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2、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 —— 王符
3、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 莎士比亚
4、有结果未必是成功,但是没有结果一定是失败。 —— 马云
5、多谢你,换了别人,未必会这么坦白,他们总把一干个一万个罪名加诸对方身上,以便证实他们不是负心人。 —— 亦舒
6、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曾国藩
7、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8、有信心未必会赢,没信心一定会输! 成功不是必然的,但努力是必需的! —— 刘德华
9、我喜欢真实。生活里是有真实的时候的。比如说爱情到来的时候,强烈的生命的感觉,写诗的时候也是这样。而平常的生活就乌里乌涂的,就那么过;你说是你在过也行,是别人在过也行。而梦里却是剥掉一切假像的,那是直接触及你生命的真实。所以对于我来说,真实未必在现实里,梦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它不说谎。 —— 顾城
10、喜欢吃红烧肉的厨师,未必能调理出符合顾客口味的红烧肉。我的长处在于,能了解到用户的口味,跳出游戏去抓住用户千变万化的感觉。 —— 陈天桥
11、躬耕本是英豪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 陆游
12、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 曹操
13、一个人是无法抵挡所有事情的,有时候一朵白云的阴影,小鸟轻松的街走白云。小鸟可以做到,我未必能做到。你能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 —— 几米
14、有人说,理想是理想,未必能实行。我以为理想必能实行,不能实行的是梦想。 —— 宫崎滔天
15、我要告诉你,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 叶圣陶
1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鲁迅
17、年龄是个自然历程里不能超越的事实,就像饮食男女,像死亡。有时,这种年辈意识比阶级意识更鲜明。随你政见、学说或趣味如何相同,年辈的老少总替你隐隐分了界限,仿佛瓷器上的裂纹,平时一点没有什么,一旦受着震动,这条裂纹先扩大成裂缝。……无论如何,这些学生一方面盲目得可怜,一方面眼光准确得可怕。他们的赞美,未必尽然,有时竟上人家的当;但他们的毁骂,那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古代中国人瞧不起蛮夷,近代西洋人瞧不起东方人,上司瞧不起下属——不,下属瞧不起上司,全没有学生要瞧不起先生时那样利害。他们的美德是公道,不是慈悲。他们不肯原谅,也许因为他们自己不需要人原谅,不知道也需要人原谅。 —— 钱钟书
18、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才算胜利。 —— 钱钟书
19、报行政野心的人是最靠不住的,捧他上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了饭店,依然拖着空车自吃西风,别想着跟他进去吃。 —— 钱钟书
20、西村林外起炊烟,南浦桥边系钓船。乐岁家家俱自得,桃源未必是神仙。 —— 陆游
21、在我最失望的时候,我想过放弃,但我很快又继续。慢慢地,我开始怀疑自己。她对你没有反应,未必是因为她迟钝,也有可能是她跟本就不喜欢你。到最后终于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勉强的,而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放弃。 —— 王家卫
22、其实所谓1224、1225,就是现实生活里的平安夜。每年到了那个晚上,很多人都会特别需要多一点温暖。虽然那天晚上,我自己没有得到,但是无所谓了。我终于明白,那个机械人不回答,未必是因为迟钝,或者是她不喜欢你,很有可能是她已经心有所属。 —— 王家卫
23、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李清照
24、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符禳新春。 —— 苏轼
25、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柳宗元
26、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入空巷。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技。 —— 陈与义
27、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 曹操
28、我们和十个人相交,未必有两三位可以成为朋友;从书中所得到的友谊温情,比例却比较高。—— 李霁野
29、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 陆游
30、最近在星洲当地报纸上,阅读到这麽一则记载∶某外籍人士,以研究及整理的方法,将有史以来的国际历史检读一番。他认为数千年来,祗有二百五六十天是天下太平的,其馀的日子,都在战争中过去。人类随之而陷於战祸的灾难而不得安乐,是可以想见的了。实在说来,这二百五六十天,也未必有真正的太平,小型的斗争杀 [P168] 害,还不是到处都是,祗是没有被记入历史版中而已。世界上,各式不同的苦难很多,战争只是一类,所以人类常在耽心、忧闷、苦恼中过日子,难得有真正的平安。 —— 印顺导师
