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知多少
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____。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____《如梦令》是____,这两首词都是按照同一个曲调来写的。
2、李清照(1084——约1155),号___,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__代女词人。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现传____。
二、请比较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三、默写《如梦令》两首。
四、收集李清照后期作品,如《声声慢》等。
附答案:
一、文学常识:
1、长短句 “词牌” 词牌名
2、易安居士 宋 《漱玉词》
二、比较异同
同:从内容上说, 对生活的态度。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从语言上说, 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如绿肥红瘦)。都使用了叠词。
异:从内容上说, “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 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后一首是惜花之情。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
从感情基调上说,前词欢快明朗,后词因惜花之情而带悲伤之调。
三、略
四、《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上就是
引导语: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下面是她的如梦令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所展示的画面,领悟词的感情,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想象词所展示的画面,领悟词作描写的意境。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豪孤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学会对诗词的品读、吟诵。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平时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词,谁能起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你能说出词有哪些特点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2)词讲究押韵,有时也有对偶,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3)词都有词牌,可以配乐歌唱,如:卜算子,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3、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在宋代,有一位女词人,她的成就居婉约派之首,她就是李清照。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屏显整首词)(板书:如梦令)
【设计意图:由背诵诗词导入,温故知新,并在对比中了解词的特点。再辅以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感知,学会概括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指读后,问:你觉得读好这首词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朗读。
要把一首词读好并不难,如果你能把握住词的节奏,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诗词的中间一般有两处停顿,比如:常记/溪亭/日暮。
3、生默读词句,结合注释说说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达到熟读的目的。这样可以调动己有的阅读经验,让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三、赏图析词,探究感悟
(一)概括画面
我们就随词人一起去郊游,请你再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学生反馈,老师总结后板书: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一首词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欣赏这三幅画。
(二)探究画面
画面:溪亭日暮
1、看到“溪亭日暮”,你脑海中浮出怎样的画面?
引导想象后回答。
指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你看到的画面中还有什么?你见到过这么美的景色吗?谁能描绘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后趁势引导再读这两句,加深体会。
3、(播放音乐)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
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4、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请你从这两句中选一个字概括词人此时的心情。你打算选哪个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预设1:“醉”。既是酒醉,也是陶醉。体现心情愉快。
预设2:“记”。因为愉快,所以常记。
5、紧抓“醉” 李清照仅仅沉醉于酒吗?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醉意再读这句词。(指读,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那份浓浓的醉意吧!(齐读)
6、继续交流。相机引入其他的古诗句(《暮江吟》)。
画面:藕花深处
过渡:因为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所以——(引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引导概括:如果让你选一个字概括这幅画面,你会选哪个字?能说出为什么吗?
预设1:“误”。因为喝醉了,被景色陶了,加上天晚,所以迷路,侧面写出心情愉快。
预设2:“兴”,兴致。兴尽:兴致得到满足,兴犹未尽的意思。
2、引导想象:你认为他们可能会尽兴地做哪些事情呢?
3、指导朗读:此时词人心情怎样?读出愉快、恋恋不舍的心情。
4、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a.就在词人“兴尽晚回舟”时,却误入“藕花深处”。这是一片怎样的美景?谁给大家描绘一下?
b.你能用诗句来描绘吗?(如《小池》、《江南》、《荷花》、《王冕学画》、《虹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荷花的名句。)
5、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朦朦胧胧,清香四溢。红花绿叶,色彩缤纷,幽静神秘,多美呀!引导学生美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再次感受画面的意境。
画面:一滩鸥鹭
过渡:当“我”从沉醉中醒来,猛然间发现迷路了,于是——(引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能用学习刚才两幅画面的方法自学这幅画面吗?
学生自学后反馈。
1、引导概括:如果让你选一个字概括这两句,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预设1:“争”1、心情急切;2、不知怎么办。
预设2:“惊”1、鸥鹭惊飞;2、惊喜之情。
2、读读这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鸥鹭的声音。我听到了划浆的声音。我听到了诗人的笑声。我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鸥鹭飞起来了。场面多壮观啊!)
3、指导朗读:你们听(音乐起,老师讲解)。那是大自然的奇观啊,是一瞬间的奇观。这真是美丽的意外啊。(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
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3、 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
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
5、简介词的特点
词起与唐,盛于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
(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二、 初读全词,理解诗意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自由读,指名读读,齐读
3、默读思考,圈画出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词的大意。
同桌交流
4、 交流词语的意思。
常记:经常想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快要下山,时间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来的路。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5、 明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全词的大意: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6、朗读体会全词的意思。
三、 美读全词,领悟意境
1、请大家细细读几遍完成以下的问题。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教学“藕”字)
(2)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为什么会误入?
(4)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2、其实整首诗就围绕着两个字来写,哪两个字?(板书:沉醉)
3、词人因何而醉?(板书:美酒)
词中强调喝酒的地点是(溪亭),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的`时间是(日暮),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后的状态是(沉醉),所以要读重音。
师强调:读重音不是单纯的加重读音,而是用它把前后的词语意思都凝聚起来 (个人读,齐读)
4、作者喝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醉到哪种程度呢?
5、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中告诉了你答案。 默读在词中找一找,想一想,批注一下
(视觉上,余霞、荷叶、荷花、鸥鹭。关注色彩:绿、红、白、金黄 )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 (嗅觉上,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荷花淡淡的清香)
6、哪你说让作者沉醉的除了美酒还有什么?(板书:美景)
作者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板书:美好的心情)
7、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四、对比赏读读,延伸拓展
对照比读两首《如梦令》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对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篇2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篇3
教学设计:xx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