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接近15字符号汇编50条

时间: 2022-09-11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短句接近15字符号汇编50条

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写的第一篇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 教学目的

根据文章的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没有表扬,批评过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相互议论讨论,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质疑题目。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使其从接受者的角色走出来成为探究者。同时,为初读课文指明方向,做好铺垫。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由读给予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的情绪。

2、体会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出文章主旨,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相机点拨。

三、交流、探求,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使学生有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很好的展示自我。更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是最美丽的,童年的生活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时常,我们伏桌而思会因为童年的快乐而笑意频频,也会因为童年的幼稚而泪水盈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看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题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并用相应的语气读出。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并用相应的语气读出。

3、学习课文写法,掌握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感受人物内心的不断变化。

三、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讨论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深入学习,探求文章主旨。

四、联系实际,总结收获。

1.学习了本文,结合实际想一想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谈印象。(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结)

3.学生总结文章主旨。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练习,学习写法。

联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方法动笔写出我们身边关于爱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

而思会因为童年的快乐而笑意频频,也会因为童年的幼稚而泪水盈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看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齐读课题两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话要说么?

生提出疑问:

甲:什么事情使巴德“精彩极了”又是 什么事情使他“糟糕透了”?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带双引号?

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谁评价的?

丁:作者为什么到现在还记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段故事?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见解,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自由学习,师在旁指导)

师:读了这篇课文,谁愿意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踊跃回答)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我”对父母各自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14自然段。

(生前后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师:好了,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母亲的描写及“我”当时的反应。

生踊跃回答:

甲:眼睛发亮、兴奋、嚷,这是关于母亲神态的描写。(师板书)

乙:“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这是关于母亲语言的描写。

丙:她搂着我、高兴的再次拥抱了我,这是关于母亲动作的描写。

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棒!那谁能带着这种兴奋、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段描写呢?

(生争相举手,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想想“我”听了母亲的赞美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生集体回答:“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巴德受到母亲的赞美,得意扬扬,更急切地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父亲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生: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到父亲对待巴德的态度非常冷淡——吸引、拿起、放回。(师板书动词)

师:刚才的“我”得意扬扬,现在的竟得到父亲这样的评价,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伤心、失落。

师: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体会一下作者此时复杂的心情,并带着这种心情朗读14自然段,并注意把握动词的感情色彩!

生带感情朗读……

师:读的非常好!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的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不断变化,这种写法真不错,让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好吗?

出示:

放学回到家一阵香气迎面扑来,.......................................。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考试卷,............................。

看着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员,.........................................。

生回答:

甲:放学回到家一阵香气迎面扑来,我的口水偷偷的顺着嘴角滑落,就急忙捂着呱呱叫的肚子直奔厨房。

乙: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考试卷,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兔子,闭着眼睛,两手发抖“我不会不及格吧!”。

丙:看着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员,“要是有一天我也能站在舞台上,拿该多好啊!”

师:同学们能很快学以致用,将来也有机会像作者一样成为作家。看看作者的同一首诗,父母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如过是你,你会怎样评价呢?

生回答:

甲:巴迪,你这么小就会写诗,还写的这么好,我很佩服你。

乙:巴迪,第一首诗写的不好没有关系,我相信你会写出更好的诗来的。

师:几年后,“我”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还成为了一名作家,再去看那首诗时觉得父亲的评价是正确的,思考当时母亲为什么赞扬我?我又是怎样走上作家之路的?

小组讨论。

生:母亲当时是再鼓励我,给我勇气让我坚持写作,父亲的警高是告诫我不要过于骄傲。

生:如果母亲当时也批评“我”的话,“我”可能会一蹶不振,不会成为作家;父亲要是和母亲一样表扬“我”的话,“我”也不会成为作家。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读:(一个作家……注意,总结,提高)

师:是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生:那就是爱。(板书)

师: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通过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在生活中,父母无论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那都是对我的爱,我不再让他们生气了。

师:让我们再和作者一起感受父母之爱,好么?

生:好!

师: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节课进行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累了,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唱父母之爱的歌《甜甜的咧》,好不好?

生唱,师随唱。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出了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在这两种不同的断言中作者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富有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来源于生活,富有人情味,与学生实际深深的结合在了一起。文章前一部分看似浅显生动,实而蕴藏着巨大的联想空间;后一部分语言优美,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很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本文叙事与说理相互渗透补充,又是学生身边之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章感兴趣了才能自主的学习。因此,对本课的教学,以兴趣入手,从“悟”字出发,自我感悟,探求主旨。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既要做到语文的“工具性”——学习文章的写法,又要抓住“人文性”的结合——父母之爱。再者学生是学习的之人,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质疑到思疑再到解疑,最后回归主旨,发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就要做到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并且适时的给予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文章,但对于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讲解过于简单没有作出适当的指引,而且对朗读的重视欠佳,没完全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

课前互动:评字

一、导入

1、 刚才我们对不同事物进行了评价,有的认为精彩极了(板),有的认为糟糕透了(板)。对于同一种事物也会有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板: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2、 看题目发现了什么?怎样读表达出你对题目的理解?(生读)

二、检查预习

1、 课前都预习课文了,用手势表示读了几遍。(表扬读得多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

3、 预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吗?(梳理:1、同一首诗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2、为什么说出发点都是爱?3、作者为什么感到儿时是幸运的?

4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很有思考价值的东西,下面我们就一边学习课文,一边解决问题。

三、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一)、学习1---14段

1、 巴迪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和父亲的评价怎样?巴迪当时有什么表现?怎么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勾画重点语句谈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九照同学们的建议办。

2、 生自学

3、 看了巴迪的诗,母亲有什么评价?体会到什么?怎样读出兴奋、赞扬?(必要时范读)评价:你的朗读精彩极了!当时巴迪有什么表现?从哪个词体会到他当时什么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生读

4、 此时的小巴迪得意、自豪、急切,他认为一定能得到会写剧本的父亲的赞扬。可他等来的是什么呢?

5、 生读父亲的评价,谈体会。(持否定的态度,而且语气严厉)(反问句要读出强烈的语气。最后一句语气不要上扬

6、 巴迪满心希望得到父亲的赞扬,可是“糟糕透了”犹如当头一棒。此时巴迪什么心情?(委屈、伤心、失望、悲伤)带着体会的心情来读写巴迪表现的句子(指导:动作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应该快读。评价有层次:读的不错,能使我们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读得真好,让老师觉得你就是当时的巴迪)

7、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重温当时的情景。老师当解说,你们来读父母亲说的话,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变化。

师: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的嚷着 生:

师:她搂着我不住的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急切的等待父亲回来。父亲终于回来了。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师:母亲上前说道

师:父亲说

师: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父亲把诗放回原处说

师:母亲嚷道

师:父亲并不退让

师: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

8、巴迪因为母亲一句精彩极了而得意扬扬。因为父亲一句糟糕透了伤心的痛哭起来。对于同一首诗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巴迪当时并不理解。你明白吗?

