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勇气闻于诸侯短句集锦50句

时间: 2022-09-13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以勇气闻于诸侯短句集锦50句

记王忠肃公翱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阅读练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颁发

B.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别赠

C.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通“纳” ,放入

D.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通“帜 ”,标志,记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 以勇气闻于诸侯

C.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特示故人意耳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笔记文学一类的短文,记述了王忠肃公翱三件事,“忠肃”为谥号。

B.第一、二段表现王翱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不让第二个孙子参加科考,给寒士们提供进仕机会;不给女婿迁职调动。

C. 第三段写王翱代友藏珠,最后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表现了王翱廉洁自守,对朋友忠实的美德。

D.本文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运用了语言、行为描写和细节刻画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3分)

(2)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4分)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3分)

参考答案

4. A.赏赐

5. D.副词只 不过(A.副词坚决,副词 本来 B.连词用来,介词 凭 C.连词 那么,连词,可是 )

6. B.“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果仲孙有才,王翱不会阻挡他科考。

7. 翻译:(1)你的才华如果可以考中,我怎么忍心阻拦你。

(2)况且你的父亲把我调动到京城任职,如同摇下一片落叶那样简单,却坚决不肯,这是为什么呢?

(3)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

译文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简析

本篇所节选的“拒婿调迁”和“珠还原主”两则故事,表现了王翱公正无私、廉洁自持的性格品德。这在弊端如山,官贪污吏横行,贿赂成风的腐朽的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是在今天,对那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搞不正之风的人来说,也还有一定的'现实的教育意义。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笔记文学一类的短文,它的特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引自《笔记文选读·序》)因此它不象“正史”那样,在详细介绍人物生平的基础上,选取重大题材去记载人物在政治、军事等重大方面的事迹,而只是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拒婿调迁”、“珠还原主”两个典型事例,从人际关系上不徇私,生活上不贪财两个不同的侧面集中地表现了王翱奉公守法、清白廉洁的思想品格。同时文笔质朴无华,清顺流畅,毫无雕饰之感。它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记事言情,随笔所之,行所当行,止所当止,随手拈成而情节说得宛转,意思说得真切,作者的褒扬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描写人物,亦不事渲染,只疏疏几笔,轻轻濡墨,略加勾勒,即形象突兀,性格鲜明。如“拒婿调迁”一节,写王翱对夫人求情的反映,文章连用了“怒”、“取”“击”、“驾”、“宿”等动词,将王翱对女婿和夫人徇情营私的极大义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不愧为一篇“质胜”之文。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人也,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元康三年,先零遂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愁交质盟诅,上闻之,以问充国,对曰:“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后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击鄯善、敦煌已绝汉道。时,冲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使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陈,会明,毕,遂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勿击。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务,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宜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 豪靡忘使人来言:“愿得还复故地。”充国以闻,未报。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护军以下皆争之,曰: 此反虏,不可擅遣。 充国曰: 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 语未卒,玺书报,令靡忘以赎论。后罕竟不烦兵而下。

4.对中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虏久屯聚/解驰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

B.虏久屯聚/解驰/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

C.虏久屯聚解驰/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

D.虏久屯聚/解驰/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即十天干、十二地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之类就采用这种纪年法。

B.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文中元康三年。

C.纪日法有干支纪日法,序数纪日法,特定称谓纪日法,如晦是农历每月初一,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D.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也有年号和干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赵充国为人沉勇有谋略,通晓兵法,并熟悉民族事务。在抵御少数民族的战争中,赵充国审时度势,立下丰功伟绩。

B、少数民族之间订立同盟,皇帝心中不安,询问赵充国,赵充国认为少数民族之间联盟并非第一次,应及早做好防范。

C、罕羌首领靡忘向赵充国表示希望回到原来的土地,率族人归降。赵充国赐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去,这与朝廷想法一致。

D、皇帝担心赵充国年老不能为将,故意以需要多少军队来试探他。充国表示难以预测,需要亲临前线才能制定方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羌戎小夷,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5分)

(2)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5分)

参考答案

4、(3分) 选D

5 (3分) 选C “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6 (3分) 选 D 皇帝是担心赵充国年老,也询问过赵充国匈奴的情况,但这不是试探赵充国能否胜任。

