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象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附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选自《当代台湾诗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赏析1:
《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已出版的诗文创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诗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焚鹤人》等散文集。余光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从自由体到现代诗,从敲打乐到民歌,无不显示他那丰富多样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现实的题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乡愁。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诗作中,莲的意象曾多次出现。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因此,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便知晓了诗作中为何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写到此处,诗人笔锋陡转,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按常规,诗人应把幻觉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绪未了,让读者顿时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赏析2:
这首诗,是于光中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众多与莲相关的爱情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明白,是描写一个青春少年在等待他古典型的“小情人”,地点在莲池边,时间是夏日的某个傍晚,但诗中仍然有象雾般的朦胧处,以致在当时台湾《文星》杂志上,曾引起激烈的争论。首先是本诗歌的题目,有人认为有语法毛病,应改为“在雨中等你”才对,可这样一改,诗的味道就荡然无存了。诗歌是“酒”而不是“饭”,使有用倒装句,会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音乐的美感。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整首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在诗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以一行诗来结束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现在,让我们从诗歌的第一段开始“吟咏”吧。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连同标点符号)个字,就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的向读者做了交代。人物--年青的恋人;地点--莲池边;时间--黄昏:蝉声沉落,蛙声升起;环境--“东边下雨西边晴”:“在造虹的雨中”,这样描写给诗歌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氛围,并且不失古典。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比较难以理解。一个正在等自己恋人的青年,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诗人细准确微描写恋人心理活动的佳句,是写等待中青年人的错觉:“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所以,年青人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错觉,尤其在黄昏在这样的细雨中。
诗歌的第三自然段仍然是在写翩翩少年梦幻般的错觉,只是更加进了一步。“永恒,刹那,刹那,永恒”意思是:我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但我们的爱情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刹那。
在这一段里,有全段也是全诗里最难懂的句子:“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什么意思呢?原来这还是描写少年的错觉:描写少年在等待他的恋人时,对时间的错觉。“等你,在时间之外”意思是少年等待了如此长的时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恋人,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身处在时间之外一般;“在时间之内”,意思是时间仍然一秒一秒的流逝,可自己等了半天的女友,还没有出现。这一“内”一“外”,细致的刻画除小伙子在等恋人时矛盾和患得患失的心态,栩栩如生。
第四、第五自然段是描写小伙子在等待过程中对自己恋人的幻想。第四自然段是小伙子幻想自己的恋人此刻在自己的怀抱中,尤其最后一句:“我会说,小情人”使得整段显得情意绵绵。第五自然段则幻想自己和情人在有莲的湖中泛舟的情景。诗人在这一段里,用了一些典,如:采莲、吴宫、桂桨和木兰舟,来说明自己恋人的古典。文学功底弱的人读到这里,可能会不明所以。
第六自然段将诗歌的描写对象,从小伙子的幻想拉回到现实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一方面讲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快黑了或者已经黑了,并且指明天已放晴;另一方面是诗人将小伙子身处的环境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个句子,诗人用了十足现代的手法来描写现在,和前面一段用典描写情人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耳坠子般的悬着”,诗人将悬在科学馆飞檐下的一颗星比喻成少女的耳坠,不仅浪漫,而且符合恋爱中年青人的心态。这段诗里的最后一句,诗人不写“七点已到”,而是通过没有生命的瑞士表来发言,这种手法是“睹影知杆”的写法:连手表都埋怨女孩不守约,更何况小伙子呢?“忽然你走来”请大家注意在此句前的句号。意思是小伙子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时,女孩突然出现了。大家试想,此刻焦急等等小伙子的心里,该有怎样一番的狂喜?