8、 生谈(精彩极了是母亲感情化的评价。看到7、8岁的孩子能写诗,母亲为此而动情,因此不管诗本身的质量如何,为了鼓励我,她就用精彩极了来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善意的警告,看到我得意扬扬的神态,为了让我更健康的成长,父亲没有考虑我的感情承受力,给了我当头一棒“糟糕透了”,正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般。)

9、 不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板书)

10、这也是巴迪长大后感悟到的。在父母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评价下,巴迪不断写作,不断修改,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功?(生说)成功后的巴迪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请默读有关段落,画出你和巴迪感受相同的句子,多读几遍。

11、生画、读。

12、谁来读读感受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3、“一个作家”联系生活谈,师也谈。点拨:只有表扬会使人骄傲,不思进取,只有批评,会使人失掉信心,消沉下去。所以说:——还有谁对这句话感受深刻,请你站起来读。两人读。

14、幸运的问题解决。让提问题的同学说。

15、小船一段如提到爱问:“在生活中你感悟过什么人不同形式的爱?”

16、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我们的生活号小艇,成功岛是我们的目标,可一不小心会偏离航向,到了自大岛或自卑岛。怎样才能到达成功岛呢?学了课文,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写)

17、生交流。师恰当评价

18、大总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板书完成小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3

一、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和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两种评价中感悟的爱。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第二部分写后来的认识。根据本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分3个课时来写成本课教学。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设计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一步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2、指导学生通过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的不同表达方式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方法

文章第一部分在叙述小时候的故事时,由于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形象非常鲜明,因此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走进文本,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使阅读课文成为一种真实的体验。第二部分写的是作者后来的认识,此部分内容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举行一非常有趣的交流活动。即:选出几名学生当作家巴迪,其它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根据后一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进行采访。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对全文有了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教程

一、提问导入、把握全篇

师: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以及他后来对这两种评价的认识。

师:根据内容,我们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生:“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师相机板书)

这一环节设计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俯视全文,把整篇文章装在心中。

二、指导理解课文第一部分

1、小组合作,朗读体验

师: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用心体验(板书:用心体验)故事中的各个人物。假如你就是巴迪的父亲或巴迪的母亲,那你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第一首诗?假如你就是巴迪,那你能理解父母的意图吗?为了更好地体验,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分角色朗读体验。一会儿,老师将现场采访大家体验后的真实感受。

2、采访角色,加强指导

师:大家都读完了,读明白了吗?敢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生:(勇敢而自信)敢!

师:好!我是“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请刚才读母亲这个角色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

师:当儿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拿给您看时,您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师:说真心话,您认为儿子写的这首诗真的那么精彩吗?

生:不是的。

师:可是您却用“精彩极了”来评价这首诗,这是为什么?

生:我这样说,是对儿子的一种鼓励,希望他能有信心一直写下去。

师:那么您的这句话更多的是评价儿子的诗,还是儿子写诗的行为?

生:应该是儿子写诗的行为。

师:是啊,儿子竟然能写诗了,做母亲的该是多么惊喜和激动!这位母亲,您愿意把当时对儿子说的那句话给大家读一遍吗?

(这时还有些学生有些害羞,感情不够充沛,老师发现问题继续指导)

师:看来,这是位含蓄的妈妈,我好像没有感受到您的惊喜和激动!谁愿意再来试试?(再指名读。)

师:有您这样的好妈妈,孩子一定会受到鼓励的!

师:现在我们再来采访一下父亲:请问这位父亲,当您听说这是儿子写的第一首诗时,您的心情怎样?

生:还是很高兴的,我的儿子竟然会写诗了!

师:可是您却迎头给孩子泼了一盆凉水,这是为什么?

生:我是想让他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这首诗的确写得不咋样!我是怕他骄傲,何况他妈妈已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我就有必要让他清醒一下。

师:您怎么就知道小巴迪这时非常骄傲、得意呢?

生:(从文中找到依据)“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这明显是在显示他自己。

生:他把诗放在餐桌我的位置上,从这里我也能感觉到他就是想让我表扬他。

3、师生合作,再现情景。

师:看来,这位父亲是一位善于观察也非常理性的父亲。父亲与母亲的观点发生了冲突。哪位父亲愿意和我一起再现当时的一幕?(生举手,师指名)老师和你配合,我们直接开始对话,好吗?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夫妻俩争吵的部分)

师:谁愿意像我们这样再读一次?

(指名读,孩子入情入境,成功地再现了当时的一幕)

师:你们的朗读把我们每个人都带进了当时的情景中。听着父母的争吵,小巴迪的心情又会怎样呢?现在我们来采访一下关键人物。谁是巴迪?哪位巴迪愿意说说当时的感受?

生:我很伤心,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

生:我好失望,爸爸为什么不能像妈妈那样表扬我?

生:听了母亲的表扬,我内心非常兴奋,所以我把诗又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描了边,我是希望父亲回来后能像母亲那样鼓励我,可父亲却迎头给我泼了一盆凉水,说我的诗“糟糕透了”,我的心仿佛一下子坠入了山谷,难受极了。我不明白,父母的评价为什么这么不一样!

这是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再次对话的过程,既是平等互动的,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老师是对话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引导者。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可谓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师:你们的体验让我们理解了巴迪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了小巴迪当时的内心世界。是的,七八岁的巴迪还小,他还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然而今天,成年后的巴迪——巴德·舒尔伯格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美的著名作家、编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成年后的巴迪,去听听他后来的认识。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第15、16、17自然段?(指名读)同学们,巴迪对父母的评价理解了吗?那么你们呢?你们对这三段文字理解吗?下面老师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你认为精彩的部分,也可以把你的理解与你身旁的同学交流交流。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理解了这三段文字,那么你就是大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一会儿,我们将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举行一个非常有趣的读书交流活动。

2、 进入角色,讨论交流

(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谁愿意当巴迪上台接受大家的采访?

(生兴趣高涨,师指名五六位同学上台)

师:下面的同学就是新闻界的知名记者,看谁能就这三段文字提出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巴迪先生交流。

生(记者):巴迪先生,您好,我是报社的记者。您说“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师:这位记者知道采访前要自报家门,严谨而又正规,好样的!

生(巴迪):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充满了自信与力量;我同时又有一个严格要求我的父亲,他提醒着我还需不断地努力与提高。所以我说自己是幸运的。

生(记者):巴迪先生,您好,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您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生(巴迪):我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我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鼓励和认可,因为这种爱的力量是前进的动力。

生(记者):“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巴迪先生,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生(巴迪):如果一个人总是听到鼓励与喝彩,他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进而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时就需要有人能及时地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生(记者):您说“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巴迪):这些年来,母亲对我的鼓励、父亲对我的要求与提醒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我清楚地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我既不能因听多了表扬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听多了打击而灰心丧气。我努力地从这两种极端的断言中汲取上进的力量,让自己健康地成长。

生(记者):您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生(巴迪):“精彩极了”是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他们的出发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精彩纷呈。采访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对全文有了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与理解。

师:(随即插话)请问巴迪先生,假如当初面对您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一致的,您认为自己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吗?

(答案产生了分歧)

师:(随机小结)是啊,因为这两种评价,巴迪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但是,同学们,难道没有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巴迪注定要失败吗?人的一生可能会…………

教学教程

一、提问导入、把握全篇

二、指导理解课文第一部分

三、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二、指导理解课文第一部分

1、小组合作,朗读体验

2、采访角色,加强指导

3、师生合作,再现情景。

三、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进入角色,讨论交流。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2(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出版、歧途、谨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心境

3、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有着同样的爱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板书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3、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几部分?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品读“童年”部分,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1、学习母亲的评价

课件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1)自读这句话,你觉得母亲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你们是从母亲的哪些动作中体会到的?

