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扮女装的短句描写精练70条

时间: 2023-01-14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男扮女装的短句描写精练70条

盘点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大全

篇一: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

形容生气的好词

拍案而起 形槁心灰 赫然而怒 死灰槁木

生龙活虎 怒不可遏 怫然作色 雷嗔电怒

死样活气 半死半生 发怒冲冠 肝胆欲碎

形容生气的好句

1) “你哪像哥哥的样子?学习不用功,又贪玩耍!”妈妈气得脸色发青。

2) 妈妈见我顶嘴,心里十分恼火:“是的,你这丫头,不好好做作业,看小说,还顶嘴,看我不打你。”我委屈得哭了。

3) 他怒睁着眼,额角的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胀。

4) 我也生气了,大声喊了起来:“你为什么说保护环境不关你的事?你不也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吗?难道你没有责任保护自己的环境?既然你有责任保护环境,为什么连只鸟都舍不得放呢?”

5) 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6) 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

7) 只见老师一语不发,把书本“啪”地一下拍到了桌上,顿时全班同学都吓了一跳,再也没有谁敢讲话了,教室里顿时静的连针落到地上也能听得!

8) 他愤怒的脸扭曲成暴怒的狮子:温文尔雅惯了的面庞,燃起火来隔外地可怖,如同优雅的猫忽然尖叫着露出尖利的牙。不错!就是你错了,不然他的温柔哪里去了;就是你错了!不然他如何燃烧着,引燃着周身的空气,惊人的安静,却让空气怒吼着撕扯你的心跳。

9) “你给我过来!”妈妈冲我怒吼着。我放下(作文选》,不情愿地走了过去。妈妈喊着:“一天就知道看什么《作文选》,就你那水平,还想当作家吗?”说着,把床上的《作文选》撕成了两半。我又气又伤心,愤恨地迎视着妈妈那凶巴巴的目光。妈妈气极了“啪!”重重的巴掌打在我脸上,我只觉得脸上的肌肉一下凸高了,绷紧了,痛得钻心。我的眼泪马上就要涌出来了。我摇了摇头,望着远处的楼房,强吞回了泪水。

10) 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11) 爷爷的脸变得铁青,嘴唇直打颤。坐在一旁紧皱眉头,一直沉默不语的爸爸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你们别吵了,我看你们不是没钱,而是怕用钱……”这时,爷爷也愤愤地说:“太不像话了,你们不也有子女吗?”爸爸和爷爷的话说得表叔和表姑哑口无言,脸色非常难堪。

12) 我一听他们不但不服,还说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哪肯就此罢休。

13) 滚开,再也别回来了。

14) 他两眼喷火,把拳头握得咯咯响。

15) 她吃了‘惊,有些害怕,脸色煞白……接着,她的恐俱变为激怒,她忽然满脸绊红,一直红到了颈部,两眼盯住了这个侮辱者。同时这双眼睛变暗了,突然闪烁一下,又变得漆黑,接着燃起了不可遏制的怒火。

16) 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

17) 他活像一只忿怒的随时准备扑上去咬人的美洲豹。

18) 她的样子变得狂乱,撅着嘴唇,张开着鼻其,两颊红得像杏子,两眼闪着电一样的光。

19) 有一天,奶奶又做了面条,我又向爷爷要钱去喝胡辣汤。奶奶生气地说:“做好的白面条不吃,偏偏要钱去喝胡辣汤。看把你惯成啥样,真是饿得轻!”我也生气地顶了一句:“就是想喝胡辣汤,你管不着!”奶奶气呼呼地说:“好,我管不着,你走,以后别再来了!

20) 有一次,我和爸爸 妈妈一起去看望外公。他又是泡茶,又是端糖果。我往盘子里一看就不高兴了,嗽起小嘴,冲着外公说:

21) 他愤怒到了极点,那两颗金鱼眼气得快要掉下来。

22) 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23) 我一听心里直冒火.见到别人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怎么能趁机讹人家钱呢?

24) 玲玲听了,气得脸色煞白,瞪着大眼睛,小嘴撅老高。

25) 只见她辫子往背后重重地一甩,小嘴一吸,快步走进屋里,跟什么都过不去,东西摔得乒乓响。

26) 我感到自己的眼睛似乎在向外冒水,要不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真会狠狠扇她一记耳光。

27) 这时,她有些着急,转身搬了把椅子来到我身旁,站上去用一只手撑着池边,一只手伸出去把水关上了。这下我可生气了,瞪了她一眼,又把水开开,她又把水关上,这下我可气极了,冲她大叫道:“小星星!不许淘气!”她装着没听见,也瞪了我一眼,用手使劲敲墙上那个写着“节约用水”的木牌。我心里很窝火,心想:“一个小毛孩儿明白什么,这水是公用的,又不走你家的字儿,至于这样认真吗?”

28) 他怒睁着眼,额角的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张。

29) 我感到自己的眼睛似乎在向外冒水,要不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真会狠狠扇她一记耳光.

