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都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三》是历史小说的典范,不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

C.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体名称,宋元以后有时将词、曲也称为乐府。

D.与汤显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伪君子》等。(《伪》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里哀)

7.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汉宫秋》—马致远—元代 《草叶集》—惠特曼—英国 (美国)

B.《喻世明言》—凌蒙初—明代 《浮士德》—歌德—德国 (冯梦龙)

C.《秋》—巴金—现代 《钦差大臣》—屠格涅夫—俄国 (果戈理)

D.《围墙》—钱钟书—现代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苏联

8.下列作品、体裁、作家(或编撰者)、朝代(或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搜神记》—小说—干宝—晋代; 《琵琶记》—戏剧—高则诚—明代

B.《红烛》—

C.《上尉的女儿》—诗歌—普希金—俄国; 《包法利夫人》—小说—福楼拜—法国 (小说)

D.《海的女儿》—童话—安徒生—丹麦; 《玩偶之家》—戏剧—易卜生—挪威

9.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北京人》等。 (《虎符》—郭沫若)

B.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纪君祥)

C.“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儒家诗论把“风”“雅”列为“诗经六义”的两类。

D.雨果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幻灭》《九三年》等。 (《幻灭》—茅盾)

10.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离骚》—屈原—春秋 《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战国)

B.《喻世明言》—冯梦龙—明朝;《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挪威 (西班牙)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D.《长生殿》—孔尚任—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洪昇)

11.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C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巴比伦

12.《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B )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苏

13.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B ).

A.郭沫若 B.艾 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14.下列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的是: ( C )

A.威尼斯商人 B.仲夏夜之梦 C.茶花女 D.王子复仇记

15.《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又叫作什么?A

A.《天方夜谭》 B《圣经》 C《玩偶之家》 D

16.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 A )

A.《龙须沟》 B.《日出》 C.《四世同堂》 D.《子夜》

17.下列不是俄国作家的是:( A )

A.泰戈尔 B.普希金 C.高尔基 D.契诃夫

18.不负民族气节.在苏门答腊被害的现代著名作家是:( B )

A.沈从文 B.郁达夫 C.徐志摩 D.柔 石

19..请问拜论是哪个国家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 )

A法国 B瑞士 C英国 D意大利

20.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反映了资产阶段上升时期敢于进取追求财富的冒险精神.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A )

A《鲁滨孙飘流记》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复活》

21.我们都知道《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文学大师海明威的顶峰作品.那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渔夫是在等待了多少天之后才捕到鱼的?哪年获得诺贝尔奖的?( D )

A86天.1952年 B85天.1953年 C80天.1950年 D84天.1954天

22.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

A雨果 B拜论 C雪莱 D普斯金

23.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看侦察小说.那《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谁的作品呢?哪国人?( A )

A柯南道尔.英国 B哈代.英国 C柯南道尔.美国 D哈代.美国

24..李白的诗风是 ( B )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25下列哪把宝剑是王勃《滕王阁序》里提到的( C )

A.莫邪剑 B.干将剑 C.龙泉剑 D.鱼肠剑

26.名著《呼啸山庄》是采用了一种什么叙述方法( B )

A.倒叙 B.插叙 C.补叙 D.顺叙

27.下列不是吝啬鬼的是 ( C )

A.严监生 B.葛朗台 C. 希礼 D.阿巴贡

28.“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D )

A.《水浒》和《聊斋志异》 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 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29.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汉宫秋》—马致远—元代 《草叶集》—惠特曼—英国 (美国)

B.《喻世明言》—凌蒙初—明代 《浮士德》—歌德—德国 (冯梦龙)

C.《秋》—巴金—现代 《钦差大臣》—屠格涅夫—俄国 (果戈理)

D.《围墙》—钱钟书—现代 《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苏联

3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 )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

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唐宋派)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享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

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31. 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字、号、谥号、别称一一对应有误的一组是 ( C )

A.李白—青莲居士 欧阳修—六一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美 柳宗元—子厚 苏轼—子瞻

C.范仲淹—文正 陆游—放翁 柳宗元—柳泉居士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D.陶渊明—五柳先生 韩愈—昌黎先生 李清照—易安居士

3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3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但赋除外。

C、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D、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3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3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

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

C、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

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3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B、“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D、《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即一唱三叹,反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