(3)把“赞扬声”比作“雨点”的好处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2、交流学习父亲评价

(1)看到母亲的表现,听到母亲的赞扬,巴迪是得意洋洋,此时他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

(2)出示课件: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简简单单23个字,去整整用了5个句号,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① 如果你就是巴迪的父亲,你会怎么来说这句话?

②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在这里,“扔”是一个怎样的动作?

③ 我们看完一样东西一般的动作是什么? 为什么这里要用扔?

④父亲这一扔,扔掉了什么?

3、体会父亲的爱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感悟,读懂文章的深刻含义,其间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深刻体会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提醒都是对“我”的爱】

(四)留疑结课

七八岁的巴迪,对于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他伤心极了,他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给予的是热情洋溢的鼓励,父亲给予的却是冷漠严厉的批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到底对巴迪将来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说反思

优点方面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比较恰当地使用电教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明了,我力求渗透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这个理念注重从阅读中体会感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学生体会谈得也较好,对于父母不同形式的爱,学生也能够体会

不足之处是模式比较单一,老师放手不够,有些牵制现象感情朗读不够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整体感情朗读引导指导不够在学生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我有时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理解、记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说课稿(优质课大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学习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课总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魂、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理解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就本课的学习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第二课时:1、继续品读课文,感受爱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都是爱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根据年级、学科、文章的要求和特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语引入:

1、跨年级导语(这次授课的班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先让学生了解进入五年级的阅读学习要求)

2、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这组课文要学习的专题)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平时生活中事情做咂了会怎么说?做得很出色又会怎么说?(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2、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看到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打上引号呢?(指导学生看题目,引导学生注意引号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提醒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懂的字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谁来说说课题引号的意思(先请同学说说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上引号,懂得引用别人所说的话要打上引号这里引用了父亲和母亲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的同一首诗的不同评价,所以要打上引号)

3、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1)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2)课件出示“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动笔抄写一遍,脑、口、手互用)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

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

2、.听录音范读:

要求:注意朗读感情、正音,可轻声跟读(朗读基本能力的训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自由读课文:

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然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观点(读中思考,积累好词佳句,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个别读课文

要求:你喜欢哪些段落,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说出自己喜欢的体会)

五、朗读指导要点:(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指导分角色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心情和情感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六、课外作业(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写一写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四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艾启双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 二 课 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丽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3.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①谈感受。

②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起哄哄动 B.屏障屏气

C.行当行头 D.阔绰绰号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能耐发怔喝采横冲直撞眼刁耳尖

裤裆结帐惊怵营造享有盛誉褒砭不一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________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曹小山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________刷子李的全身。

③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________起这团泥巴来。

A.擅长搜索摆弄 B.善于搜查摆弄

C.擅长搜索玩弄 D.善于搜查玩弄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也想不到当年那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B.高占敏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C.这部小说描写特别生动,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

D.美国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是二十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

B.刷子李倘若没有干完活身上绝没一个白点的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C.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例如刻砖刘、泥人张、刷子李……等等。

D.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段篇阅读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6-13题。

(一)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②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6.上文说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半信半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划线的两处比喻句,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8.文中“居然”和“竟然”写出了徒弟曹小三怎样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奇人”刷子李“奇”在何处?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春节刚过,被称为“军中明星团”的空政话剧团将从3月4日至28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演出24场的'天津“味”爆笑民俗戏剧《俗世奇人》。这也是人艺小剧场破天荒地两个月休整之后的第一个戏,同时还是今年的第一个原创话剧首演。

空政话剧团是较早进行市场戏剧运作的军队文艺团体。早在1999年,小剧场话剧《爱你不容易》就开创了军队文艺团体的市场化道路,而由该话剧团演员肖雄、白志迪、吴京安等演出的《霸王别姬》更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同时在德国和埃及演出获得好评,并荣获埃及第13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银奖。这是国内话剧第一次在国际获得的奖,首开先河。空政话剧团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小剧场演出季,《俗世奇人》是今年的第一炮。如此众多的“第一”,着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俗世奇人》最初是作家、画家、收藏家、民俗学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最早刊于《收获》杂志。书中所述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各篇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

经过改编的小剧场舞台剧《俗世奇人》则抽取了原著中的精髓,更加浓缩,通过历史折射百姓民生。其中主要由三个故事组成:名画家孔七爷打擂台卖画,贺道台养八哥,蓝眼辨真假画。三个故事都以“真假”命题反映了创作者强烈的“戏剧应该担负社会责任”的企图心。这俗世奇人,道的是真假功夫、真假货物、真假语言、真假生死,真假性情,真可谓,天南地北容易辨,世上真假最难说。

如果说,去年在人艺小剧场演出的英国戏剧《三个黑故事》让北京的观众叹为观止,那么,《俗世奇人》中这三个更“黑”的故事,会因为距离我们更近而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后百感交集。

导演王向明即是《霸王别姬》的导演,之前的作品《甘巴拉》、《圣旅》、《爱你不容易》等几乎获得了各类话剧奖项。此次王向明从冯骥才原著中选取了最别致的篇章,强调亦庄亦谐悲喜交加的剧场情绪,王向明表示,他将以此剧挑战剧场“无意义的笑声”。作为中国抢救民俗文化委员会主席冯骥才的作品,《俗世奇人》还注意复原民俗风情,发扬原著人物奇特的原汁原味。剧中将“梅花大鼓”、“天津快板”、“京韵大鼓”和锣鼓家什、年画、古玩等民间艺术注入到叙事中,并特意请来了威震津门的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藉薇献艺。领衔主演有洪剑涛、刘亚津、林永健、周贵元、周明汕、杨青、周冬齐、程鹏、郭伦。10位演员在剧中轮流演出全剧的28个人物,充分展示了这些军中明星的表演才华。

10.文中说“如此众多的‘第一’”,“第一”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请一一概括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舞台剧《俗世奇人》具有什么特点?请分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说,“他将以此剧挑战剧场‘无意义的笑声’。”根据文意,解释“无意义的笑声”的具体含义。

13.上文是某报的一篇小通讯,请给它拟一个适合的标题。

答案:

1.D2.①“陷”改为“馅”;②“采”改为“彩”;③“帐”改为“账”;④“砭”改为“贬”。3.A.4.B5.C6.刷墙时最关心刷子李身上有无白点;倒水点烟时搜索刷子李全身;刷最后一面墙时误认白点的复杂心理。7.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技艺的精湛。8.先是对师傅技艺的钦佩(居然),后又误认白点,出乎意料,表现出一种担心(竟然)。9.技艺奇,规矩奇。体现他对自己技术的自信。10.①《俗世奇人》的演出是人艺小剧场两个月后的第一个戏;②《俗世奇人》是今年的第一个原创话剧首演;③同样由空政歌舞团演出的《霸王别姬》是国内话剧第一次在国际获奖;④《俗世奇人》是今年的第一炮。11.①浓缩原著精髓,折射百姓民生;②强调亦庄亦谐悲喜交加的剧场情绪;③复原民俗风情,发扬原著人物奇特的原汁原味。12.虽能使人捧腹大笑,但因脱离生活而缺少给人的思考,不能达到百感交集的效果。13.“冯骥才小说改编成话剧,《俗世奇人》登台亮相”或“《俗世奇人》冯骥才作品搬上人艺小剧场”

代词及练习(含答案)

第11章 代词

一.概念:

代词是代替名词的词, 按其意义、特征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关系代词等。

二.相关知识点精讲

1.人称代词

1)人称代词的人称、数和格,如下表所示。

2)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之分。通常主格作主语,宾格作宾语。如:

I like table tennis. (作主语)

Do you knowhim?(作宾语)

3)人称代词还可作表语。作表语时用宾格。如:

---Whos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s me.