30) 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31) 他做出一副发怒的怪脸―那正是垂危者的怪脸,把嘴唇的薄弱 颊部的枯瘦和一切骨头的突出都显示得一目了然。

32) 他涨红了脸,怒目四顾,像是一匹被迫窘了的野兽,正在那里伺机反噬。

33) 他气得鼓起了腮帮子.脸像阴了天,灰蒙蒙 黑沉沉的。

34) 我没有动,心里愤愤地说“她这副丑相配我叫阿姨,我的姨妈个个端庄秀丽,哼!”

35) 电视中报道的那些弄虚作假的画面一出现,我的肺都气炸了,棉花包里竟掺些砖头石块……看后,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气恨难消。我想,将这些害人的家伙抓来,枪毙了也不解恨……

36)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严厉地瞪着我们,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有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她。

37)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8) 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39) 他愤怒到了极点,那两颗金鱼眼气得快要掉下来.

40)妈妈气得两颊不停地颤动着。

篇二: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

描写感动的好词

热泪盈眶 无以言表 声泪俱下 泣不成声

感天动地 感人至深 感人肺腑 可歌可泣

描写感动的好句

1) 和风细雨的清晨,一丝清风、一阵细雨,令人感动于大自然创作出美妙音乐;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点心香,一缕月光,令人感动于身边淡雅静谧的气息。泪光中闪烁的欢乐,令人感动;时光中定格的永恒,令人感动。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我们对责任虔诚的坚守,对理想执著的追寻,对生活最广博的爱。

2) 平日的点滴善行,是能而为者,我敬佩;赴汤蹈火舍己为人,是不能而为者,我景仰。历经四十多年的岁月,我们铭记英雄壮烈牺牲的伟大,也应铭记他生命中的点点事迹。

3)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4)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5) 早晨打开窗,看着阳光穿透每一片树叶,以一种无声而又朴素的方式与生命对话,我感动着。

6) 感动的来源是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加上触觉和压觉。如果封闭了我们的感官,就戮杀了感动的根,当然也就看不到感动的芽和感动的果了。感官是一群懒惰的小精灵,同样的事物经历多了,感官就麻痹松懈了。现代社会五光十色瞬息万变,感官更像被塞进太多脂肪的孩子,变得厌食和疲沓。如今人渐渐丧失了感动的能力,感动闪现的瞬间越来越短,感动扩散的涟漪越来越淡。因为稀缺,感动变成了奢侈品。很多人无法享受感动,于是他们反过来讥讽感动,谄笑感动,把感动和理性对立起来,将感动打入了盲目和幼稚的泥沼之中。

7) 其实,感动有时真的很简单,一个眼神、一张纸条、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可以令人感动,只要你拥有一颗善于接纳感动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感动的眼睛,那么,你不难发现,其实感动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8) 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温暖的手,便是凡者的全部。默默付出中,我们已被感动,因为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

9)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10)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感动,您,是否因感动而发奋图强,擦干眼泪努力拼搏呢?而我,因为感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喜爱和执著。

11) 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12) 只是一个微笑,一簇感动,就能让一位老人重新接受生命,那么让我们不妨在雨中为别人撑一把伞,给陌生的过客一杯暖茶,送给亲爱的人一束鲜花,甚至一束无名的小草也好,只要不是敷衍,不是故弄玄虚,只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怀,有你真诚的目光,捧着那一抹纯朴而清鲜的碧色,定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13) 珍惜我们的感动,就是珍惜了生命的零件。在感动中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逼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在无意间成了感动的小小源头,淙淙地流向了另一个渴望感动的双眸。

14) 生活是美的,感动别人也会让自己感动。

15)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16)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17)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18) 漫漫人生旅途,会有鲜花遍地,但也会有痛苦和荆棘。黑暗时请带上感动上路,你会发现,黎明就在不远处。

19) 一首《北极星的眼泪》让我心绪不宁,或许是因为写歌的人注入了太多的感情;或许是唱歌的`人倾注了所有的投入,词美,音符美,让我太过于感慨这人类的感情世界是如此的美妙与奢恋。

20) 生活便是如此,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点缘分……这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久了,便是深刻,甚至是一生的刻骨铭心。这些温馨的记忆,当我们孤单寂寞时会不自觉的涌出,备感温馨。

21)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倒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人和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礼物,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22) 带着感动上路,一路不会寂寞,一路花开满地,绿树成荫。

23) 我常常听别人说,有一种心情叫感动。什么是感动?在我小小的心中有了这样的问题,也许长大给了我答案。感动是一泓清泉,洗净我内心的风尘;感动是一缕阳光,射进我从前封闭的内心;感动是一朵芬芳的小花,驱走我内心不干净的东西。

24)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每当我们想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25) 感动,感情动起来,多么直白朴实的解释。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封闭了自己的感官,切断了自己感动的心弦,变得冷淡、冷漠?

