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使用长短句的好处合集66条

时间: 2022-09-12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文中使用长短句的好处合集66条

主导思想:

中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对其产生恐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难,学生理解难,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

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3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训练方法

讲练结合法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鉴赏能力

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训练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知识储备 有备无患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散文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头脑中有这些知识,分析时才能有依据。

(一) 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 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 散文分类

狭义的散文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三类: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 内容方面

象征、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

2、 结构方面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尾照应等。

(五) 散文的语言

质朴、自然

生动、形象

深刻、隽永

第二课时:

一、 明确考点 百战不殆

设计思路:学生结合经验,归纳考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收藏幸福》,了解题型,明确答题思路。

(一)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

解题时要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1.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2. 反复出现的语句。

3. 感情句。语段中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句子

4. 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5. 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6. 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二)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切忌“断章取义”。

(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常见的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四)语言欣赏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C、句式之美——如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五)感悟拓展

《语文中考说明》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做作出评价。” 方法指导:

1.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简明完整) 总结:

为了准确的筛选、整合和表达,答题时还需重视以下几个细节:

(1) 筛选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的依据。

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2) 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结构要大体一致,内容要涵盖的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二、掌握钥匙 临渊垂钓

收藏幸福

1、渐渐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地,人们一岁岁变老了。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地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当幸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幸福是灼人的。

2、为什么幸福是灼人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会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3、因此,幸福,其实是妙不可言的。

4、幸福的妙不可言在于幸福不是轻易得来的,就像从前一首歌中所唱的“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任何美丽的鲜花都始于一粒被人忘却的种子,幸福是创造的过程,

5、幸福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征程。

6、有人说,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穿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喜欢一个陌生人,或者,对着镜子微微一笑… … 这浅浅的感觉,我更愿意称之为“开心”,因为它们是瞬间展露的`,或是此时彼刻的。而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收获。

7、因此———

8、幸福是不需要表白的,幸福更不是用来炫耀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就像欣赏宇宙星空一样,在沉默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9、幸福是伪装不出来的,幸福更不是攀比出来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就像面对一道人的佳肴,十个人的味蕾会品出十种不同的滋味。

10、幸福是要小心呵护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

11、有人说,分享快乐,快乐就变成双份;分担痛苦,痛苦会减轻一半。快乐,其实也是开心的感觉,比起幸福的深厚,快乐就像鲜花上的露珠,阳光普照的时候,露珠就会消失……而幸福,则是那粒在泥土中不断舞蹈的种子,它的美妙的肢体暗藏在一份冷静的喜悦中。

12、 看到鲜花,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事物,有些人可以从心里深深地感知,有些人可以在梦中暗暗地向往,有些人只能从眼角偷偷地窥视,也有些人,连偷窥的勇气都无以产生… … 曾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幸福的蓝图,有些人可以在有生之年闻到花香采到甜蜜,有些人只在生命的终点被鲜花簇拥,还有一些人,只能是那么孤孤单单了无声息地别离尘世。

13、 有一天,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幸福,请把幸福收藏起来吧!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没有机会播下一拉种子,也没有时间等到花开的一刻,他们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担而不是为人分享。

14、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幸福,应该是你心中的一份禅意,悄悄地收藏起来,在静默无语中相伴一生的花样美丽。

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以“收藏幸福”为题的意图是什么?

2.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幸福”的理解是怎样的?( 3 分)

3.文中第10段“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醉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对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3 分)

4.本文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请以第三段为例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5.作者认为“幸福是需要感受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又提醒我们要“收藏幸福”。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品尝”到了哪些幸福?( 4 分)

三、 实战演练 提升能力

      设计思路:实战演练,学生分析考点、解题思路,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给你们批改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中的故事。思考: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书法家?书法家又怎样化险为夷的?

2、学生读后交流

书法家在给慈禧太后在扇面上题诗时忘记写“间”字,惹怒太后。书法家说他这是把王之涣的《凉州词》填成了词,当场断句。太后听后转怒为喜,连连称妙,得以化险为夷。

3、通过诗词比较,体会词的妙处,感受标点作用

(1)出示诗、词,齐读。

(2)体会王之涣的《凉州词》诗意、意境。

①指导学习诗题、字意(出示)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指玉门关。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②理解诗意: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③体会意境: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3)体会书法家所填词的妙处。

出示词,词与原诗相比眼前景色、所听到的声音有变化吗?没有。有哪些景色?声音是什么?词中再次通过黄河远上、孤城、杨柳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诗相同。但是通过“羌笛何须怨”中的“何须怨”劝慰将士不要哀怨,哀怨是没有用的。他的断句使比诗更含蓄、有深度。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哪有杨柳可折。书法家是妙用标点 化诗为词,展示了他的才华,佛爷转怒为喜,因而得以化险为夷。这就是标点的妙用,我们要重视标点的。板书:标点 妙用

4、学习诗词的简单知识。

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诗词的不同。我们来了解诗词的简单知识。出示: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古体诗只要求大体押韵,句式可齐可不齐,句数不限。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声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又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律诗的二、四、六、八句押韵,两联必须对仗。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密切结合。

师生朗读。

、通过故事,再次感受标点的魅力

1、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老财主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老财主根据自己主观愿望,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教书先生看后,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好了么?接着他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合约。弄得这个老财主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合约是什么呢?出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2、讨论:老财主、与教书先生怎样理解合约的,巧用标点表达出来。

学生同桌交流,出示:老财主(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教书先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

同学们,教书先生用智慧恰当使用标点惩治了老财。板书:恰当

、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1、同学们,你们搜集妙用标点句子了吗?生汇报,出示。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人多病少财富

某家有黄花少女人才十分丑陋全无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合作断句。

同桌试着巧用标点,表达不同意思。

3、展示汇报

用不同颜色笔加上标点,说说你要表达出什么?