31、久住人间岂自期,断砧残角助凄悲。征行忽入夜来梦,意气尚如年少时。绝塞但惊天似水,流年不记鬓成丝。此身死去诗犹在,未必无人麤见知。 —— 陆游
32、水调歌头白发三千丈,双鬓不胜垂。人间忧喜如梦,老矣更何之。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拟把彭殇梦,分付与痴儿。君莫羡,客起舞,寿琼◇。此生但愿,长遣猿鹤共追随。金印借令如斗,富贵那能长久,不饮竟何为。莫问蓬莱路,从古少人知。 —— 周紫芝
33、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李清照
34、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华,皆植物 之贞劲秀异者,虽宫囿省寺中,未必能尽有。夫物以 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弃其 竹,白眼于莲花者。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 以唁之。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玄斑状狸首,素质如截肪。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华彩诚可爱,生理苦已伤。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 白居易
35、心宽体胖,体胖了心未必宽。 —— 刘震云
36、离婚一次,有可能是因为碰到的人未必适合;离婚两次,他可能运气真的很不好;可是到第三次,我通常就说,那已经变成一个习惯,和辞职一样。 —— 曹启泰
37、我未必稳操胜算,却始终以诚处世。我未必马到成功,却不忘心中真理。我当与天下正直之士并肩而立,知其是而拥护之,知其非而离弃之。 —— 林肯
38、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历史论证可以对西方过往的现代性提出质疑,但如何解决现代性创立的价值未必具有普遍性,依然是一个理论难题。毕竟现代社会的文明在自由民主的理念之下存在与发展,人们必须在这些普遍价值上达成共识,才能构建共同社会。 —— 陈晓明
39、事实上一种理论的边缘界线可能也是模糊的,一种理论与另一种学说之间未必就是那么壁垒森严,不可越雷池一步。各种理论为了保持住自己在思想史上的一席之地,总是各执一隅而互相排斥,而它们实际上可沟通的地方并不少。今天我们可以在更加全面而综合的平台上,对解构主义作出恰当的评价,并且找出在今天依然有活力的那些见解、策略和方法。 —— 陈晓明
40、大势好未必你好,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 —— 马云
41、从项目上来讲,你更像是一个慈善,不像是一个商业行为,但是我觉得,刚好我又相反,慈善必须以商业的计划执行,以商业的形式执行,慈善才能走得久走得长。所以我问你第一家店投资是什么,投资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你是很好的宣传人员,定位很漂亮,很清晰,但是我没有听到一个具体的计划,我看到太多的人跟我讲养老院孤儿院,最后都没有成功,原因是缺乏商业实施的计划,要持续地做,那必须有一个商业计划的支撑。从收入来讲,我有一个建议,你这个收入未必一定从1800、2000块钱收入,我觉得很多是赞助,有的人希望我的父母好一点,希望其他父母也好一点的话,我可能多付,这是未来的趋势,而且很多机构可能赞助。最重要一点,我在你的项目里没有看到商业计划的.严肃。 —— 马云
42、因为观众不断在往前走,所以你不能原地不动。大家都说观众只希望看我导的喜剧。我觉得未必,观众其实没有要求,你拍什么,我就看什么。观众只要求好看。同一个观众会有不同需要,他可以喜欢周星驰,也喜欢《拯救大兵瑞恩》。 —— 冯小刚
43、有信心未必会赢,没信心却一定会输。 —— 刘德华
4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鲁迅
45、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 谢觉哉
4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 庄子
47、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 佚名
48、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 谢觉哉
4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 —— 《论语》
50、蝌蚪身上确实有很多我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我自己心里的想法。这种想法很偏激,文学哪里都有,未必回到乡下文学就离你近。在都市高楼大厦写字楼里照样产生文学,这是写蝌蚪一个人的感受,跟他的出生和经历有关系。假如一个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有很多作品的文学灵感也是产生在豪华的大厦里。 —— 莫言