4)人称代词在than之后与其他人或事物进行比较时,用主格和宾格都可以。如:

He is older than me.

He is older thanI am.

2. 物主代词

1)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物主代词。物主代词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

物主代词,如下表所示。

2)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可在句中作定语。例如:

Our teacher is coming to see us.

This is her pencil-box.

3)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名词,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和表语。

Our school is here, and theirs is there.(作主语)

--- Is this English-book yours? (作表语)

--- No. Mine is in my bag.

I'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 Have you finished yours? (作宾语)

3. 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包括:this,that,these,those。

1) this和these一般用来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近的事物或人,that和those

则指时间和空间上较远的事物或人,例如:

This is a pen andthat is a pencil.

We are busy these days.

Inthose days the workers had a hard time.

2)有时that和those指前面讲到过的事物,this 和these则是指下面将要讲

到的事物,例如:

I had a cold. That's why I didn't come.

What I want to say is this ; pronunci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learning English.

3)有时为了避免重复提到的名词,常可用that或those代替,例如:

Television sets made in Beijing are just as good as those made in Shanghai.

4)this 在电话用语中代表自己,that 则代表对方。例如:

Hello! This is Mary. Is that Jack speaking?

4. 反身代词

英语中用来表示"我自己","你自己","他自己","我们自己","你们自己"

等意义的代词称为反身代词,也有人称之为自身代名词,其形式如表所示。

反身代词可以在句中作宾语,表语,同位语。

1)作宾语,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就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和宾语指同一个人

或一些人。

He called himself a writer.

Would you please express yourself in English?

2)作表语。

It doesn't matter.I'll be myself soon.

The girl in the news is myself.

3)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表示亲自或本人。

I myself washed the clothes.(=I washed the clothes myself.)(作主语同位语)

You should ask the teacher himself.(作宾语同位语)

三.巩固练习

1. Tom, Please pass ________ the glasses. I want to read the newspapers.

A. you B. me C. him D. her

2. The English novel is quite easy for you. There are ______ new words in it.

A. a little B. little C. a few D. few

3. ---You want ________ sandwich?

---Yes, I usually eat a lot when I’m hungry.

A. other B. another C. others D. the other

4. The doctors and nurses are doing their best to fight SARS. They think more of others than _______.

A. they B. them C. themselves D. theirs

5. ---Which do you prefer, a bottle of orange or a bottle of milk?

---______________, thanks. I’d like a cup of tea.

A. Either B. Neither C. Both D. None

6. ---Oh! I came in a hurry and forgot to bring food.

---Never mind. You can have ________.

A. us B. ours C. you D. yours

7. ---Can I come this evening or tomorrow morning?

---_______ is OK. I’m free today and tomorrow.

A. Either B. Neither C. Both D. None

8. ---How are you going to improve _______ this term?

---Work harder than last term.

A. ourselves B. myself C. himself D. yourself

9.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she is looking for?

---Her cousin, Susan.

A. that B. whose C. who D. which

10. ---Is _______ here?

---No. Li Lei and Han Mei have asked for leave.

A. everybody B. somebody C. anybody D. nobody

11. Paul has _______ friends except me, and sometimes he feels lonely.

A. many B. some C. few D. more

12. If you want to book a round-trip ticket, you’ll have to pay ______ $ 30.

A. more B. other C. the other D. another

13. ---Do you live by yourself, Mr Wang?

---Yes. I have two sons. But ______ of them lives with me. They are now studying in America?

A. neither B. both C. none D. either

14. ---Have you sent your parents an E-mail telling them you arrived safe?

---No. _______ of them can use a computer.

A. None B. Both C. Neither D. All

15. Who taught _______ English last term? Was _____ Mr. Smith?

A. you; it B. you; he C. your; it D. your; that

16. ---That woman has a bag in her right hand. What’s in her _____ hand?

A. another B. other C. one D. the other

17. We decided to go for a field trip with some friends of _______.

A. us B. our C. ours D. ourselves

18. ---Is there a bus to the zoo?

---I’m afraid there’s _______ bus to the zoo.

A. no B. any C. some D. none

19. You forgot your dictionary? You may have _______.

A. me B. my C. mine D. myself

20. This is ______ classroom. Where is _______?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 第十一章 代词 (2)

2007-01-12 点击数:2292

5. 不定代词

不是指明代替任何特定名词的代词叫做不定代词,在句中可作主语、表

语、宾语和定语。现将几个常用的不定代词举例说明如下:

1)some与any的区别

①some多用于肯定句,表示“一些,几个”作形容词时,后面可以接①不可数名词+单数动词;②可数名词+复数动词。

Look! Some of the students are cleaning the library.

. Some rice in the bag has been sold out.

②any多用于疑问句、条件句和否定句中,表示“一些,任何”用作形容词时,后面可以接①不可数名词+单数动词;②可数名词+复数动词。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ask me.

There isn't any orange in the bottle.

Have you got any tea?

③any和some也可以作代词用,表示“一些”。any多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some多用于肯定句中。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t see any.

If you have no money, I'll lend you some.

注意:与some, any结合的词如something, somebody, someone, anything, anyone, anybody在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条件句中的用法,大致和some, any的用法相同。

2)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在用法上的区别

①用作形容词:

表示肯定

表示否定

用于可数名词

a few虽少,但有几个

few不多,几乎没有

用于不可数名词

a little,虽少,但有一点

little不多,没有什么

I'm going to buy a few apples.

He can speak only a little Chinese.

There is only a little milk in the glass.

He has few friends.

They had little money with them.

②a little和little也可以用作副词,a little表示“有点,稍微”,little表示“很少”。

I'm a little hungry. (修饰形容词hungry)

Let him sleep a little. (修饰动词sleep)

Mary, go a little faster, please. (修饰副词比较级)

She slept very little last night.

3)other, the other, another, others, the others的区别。

用 法

代名词

形容词

另一个

别人,其他人

another (boy)

另一个(男孩)

other (boys)

其他男孩

the other

另一个

the others

其余那些人、物

the other (boy)

另一个男孩

the other (boys)

其余那些男孩

①other可以作形容词用,后面可以跟单数或复数名词,意思是“其他的、别

的”。

Where are his other books?

I haven't any other books except this one.

②other也可以用作代词,与冠词the连用构成“the other”,表示两个人或物中的“另一个”。常与one搭配构成“one ..., the other ...”句型。

He has two brothers. One is 10 years old , the other is 5 years old.

She held a ruler in one hand and an exercise-book in the other.

③other作代词用时,可以有复数“others”,泛指“另外的人或物”。常与some搭配构成“some ...., others ...”句型。

Some went to the cinema, others went swimming.

This coat is too large. Show me some others, please.

