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温席小古文短句选录86条

时间: 2022-12-11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黄香温席小古文短句选录86条

【原文】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

昔:往昔。

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方:当时。

则:就。

事:服侍。

扇(shàn):扇风。

令:使,让。

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以:让。

安:舒服的,安心的。

于是:于是。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助词

至于:到了。

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

以:用。

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

衾(qīn):被子。

待:等待。

是:这。

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

京师:京城;国都。

帷帐:帐子。

号:称,宣称

寝:睡,眠

【翻译】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正好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为了让父母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三字经读后感(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但是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此刻身处这个完美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礼貌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礼貌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这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齐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向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必读书,影响极其深远。《三字经》篇幅虽然短小,资料却十分丰富,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资料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适宜什么是不适宜。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个性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我十分喜爱“孟母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市镇上,孟子便整天学着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最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三字经》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好好学习,友爱兄弟姐妹,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我们就应要好好地学以致用,并且还要好好的传承下去。

三字经读后感(3):

这段时刻,我们一向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但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但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貌,鼓励我说:“天天,你不好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发奋,但学会后你就能够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必须能够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坚信我学不会。”

但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发奋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但是和我有什么关联!”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下,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此刻放下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简单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必须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4):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好处,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这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超多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资料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职责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此刻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十分有好处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后感(5):

初会《三字经》,是刚入小学时的事。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懵懂无知,踏入校园不久的孩童,哪里懂得那些文字后蕴藏的深厚哲理,但是是应对学校布置下的经典诵读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因此,虽是记得个滚瓜烂熟,却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能博得老师的一两句表扬也就满足了。

再读《三字经》,依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始本以为只要会背就行,心中还暗自雀跃了一番,默默感谢了荷花池小学的启蒙教育,帮我省却了再次背诵的时刻。可老师接下来需要明白的要求让我长叹一声,不得不无奈的又拾起这部当初让自己头痛至极的奇文怪字。但是,毕竟是年长了七岁,随着时刻的流淌,我的人生阅历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对古文字也有了必须的明白潜质,再加之是在假期,时刻上更为充裕,重拾这部著作,不必如同当年那般囫囵吞枣。细细品味后,我开始渐渐明白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领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对《三字经》所下的定义。这看似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语句,却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义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开学之后,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师的指引下又读《三字经》,更是有了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收获。读《三字经》,方知孔孟之练达睿智,历史之广博丰富,中华文化之深奥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上帝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成为璞玉的机会,但是,为何人与人之间竟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是社会不公吗?是先天注定的吗?不,我想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堕落、颓废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务必得学会付出发奋。像播种一般,只有洒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来收获成功的果实。如果这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时光,不发奋学习,却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自己的懒惰寻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么将来你注定一事无成。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愿意为自己的明天发奋付出,那你必须会苦尽甘来,上帝定会赐予你变为璞玉的机会。我们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坚信这天的你定不会错失成为美玉的机会。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我们从小就就应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是作为“人”所务必遵从的准则。父母给予了我们至深至纯的爱,从小到大,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牵绊着他们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顺父母,不心怀感恩。想想这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为借口,理直气壮地顶撞父母,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又有多少人不断为自己找寻借口,想着日后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为我们无怨无悔付出的父母吧,不好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泪,错过了才道惋惜。

都说不一样的年龄段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名著会有不一样的感慨,我想,读《三字经》也是如此吧。或许,再过十年,或是更久以后,我回头再来翻阅这幼儿时期开始的启蒙教育读本,从中得到的感悟又会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经读后感(6):

说起三字经,那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明白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7):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很好的,没好好学习才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还有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这些经典故事,甚至还有天文、地理、气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识……《三字经》真是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十分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每次读到那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正因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正因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向在校门口等。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发奋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喜爱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8):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一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一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爱上了《三字经》。正因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期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因此,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向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这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正因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就应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坚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三字经读后感(10):