51、写小说写的过程已经字斟句酌,写出来还要反复修改,有时因艺术的需要也不能太直露。你要塑造人物,有时人物是虚伪的,你让他满口实话这个人物就不对。但是真正的如果要看出我想表达的东西,还是要看小说,我在访谈当中很多话未必能马上说出来,但小说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我想说的话曲曲折折表现出来。 —— 莫言
52、这不是学术争论,而是学术造假的问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学术造假的问题学术界内部未必能解决,往往是解决不了,所以才要有舆论监督。 —— 方舟子
53、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 席慕容
54、上联:也许似乎大概是;下联:然而未必不见得。 —— 周立波
55、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 张爱玲
截至19日傍晚7时,张艺谋新片《长城》内地票房突破5亿元。
据介绍,《长城》15日提前5个小时抢滩后,当天5小时便在全国收获4813万元,荣登票房榜首;16日正式首映后,当天收获1.23亿元,开启领跑全国票房模式;17日是周六,当天全国票房爆发,大盘2.5亿元,其中仅《长城》就斩获1.69亿元;18日周日稍有回调,《长城》仍收获1.28亿元,连续四天票房登顶。今天是第五个放映日,截至傍晚7时,《长城》全国票房再收3500万元,至此全国票房成功突破5亿元。
剧情简介
中国的古代,以人类为饵食的怪兽——饕餮,每六十年便会集结到人类的领地觅食,捍卫领土的人类军团铸造长城的目的也是为了抵御怪兽的入侵。来到中国寻觅黑火药发财的外国雇佣军威廉·加林(马特·达蒙饰)与佩罗· 托瓦尔(佩德罗·帕斯卡饰),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进入了长城,认识了对抗饕餮的中国无影禁军,于是和他们携手组队,然而,在对抗的过程中,他们却发现饕餮大军不断进化,到最后已经能够从长城打进皇宫,一场大战也由此拉开
电影评价:长城 -- 张艺谋是最符合好莱坞商业气质的导演
在看《长城》之前,有读者要《金陵十三钗》的影评,如下。
如何来形容这部电影呢?
一个绚丽的开场,接着胃部被重重一击,然后就在这种痛苦之中,忍受接下来温吞水式的剧情和旁白。
我实在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从电影本身角度来说,还能够找出一点这部电影的优势之处,那就是战争场面的真实。
但是配上莫名其妙的音乐,以及佟大为近乎神迹般的表现。让这场电影里唯一可以出彩的战争场面也黯然失色了许多。
想想《兵临城下》的配乐吧,瓦西里一人狙杀5个德军的场景,仅仅是一颗炮弹的呼啸声就能制造出紧张的气氛,而在金陵里面除了无止境的爆炸声和子弹啾啾的声我们还能听到什么。
这也不是一个好的故事,或者说张艺谋已经忘记了如何去讲一个故事,在他拼命想体现出一些深刻的东西的时候,已经把电影本身给遗忘了。没有一个丰满的载体,怎么可能撑得住深刻的思想?
用虐杀和强暴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睛,但是也仅仅是吸引眼睛而已,不然最多就是让人有一种呕吐感,这不是一种悲伤,也不是一种愤怒。只能是一种被感官刺激到的反胃。
无关民族历史,无关人性。不是不能有强暴这样的场景,而是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么一个优雅而厚重的题材,竟然要用这么浅薄的手段来重点表现,学生被侮辱;贝尔出去救人;学生被威胁;没有一个桥段不是围绕着强暴而言。
再说演员,玉墨和王佳芝比起来,颇有几番形似,甚至很难讲谁更漂亮一点,但是你知道,在精气神上,倪妮和汤唯比起来差了不是一点两点。
倪妮扭得出风尘,扮不出神韵。而那个贯穿整场的小姑娘,除了睁大不会转圈的大眼睛,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想想波特曼在她这个年龄甚至是更小的时候的表现吧。
12位女子换上学生装后的那首秦淮还不错,但也是仅此而已,在地窖里面的梳妆打扮,养猫抚琴,丝毫不能感受到十里秦淮的胭脂气。硬要用旁白来注脚真的是对自己镜头语言的不自信。
好了对这个电影本身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在这个电影背后还想说的是,张艺谋把影响票房的一切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唯一没有考虑的就是影片本身。
当时我对《金陵十三钗》是极度反感的,我觉得张艺谋是在努力地提高电影的内涵,想表现出那段历史,表现所谓的人性,反而把自己陷入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层面去。
这是中国大导演的通病,当他们刻意希望自己提升境界的时候,往往就会犯这样的毛病,比如陈凯歌,比如最近的冯小刚。
然而当他们放松下来,并不追求一些所谓的内涵的时候,影片反而就变得简单好看。
比如《长城》。
这次我非常坚决地支持《长城》,这就是一部质量不错的工业电影,是可以让观众边吃边喝愉快度过的100分钟。
别拿什么中国文化题材说事,一个外国人写的剧本,你想让他写出什么境界?这部电影的套路和《星际战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本质上讲和《变形金刚》也没有什么区别。
任何时候国内观众都不会指责《变形金刚》的文化内涵不够吧?所以说如果以一个标准来看待的话,我认为《长城》在制作水平上是和《变形金刚》可以划等号的。