④“the others”表示特指某范围内的“其他的人或物”。

We got home by 4 o'clock, but the others didn't get back until 8 o'clock.

In our class only Tom is English, the others are Chinese.

⑤another可以作形容词用,修饰后面的名词,意为“另一个”,还可以跟代词one.

You can see another ship in the sea, can't you?

Mary doesn't want to buy this skirt. Would you please show her another one?

⑥another也可以作代词用,表示“另一个”。

I'm still hungry after I've had this cake. Please give me another.

4)every与each的区别。

1)可单独使用

1)不可单独使用

2)可做代名词、形容词

2)仅作形容词

3)着重“个别”

3)着重“全体”,毫无例外

4)用于两者或两者以上中的每一个人或物

4)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每一个人或物

The teacher gave a toy to each child.

Each ball has a different colour.

当我们说each child, each student或each teacher时,我们想到的是一个人的情况。而当我们说every child和every student时,我们想到的是全体的情况,every的意思与all接近,表示他们都如此。

Every student loves the English teacher. = All students love the English teacher.

Every child likes playing. = All children like playing.

5)all和both的用法。

①all指三者以上,或不可数的东西。谓语动词既可以用单数,也可以用作复数。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和定语。

All of us like Mr Pope. 我们都喜欢Pope先生。(作主语)

= We all like Mr Pope. (作同位语)

All the water has been used up. (作主语)

That's all for today. (作表语)

Why not eat all (of) the fish? (作宾语)

All the leaders are here. (作定语)

②both作代词。

a.与其他名词或代词并列出现,表示“两个都”。

Lucy and Lily both agree with us.

They both passed on their sticks at the same time.

How are your parents? They're both fine.

b.与“of +代词(或名词)”连用,表示“两者都”。

Both of them came to see Mary.

Both of the books are very interesting.

c.单独使用,表示“两者(都)”。

Michael has two sons. Both are clever.

I don't know which book is the better, I shall read both.

③both用作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修饰该名词,表示“两者都”。

Both his younger sisters are our classmates.

. There are tall tree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

6. 相互代词

表示相互关系的代词叫做相互代词。相互代词有each other 和one another两种形 式。在当代英语中,each other和one another没有什么区别。相互代词可在句中作宾语,定语。作定语用时,相互代词用所有格形式。

W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 one another. (作宾语)

Do you often write to each other / one another? (作宾语)

We often borrow each other's / one another's books. (作定语)

The students corrected each other's / one another's mistakes in their homework.

(作定语)

7. 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有who,whom,whose,what和which等。疑问代词用于特殊疑

问句中,一般都放在句首,并在句子中作为某一句子成分。例如:

Who is going to come here tomorrow? (作主语)

What is that? (作表语)

Whose umbrella is this? (作定语)

Whom are you waiting for? (作宾语)

8.关系代词

关系代词是一种引导从句并起连接主句和从句作用的代词。关系代词有 who, whose, whom, that, which. 它们在句中可用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 在主句中,它们还代表着从句所修饰的那个名词或代词。例如:

I hate people who talk much but do little.

I’m looking at the photograph which you sent me with your letter.

With the moneythat he had saved, he went on with his studies.

Do you know the lady who is interviewing our headmaster?

三.巩固练习

1. Tom, Please pass ________ the glasses. I want to read the newspapers.

A. you B. me C. him D. her

2. The English novel is quite easy for you. There are ______ new words in it.

A. a little B. little C. a few D. few

3. ---You want ________ sandwich?

---Yes, I usually eat a lot when I’m hungry.

A. other B. another C. others D. the other

4. The doctors and nurses are doing their best to fight SARS. They think more of others than _______.

A. they B. them C. themselves D. theirs

5. ---Which do you prefer, a bottle of orange or a bottle of milk?

---______________, thanks. I’d like a cup of tea.

A. Either B. Neither C. Both D. None

6. ---Oh! I came in a hurry and forgot to bring food.

---Never mind. You can have ________.

A. us B. ours C. you D. yours

7. ---Can I come this evening or tomorrow morning?

---_______ is OK. I’m free today and tomorrow.

A. Either B. Neither C. Both D. None

8. ---How are you going to improve _______ this term?

---Work harder than last term.

A. ourselves B. myself C. himself D. yourself

9.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she is looking for?

---Her cousin, Susan.

A. that B. whose C. who D. which

10. ---Is _______ here?

---No. Li Lei and Han Mei have asked for leave.

A. everybody B. somebody C. anybody D. nobody

11. Paul has _______ friends except me, and sometimes he feels lonely.

A. many B. some C. few D. more

12. If you want to book a round-trip ticket, you’ll have to pay ______ $ 30.

A. more B. other C. the other D. another

13. ---Do you live by yourself, Mr Wang?

---Yes. I have two sons. But ______ of them lives with me. They are now studying in America?

A. neither B. both C. none D. either

14. ---Have you sent your parents an E-mail telling them you arrived safe?

---No. _______ of them can use a computer.

A. None B. Both C. Neither D. All

15. Who taught _______ English last term? Was _____ Mr. Smith?

A. you; it B. you; he C. your; it D. your; that

16. ---That woman has a bag in her right hand. What’s in her _____ hand?

A. another B. other C. one D. the other

17. We decided to go for a field trip with some friends of _______.

A. us B. our C. ours D. ourselves

18. ---Is there a bus to the zoo?

---I’m afraid there’s _______ bus to the zoo.

A. no B. any C. some D. none

19. You forgot your dictionary? You may have _______.

A. me B. my C. mine D. myself

20. This is ______ classroom. Where is _______?

A. our; them B. us; they C. our; theirs D. ours; theirs

四.答案

1.B 2.D 3.B 4.C 5.B 6.B 7.A 8.D 9.C 10.A 11.C 12.D 13.A 14.C 15.A 16.B 17.C 18.A 19.C 20.C

三十五个经典句型 帮你过写作关(英语四级)