26) 感动是一种心态。当你对美丽视而不见时,你感受不到春天小草萌生的新芽,你感受不到夏天朵朵灿烂的葵花向日,你感受不到秋天累累硕果压枝低,你感受不到冬天晶莹的雪花飘舞。能被感动,是一种心态,拾起感动,我们的心便不再枯涩。感动使我们变得清纯率真,变得清洁明亮,变得丰富广博。

27) 想想海伦·凯勒和张海迪,她们坚强的毅力使得她们的生命是如此绚烂多姿!人类的确经常糟蹋生命,糟蹋自己的,糟蹋别人的。生命珍贵而短暂,几十年匆匆而逝,生命就到了尽头,在有生之年,我们应当为生命而震撼!为生命而感动!

28) 感动是一种幸福。在物欲横流的尘垢中,顽强闪现着钻石的瑰彩。当我们为古树下的一株小草决不自惭形秽,而是昂首挺胸成长而感动的时刻,其实我们想到的是人的尊严。

29) 真爱是无处不在的。爱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永恒的感动。每分钟都想在一起,是热恋的状态。当激情在生活和时间的磨砺下逐渐平息,我们会发现,爱就在你我身边。它是你哭泣时对方递过来的一条毛巾,是你无助时一个可以依靠的臂膀,是你走进人生低谷时的不离不弃。真爱朴素无华,需要用心去感受。

30) 感动,源自于那微不足道,但却意义非常的一瞬间。它是葡萄酒散发出的醉人浓香,它是紫水晶闪耀的夺目光芒,它是郁金香所拥有的雍容华贵……

31) 只是一个微笑,一簇感动,就能让一位老人重新接受生命,那么让我们不妨在雨中为别人撑一把伞,给陌生的过客一杯暖茶,送给亲爱的人一束鲜花,甚至一束无名的小草也好,只要不是敷衍,不是故弄玄虚,只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怀,有你真诚的目光,捧着那一抹纯朴而清鲜的碧色,定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32) 感动是一份热情,只要你还能被感动,你就不至于丧失良知和天性,你就会充满激情地去面对明天那轮崭新的太阳。

33)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34) 动是一种回归。生命无处不在,却又是非常短暂的,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然而生命又在广阔的空间中占据了每一个角落。可喜的是,我们是生命中的一员,得以存在;可悲的是,我们终要离去。所以,我们不必去思考生命缘于何、止于何,只要正视我们拥有的时刻,握一缕阳光,感动于它普照万物;吸一口空气,感动于它支持苍生;拥一捧清水,感动于它是生命之源。

35) 感动,是潜伏在人体另类孤独的智慧。在面临另一种人生场景时,犹自解开、释放。遗一地的大悲和大喜。我们走在路上,不时看过许多的人。他们继续的和并将继续的生活状态给了我们感动,是良知和人性的不离不弃。

36) 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

37)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世间才会有爱,因为有爱,才会有泪水,而这泪水就是感动的源泉,为什么说感动随时在我们身边?因为这世间有数不尽的爱。

38)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39) 为自己所感动,是一种唯美,可以不要眼泪,不需掌声;在心里衍生的悸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成就。

40) 时过境迁,但感动不会变;岁月流逝,但一颗爱心永不消逝。人,并不一定要凭借轰轰烈烈的事迹才能证明你的热心,平日里的举手之劳就是一种美德;人,也并不一定要英雄史诗般的壮举才能体现崇高的品质,点滴小事就是构筑人性的基石;人,不一定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这样的豪言壮语,也不一定需要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般的无畏牺牲,发自内心的默默付出,就能感动全世界。

篇三: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

描写花的好词:

诸子百家 鬼迷心窍 星火燎原 画地为牢 岁寒三友 花花世界

纸醉金迷 狐假虎威 纵横捭阖 沧海桑田 不求甚解 暴殄天物

吃喝玩乐 乐不思蜀 身不由己 小家碧玉 文不加点 天马行空

人来人往 千方百计 天高地厚 万人空巷 争分夺秒 如火如荼

大智若愚 斗转星移 七情六欲 大禹治水 空穴来风 孟母三迁

描写花的好句:

1) 只见喇叭花有着细长的花柄,花柄的尖端有五片花瓣,花瓣的中心有几根细细的花蕊,它好像很神气地向着天空滴滴答答地吹着它那玫瑰色的大喇叭,还把它的那股香味送到我的鼻尖。

2) 早上才醒来的时候,就闻到一股花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我家的玫瑰花开了,有红的白的粉红的……多姿多彩,美丽极了!