但是如果以双重标准来看待的话,就不好说了。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需要着重提出来,就是张艺谋在上映前就已经言之凿凿表示,这就是一个工业化的作品,他加入中国文化,其实是为了让好莱坞感受到一丝新意。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批评电影没有内涵,或者肤浅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就好比一个厨子说我端上来一盘麻辣鲜香的川菜让大家尝尝,而一帮食客却说淮扬菜应该本味本色,你这个做的太不地道。
其实我甚至认为张艺谋还是有点没有完全放开对文化和价值观的纠结,如果影片里面把饕餮和人的贪婪联系在一起,还有所谓的信任说教再弱化一点的话,这部工业化电影将更加紧凑。
至于影片的另外一大槽点,景甜小姐的使用。
我想也是放宽容点吧,就如同看美剧中那些胸大无脑的金发女郎一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虽然没有演技但是的确很漂亮的脸蛋儿呢。
说实话,景甜在影片中很好地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她僵硬的表情,搞笑的翻译,让这部电影不会一直绷着。
相比较马特达蒙,在这部好莱坞基因的电影当中,国内男演员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外来者,无论是张涵予、刘德华、还是彭于晏,还都不太熟悉好莱坞制作的套路。
这些往常被我们称作实力派的演员,他们以往的经历更多都是在塑造个人,还没有学会怎么借势发挥,在虚拟的长城上,他们还没有找到感觉。
我觉得中国工业化商业电影要想发展,符合这样的演员也要成批的出现,而不是依靠着几个影星的支撑。
总体来说,电影的可看性和娱乐性还是相当高。
张艺谋可以算是最符合好莱坞商业模式的导演,尤其是在大场面的制作上,国内导演目前无出其右者。
不要再去指责人海战术,如果这样的人海战术就是为了效果而制作并没有什么错,再加上张艺谋最擅长的对颜色的把控,这样的画面的确是有绚丽的。
整部电影完全按照商业模式来制作,剧情如下:人类遭遇灭亡,孤单英雄拯救人类,英雄美人惺惺相惜。
在这个框架下,人类遭遇的是外星人还是饕餮,孤单英雄是燕十三还是哈利波特,美人是波霸还是花瓶,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切记,用娱乐消费的观念去看这部影片,而不是用《红高粱》,《活着》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和陈瑾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
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剧情简介
1969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在祈祷中迎来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妻子李元妮差点因为难产送命,好在母子平安,一家人欢喜地离开医院,从此过上普通却幸福的生活。时间走到1976年,唐山这个中型工业城市,一家人虽然只拥有很小的空间,却温馨和睦。姐姐方登明显比弟弟方达要活泼,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在社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
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他们的生命轨迹才重新走到一起。
影片评价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导演冯小刚显然用了收敛的手段来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电视剧那样没有节制。影片如果将地震前主角们的幸福生活铺垫的时间再长一些,那么前后对比的悲情力度会更大。此外影片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和孩子失散后的生活交代略显琐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
冯小刚导演在这部影片当中,成功运用色调来表达电影深刻的内涵。影片画面的色调,一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犹如老照片一般象征着已逝的岁月;然后是大地震发生时,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调子,除了鲜血几乎再没有其余的彩色,暗示着大地震抹去了一切美好,残酷可怕;再之后,贯穿全剧的是淡淡的灰白调子,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象征着人们心底压抑着的弥久的哀伤。
以小说《余震》为基础改编的《唐山大地震》也是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人物、故事基本保持原貌,而且主线更加清晰,情感的表达也非常得体。影片大部分剧情采用双线叙事,讲述家人失散后各自的生活,时间跨度32年,地域以唐山为核心延展至保定、杭州、温哥华、汶川,徐帆和张静初分别饰演的母亲和女儿在精密的戏剧空间中遥相呼应,隔空碰撞出很多火花,为最后的母女相见引爆“催泪弹”酿足了情绪。其中的价值和技术体现在对特殊年代背景的情怀抒发,对家庭伦理、人物情感的细腻解析。不仅仅是23秒的浩劫,而是聚焦在32年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虽然只是娓娓道来,却更加值得观众去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