第七第八两个自然段写得十分的优美,将女孩翩翩走来的姿态,用电影镜头般一段一段拉近到读者面前。姜白石:姜夔,字白石。
这首诗,使用了吴宫、木兰舟、桂桨、小令、姜白石等词,使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古典风格(这也和诗人后来提倡诗歌应该是“纵的传承,非横的移植”有很大的关系,也对诗人今后诗歌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科学馆和瑞士表,又让我们领略了现代风格。
此诗作者立足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同时大胆吸收西方诗歌的长处又不恶意西化,使得这首诗的风格汇通东西,实为爱情诗的佳作。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原文: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象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附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在雨中》赏析1:
《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描写了“等你”的幻觉和美感。诗的语言清新亮丽,色彩鲜艳,画面唯美,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字符,就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地向读者做了交代。黄昏将至,细雨濛濛,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个青年在雨中静静等待着自己的恋人,他也许正望着绚丽的天际,望着一池火红的荷花,在痴痴的想,痴痴的盼。这将暮未暮的美丽时分,这诗一般、梦一样的等待。
就在等待中,青年发现池中的一朵朵莲红得仿佛灼灼地燃了起来,红焰的芯子在细碎晶莹的雨丝中舞蹈。这个关于红莲的奇异比喻让我想起了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白流苏与范柳原看到的“野火花”:“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烧红了。”两种不同的植物都在情人的眼中燃烧了起来,我想那是象征着他们心中的曳曳跳动乃至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赋予了莲动态的空间感,在火焰与雨的冷暖对比中表达诗人缱绻的情思,使读者在奇异的感受中体味出了诗意。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而余光中的莲既冷且热,在冷冷的水之中央,擎一枝炽烈的红焰。
等待,在许多的文人笔下是焦急的,漫长的。《诗经·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儿被姑娘的“爱而不见”弄得“搔首踯躅”;辛弃疾则“众里寻她千百度”。在这里,余光中笔下的青年却如此平静,静静的等,静静的看,在等待同凝视中,竟感觉“你来不来都一样”。是对姑娘无所谓吗?是爱的不够深吗?不!是因为那一池红莲“每朵都像你”。既然有一池的红莲相伴,既然一样的娉婷,一样的雅致,一样的柔媚,在青年眼中,“你”就是莲,莲便是“你”,那么这种等待又怎会漫长?对“你”的盼望与对莲的`衷爱本就是一体的。中国人喜爱隔雾看花,作者笔下的青年更有韵味,他是“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来凝望。诗人在这里敏感而准确地捕捉了恋人那种巧妙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等待中青年人的错觉。
诗歌的第三自然段仍然是在写青年梦幻般的错觉,只是更加进了一步。“永恒,刹那,刹那,永恒”。也许诗人想说,在永恒的生命时间长河里,等“你”的这段时间只是一刹那。但同时,“我们”相守在一起的一刹那也就是永恒。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抽象的描写手法阐述着时间的错综复杂,勾勒出一种朦胧的境地,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富有幽深婉约的诗美。三个“刹那”,三个“永恒”,相对的概念,哲理的统一,让人觉得字字是心迹,字字是誓言,但又决不落俗。在这一段里,有全段也是全诗里最难懂的句子:“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是因为有像“你”一样的莲相伴,“我”感觉仿佛站在时间的旁边,冷眼看着它的流逝,心里并不着急,有莲相伴的时光里,刹那即是永恒,永恒即是刹那,平素的时间概念在这里失去了度量的意义;在时间之内,是“我”有时也从幻境中回到现实,看着手表,发现时间的确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心里在担心你的无法赴约。
写到这里,现代人的美梦,逸到了典丽的古代。痴等的青年人想到了伊人的清芬,“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想到了伊人的小手,而那手又是“应该采莲的手”。《汉乐府》里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里诗人融现代诗于古典情调之中,诗意纤细绵密如梅雨,有晚唐和南宋的韵味。这是诗人主动地吸取古典词作的养料,藉以增润自己作品的声容色泽,然而并未投身古人的境遇,为之奴役。在这些典丽的语言中虽隐匿着古代的传统意象———木兰舟、桂桨、吴宫,但诗人用它们具有的含蓄凝练表现出现代的自由与飘逸。虽有晚唐和南宋的旖旎、妩媚和郁艳,却仍保留了现代风格的明朗和奇谲。
第六自然段写青年从幻想回到了现实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一方面讲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快黑了或者已经黑了,并且指明天已放晴;另一方面是诗人将小伙子身处的环境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个句子,诗人用了十足现代的语汇,和前面一段用典描写情人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耳坠子般的悬着”,诗人将悬在科学馆飞檐下的一颗星比喻成少女的耳坠,不仅浪漫,而且符合恋爱中年青人的心态。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句号,表示小伙子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时,苦苦等待的那个女孩突然“步红莲而来”。像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恍惚中青年等待的美人仿佛从一池红莲中幻化而出,妩媚动人,清丽典雅。但我们始终不能一睹她的芳容——“丹青不是无完笔,写到纤腰已断魂”,诗人只说“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我们知道,小令的风格典雅含蓄,小令中的女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般的妩媚,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般的袅娜,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般的怅惘。“我”望着姗姗而来的“你”,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爱情典故中的经典篇章象断断续续的回声响彻“我”的心底,姜白石词中清新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地流进“我”的心中。整篇诗作就此戛然而止,但余意绵绵,使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以至回味无穷。
飘着细雨的黄昏,如火焰般的红莲,等待中的情人,诸多意象交融在一起,编织得这般如诗如画,宛如一幅唯美、饱满的油墨画在读者眼前流动,拨动着读者的每根心弦,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又融汇了古典诗词的意境,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语言清新隽永,意境空旷灵动,深情唯美,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