今年暑假里,学校里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让大家背诵《三字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字经》资料十分丰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儿歌似的,十分搞笑,又能启迪心智,我被《三字经》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经》是一篇有劝学的,有讲道德的,有讲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含意深刻,简洁明了,能让我们一读就懂。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忙很大,它不仅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时刻,讲礼貌懂礼貌,让我在少年期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还使我的知识面扩大,个性一些历史方面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文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三字经》中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才能长大成才,为国效力。从《三字经》中,我还明白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人,如不上进,则会后退,一个君主不明智,将会成为昏君,最后使国家灭亡……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此刻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前六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全班同学大声回答:“诵读千古美文 争当少年君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声说出班级读书口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对古诗文: 师诵上句,生对下句。

(1)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月活动中,我们一起背了很多古诗词,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大声说——记得!

好!现在我来检查检查。我说一句,你对一句。开始!

第一句:少壮不努力

全班同学很快对上——老大徒伤悲。

你们真行!

(2)男女生对决。

师:男同学先来,人生自古谁无死

男生快速对上: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男同学,好样的!到女同学来。纸上得来终觉浅

女生快速对上: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女同学,真棒!

相信在这次读书月活动中,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

【设计意图】师生对读书月诵读名句,既是一种无痕的检查,也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下面的学习。

3、播放“孝感动天”的故事。

(1)同学们听得都入迷了,会听就是会学习!

(2)说一下你听后的感受?

生1:舜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生2:舜的孝心感动力天地。

【设计意图】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以故事引入课题,学生一定对新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

师:是啊,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弟子规》“入则孝”里也对“孝”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前六句。

(3)板书课题:《弟子规》入则孝(节选) 齐读课题。

(4)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教给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板书:孝敬父母)孟子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学习如何孝敬父母吧!

二、初读经典

1、听录音范读。

2、生跟录音美美地读一读。

3、自由读。

4、生自由读文本,师来回巡视。

5、 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请XX同学来读,大家注意听,他读得对不对。

(2)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读的得声音很响亮。

生2:他有一个字读错了。

师:哪个字读错了?

生2:夏则凊(qìng)他读成了夏则凊(qīng)。

师:你听得好认真样呀!一个字读错你也听出来了。你怎么知道这个字读

(qìng)呢?

生2:我预习时看了注音,知道这个字读(qìng)。

师:你很会学习!同学们,课前预习很重要呀,大家要向他学习,学会课前预习。

6、全班齐读。(注意读出韵味)

7、男女生比赛读。

8、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请大家用笔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再多读几遍。

9、同桌交流。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吧!

10、汇报读书情况:你读懂了哪一句?

11、学生自由谈感受。(能大概说就行)

三、朗读体会

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课件出示)

1、播放《弟子规》动画片段。

【设计意图】动画片是学生的最爱,通过有趣的动画影像学习《弟子规》,学生很容易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指名读。请XX同学来读这两句。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1:父母叫我们要马上应,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我们不得偷懒。父母教育我们,我们要有听他们的话,不要顶嘴。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

生2:父母喊我们,我们就要回答,父母叫我们做工,我们不得偷懒不做,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师:你很会读书,理解很到位。

师:谁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1:比如,放学回到家,妈妈叫我吃饭,我马上说:“好的,妈妈。”

师:你是个听话的孩子。

生2:吃完饭我看一会电视,然后妈妈叫我写作业,我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

师: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3: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帮他们做家务活,不惹他们生气。

师: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为他们鼓掌!

4、齐读。大家一起读这两句话。声音整齐又响亮。

5、练习背诵。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谁能最快背得这两句话。

(学生个个投入的背诵练习,有的还同桌互相检查,科认真了。)

6、检查背诵。

(1)指名背。谁来背?他背对吗?(生1:他背得很流利。)再请一个来背。他背得好吗?(生2:他背得不够流利。)

(2)小组背。小组比赛背,看哪个小组多的红旗?准备——开始!