一、~~~ the + ~ est + 名词 + (that) + 主词 + have ever + seen ( known/heard/had/read, etc)

~~~ the most + 形容词 + 名词 + (that) + 主词 + have ever + seen ( known/heard/had/read, etc)

例句:Helen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that I have ever seen.

海伦是我所看过最美丽的女孩。

Mr. Chang is the kindest teacher that I have ever had.

张老师是我曾经遇到最仁慈的教师。

二、Nothing is + ~~~ er than to + V

Nothing is + more + 形容词 + than to + V

例句: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receive education.

没有比接受教育更重要的事。

三、~~~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 too much.

(再怎么强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例句: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yes too much.

我们再怎么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也不为过。

四、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 S + V ...(不可否认的...)

例句: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qualities of our living have gone from bad to worse.

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生活品质已经每况愈下。

五、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 句子~~ (全世界都知道...)

例句: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rees are indispensable to us.

全世界都知道树木对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六、There is no doubt that + 句子~~ (毫无疑问的...)

例句:There is no doubt that our educational system leaves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毫无疑问的我们的教育制度令人不满意。

七、An advantage of ~~~ is that + 句子 (...的优点是...)

例句:An advantage of using the solar energy is that it won‘t create (produce) any pollution.

使用太阳能的优点是它不会制造任何污染。

八、The reason why + 句子 ~~~ is that + 句子 (...的原因是...)

例句:The reason why we have to grow trees is that they can provide us with fresh air.

The reason why we have to grow trees is that they can supply fresh air for us.

我们必须种树的原因是它们能供应我们新鲜的空气。

九、So + 形容词 + be + 主词 + that + 句子 (如此...以致于...)

例句:So precious is time that we can‘t afford to waste it.

时间是如此珍贵,我们经不起浪费它。

十、Adj + as + Subject(主词)+ be, S + V~~~ (虽然...)

例句:Rich as our country is, the qualities of our living are by no means satisfactory.

{by no means = in no way = on no account 一点也不}

虽然我们的国家富有,我们的生活品质绝对令人不满意。

十一、The + ~er + S + V, ~~~ the + ~er + S + V ~~~

The + more + Adj + S + V, ~~~ the + more + Adj + S + V ~~~(愈...愈...)

例句:The harder you work, the more progress you make.

你愈努力,你愈进步。

The more books we read, the more learned we become.

我们书读愈多,我们愈有学问。

十二、By +Ving, ~~ can ~~ (借着...,..能够..)

例句:By taking exercise, we can always stay healthy.

借着做运动,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健康。

十三、~~~ enable + Object(受词)+ to + V (..使..能够..)

例句:Listening to music enable us to feel relaxed.

听音乐使我们能够感觉轻松。

十四、On no account can we + V ~~~ (我们绝对不能...)

例句:On no account can we ignor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我们绝对不能忽略知识的价值。

十五、It is time + S + 过去式 (该是...的时候了)

例句:It is time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ook proper steps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该是有关当局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了。

十六、Those who ~~~ (...的人...)

例句:Those who violate traffic regulations should be punished.

违反交通规定的人应该受处罚。

十七、There is no one but ~~~ (没有人不...)

例句:There is no one but longs to go to college.

没有人不渴望上大学。

十八、be + forced/compelled/obliged + to + V (不得不...)

例句:Since the examination is around the corner, I am compelled to give up doing sports.

既然考试迫在眉睫,我不得不放弃做运动。

十九、It is conceivable that + 句子 (可想而知的)

It is obvious that + 句子 (明显的)

It is apparent that + 句子 (显然的)

例句:It is conceivable that knowle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可想而知,知识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二十、That is the reason why ~~~ (那就是...的原因)

例句:Summer is sultry. That is the reason why I don‘t like it.

夏天很燠热。那就是我不喜欢它的原因。

二十一、For the past + 时间,S + 现在完成式...(过去...年来,...一直...)

例句: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过去两年来,我一直忙着准备考试。

二十二、Since + S + 过去式,S + 现在完成式。

例句:Since he went to senior high school, he has worked very hard.

自从他上高中,他一直很用功。

二十三、It pays to + V ~~~ (...是值得的。)

例句:It pays to help others.

帮助别人是值得的。

二十四、be based on (以...为基础)

例句:The progress of the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的。

二十五、Spare no effort to + V (不遗余力的)

We should spare no effort to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

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美化我们的环境。

二十六、bring home to + 人 + 事 (让...明白...事)

例句:We should bring home to people the value of working hard.

我们应该让人们明白努力的价值。

二十七、be closely related to ~~ (与...息息相关)

例句:Taking exerci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lth.

做运动与健康息息相关。

二十八、Get into the habit of + Ving

= make it a rule to + V (养成...的习惯)

We should get into the habit of keeping good hours.

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二十九、Due to/Owing to/Thanks to + N/Ving, ~~~ (因为...)

例句:Thanks to his encouragement, I finally realized my dream.

因为他的鼓励,我终于实现我的'梦想。

三十、What a + Adj + N + S + V!= How + Adj + a + N + V!(多么...!)

例句:What an important thing it is to keep our promise!

How important a thing it is to keep our promise!

遵守诺言是多么重要的事!

三十一、Leave much to be desired (令人不满意)

例句:The condition of our traffic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我们的交通状况令人不满意。

三十二、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 (对...有很大的影响)

例句:Smok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health.

抽烟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三十三、do good to (对...有益),do harm to (对...有害)

例句:Reading does good to our mind.读书对心灵有益。

Overwork does harm to health.工作过度对健康有害。

三十四、Pose a great threat to ~~ (对...造成一大威胁)

例句:Pollution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our existence.

污染对我们的生存造成一大威胁。

三十五、do one‘s utmost to + V = do one‘s best (尽全力去...)

例句:We should do our utmost to achieve our goal in life.

我们应尽全力去达成我们的人生目标。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句号 Period [.]

用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Hockey is a popular sport in Canada.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s based in Ottawa.

用在缩写中

B.C. is the province located on the West Coast.

Dr. Bethune was a Canadian who worked in China.

The company is located at 888 Bay St. in Toronto.

It is 4:00 p.m. in Halifax right now.

问号 Question Mark [?]

句子的结尾使用问号表示是直接疑问句:

How many provinces are there in Canada?

注意:在间接疑问句结尾不要加问号:

The teacher asked the class a question.

Do not ask me why.

叹号 Exclamation Mark [!]

句子的结尾使用叹号表示惊讶、兴奋等情绪:

We won the Stanley Cup!

The forest is on fire!

逗号 Comma [,]