《等你,在雨中》赏析2:
《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已出版的诗文创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诗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焚鹤人》等散文集。余光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从自由体到现代诗,从敲打乐到民歌,无不显示他那丰富多样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现实的题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乡愁。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诗作中,莲的意象曾多次出现。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因此,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便知晓了诗作中为何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写到此处,诗人笔锋陡转,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按常规,诗人应把幻觉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绪未了,让读者顿时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1947年考入金陵大学外史系,次年转学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同年7月,随父母迁居香港。1949年5月到台湾。195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谭子豪、钟鼎文、夏菁等人共创《蓝星》诗社。1958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1966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74年赴香港任中大教授。1985年又回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出版的诗集有《白玉苦瓜》等13种,散文集7种,翻译评论10余种。
这首诗,是于光中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众多与莲相关的爱情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明白,是描写一个青春少年在等待他古典型的“小情人”,地点在莲池边,时间是夏日的某个傍晚,但诗中仍然有象雾般的朦胧处,以致在当时台湾《文星》杂志上,曾引起激烈的争论。首先是本诗歌的题目,有人认为有语法毛病,应改为“在雨中等你”才对,可这样一改,诗的味道就荡然无存了。诗歌是“酒”而不是“饭”,使有用倒装句,会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音乐的美感。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整首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在诗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以一行诗来结束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现在,让我们从诗歌的第一段开始“吟咏”吧。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连同标点符号)个字,就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的向读者做了交代。人物--年青的恋人;地点--莲池边;时间--黄昏:蝉声沉落,蛙声升起;环境--“东边下雨西边晴”:“在造虹的雨中”,这样描写给诗歌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氛围,并且不失古典。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比较难以理解。一个正在等自己恋人的青年,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诗人细准确微描写恋人心理活动的佳句,是写等待中青年人的错觉:“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所以,年青人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错觉,尤其在黄昏在这样的细雨中。
诗歌的第三自然段仍然是在写翩翩少年梦幻般的错觉,只是更加进了一步。“永恒,刹那,刹那,永恒”意思是:我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但我们的爱情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刹那。
在这一段里,有全段也是全诗里最难懂的句子:“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什么意思呢?原来这还是描写少年的错觉:描写少年在等待他的恋人时,对时间的错觉。“等你,在时间之外”意思是少年等待了如此长的时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恋人,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身处在时间之外一般;“在时间之内”,意思是时间仍然一秒一秒的流逝,可自己等了半天的女友,还没有出现。这一“内”一“外”,细致的刻画除小伙子在等恋人时矛盾和患得患失的心态,栩栩如生。
第四、第五自然段是描写小伙子在等待过程中对自己恋人的幻想。第四自然段是小伙子幻想自己的恋人此刻在自己的怀抱中,尤其最后一句:“我会说,小情人”使得整段显得情意绵绵。第五自然段则幻想自己和情人在有莲的湖中泛舟的情景。诗人在这一段里,用了一些典,如:采莲、吴宫、桂桨和木兰舟,来说明自己恋人的古典。文学功底弱的人读到这里,可能会不明所以。
第六自然段将诗歌的描写对象,从小伙子的幻想拉回到现实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一方面讲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快黑了或者已经黑了,并且指明天已放晴;另一方面是诗人将小伙子身处的环境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个句子,诗人用了十足现代的手法来描写现在,和前面一段用典描写情人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耳坠子般的悬着”,诗人将悬在科学馆飞檐下的一颗星比喻成少女的耳坠,不仅浪漫,而且符合恋爱中年青人的心态。这段诗里的最后一句,诗人不写“七点已到”,而是通过没有生命的瑞士表来发言,这种手法是“睹影知杆”的写法:连手表都埋怨女孩不守约,更何况小伙子呢?“忽然你走来”请大家注意在此句前的句号。意思是小伙子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时,女孩突然出现了。大家试想,此刻焦急等等小伙子的心里,该有怎样一番的狂喜?
第七第八两个自然段写得十分的优美,将女孩翩翩走来的姿态,用电影镜头般一段一段拉近到读者面前。姜白石:姜夔,字白石。
这首诗,使用了吴宫、木兰舟、桂桨、小令、姜白石等词,使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古典风格(这也和诗人后来提倡诗歌应该是“纵的传承,非横的移植”有很大的关系,也对诗人今后诗歌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科学馆和瑞士表,又让我们领略了现代风格。
此诗作者立足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同时大胆吸收西方诗歌的长处又不恶意西化,使得这首诗的风格汇通东西,实为爱情诗的佳作。
谢谢大家!赏析中不足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