3) 玫瑰的茎上长了刺,只要人们一去碰它就会被刺伤,所以人们都不敢去碰玫瑰。

4) 红色的玫瑰艳如红霞。白色的玫瑰洁白无暇。粉红色的玫瑰惹人喜爱。

5) 远远望去,樱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白色,一种是红色。

6) 看上去像一片片花海,花骨朵儿和叶子一到早上就并放,想姐姐和妹妹一样,争先恐后的来到这个世界里

7) 我在那矗立着的石碑下面发现了一丛鸡冠花。它是从墓道中间那一个手指宽的泥缝里长出来的,也像是谁特意在这里栽种供奉似的。它那粗大的茎子已经胀满了整个泥缝,几乎把两旁的混凝土也给挤裂了。

8) 水面上睡莲的叶子犹如一朵朵娇艳的绿霞,睡莲姑娘羞涩地探出头来,红着脸向人们问好。

9) 君子兰的花儿紧紧依靠着茎。而茎则如擎天柱一般强劲地支持着花儿,它们之间紧密配合又使整株植物英姿勃勃。

10) 一股花香飘来,寻香味走去,前面是棵扶桑。它有一根笔直的枝干,约在厘米高处分成几个权,权上长满翠滴的叶子,风一吹,像有人在摇动许多面小绿旗。

11) 在一根最粗叶子最茂密的权上,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当中,一朵粉红色的大花开得十分鲜艳。

12) 这朵花呈喇叭状,一层层花如同片片薄纱,真像有个穿着红衣的金发小娃娃,在一支播放着悦耳音乐的大喇叭里欢快地跳舞。

13) 红中泛白的花朵呈胭脂色,像小女孩的脸庞,那么可爱而清纯,难怪你对月季花欣赏不够,依依难舍呢。

14) 目昨日,枝头只有毛茸茸的花蕾一夜春风,花蕾个个绽开,硕大的花朵给大地带来了片生机,春光降临人间了'

15) 白那傲立枝头的白玉兰,像身披白纱的少女,亭亭玉立,清高圣洁。

16) 冬天到了,寒风把银自的雪花带到了人间柳树杨树的叶子枯黄了,飘落了。

17) 牡丹芍药早已失去了它们那美丽的容颜。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数九寒天的季节里,只有梅花独自开得那么盛,那么艳。

18) 纷纷飞舞的雪花飘洒在她那耀眼的绽开的花瓣上,她依然虎虎祖口口。

19) 有些花瓣掩在白雪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烂,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

20) 好漂亮的康乃馨啊!红的像一团火,白的像一片云,粉红的像一片霞,且一阵阵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21) 花是个害羞的孩子,一见风唱歌,就忙着把小口闭上,再也不吭一声。

22) 每一朵玉兰都是那样的美丽,乳白色丰润的花瓣将花蕊藏在里面,像两只玉色佛手捧着花蕊,花瓣根上有几道淡红色的脉络,都束在绿色的花萼里。

23)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美的花。只见其顶端是粉红的,而越到里面越淡,花蕊处几乎是泛白了。花心笔挺笔挺的,呈现黄色,就如一根旗杆,高高耸立在人们心中。每一朵花都如一只小船,扬起了大帆,在向远方行进。

24) 有的茶花鲜花怒放。嫩绿的叶点缀着粉红的花。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露出了些许红色,好像小女孩的殷桃小嘴。有的半开不开,好像一把多彩的花伞,好看极了。

25) 月季花的茎细长而挺拔,上面长满了小刺,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椭圆形的叶子鲜嫩可爱,始终透着淘气,透着可爱。

26) 因为有了它的衬托,月季花才显得更加纯洁,更加高雅!

27) 只见花盆里的八朵昙花,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花托向上翘升,像白天鹅徐徐抬头。

28) 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这八朵昙花正在竟争开放,还有十几朵花蕾也在迎风摆动。盛开的昙花送来缕缕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29) 在绿油油的叶丛中,月季花显的是那么高雅,那么让人陶醉。说它粉红吧,又渗透出淡淡的黄色;说它黄色吧,又似乎有一种白色“蹦跳”出来。

30) 月季花的质感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无法概括的,花瓣柔柔的嫩嫩的,让人忍不住去揉一揉,团一团,将它放在手心中,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奥秘。

31) 太阳花只有在见到太阳时才开花,每天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时,太阳花们就争先恐后地张开塔门的一张张笑脸。

32) 微风吹去,太阳花“摇头晃脑”似乎在念诗,又似乎向行人点头。

33) 太阳花的花骨朵儿是红色的,形状有黄豆般的大小,和其它的花骨朵不同,短短的圆圆的,看上去非常可爱。

篇四: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形容嘴的好词好句

会心、苦笑、轻浮、放肆、奸笑、开怀

银铃般、笑嘻嘻、连珠般、笑哈哈、笑眯眯

嫣然一笑、微微一笑、心里暗笑、眼里含笑、不觉失笑、前仰后合、直不起腰、笑口常开、笑破肚皮、畅怀大笑、掩口欲小、咧着嘴笑

绝妙句子

1.人人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意”,不知谁忍不住笑出了声。顿时,大家便开怀大笑。

2.的确,不同的笑给人不同的感觉:小妹妹的笑天真无邪;大哥哥的笑豪放爽朗;长辈的笑充满和蔼。而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时时照顾我们,天天见面的母亲的微笑。