【设计意图】当堂检查背诵,并进行比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老师指导如何进行下一步学习指导,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学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两幅图(图1:小孩为母亲扇风。图2:小孩出门前请示父母。)。

2、请大家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生1:一个小孩帮妈妈扇风。

生2:一个小孩跟父母请求要出去玩。

生3: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孩帮妈妈扇风。第二幅图是一个小孩要出去玩,问父母给不给。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清楚。

3、引出这两句话,齐读。全班一起读。(读得很正确)

4、男女生比赛读。男女同学比赛读。(不相上下)

5、指名读。(生1读。你读书声音真好听!)(生2读。你是我们班的朗读能手。)

6、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生1:我会帮妈妈洗碗。

师:你真能干!

生2:有一次,我帮爸爸倒一杯水。

师:你是孝顺的孩子。

生3:有一次我帮老师收课本。

师:谢谢!你很懂事。

生4:我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工。

师:我为你爸爸妈妈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感到自豪。

师:看来,大家都是好孩子,懂得帮父母干活,都是孝顺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理解体会,相信学生从这一刻起,对怎样孝敬父母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也知道怎样做了。

7、熟读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把握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过程中,得到感染,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课件出示)

1、 讲故事:刘备教子

2、 引出字句。

3、 引导学生用前面学习的方法,自读自悟。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即使是小小的坏事也不能做。

师:我相信你不会最坏事。

生2: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不然爸爸妈妈会生气、伤心的。

师:你是父母的好儿子!

4、 学生讨论:“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5、送大家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

(1)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加倍关爱下快乐成长,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亲。

请你带着对父母的爱,再读一读这几句话。(齐读)

(2)父母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我们应该敬重他们。请你恭敬地读一读这几句话。(齐读)

(3)全班一起拍手配乐读,读出节奏。

2、练习背诵。

(1)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2)指导背诵。 (3)练习背诵。 (4)男女竞背。

3、看译文,猜原文。

①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②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③ 子女照顾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4、哪个同学能流利的回答“入则孝”讲的是什么?

5、 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6、 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今后你打算怎么做?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赏析中所讲的含义,对照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言行,反省一下自己做得好不好,以此引导学生知道今后要按照《弟子规》要求的去做。

五、升华情感

1、展示资料:你收集了哪些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生讲故事。

生1:讲“黄香温席”的故事。

生2:讲“卧冰求鲤 ” 的故事。

(其他学生都听得很认真。)

3、谈谈听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1: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对父母很好。

生2:王祥对他的后母真好!

生3:我们要向黄香和王祥学习,做个孝顺的孩子。

师:为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故事的两位同学鼓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听的、读懂了这两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都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生4:我还想讲!

生5:我也想讲!

生6:我也想讲!

我也想讲!……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讲故事,那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这些故事好吗?

生齐:好!

4、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孝顺父母的,打算从哪些地方做得更好?

生1:我经常帮妈妈洗菜的。

师: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2:我有时帮爸爸买烟。

师:你是个能干的孩子!

生3:我以前不好好学习,妈妈很伤心。我以后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生4:我老爱和妈妈顶嘴。以后我要听父母的话,不和他们顶嘴了。

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更听话,更懂事。

5、师讲故事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我给大家讲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向学生展示动物尚且知道报答养育之恩。进一步强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6、 播放歌曲《母亲》MTV。

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母亲》这首歌。再次用心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播放歌曲《母亲》MTV,学生静静地听。有的同学眼里含着泪花。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7、此时此刻,你想对父母说什么或者做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对“孝”有所领悟,但是还处在朦胧中,对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潜意识中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激发学生从内心去感恩生养他的父母。

六、总结

百善孝为先。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孝顺父母的知书达理的人。

七、课外作业

现在给大家留课外作业。第一题,写一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第二题,写本节课学习后的感想。第三题,为父母做一件好事,并写下来。三题任选一题。(出示课件)

任选一题:

1、写一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

2、写本节课学习后的感想。

3、为父母做一件好事,并写下来。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