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里眼写两句短句合计90条

时间: 2023-01-10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用千里眼写两句短句合计90条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yǐnbìxuǎnzéníngshìyángyìlěngkùmófàn

()()()()()()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3分)

匀称(chènchèngchēng)鸟瞰(gǎnkàn)惟妙惟肖(xiàoxiāo)

战车千乘(shèngchéng)例如(lìlìe)美味佳肴(yáoráo)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5分)

清脆的()漂亮的()()地流泪

精致的()繁重的()()地等待

热情的()勤劳的()()地记得()地鼓掌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4分)

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

1、()明天下雨,我们()不能登长城了。

2、狮子()很多,()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3、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颐和园风景优美,()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前两句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真面目原因的诗句是:,。这首诗蕴含的深刻道理用一句俗语表达。

2、业精于勤,。(韩愈)

3、清风明月本无价,。

4、周恩来站了起来,地回答道:“!”

六、用“~~~~~”画出每组中不同类的词语(4分)

1、爪子眼睛背心耳朵尾巴

2、深蓝淡青碧绿白云桃红

3、海马珊瑚海龟章鱼大龙虾

4、山崖峡谷海岛遍地沙漠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来找石头。(扩句)

2、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缩句)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改为反问句)

八、口语交际(2分)

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介绍。。

九、阅读如下语段,按要求做题。(20分)

(一)(共11分)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在文中用“/”划去不正确的词语。(2)分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2)分

3、“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旧小说中分别指和,古典小说

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这两个词用在课文中是指。(5分)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下雪的情景,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说明了。(2分)

(二)_________________(共9分)

一天,一个长辫子姑娘刚挤上公共汽车,就觉得自己的长辫子被后边的人拽住了。她使劲拉了拉,拉不动,感觉还被后边的人拽着,于是猛地转身,给了后边那人一个耳光——天!那居然是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但小战士没吭声,只是红着脸笑笑。于是姑娘更生气了,骂了句“流氓”,挥手又给小战士一个耳光。小战士仍然没生气,只是红着脸指了指车门——原来,姑娘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姑娘的脸突然间红了,可一时语塞,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战士只是看了看她,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谅解。而且,仿佛是为了不让姑娘难堪,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小战士就小心翼翼地挤下车,走了。看着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不知道此后这位高傲的姑娘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以肯定,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她也不会忘记刚才那一幕!

是的,有一种高贵是不声不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惊心动魄!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短文写的很感人,我们来好好体会:当长辫子姑娘第一次给小战士耳光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长辫子姑娘第二次给小战士耳光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长辫子姑娘发现自己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而感到脸红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时,小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战士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_____”。(5分)

3、“面对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此刻,姑娘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30分)

给你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谈谈你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要求把事情写清楚,经过要具体。注意写信的格式。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yī lài gēng dì gǎi guān zhé xué

( ) ( ) ( ) ( )

bèn zhòng xiōng měng miáo huì mǐn jié

( )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3分)

崭新(zhǎnzhàn)船舶(bōbó) 潜入(qián qiǎn)

凌空(línlíng) 逐渐(zúzhú)奇迹(jījì)

三、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3分)

山呼意料() 归根结低() 呼风换雨()

腾云架雾() 城控电话() 重达十钝()

四、读一读,连一连。(4分)

欣喜 各异 呼风 搭背

出乎 置疑 腾云 力尽

形态 若狂 筋疲 力尽

毋庸 意料 勾肩 唤雨

五、“望”有如下解释,下面的词语中的“望”该选哪种解释。(6分)

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⑤对着朝着

一望无垠( ) 丰收在望( ) 大失所望( )

德高望重( ) 看望( ) 他望着我笑( )

六、选一选,填一填。(4分)

改变 改观

1、他的地位( )了,但是关心群众的作风依然没变。

2、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市容卫生大大( )

如果……就……宁可……也……

1、父亲( )损失一千株樱桃树,( )不愿儿子说一句谎话。

2、( )没有他们的辛苦,没有他们的牺牲,( )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七、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2分)

这几本课外书,同学们已经看了几遍了。

“把”字句:

“被”字句:

2、扩句。

张家界的景色给我留下印象。

挑山工辛苦。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分)

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像传说中的瑶池

4、一颗颗星星很亮。

改成比喻句:

5、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改成拟人句:

八、判断下面的句子属于哪种问句,把序号填入()内。(5分)

①疑问句 ②反问句③设问句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2、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

3、我们能忍心看着他就这样被大家落下吗?不可以。( )

4、我们是班集体的小主人,怎能不关心这件事呢?( )

5、你的理想是什么?长大想做什么工作?( )

九、填空。(7分)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 。

2、既 ,又 ,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 。

3、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 ,他们有 ,心里燃烧着 。

十、将下列句子按课文顺序排列。(5分)

( )这时,没有关闭的窗户自行关闭,空调系统减弱风力,房子四周的防盗报警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 )卧室在二楼,床头有一个写着“休息”二字的开关。

( )除走廊等处留有必要的灯光外,其他地方的灯全部熄来灭。

( )这一切将持续到第二天早晨主人起床为止。

( )主人在睡觉前,只要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便进入“休息状态。”

十一、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7分)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一百年中,他们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第二句中用了“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说明什么?(3分)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虽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生动形象、文辞斐然。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令文章增色;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课文深入浅出,具体可感。教学本课应指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妙处,并学着运用于今后的习作。

教学建议:

本文中心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阅读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势从旁指导即可。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为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