句子中的停顿

Therefore, we should write a letter to the prime minister.

在疑问句中引出说话人:

"I can come today," she said, "but not tomorrow."

排列三个或以上的名词:

Ontario, Quebec, and B.C. are the three biggest provinces.

引出定语从句

Emily Carr, who was born in 1871, was a great painter.

单引号 Apostrophe [']

表示所有

This is David's computer.

These are the player's things. (things that belong to the player)

Note: 对于复数形式的名词,只加'

These are the players' things. (things that belong to the players)

缩写I don't know how to fix it.

[NextPage]

引号Quotation Marks ["]

直接引出某人说的话:

The prime minister said, "We will win the election."

"I can come today," she said, "but not tomorrow."

冒号Colon [:]

引出一系列名词

There are three positions in hockey: goalie, defence, and forward.

引出一个较长的引语

The prime minister said: "We will fight. We will not give up. We will win the next election."

分号Semicolon [;]

将两个相关的句子连接起来

The festival is very popular;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visit each year.

和逗号一同使用引出一系列名词

The three biggest cities in Canada are Toronto, Ontario; Montreal, Quebec; and Vancouver, B.C.

破折号Dash [-]

在一个句子前作总结

Mild, wet, and cloudy - thes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 in Vancouver.

在一个句子的前面或后面加入额外的注释

The children - Pierre, Laura, and Ashley - went to the store. Most Canadians - but not all - voted in the last election.

表示某人在说话过程中被打断

The woman said, "I want to ask - " when the earthquake began to shake the room.

连字符Hyphen [-]

连接两个单词

sweet-smelling

fire-resistant

将前缀

anti-Canadian

non-contact

在数字中使用

one-quarter

twenty-three

英语六级词汇与语法结构命题趋势

词汇命题趋势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稿》对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词汇教学的较高要求(六级)规定如下:

领会式掌握的单词为5,500个,其中复合式掌握的单词为3,0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2000条(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领会式掌握是指看到英语单词能理解其词义,复合式掌握是指能正确拼写单词并掌握其基本词义和用法。大学英语六级测试就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较高要求。

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词汇和语法同属一个考试项目,考试时间为20分钟,考试题数为30个,计分为每小题0.5分,其计15分。题目分配:30道题中,约60%(18道题)为词和短语的用法,约40%(12道题)为语法结构。可见,与四级测试相比而言,六级更重视词汇的测试。考试范围为教学大纲词汇表一至六级全部内容。测试词汇量大约5000~5300个单词及一定量的习语,涉及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运用词、短语的能力。

从历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试卷分析可以看出:词汇测试主要集中在词义的记忆与辨析、词汇的搭配与用法等项目上,归纳起来,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1.同义、近义辨析题 词汇区别是词汇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是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在含义与用法上进行区别。这类试题的选项是四个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辨别词义和运用词汇的能力。词汇区别一直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往往只注意英语的汉语释义,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内在涵义和用法。 eg. The driver of the lorry sustained only minor to legs and arms. A. hurt B. wound C. harm D. injury 答案 D。餐车司机的腿和胳膊只受了一些轻伤。这道题测试考生对同义词细微差别的辨别能力。四个选项中的名词都含有“伤害”之意,但它们之间还有语义使用范围上的细微差别。hurt多指“感情、精神”上的伤害。wound多指由枪炮等武器所造成的伤害。harm指危害、害伤。injury指在事故、战争中所受的伤害。根据题意,答案应选D。

2.近形词汇题 英语词汇中,有一些拼写很相似,但它们的词义或词性却不同。英语六级考试的一条重要命题规律就是用形近词来干扰考生作出正确选择。其目的是要检测考生辨别词形和运用词汇的能力。如果考生平时不善于对形近词进行自觉的对比,对它们的差异不甚了解,那就会在答题时绯徊不定,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甚至张冠李戴。? eg.Though the long term cannot be predicted, the project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committee. A.affect B.effect C.effort D.afford 答案 B。尽管工程的远期效果还无法预测,委员会还是批准了这项工程。这四个词拼写相似,但它们的词义或词性却不同。affect动词,意为“影响”;effect为名词,意为“效果”;effort名词,意为“努力”;afford动词,意为“负担得起;提供”。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这些差异,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B。

3.词组与习惯用法辨析题 1)动词短语搭配 英语动词短语是英语的难点之一,它是由动词+副词、动词+介词、动词+副词+介词几种方式构成的惯用组合,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其意义、语法、用法等常使考生感到困难。首先,动词短语的词义不是动词和副词、介词等小品词的简单组合,往往难以从字面上理解。其次,动词短语的使用场合及范围不易弄清楚。第三,同义、近义和反义的动词短语容易混淆。要学好英语,必须学会使用动词短语。测试动词短语的题目在词汇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目的是测试考生辨别和运用动词短语,尤其是同一动词所构成的不同动词短语的能力。? eg.The car won't start because the battery was ._______ A.run up B.run down C.run off D.run over 答案 B。蓄电池电力减弱了,因此汽车无法发动起来。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汽车为什么发动不起来?”原因是“电池电力减弱”。四个选项中,只有run down有“减弱”之意,其它三个选择项与本句意思不合。run up表示“增长”,run off“逃离”;run over“溢出”。如果考生掌握了这四个动词短语的含义,就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了。?

2)习惯用语题 英语习语(English idiom)具有特有的、约定俗成的结构形式,如“步行”,可说on foot,不说by foot,而“乘车”要说by bus,不说on bus。再如anything but与nothing but两个词组意义完全不同anything but的基本意思是not at all,而nothing but的基本意思是only。英语中的习语令人眼花缭乱,其构成形式有的甚至无规律可循。它们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不能任意拆开。其意义常常不是单词意义的简单结合,而是另外具有新的意义。因此,应把词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记。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常用词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eg.Please don't stand in the kitchen door, you're ______ . A.in a way B.by the way C.in no way D.in the way 答案 D。不要站在厨房门口,你挡路了。这四个选择项都是固定词组,都有自己的含义。ina way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或某点上”;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in no way“决不”;in the way表示“挡路,妨碍”;“阻止”。根据题意答案应为D。学生面对这些貌似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习惯表达法,一方面要广读多看,博词强记;另一方面还要会寻找规律,学会归纳,避免机械记忆而事倍功半。 总而言之,解答词汇题的先决条件是对词汇的理解和辨析。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弄清楚词的内涵和外部关系,尤其是要注意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介词或副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与此同时,还要留心词的惯用法,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脑海里。?

语法命题趋势

语法结构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六级考试中,语法内容出现在词语用法与语法结构这一部分(Vocabulary and Structure)。从以往考试的全真题来看,语法结构所占的比例略小于词语用法,但数目相差并不多。语法测试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某种线索,从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在语法规则上、语意逻辑上及文体上与题干完全吻合的最佳答案。从内容上来看,语法部分的测试强调全面性,除略微偏重虚拟语气外,教学大纲语法结构表中的其他语法项目几乎都涉及到了。语法测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特殊性,测试的重点多为语法项目中的特殊点,如虚拟语气中if的省略与倒装、情态动词与完成体的搭配等。 因此,考生必须在全面、准确、透彻掌握基本语法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其中特殊的疑难点,并辅以大量的练习,才能顺利通过语法难关。 语法结构部分主要测试时态和语态、虚拟语气、主从复合句(定语从句、名词从句、状语从句等)、句法结构(强调句型、倒装语序、独立结构等)以及一致问题、固定句型等内容。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选择项及题干进行认真的分析,辨明该题所要测试的语法点以及出题者的测试意图,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 Tense)

一般将来时也译为单纯将来时。

例A:I shall not come if it rains tomorrow.

(如明天下雨我就不来。)

例B:My brother will leave for the United States next week.

(我的哥哥下星期要到美国去。)

解说 从句式我们可以了解一般将来时的表达须借助于助动词“shall/will”。关于“shall/will”的用法,传统文法谈得很多,同时各文法学家的理论也不很一致。更重要的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对“shall/will”的用法规则并不很一致,也不很严谨,所以本书拟只提供下面的五个规则,相信各位只要把下面这五个规则学通了,你的“shall/will”的用法就可以中规中矩了。