3.一排新挑的额发仿佛晴天闲逸地停在远处的青云;两颗眼瞳竟是小仙人的洞窑,璀璨地闪着珍宝的光;那淡红的双颊上,停着甜蜜的明慧的浅笑。

4.他的笑,可是公认的“别有风韵”。嫩嫩白白的小脸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溢满了愉快,嘴角微微上扬。

5.她扶了扶眼镜,撑着额头,眯着眼凝视着眼前恍惚着的一瞬,露出一丝自嘲的苦笑来。

6.陆妈妈慈祥地笑着,但笑得很适度,既不是大笑,也不是那种为了照相而故意挤出来的做作的笑,这笑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仿佛笑的潮水在心里装满了,只溢出那么一点点。

7.我看见一个温暖的笑容在婆婆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一圈圈晕染开来,像是最美的涟漪。

8.那天临放学的时候,老师格外高兴,她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拽着自己头发想离开地球”的人的故事。接着她又模仿起来,动作特别滑稽,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有几个女孩子都笑出眼泪来,竟忘了放学了。

9. 奶奶的动作把全家都逗乐了。我笑得手舞足蹈,前仰后合,差点把碗扔到地上。爸爸捧腹仰头,“哈哈”大笑起来。妈妈的嘴都合不拢了,随即又扭过脸去。奶奶呢?也忍不住跟着“嗬嗬”地笑起来,笑开了满脸的菊花纹儿。

10.笑了,全家都笑了。那有粗有细,有高有低的笑声,在这宁静的夏夜里回荡着,传得很远,很远??

华彩语段

11.肖老师话音未落,班里就像打开的自来水龙头,哗哗大笑起来。刘一鸣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压根儿就找不到眼球。在我身后的周静杰胡乱地颤抖,连闭着眼的张楠都感觉到了。郝骏航趴在桌子上,肩膀一耸一耸的,一看就知道在偷笑。熊紫昂

趴在霍朗毅,咦,人呢?哦,原来笑得太厉害,捂着肚子蹲到地上去了。听许可说,她自己都笑岔了气,到现在肚子还疼呢!

12.只见华民男扮女装,弄了个满堂大笑,笑声不断,还走着猫步,扭着秧歌出来了。还蹦出一句洋文:“Happy new year!”又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篇五: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

好词: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形容嘴的好词好句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形容嘴的好词好句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好句好段:

1、在他高高的鼻梁下边,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巴。平时总是笑嘻嘻的,要是生起气来,两只嘴唇翘得老高老高,这时大家都打趣地说:真可以挂上两只油瓶呢!

2、端庄秀气的鼻子下面,一张小嘴色泽红润,像樱桃似的。

3、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4、人们都说薄嘴唇的人能说会道,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天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扫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5、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6、她露出唇间洁白如牛奶的牙齿。

7、孩子那灵巧的小嘴,紧紧地抿着,好像要保守什么重要秘密似的。

8、那张小嘴巴蕴藏着她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气得别人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9、她露出来的一排牙齿白得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

10、他站了起来,头微微向上仰,脸涨得通红,厚厚的嘴唇在颤动,竟吐不出半个字,真可谓有话难言啊!好不容易从嘴中迸出几个字,却又忽然中断,头一下子胀大了许多,随即带出一个发颤的、走了调的声音,轰的一声,教室里笑的声浪压倒了一切,笑声冲出了教室,冲向云层。他头往下一低,脸紫得怕人,抿着厚厚的嘴唇,带着一丝痛苦在微笑。他的这一丝苦笑,像影片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11、他嘴角微微上翘,沉思时也像在笑;从嘴角爬上两腮的口纹,仿佛展示着他天性的乐观豁达;两片薄嘴唇,特别富于表,似乎随时准备张开,说些抑扬顿挫的话来。

12、我当姐姐已经十来年了,不怨妈妈先生我,却怨上帝给我安排了这么一个妹妹。其实,妹妹长得很可爱,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小而乖巧的嘴,说出话来让人甜到心底里。她一见到大人,就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叫得人家乐滋滋的,都说:这孩子嘴真甜。可对我,却总是用尖兮兮的声音说:我才不理你。

13、在老妈妈的左边有一位秀丽端庄的少女,斜倚在椅子上。她一头美丽的金发,一条大辫子一直拖到背部。一条黑裙更衬托出她白净柔美的脸庞,秀美的嘴唇微微张着,嘴角略向下撇,流露出忧虑的神情。

14、孩子噗哧一声笑了,露出了两排碎玉似的洁白牙齿。

15、她薄薄的红嫩的双唇,配着黄黑残缺的牙齿,张开来时很像一个破烂了的小石榴。

16、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17、她的下巴就如同一个精美的小酒盅,在阳光下透出白瓷的质地。

18、伯伯原先的红脸膛变得灰白,一点血色也没有,憔悴得很难看。

19、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20、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21、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22、那圆圆的小脸蛋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嘴唇薄薄的,一笑小嘴一咧,眼睛一