7译文(10分)

(1)然而羌戎只是个小小的夷族,不久就会灭亡,希望陛下把此事交给我老臣去处理,不必为此事多担忧。(“然、属、忧”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 这是穷途末路的敌寇,不可逼迫太紧,缓慢驱赶他就只顾逃走而不顾其他,追及了他们就会回过头来决一死战。(“迫、走、还”各1分,句意通顺2分)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通知:通晓

B、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将:带领

C、后罕竟不烦兵而下/竟:竟然

D、充国振旅而还/振:整顿

2、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逾于老臣者矣/不拘于时,学于余

B、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不足为外人道

C、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D、缓之则走不顾/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充国“有大略”的`一组是( )

①无逾于老臣者矣

②常以远斥候为务

③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④充国徐行驱之

⑤虏赴水溺死者数百

⑥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充国年轻时就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了解边情,行军打仗时爱士卒,沉着稳重,这都是他作战取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B、赵充国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他到金城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途中,他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到西部都尉府后,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应战。

C、赵充国还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零羌劫持胁迫那些小部落一起反叛,罕羌首领事先派雕库向都尉报告,都尉扣押雕库作人质,赵充国放他回去,让他告诉首领:要与先零羌保持距离。他进兵到罕羌地域,下令不准焚烧村落,只可到田中去牧马,从而取得了罕羌的好感。

D、赵充国等到敌人久屯松懈之时,引兵去攻击,敌人望风而逃,他只慢慢地追赶,掳获了大量的牛羊车马。打胜仗后,他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万名士兵在当地屯田。到第二年五月,敌人投降的达三万多人,祸患平息,他请求撤除屯田士兵,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②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6、①行军时一定要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的壁垒。

②朝廷每有关四方夷狄的重大商议,经常请他参与军事谋划,询问计策。

参考译文:

赵充国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人,后来迁居到金城令居县,他为人沉着勇敢而又有远大的谋略,从小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通晓四边少数民族的事务。

神爵元年春,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用武力胁迫那些羌族小部落,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御史大夫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超过我的人了,希望陛下把这件事交给我,不要担忧。”皇上笑着说:“好吧。”

赵充国抵达金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时一定要作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壁垒,尤其能坚持稳重的策略,爱惜士兵,预先做好计划再打仗。这样就向西到达西部都尉府。每日犒赏士兵,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命。敌人多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应战。

当初,罕羌首领靡当儿派弟弟雕库来报告都尉说先零羌想要反叛,过了几天果然反叛了。由于雕库的那个部落也有很多人夹杂在先零羌中参加反叛,西部都尉就把雕库扣留下来作为人质。赵充国认为雕库没有罪,便放他回去,并让他转告各部落首领:“汉朝大军只诛杀有罪的人,你们要主动与先零羌保持距离,区别开来,不要落得一同被消灭的下场。”赵充国计划凭借威望和信用招降罕羌以及被胁迫的羌族小部落,解散敌人的同盟。

七月,赵充国引领军队偷袭先零叛羌屯驻的地方。敌人因为长久屯聚,十分松懈,望见汉朝大军丢下辎重想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慢慢地前进驱赶他们。有人说,你这时为饿了夺取财物而缓慢前进,会贻误战机。赵充国说;“这就叫穷寇不可迫啊!我们缓慢地追击他们只会一直逃跑不回头看,如果我们追赶得过于急迫他们就会转过身来和我们拼命了。”将校们都说:“对。”敌人掉到水里淹死的有好几百人,投降以及被杀的五百多人,俘获马牛羊十万多头,车四千多辆。汉军来到罕羌的地域,赵充国下令不许焚烧村落,不许在田地中放牧。罕羌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后来罕羌终究没有烦劳军队就投降了。赵充国于是献上主张屯田的奏章,提出撤出骑兵留下万名步兵屯田。

赵充国的奏章每次送上来,皇帝就发给公卿大臣们讨论。最初赞成赵充国意思的只有十分之三,中间十分之五,最后十分之八。皇帝下诏撤兵,只有赵充国留下来屯田。第二年的五月,赵充国上奏说:“羌人投降的有三万一千二百人。叛羌已经平定,请求撤销屯田的军队。”皇上同意了,赵充国整顿军队,凯旋而归。

