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留下来陪你生活,一起吃点苦再享享福,我想留下来陪你生活,幸福不要多只要我心感觉够,我想留下来陪你生活,一起流点汗再唱唱歌,我想留下来陪你生活,故事不要多只要精彩就足够。
2 每张照片,存在于时间里的每个“一次”,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总是以“从前有一次”开场。每张照片也可以是一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
3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至少让你不再离我而去。
4 我读故事的时候就像看电影,全是流动的画面和各种各样的色彩。书籍对我来说是十分真实的。我及其崇拜艾米莉.狄金森,她说:“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可以带我们到遥远的国度。”。
5 也许会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老到孤独无依当所有的故事都成为背影就在心底种下一树菩提只要一点禅意,一点点慈悲那时候,任凭光阴静静流去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6 家。家就是波亚,是斯普罗尔,是波士顿亚特兰大都市轴心。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
7 年轻是创造故事的资本,也是毁坏故事的元凶。
8 如果大人都不相信童话,为什么又要不断地对孩子述说,他们不相信的故事呢?
9 如果我的爱情回忆在化为一份记录性书写时,有任何的意义,那便是希望每个读着这些故事的男孩女孩,都能从中获得一点点,相爱的勇气。
10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的地方,似乎也就在这一点上,不再那么强调主题,却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11 为什么你的名字像四月的蔷薇,为什么所有的故事都如九月的江水。
12 在google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113000000条结果,但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44900000条结果。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
13 如果有一天你长大了,不再爱十七岁的人,不再看十七岁的故事。请你,忘记我。
14 世间太多故事,其实都没有胜者。
15 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
16 我们甘愿被别人的爱情故事扰乱心绪,一如既往地只看见我们想看的,只看见别人想给我们看的。
17 但我们之间的故事,却没有因此结束。八年的喜欢,让我们之间拥有了更深刻的联系。比情人饱满,比朋友扎实。那是,羁绊。
18 这并非英雄的故事,不需要立志成为英雄的人。
19 笑着就是让我们保持尊严。我讨厌无望的悲观,我觉得不管故事有多悲惨,都应该有笑声。笑声,是我们能够给予自己的最大奖赏,而且笑得要有力量。
20 “每一个小孩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大人说。“每一个大人都是一本呆板无聊的教科书。”小孩说。
21 多少故事,都是华丽地开始,落寞地结局。在既定的现实里,我们连疑惑都是苍白无力的,不管是点头,还是摇头,都要默然接受。
22 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
23 人如果总是往前走,那么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最后都可以变成自己谈话中的故事。如果知道这一点,那忍受这种事情就没有必要,重要的事情是确定自己真的是在往前走。
24 其实一路走来,每一个季节都有残缺,每一个故事都有暗伤。
25 有机会,我把我的故事都讲给你听。可惜没有这个机会了!
26 真正的故事只有那些不见了的相片才能讲出来,也许根本就没有照片,生活中的故事绝不是这些仔细框起来,或整齐地保存在信封里的照片能讲述的。
27 天下无非那么几个故事,男女们都在故事里,不知故事其实早就让古人演絮了,看絮了。
28 她知道了这个故事,而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想像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悲苦也就消失了.只要这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现实也就不再存在。
29 所有故事都有落幕的时候,穆念慈将不会再出现在我们这个故事中。但是她还是存在于汴大校园的某个角落,她依然在,如同谢了的花融进了土里,化成灰或者泥泞。不过那朵花已经不在了。
30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又会影响到下一个人,世界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连成了一个故事。
31 生命中的每一个故事,无论哭笑,无论结果如何,也一点一点地改变著我们的灵魂。我希望它终究是使我们变得更好。
32 灰姑娘的故事荒谬,灰姑娘是什么,是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有的'一个女孩,虽然遇到王子之前命运不济,但至少是善良可爱、美丽动人的。
33 有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34 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35 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
36 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
37 真叫人难过啊,故事开头就是那么一个远离一切人的小世界,只有一对姐弟彼此拥抱,故事结束仍只是他们两个,和属于他们的世界一起毁灭。
38 十七岁的我肯定不甘于一见钟情定终身,我得土耳其浪漫故事剧这么短暂,然后很快就翻篇了。毕竟,还有整个世界在等着我呢。
39 一段段的故事,一边回顾一边向前,别人的情节总有我的画面。
40 仔细想想,这也不只是裕一和里香的故事呢。像我们也是,总有一天都会死。虽然不知道是明天、后天,亦或是数十年后。终点总有一天肯定会降临。所以我们或许也应该拥有裕一他们想要去拥有的心情吧。
41 有没有那么一个明天重头过一遍,让我再次感受曾挥霍的昨天,无论生存或生活我都不浪费,不让故事这么的后悔。
42 在每一次人与人相逢的一瞬间,就是一个故事的片段,其中蕴含着爱、错过和懊悔等等宏大的主题,当然最重要的,这一瞬间也蕴含着:希望。这是一种无望的希望,但是非常非常动人。
43 世界上有种故事你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一遍,因为没有解。有些故事仿佛注定,不是因为偶然,也不是因为错过,而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如果它恰好是场悲剧,那么它的悲剧在故事开始时就已经注定。
44 故事也许就该停在那一刻,停在我心潮起伏的悸动,停在你蒙昧未知的暧昧,再完满不过。
45 昨天掉的泪,是明天的诗,青春就该有故事。
46 一个人写一本书,只是为了记下所思所想,而不是说他自己的故事。
47 你自己的故事夹在像册里,像册尘封在遗忘中,真能遗忘吗?题在,青春扉页上的初恋梦。
48 琐屑的事件平常的事物被砸碎了然后被重建起来并赋予新的意义。突然间它们变成故事中发白的真相。
49 奔奔小老鼠的故事,点开全文谢谢。
50 到欧菲米亚来决非只为做买卖,也为了入夜后围着集市四周点起的篝火堆,坐在口袋或大桶上,或者躺在成叠的地毯上,聆听旁人所说的词语,诸如“狼”、“妹妹”、“隐藏的宝藏”、“战斗”“疥癣”“情人”等,篝火堆旁的每个人都要讲述一个关于狼、妹妹、隐藏的宝藏、战斗、疥癣、情人的故事。
1、掂一掂饱蘸千年的润泽 悲欢到底谁更多策白马啸西风 若我醉 就醉死在梦中
2、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3、云飞雾散 琼碎玉裂 望不尽殊途奈何嗟
4、千山冥冥恨离别 青裳渺渺人去也
5、羌声单薄红尘颠倒换谁凭栏 谁折腰
6、雁回时,人回首,如何逃你的美,不过忘川三生忘君归
7、江微凉月光 一袭孤单萧索 走在深秋飘曳的落叶里 走近那静如琥珀的时光
8、谁能情有独钟 生死与共 隔世亦相拥
9、约一片词海寄美丽 邀一抹渔火寄温馨 纵然你独行于泥泞
10、诗人总携人间烟火诗词里 山盟一句换白发一缕
11、渭水歌 恍若往生莲火 焚去你我的悲欢离合
12、少年一事能狂 敢骂天地不仁 才不管机缘还是祸根
13、一生就唱了这么一支歌,褪尽铅华后等你来和
14、落霞亦缄言,孤鹜亦无语,雕阑曲处,四望意茫茫