眯,还生出对小酒窝,着实可爱。要是谁惹他生气了,他就会瞪大眼睛,小嘴一翘,能挂起一个大油瓶。不过,他很少生气。

23、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24、她眉清目秀,小长脸,尖尖的下巴像个白莲花瓣似的。

25、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26、她那发白的小嘴巴像贝壳那样闭得紧紧的。

篇六:形容嘴巴的词语和句子

浓黑 细长 浓重 墨黑 粗长 紧缩锁 剑眉 秀眉 眉宇 修长 粗黑

金色眉 柳叶眉 卧蚕眉 扫帚眉

眉如新月 眉如春山 眉如卧蚕 眉清目秀 愁眉不展 柳眉倒竖 慈眉善目 贼眉鼠眼 剑眉倒竖 青眉如黛 长眉似雪 两眉入鬓 双眉高挑 眉耸春山 柳眉淡描 浓眉如炭

眉同翠羽 细眉长睫 长眉拂面 修长美丽 又粗又浓 眼睛

凤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锐 呆滞

凝视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温柔 赞许 狡诈 专注 深邃 浑浊 关切 坚定

肿泡眼 老花眼 金鱼眼 蛤蟆眼 细眯眼 眯缝眼 斜视眼 斗鸡眼 青光眼 杏儿眼

丹凤眼 水汪汪 圆溜溜 滴溜溜 古碌碌 直勾勾

双目似箭 双目传神 两眼如灯 两眼发呆 两眼放光 睛若秋波 眼若流星 眸清似水

凤眼流盼 碧眼盈波 眼睛贼亮 眼花缭乱 侧目而视 顾盼生神 睡眼惺忪 贼眉鼠眼

浓眉打眼 柳眉杏眼 龙眉凤眼 慈眉笑眼 横眉冷眼 金刚怒目 獐头鼠目 老眼昏花

慈眉秀目 秀目黛眉 朗 明眸秀眉 火眼金睛 的 水晶晶的 水灵灵的 水汪汪的 圆溜溜的 的 乌溜溜的 盈盈秋水 亮 乌黑有神 深沉睿智 深不可测 深邃犀利 邃

鬓角 卷发 银发刘海 辫子 发辫 乌黑 整齐 凌乱 蓬松 粗硬 眉蔬目黑亮亮滴溜溜清澈明目光深鹤发 乌亮

披肩发 羊角辫 蝴蝶髻 学生发 刘海儿 刺猬头

白发如银 白发斑斑 鹤发童颜 长辫垂胸 乌黑油亮 云鬓高耸 乌发如云 两鬓苍苍

白发如霜 留着背头 蓄着分头 剪着平头 自然卷发 滑腻柔软 油亮光洁 蓬蓬松松 嘴巴

红唇 朱唇 干裂 红润 苍白 鲜嫩 湿润

【原文】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 通:帖;惊忙 一作:惶)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参考翻译】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áng。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文言常识】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

1、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3、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4、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8、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参考赏析】

【阅读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创作背景】

1、木兰生世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

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

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

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2、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是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相关成语】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

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磨刀霍霍 :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近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汉人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习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10]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故事梗概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思想倾向

《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不过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代表而已。木兰的悲欢离合,是富有戏剧性的。因此,千百年来,她的感人的事迹在群众中流传不息。《木兰诗》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倾向呢?

这首诗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吸引到它所描写的场面中了。木兰平日织布时发出的“机杼声”,已经被她的声声叹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场秋点兵”,老父名在军籍,家中没有长男,怎能不使木兰焦虑、愁闷?但她终于做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勇敢的抉择。

木兰从军,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当她一旦做出“从军”的抉择,她的态度则是积极的,这从她四处购置行装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现出她的主动性和坚决性。木兰初次远离家园,异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触动她的思亲之情。诗中对此的描写是真挚的,也是非常感人的。从军,使木兰得到同男子一样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机,十年的战火考验,使她从一个善良、热情、能干的闺中少女,成为一名建立战功的“壮士”,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环境变了,木兰何去何从?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论功行赏的大典礼中,由于她是一个女子,不配得到自己应有的荣誉。她只有辞受封爵,走上解甲还乡的惟一道路。无名氏作者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用欢快的笔调描写木兰骨肉团聚的欢乐,让她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之后,以女子的面目出现在同伴的面前。作者可贵的是,最后用兔子跑在一起,难辨雌雄的隐喻,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这样描写木兰的从军与还乡,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的思想倾向。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分析作者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有人认为,木兰还乡是她不慕功名富贵,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本色。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作男儿”,除了木兰,还有一个黄崇嘏。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把她俩的事迹当做奇闻逸事加以记叙。木兰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归”;黄崇嘏是五代时期蜀国的女子,她女扮男装,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属。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黄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讲明自己是个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装,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视为反常的现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内”是封建礼法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出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不然的话,所谓“牝鸡司晨”的恶名就会落在她的身上。木兰和《木兰诗》的作者都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清代的女词人王筠在《鹧鸪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兰、崇嘏那样一显身手(“木兰崇嘏事无缘”),只好在她的弹词《繁华梦》里让女主人公登上艺术舞台(“好将心事付梦诠”),来抒发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见,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木兰诗》的作者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从木兰所走过的和平──战争──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觉地反映了木兰在特殊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并热情地歌颂了它。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寓于烘托(“火伴皆惊忙”)、隐喻(“双兔傍地走”)等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能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这类明确的语言把它说出来。但是,在《木兰诗》中,却没有明朝人那种明显的尊女卑男、矫枉过正的倾向。而明朝人对于妇女潜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样大胆的估计,除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外,从历史思想源流来看,《木兰诗》是有启蒙作用的。