赵充国请求告老回乡,皇上赏赐他用四匹马拉的安车、黄金六十斤,免职回乡。朝廷每有关于四方夷狄的重大商议,经常请他参与军事谋划,询问计策。赵充国享年八十六岁,在甘露二年去世,谥号称为壮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揆度( ) 苗裔( ) 扈从( )

孟陬( ) 搴旗( ) 肇锡(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提贞于孟陬兮 贞:正。 B、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没有。

C、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思 D、纫秋兰以为佩服 纫:联缀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纫秋兰以为佩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 ④路幽昧以险隘

A、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③和④句的两个“以”字不相同。

B、①和②句中的两个“以”字不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两个“以”字相同。

C、四句中的“以”字均不相同。 D、四句中的“以”字均相同。

4、下列诗句在文中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太祖观察我出生时的气度啊。

B、恐年岁之不吾与——忧心岁月不会等待我。

C、春与秋其代序——春天和秋天自然地依次替代。

D、恐美人之迟暮——担心君主一天天地老了。

5、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后裔,所以他必须要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联”“皇”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此句表明屈原出身于楚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6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1)诗人担心时间流逝,岁月不等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日月运转不停,季节交替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升

阅读屈原的《涉江》部分段落,回答1~3题。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旦余济乎江湘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B.在乎山水之间。C.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知其所止。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李牧连却之B.粪土当年万户侯C.驾青虬兮骖白螭D.吾从而师之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借代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B.本段交待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吾知”的'楚国现实。

C.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阅读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一诗的前三节,回答4~5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4.对这三个诗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帝子,指湘夫人,在神话传说中她是古代帝唐尧的女儿,女子古代也可以称子。B.“与佳期兮夕张”句的意思是等待良辰美景的到来,傍晚时分,我已打扮停当。C.第二诗节的后两句是说,鸟为何翔集于蘋草中?网又为何挂在树梢上?D.“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意思是眷恋夫人啊,我朝思暮愁。5.对这三个诗节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洲渚、秋风、水波、木叶、香草等自然意象组成了一幅洞庭秋景图,并传达出一种萧瑟的色调,正因此,增加了湘君的悲愁。B.“目眇眇”暗示着那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罢了,湘夫人并未真的降临。C.从“登白薠兮骋望”?“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等诗句可以看出湘君寻湘夫人的一往情深的期待。

D.这首诗与《湘君》是姊妹篇,表现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因久候恋人不到产生的惆怅落寞的心情。阅读《屈原贾生列传》,回答6~8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说人坏话,巴结奉承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派的人)之害公(公正的好人)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离,通“罹”,遭受)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方正:_______,穷:_________,信:_______,约:______,微:_______。

7.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骚”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链接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备考资料

文言虚词“以”用法举例

为,因为 例:

⑴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而。 例:

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目的连词)

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连词)

(3)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修饰关系连词)

3、拿,用,把。 例: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用、拿)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4、以为,认为。 例: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5、凭,靠。 例:

以勇气闻于诸侯。

6、按照,依照,根据 例:

⑴余船以次俱进。

⑵贵以近知远。

7、通“已”,已经;止。 例:

⑴固以怪之矣。(已经)

⑵无以,则王乎?(止)

8、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9、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10、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为」

1、把......当作或作为。例: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认为。例: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3、把......制成。例:

铸以为金人十二。

课内巩固答案

1、 揆度kuí苗裔yì 扈从hù孟陬zōu搴旗qiān肇锡cì

B(淹:停留)

C(①介词“用” ②连词,表目的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并列)

A

D(A“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不当。B“苗族人的后代”不当。C皇考,对亡父的尊称;联,我。)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课外提升答案

1.B(提示:相当于介词“于”)2.A(提示:A是使动,其余是意动) 3.A(提示:采用了象征手法)4.D(提示:“公子”是男性)5.B

6.品行端正困窘忠诚简洁含蓄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8.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考链接答案(1)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答:清冷、幽静;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