15、寻一方青石看暮云淡抹 既然秦朝风吹我
16、从别以后,几回梦缥缈,执手若无,泪溅花上
17、或许直到我祭献出一生的孤独 才敢记起你最后的眉目
18、年少风流 薰墨染 才情显 浅笑谈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19、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 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0、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21、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22、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
2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24、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
25、琴声转起 离魂夜 花落满地 追忆 沾衣云霜薄衫去
26、三千醉梦古老歌谣 温暖你我的一生一世一逍遥
27、红颜留世间百千法 只求一造化幸我年恰
28、朝暮不散,痴梦未央。四时不渐,人世未长
29、蓦然回首 谁为我 任一生蹉跎 谁倚门独守过千年约诺
30、墙垣缦藤萝 繁华湮没 昔城烟柳今宵怎如昨
31、念君化烛 泪尽相思灼 旧时堂燕今朝何漂泊
32、所求不弃,白头未得。岁月不息,繁华未矣
33、看尽千帆,徒见潮起潮落,空忆此情成传说
34、一别又经年 自古离恨伤 笛声喑哑断人肠
35、千秋功名 一世葬你 玲珑社稷 可笑却无君王命
36、开始想念 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 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
37、苦雨里,腐烂的草化成萤,带着她的怨念闪烁
38、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云恨未平
39、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40、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41、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 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
42、我有焦尾琴 弦断无人和 昔人已去高楼谁与歌
43、如果还能在雨天遇见,可否能邀画中的仙 赏花儿月圆
44、可曾知 明月照水非当时 相识迟 隔尘世
45、东风去 相隔百年却相遇 恨如此 缘不知
46、月色空燃 镜里桃花明艳 响板红檀
47、鬓边芳华一线 逍遥换是不换
48、掌间玲珑权变 此心断是不断
49、点数这无眠 月中天白沙水岸 五更寒
50、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河中石兽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知识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
一、作者引入新课
1、讲一小故事:
1、倾听有关纪晓岚的故事由作者纪晓岚这位大有关纪晓岚的儿时的趣事
2、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才子的小故事引入,说明这一“满清第一大学士” “风流才子”--纪晓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其才 (自由发言,分散回答)、 趣,从而也掌握一华了。
3、参照注释,知道有关些必要的文学常识。
4、组织学生讲一讲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
5、引出《阅微草堂笔记》 共24卷,记述狐鬼神怪和见闻琐事。
二、朗读,感知课文
1、 范读、领读课文 、跟读,反复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1、引领、点拨学生扫清课文的 先自己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对照注 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字词理解障碍。 释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 形式,来解决疑难
2、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后分小组讨论: 问题,降低难度,试翻译课文,弄懂大意。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内来 进而培养学生这种讨论解决。 阅读浅近的文言文
关键词: 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干 阅 已
①圮:坍塌 ②曳:牵引
③湮:埋没……
3、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再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 想法。
四、积累文言字词
以考试的形式,积累文言 有问有答的: 在课堂有剩余时间字词的解释 掌握: 的情况下,增置此选派一学生为主考官 啮:咬,这里指沙子被水的反作用力 环节,使学生对课提出问题,同学回答 冲刷。
课后作业:
A、B级学生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能够在上游找到石兽的道理。
C级学生抄写并翻译课文。
河中石兽教案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难点: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3、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优势十分明显。
【朗读课文,翻译】
1、翻译全文。
2、完成《学辅》P86 第2、3、4题
3、理解重点词。《学辅》P86第5题。
4、 重点理解的句子: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概括各层大意。
【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
3、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试归纳总结。
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这说明了什么?(《学辅》第12题)
6、结合全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
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把握文章主旨】
8、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辅》第11题 )
【写作鉴赏】
1.层层铺垫。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河中石兽教案3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2、 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轶闻】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 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便划着几条小船, 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i),“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众服为确论。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转转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求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思考问题。
1、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 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 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