、总结

同学们通过标点,你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小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运用。我们一定要重视标点。板书:重视

、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巧将标点变动,变成一首词或小剧本。(提示剧本有: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设计:

趣味语文

重视 恰当

(一)考点剖析:

“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常见句式有: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②肯定句和否定句;③主动句和被动句;④长句和短句;⑤整句和散句;⑥常式句和变式句。这些句式恰到好处的运用,对于表情达意大有好处。

特别要掌握疑问句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比句和对称句,以及常见的变式句。在作文中,能够运用排比句,无疑会给全文增加不少亮色,而语言素质不高的学生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句式训练可分三步:第一是变换句式,掌握句式的特点及其用处。第二是仿写句子,模仿创新,学习运用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句式。第三是按规定独立造句,创造性地运用句式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训练句式的目的在于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写作时灵活运用各种句式有什么作用?以议论文为例,用设问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用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用长句可以进行缜密的论述,用短句可以表达坚定的信念,用排比句有利于罗列丰富的论据,用对称句有利于形成鲜明的对照等,不一而足。

(二)名题举隅

按要求作文。

打开初中语文的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

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以“感悟语文课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

(特别要求:作文题目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2010年山西卷

一、回顾课文,精心筛选。初中课文近二百篇,内容和题材相当广泛。切忌选用熟悉的课文、作者或课文中人物,以避免雷同,千篇一律。这就需要精心筛选,做到在选材上出新,引人注目。避开大家印象深刻的《背影》《孔乙己》,尽量不写孔子、鲁迅,可写宋濂、法布尔等。

二、选好角度,立意新颖。

当然,并不是说熟悉的篇目、伟人就不写。如果对这些内容有独到的理解,能找准一个新的切入口,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表现,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三、注重细节,情真意切。

本题要求感情自然、朴实、真切,这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感情真挚的文章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写出新意。其实,只要考生善于捕捉细节,并能精心刻画,化平凡为伟大,化朴素为精美,必定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优秀作文。

考场范文1:

走进语文的“百草园”

山西一考生

肥胖的黄蜂在前面带路,轻捷的云雀停在我眉头,绕过那片碧绿的菜畦,我走进了梦中的百草园,不知不觉中一阵香气浸入肺腑、沁人心脾,是花香,还是书香?

—一题记

走进语文的“百草园”是我童年的梦想,曾不止一次地望着姐姐的语文课本出神,多想快快识字,好把那积蕴千百年的精华也保存在我挚爱的糖果盒中,那滋味定是无与伦比。

升人初中,美梦日益清晰,天天有语文课本相伴,日日在“百草园”中神游,一字一句,一花一鸟,也便了然于胸。我饮过五柳的酒,望过少陵的岳,赏过李后主的花;我迈进燕园古道,陪季羡林大师一起听古藤的泣诉;我同鲁迅一道回乡见证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我读懂了海伦凯勒无法感知光明的双眸中对美好生活坚定的.向往;我也明白保尔经历的苦痛,明白他那顽强意志体现的伟大,是多么令人敬仰……这一切,我无比虔诚地感恩,并对那蕴藏更多宝藏的文学世界充满向往。

园子不大,韵味无穷;书本虽小,海纳百川。走进语文的“百草园”,认真阅读,就不断从那字里行间窥见大干世界;认真领悟,就能不断从薄薄的纸张中增加生命的厚度;认真品味,就能不断地从黑色油墨中汲取丰富的知识。一篇好课文能让我欲罢不能,拍案叫绝。有许多课文甚至改变了我对人生消极的态度,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不变的真理。还记得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老师说,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还记得学习《热爱生命》一文时,读毕杰克伦敦笔下的主人公与狼搏斗求生存的画面,我泪流满面;还记得《背影》中父亲蹒跚爬上月台时的细节,令我重新认识父爱,收获温情……

我懂了这么多,但我更想做那“百草园”中的园丁,写下自己的感悟来纪念回报那些让我铭记一生的文学大家们。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件难事?我知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范文精解:

1、回归课本,品味书香。本文选取课本的内容来写,选材熟悉。把语文比作“百草园”,扣题准确,表达又亲切自如。全文从不同课文到不同作者再到自己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写起,既有一笔带过的内容,也有真切独特的感受,都是从这“百草园”中收获的丰硕成果,表达出学习语文的舒畅快乐之情。