①说或写都尽量使用“I'll, You'll, He'll , She'll , It'll, We'll , They'll …”的简缩形(如用法例2、3)。

②要表达主语的“意志”,通常都用“will”(文法上称为意志将来。)

例A:I won't see him again.

(我不愿意再和他见面。)

例B:Who will go and help that poor old man?

(谁愿意去帮助那个可怜的老人?)

Mary will . (玛莉愿意。)

③说话者要把自己的“意志”表达或行使出去,通常用“shall”。

例A:You shall not do that again.

(你不可以再做那样的事。)

例B:He shall return that book tomorrow.

(明天他必须把那本书归还。)

④第一人称问句使用“shall”。

例A:Shall I call you a taxi ?

(需要我替你叫一辆出租车吗?)

例B:Shall we tell her the truth ?

(我们可以把实情告诉她吗?)

⑤问句是“Shall…?”,答句就用“shall ~”;问句用“Will …?”,答句就用“will ~ ”。

例A:Shall you go to school tomorrow ?

(你明天须要上学去吗?)

Yes, I shall . We'll have an exam .

(是的,我必须去。我们明天有考试。)

例B:Will you go to school with me tomorrow?

(明天你要不要和我一道去学校?)

No, I won't . I'm going on a picnic.

(我不要。我已定好要去郊游。)

注:Let's …”的附加疑问通常使用“…, shall we ?”。

Let's have a rest, shall we?

(我们休息一下,怎样?)

一般将来时除了使用“shall/will + V…”以外,也可以使用下列的几种句式来表达。

1.be going to + V … (即将会……;打算将……)

例A:It is going to rain.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

(带一把伞去。看样子就要下雨了。)

例B:The Browns are going to move to Australia.

(布朗先生全家打算迁移到澳大利亚去。)

2.be about to + V (即将……,指紧接着要发生的动作。)

例:Let's wait a minute. He is about to arrive.

(我们等一下。他即将会到达。)

3.be + V-ing …(定于……,指接近的将来动作。)

例:He is leaving for Hong Kong tomorrow morning.

(他定于明天早晨到香港去。)

4.be + to V (定于……,指预定的将来动作。)

例:She is to be here at 9:00 a.m. tomorrow.

(她定于明晨九时到达这里。)

5.V-(e)s (定于……,指接近的将来动作,但不如第3项主观。)

例:He leaves for Hong Kong tomorrow morning.

(他定于明天早晨到香港去。——与(3)项的区别在于(3)项的动作是出自主语的决定,(5)项则不一定是出自主语的决定。)

常用于修饰一般将来时的时间副词有:tomorrow, tomorrow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next + 时间 (next night, next Monday …, next week, month…, next summer…, next year), in (the) future (将来),soon (不久之后),in +时间 (in five days——再过五天,in two weeks——再过二星期),etc.

Drilling Square

Ⅰ.请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shall或will。

1.You ______ not drive through a red light.

2.I ______ do everything for her.

3.______ you help me with this heavy bag, John?

4.______ I help you with that heavy bag, Madam?

5.Let's go and take a walk after dinner, ______ we?

6."No one ______ leave the classroom if I haven't said Okay," said the teacher.

7.It ______ soon be over, I am sure.

8.Do what you ______ , but don't go out.

9.I ______ take you there with me, if it's OK with your mother.

10.Rain or shine, I ______ come.

Ⅱ.请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就所设动词给予适当的将来时。

1.A:How do you want to go to Hualain, by air or by train?

B:I am not in a hurry this time, so I (1) take the train.

2.A:(2) (you like) to go to the game this afternoon?

B:I'd love to. Where (3) (we meet) ?

A:You just stay home and wait for me. I (4) drive my car there, so I (5) (pick) you up at about 1:30 .

3.A:It's a good dictionary . I (6) (buy) it, but I don't have money with me now.

B:Don't worry. I (7) (lend) you.

4.A:I hear Miss Chen (8) leave our school and teach in a bigger school in Taipei.

B:But the principal (校长) (9) not let her go . He says she (10) teach at least for another semester until he finds a new teacher.

英语中有哪些基本句式

英语句子看上去纷繁庞杂,但仔细观察不外乎五个基本句式。这五个基本句式可以演变出多种复杂的英语句子。换言之,绝大多数英语句子都是由这五个基本句式生成的。这五个基本句式如下:

S十V主谓结构

S十V十F主系表结构

S十V十O主谓宾结构

S十V十O1十O2 主谓双宾结构

S十V十O十C 主谓宾补结构

说明:S=主语;V=谓语;P=表语;O=宾语;O1=间接宾语;O2=直接宾语;C=宾语补足语

五个基本句式详细解释如下:

1.S十V句式

在此句式中,V是不及物动词,又叫自动词(vi.)。例如:

He runs quickly.

他跑得快。

They listened carefully.

他们听得很仔细。

He suffered from cold and hunger.

他挨冻受饿。

China belongs to the third world country.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The gas has given out.

煤气用完了。

My ink has run out.

我的钢笔水用完了。

2.S十V十P句式

在此句式中,V是系动词(link v.),常见的系动词有:look,seem,appear,sound,feel,taste,smell,grow,get,fall ill/asleep,stand/sit still,become,turn等。例如:

He is older than he looks.

他比看上去要老。

He seen interested in the book.

他似乎对这本书感兴趣。

The story sounds interesting.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趣。

The desk feels hard.

书桌摸起来很硬。

The cake tastes nice.

饼尝起来很香。

The flowers smell sweet and nicc.

花闻起来香甜。

You have grown taller than before.

你长得比以前高了。

He has suddenly fallen ill.

他突然病倒了。

He stood quite still.

他静静地站看。

He becomes a teacher when he grew up.

他长大后当了教师。

He could never turn traitor to his country.

他永远不会背叛他的祖国。

注意:有些动词同时也是及物动词,可构成SVO句式,例如:

He looked me up and down.

他上下打量我。

He reached his hand to feel the elephant.

他伸出手来摸象。

They are tasting the fish.

他们在品尝鱼。

They grow rice in their home town.

他们在家乡种水稻。

He‘s got a chair to sit on.

他有椅子坐。

Please turn the sentence into English.

请把这个句于泽成英语。

3.S十V十O句式

在此句式中,V是及物动词(vt.),因此有宾语。例如:

I saw a film yesterday.

我昨天看了一部电影。

Have you read the story?

你读过这个故事吗?

They found their home easily.

他们很容易找到他们的家。

They built a house last year.

他们去年建了一所房子。

They‘ve put up a factory in the village.

他们在村里建了一座工厂。

They have taken good care of the children.

这些孩子他们照看得很好。

You should look after your children well.

你应该好好照看你的孩子。

4.S十V十O1十O2句式

在此句式中,V是带有双宾语的及物动词。常见的须带双宾语的动词有give,ask,bring,offer,send,pay,lend,show,tell,buy,get;rob,warn等。例如:

He gave me a book/a book to me.

他给我一本书。

He brought me a pen/a pen to me.

他带给我一枝钢笔。

He offered me his seat/his seat to me.

他把座位让给我。

注意下边动词改写后介词的变化:

Mother bought me a book/a book for me.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

He got me a chair/a chair for me.

他给我弄了一把椅子。

Please do me a favor/a favor for me.

请帮我一下。

He asked me a question/a question of me.

他问我个问题。

注意,下边动词只有一种说法:

They robbed the old man of his money.

他们抢了老人的钱。

He‘s warned me of the danger.

他警告我注意危险。

The doctor has cured him of his disease.

医生治好了他的病。

We must rid the house of th erats.

我们必须赶走屋里的老鼠。

They deprived him of his right to speak.

他们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

5.S十V十O十C句式

在此句式中,V是有宾语补足语的及物动词。常带宾语补足语的词有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名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常见的可接宾语补足语的动词很多,哪些动词可接哪几种形式作宾补,须根据动词的惯用法而定,不能统而概论。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y made the girl angry.

他们使这个女孩生气了。

They found her happy that day.

他们发现那天她很高兴。

I found him out.

我发现他出去了。

I saw him in.

我见他在家。

They saw a foot mark in the sand.

他们发现沙地上有脚印。

They named the boy Charlie.

他们给这个男孩起名为查理。

I saw him come in and go out.

我见他进来又出去。

They felt the car moving fast.

他们感到汽车行驶得很快。

I heard the glass broken just now.

我刚才听到玻璃碎了。

He found the doctor of study closed to him.

他发现研究所的大门对

他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