【语言繁简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鉴赏评析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草原、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木兰八景,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课 题

10、木兰诗

第 1课时

累计 课时

学习过程(辅备栏内请老师们根据学情补充各自的教法,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学法指导

一、明确目标:

1、【知识链接】

《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2、【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3、【重点难点】

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

二、自主学习: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可汗 ( )( ) 鞍鞯( )( ) 燕山( )

辔头( ) 戎机( )胡骑( ) 金柝( )

朔气( ) 红妆( )战袍 ( ) 唧 ( )

机杼( ) 倩 ( ) 溅( ) 啾( )

姊( ) 云鬓 ( ) 著 ( ) 霍霍( )(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二)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

1.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课前查找资料,进行相应的补充。

认真朗读,弄清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全班齐声朗读,务必做到不读错音,节凑分明。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三、合作探究:

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展示提升:

1、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过关检测:

展示你们的组风采,包括对问题的解决,声音的清晰度,洪亮度,小组的形象、气质。加油,争当最优小组

争取默写,相信你能行!

《木兰诗》导学案14

《木兰诗》导学案

主备:许景 审核:花季艳 学生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传奇美。

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重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

《木兰诗》主题思想。

【知识链接】

花木兰: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辞官回乡。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独学检测:

概括情节

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内容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详略分析: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好处:

人物赏读: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体会诗歌:

美在何处

难点攻略

探究主题:

小结:

练练笔

填空:

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木兰诗》讲述了木兰 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

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

5、_________ _,对镜帖花黄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3.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请概括本诗主要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四 、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花木兰形象:美丽,勤劳,孝顺,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闻不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渲染临行 紧张气氛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勇敢坚强的 英雄气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渲染归家的欢乐气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渲染归家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突出女儿情怀。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机智、谨慎

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英雄气慨 -------------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你能找出几个使用了“互文”修辞的诗句?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子。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

2.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3.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木兰诗》教学案14(表格式)

课题:木兰诗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感知木兰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难点: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三、教法

四、学法

五、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调整补记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 ――― 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 ――― 结尾附文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品读探究: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 ——详写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 ——详写家人迎接 ——详写木兰改装 ——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4、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四、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6’)1、体验反思: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10’)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26’)1、总结存储:《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2、拓展延伸(10’)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10’)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木兰诗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学反思:

《木兰诗》伴你学及答案

第10课 木兰诗

伴 你 学

一、目标定位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1. 读准下列加点字音:可汗(hán ) 鞯(jiān )胡骑(jì ) 戎机(róng )

朔气(shu ) 金柝(tu )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tiē 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huǒ 伙,伙伴

1. 积累词语: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市场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关山度若飞 度:过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大意疏通

1.《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三、 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难点突破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认识一个字: 杼zhù

①筘②古代也指织布的梭:机梭。木部左右结构。注意与“抒情”的“抒”字区别。

掌握一个词: 但

①仅;只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②只是;不过。欧阳修《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③徒然;白白。班固的《汉书食代志下: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但赊之。④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品味一句话: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揣摩一个点: 情节曲折动人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有戏剧性。比如,那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思、那十年征战浴血疆场的建功、那拒拒赏辞官还乡团聚的淳朴、那伙伴见木兰是女郎的惊忙,等等。这些情节结构扣人心弦,让人时而担扰,时而紧张,时而感叹不已,时而忍俊不禁,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背诵一联诗:自恨罗衣格诗句,举头空劳榜中名——晚唐诗人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她并非无能之为“使一男子,必有用之才”(《唐才子传》可是,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给男子提供了发挥才智的机缘,而罗衣女子无论有何等才学,也不能够攀贵折枝,有所作为,无奈落得望洋兴叹。此诗表面上是怨恨自己不能身为男子而参加科举,内里却蕴含着对那个埋没女子聪明才智的社会现实的怨怒,其深刻的含义,一般围怨之作无可比拟。

中考链接

1.考题示例 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选自《200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试题》

2.考题分析:此题既考查了对词义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语积累,同时考查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诗文的理解。

3.考题答案 A项的成语是: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的成语是:讳疾忌医。C项的成语是:无人问津。D项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或迷离扑朔)。