2、详略得当,结构清晰。文章题记仿拟课文,下笔点题,引人入胜。接着紧扣题意,略写小学时对课本的期盼,详写自己对初中课文的内容和感受,最后表达自己渴望做一名“百草园”的园丁,结尾用诗词名句结束全篇,意蕴含蓄,美不胜收。

3、句式灵活,文采斐然。文章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其语言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感。

考场范文2:

仰望背影

山西一考生

一女子,静立在水边。

翩跹的衣袂,浸湿在清涟。

落日下,你的背影说不尽的凄美……

日升

犹如初升的太阳,你沾着露珠,夹着清香,婀娜着你的腰肢,从我的瞳孔中走进……正如刚进大观园,姐妹们都惊叹你的超凡脱俗,你的卓尔不群,你的婀娜多姿,那双似水如泉的含情目,那弯似蹙非蹙的柳叶眉,在你的桃靥里恰到好处,翻开那泛黄的古书,我的目光定格在你的脸上,但你却悄然转身,仅留下那绝美的身影,徒留我孤单在湖畔,成霜。

日升中,你的身影已定格在万千读者的心中,定格在我翻飞的思绪中。

投影

我希望是你指间的那泓清泉,映照你清水芙蓉的身影;我希望是你手中的那卷素纱,寄托你绮丽的才思;我希望是你手中的那柄花锄,传达你孤苦无寂的心声……倚在水边,你吟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疑问;凭着雕栏,你唱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哀怨;拄着花锄,你诵出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情。寄人篱下,你用丝帕浸湿无尽的泪水,用话语包裹你柔弱的身躯。没有王熙凤的洒脱泼辣,没有薛宝钗的贤淑端庄,更无史湘云的大气豪爽,在千万只眼的注视下,你唯将那孤寂的身影投在凄苦的心中,投在懂你的心中。

烈日下,你的身影在历史的胶片里轮回。闭上眼,满是漫长的午夜,你苍白的背影;睁开眼,那地上的光斑渐渐隐去,正如你离开这浑浊的人间。

日落

你消瘦的背影,更加凄凉,手指间,掩映着你含情的目,带泪的眼,受伤的身影。当你将写满往日情思的手稿一页,一页,幻灭在跳动的烈焰里,用你仅剩的一丝力气,割断与这红尘最后的一丝牵挂……我看到了你的背影,那么高大,那么耀眼。我知道,千千万万的读者都看到了,阳光下你闪烁的背影,看到在这琉璃世界里,你固守的最高价值……

朱自清的《背影》告诉我何谓父爱,而你的背影,却告诉我何谓坚守。

琉璃世界的红梅,我愿长梦不醒。

——谨以此文献给那颗仙草,希望在这六月的骄阳里,她的背影可以绵延无尽。

——后记

范文精解:

1、构思巧妙,富有创意。本文的题记简单几句话便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凄清的画面,一行一句,别致美观。熟悉历史的都能猜出作者写的是哪一位。正文以一天的时间(“日升”“投影”“日落”)为界限,将正文分为三片段。其间通过人物对比,突出文中那个“你”的凄苦与可怜。最后用后记的形式以“仙草”来委婉告知写的是林黛玉,明确主人公,解开悬念。全文以总分总建构,用小标题呈递,脉络清晰。

2、选材恰当,视角独到。本文从文学宝库中选取典型人物作诠释,表现出不俗的见地和对人物非凡的认知力。文章以林黛玉的认知为出发点,以背影为线索,选取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初进大观园、葬花、焚书三件事情,亮出黛玉的动人之处,形象地表现出黛玉的个性与价值。对黛玉的欣赏与赞美,体现为一个“坚守”。考生喜读书而善体悟,不从众而持己见,实属难得。

3、句式灵活,富有韵味。

文章笔泻才情,语言晓畅,句式灵活。尤其是排比句式的运用,有效地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大量富含哲理的佳句,更为全篇锦上添花。长句短句相结合,古诗名句相呼应,营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三)写作秘笈:

如本文这种对情感有特殊要求的命题,应该达到句式错落有致,语言灵动自然。这是语言有文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设问句与反问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要避免追求形式,不加推敲造成的句子糅杂,句式零乱的弊病,必须保证各种句式的灵活安排,使全文语势顺畅,承转自如,耐人品味。因此,在选择句式时要注意:

(1)根据文体特点选择句式。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适当运用结构相对整齐、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式和加强语气的否定句式;记叙文、散文类文章,应注重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句的抒情意味。

(2)合理变换句式。写作时要变换交替,各得其所,尽可能使行文节奏鲜明,生动活泼。整散句、长短句搭配,交替使用,要变化多姿,追求语言的整齐错落之美,浪漫飘逸之秀,文章自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对点训练:

按要求作文。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独善其身、善心长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善良。

请以“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善”是老话题,要获得读者青睐,就得要“老”中求“新”:一是挖掘老话题中的新含义,揭示时代赋予“善”的崭新内涵。二是进行形式手法上的新包装,可以描绘生活,表达真实感受;可以情景交融,打造人生情感世界。

张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