伴 你 练

第一部分 基础锤炼(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可汗(kè hán)辔头(pèi)鞍鞯(jiān)B.啾啾(jiū jiū) 朔气(su)燕山(yān)C.云鬓(bìn)金柝(tu)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穿著(zhuó)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4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第二部分 课文精读(30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按提示将下列类型的句子各选一句。(3分)

(1)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三段各段的内容。(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写_____________,第二句写__________,第三句写________________(6分)

9.选文第二段突出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高尚品格。(1分)

10.选文第三段既是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 ___________,连用 四个“我”字,体现木兰的_____________之情,也写出了全家的_______________气氛。(4分)

11.从选文看,文章略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详写_______________,突出了木兰既有 ______________,又有 __________________的多重性格。(5分)

1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5分)

(1)朔气传金柝( ) (2)出郭相扶将( ) (3)著我旧时裳( )

(4)对镜帖花黄( ) (5)出门看火伴( )

第三部分 同文互读(3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

14..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 几人未着冠 ”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 ”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 ”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 ”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④着冠:成年。⑤岂:怎么能。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文言词语 (4分)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 )④博士无以对:( )

19。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据何文,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 ________

20.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第四部分 语段仿写(40分)

语段引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特点提示 运用排比的句式,描写出家中欢乐的气氛,妙趣横生.

语段仿写

答案:

1.B .2.C 3.D 4.D 5.C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①概写木兰十年征战 ②木兰辞官 ③木兰回家,亲人团圆 8.木兰的矫健雄姿;边塞夜景;战斗激烈悲壮 9.不图功名利禄 10.高潮 结局 兴奋 欢乐 11.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家人团圆的情景;英雄气概儿女之情 12.①北方的寒气 ②扶持 ③穿 ④同“贴” ⑤“伙” 13.①向②戏弄 ③明亮④听说。 14。抓住关键词"孰与""昧"可译句:(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 15。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16.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17。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18。①曾经·②贤达③文字记载④应对,回答.19。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②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20。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21。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木兰诗》知识点积累

木兰诗

1、第二节一问一答的解读。【反复修辞,突出问者的急切,对木兰的关心;二木兰性格沉稳而平静,说明木兰此时注意已定,准备替父从军。】

2、木兰为什么叹息?她替父从军说明什么?【1、父老弟幼,无人为国出征2、出于对家人的关爱,讲孝道,深明大义;对国家的忠诚,初见巾帼英雄形象。】

3、第三节前四句话为什么不以一句话表述:木兰准备装备?【铺陈写法,渲染木兰为出征准备装备的紧张、有序、周到。】

4、第三节中,家中,黄河,黑山头地名的变化有什么作用?【显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侧写军情紧急,突出木兰的豪迈气概。】

5、“溅溅”,“啾啾”的作用是什么?【1、以拟声词烘托宿营地空寂荒凉之景2、渲染凄凉悲壮的氛围3、表现木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人物更加真实,细腻动人。】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解读。【木兰为国赴难,行军神速,军情紧急,英姿飒爽。】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解读。【概述战事频繁、激烈,岁月漫长。】

8、为什么略写战斗经过?【本文的写作重点不在于表现木兰的英勇善战,驰骋沙场,克敌建功,而在于体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孝道和对国家的忠诚,热爱生活、热爱和平,不贪图荣华富贵。】 9、“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解读。【作者以接见地点、仪式的隆重,赏赐之多来说明木兰战功赫赫。】 10、“木兰不用尚书郎”的解读。【1、木兰男扮女装,不宜为官2、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表现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

11、为什么文章详写家人的迎接和木兰回家后恢复女儿装?【铺陈手法。1、突出全家欢迎木兰归家的喜庆、欢乐、祥和气氛2、木兰恢复女儿装的喜悦、激动,高兴,热爱生活。】 12、列举木兰机智聪明,女扮男装多年未被发现的句子。【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13、木兰人物形象的概括。【1、勤劳、机智、勇敢、热爱生活和平2、不贪图荣华富贵3、爱国爱家4、深明大义,尊孝道。】

《木兰诗》导学案13

10.木兰诗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重点的字、词、),了解本诗所运用的修辞。背诵全诗,理清思路。

2.过程与方法:从整体出发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花木兰提炼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的字、词、),了解本诗所运用的修辞。背诵全诗,理清思路。

2. 从整体出发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难点:

文章详略的安排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整体感知

1.我谈《乐府诗歌》

2.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机杼() 军帖( ) 可汗( ) 戎机( )

胡骑() 金柝( ) 同行( ) 云鬓 ( )

3.翻译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二)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木兰的那些事迹,详略安排如何

2.结合文章分析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并说说作者塑造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有何作用?

5.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作顺序,表达方式有哪些,开头写的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4.结尾附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当堂检测

1.通假字有:

2.写出所有互文句:

3.文中数词虚用的有:

4.我还知道以下成语中数词的用法,如同上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 少写四个)

四、课外延伸

十五从军征

作者:【两汉乐府】 年代:【汉】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思考:诗歌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木兰诗与本文有何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