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坛过去,有一座奇形怪状的假山。假山上有个亭子掩映在绿树丛中。它的柱子是红色的,亭顶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亭子里的天花板上画着许多美丽的图案。几位童颜鹤发的老爷爷正在里面下象棋,欢度着幸福的晚年。喷水池的那边有一条长廊。长廊里面,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作画,有的人在谈天。 啊!这仙鹤喷泉,这鲜花绿树,这亭子假山??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人民公园的一角,多么迷人啊!
3、一进公园,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那绿色的山连着绿色的水,绿色的水倒映着绿色的山,再加上山顶白塔耸立,岸旁杨柳拂动,湖光山色,异常美丽。
4、登览万春亭环顾远眺,只见南面故宫的金色琉璃瓦顶,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西面的.白塔似一只白玉瓶,北面的亚运新村高楼林立。
5、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攀钢一片灯火辉煌,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还要富有吸引力。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
灿烂光华的鲜花。灯光一闪一闪的,更像建设者们智慧的眼睛。
6、月明星稀的夜晚,家家户户的窗户里射出明亮的灯光,就像天上的群星陨落人间。
7、花坛旁是平坦的水泥道。我走在水泥道上,透过前方苍翠的树叶,挺拔的枝干,看到了一幢幢楼房有规则地分布在四周。这里还有碧绿的草地,微波荡漾的湖水,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色古香的亭子。
8、我家对面的王府饭店就像玉皇大帝的灵霄殿,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9、忽然,所有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在马路上,街道像镶嵌了一串美丽的珍珠,过路行人的身上仿佛都披上了漂亮的彩衣。
10、公园一角的景色美丽极了。近处,池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绿宝石。湖正中,有一朵绽开的粉红色的石荷花。荷花上站立着一只用水泥塑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它
右脚站立,左脚抬起,扑扇着翅膀昂着头,从嘴里沙沙地喷出像柳条一样的晶莹透明的水花。那一缕一缕珍珠般的水花,在阻光下显得五彩斑斓,时而来的一阵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
11、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卧龙山下。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犹如三块翠玉镶嵌在碧水之中。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
12、东方宾馆的东边是越秀公园,林木苍翠欲滴,高大的电视塔,巍巍古朴的五层楼,耸立在越秀山巅,秀丽壮观;西边是流花湖公园,处处红花绿树,碧水盈盈,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北面是宾馆正门,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隔路相对;往北看,友谊剧院,国际电讯大楼,广州火车站,高大建筑物一座连着一座,气魄十分雄伟;向南望去,整个广州城的风光秀色都一齐映入眼帘。
13、机场真大啊!椭圆形的飞机跑道旁有一片空旷的草坪,正中央有一座华丽的航空指挥台。
14、白天,灯柱上的灯闭了“眼睛”,到了晚上,一串灯都亮了,那灯光洒在池水里,池水就像飘着一层白银,真美极了。
15、在荷花盛开季节,茶亭公园内绿树成荫,荷包满塘,清香远溢,令人流连忘返。 茶亭公园永远微笑着等候您的到来!
16、照明灯洒下桔色的光晕,整个商场显得典雅素洁,仿佛步入长长的画廊。描写现代夜市的句子。
17、唐乐宫以它那新颖独特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每一位来古都西安游览的客人。在宫前,游人们赞叹不绝地观看那翘起的飞檐。它们有的像将要腾空飞起的雄鹰;有的像顽皮的小猴子,骄傲地翘起了美丽的尾巴:有的像奋起的金蛇,把头伸向蓝天。
18、一走进自动开启的宾馆大门,人们仿佛不是进入了宾馆,而是来到了充满鸟语花香的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大自然的景象,近处,花草繁茂,清泉潺潺,红鲤青卿,漫游其间。远处,假山重叠,怪石嶙峋,山上有亭,翘角飞檐,金顶红栏,小巧玲珑,煞是奇绝。亭下有泉,先成渠水,汩汩流出,倏然间,又沿山崖飞流直下,形成飞瀑,宛如玉带轻飘,明珠四溅,演奏着一曲天然交响乐。山上铁树峥峥,棕榈青青,新竹吐翠,芭蕉含情。各种鲜花,争芳斗艳。描写现代夜市的句子。
19、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金沙江两岸,像是保卫钢城的威武士兵。
20、夜色中,更富有神秘的色彩,在四周景物的衬托下,大桥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观,五座高如铁塔似的灯群就像五个星座一样,把整个桥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21、街中心设有一个大花园,五颜六色的彩旗拉起了花园的围墙,空中绳子上挂着五彩缤纷的彩灯,一闪一闪,好象是缀满珍珠的彩带。
22、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23、天福大酒店象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市中心,最奇特的要算楼顶上旋转式餐厅了。只要坐在餐厅里,一小时内旋转一周,全福州的风光便可尽收眼底。
24、体育馆建筑在群众路旁,这是一座长八角形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平方米。建筑外表美观大方;墙壁下半部分用乳白色的瓷砖砌成,上半部分完全由玻璃板拼成,屋顶采用先进的薄壳屋顶,屋架是由无数根大大小小的钢管和钢球焊接而成的,安装时采用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整体吊装法。
25、看,公园的一角有多美。园中的百花在争芳斗艳,那杜鹃花牡丹花月季花放出一股股扑鼻的浓香。百花前面是一个湖,淡蓝色的湖水清澈见底,好象是一面镜子,又好象柔软的蓝绸缎。湖的中心有一个荷花型的喷泉,栩栩如生的假荷花上,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从远处看像真的一样。湖边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假山,千姿百态。假山前面有一个漂亮的亭子,亭子里坐满了人,他们有的在谈话,有的在休息。亭子对面有一个走廊,走廊后面有许多松树柏树杨树梧桐树,这些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在朝人们含笑点头。
26、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好像水晶宫,灯火辉煌,宽敞明亮。
1、真正爱上一个人,他就变成你心底最柔弱的一部分,除了留意呵护,你别无选取。你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求回报地爱他,像喝水吃饭一样习惯。就算他不够好,可你就是爱他,无可救药。
2、一切都应有个了结,了结我一切的宿缘,了结曾拥有,放弃该放弃的和不该拥有的?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自己的心痛的已失去了知觉,不懂得什么?什么都没有了,起因却没有结果的爱,怀念又有什么用,在别人的眼里只是属于一个过客,一个不值得信任的过客,怀念是痛,放弃只会是心碎了而已,再见了。
3、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点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的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4、人生出现的一切都犹如梦境,谁都无法永远占有。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和曾经拥有的一切永别。经过的无论多么美好,终究只是一份记忆,得到的即使不如意也是上天的赐予。坦然面对经历的一切,平和对待得与失,让内心永远充滿憧憬和梦想,学会感受那些微小但真实的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让每一天都充满快乐!
5、当你不胖的时候,别人说你好瘦啊赶紧增肥。当你微胖时,别人说一点都不胖啊,多吃点。当你很胖的时候,别人说这样肉肉的好看,不用减肥。只有当你积重难返,减肥比戒毒还难时,别人才会说,好吧你该减肥了。所以,千万不要去听别人的话,对自己不够狠的人,再聪明也没法掌握命运。
6、每次你多做一些,别人就欠你一些。 让别人做得更好,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 善于钓鱼的人选用鱼喜欢的饵。 你不能让所有的人喜欢你,却能减少别人讨厌你的原因。 与人协商而不产生摩擦,是有待学习的一大课题。 多做一些,机会将随之而来。 为别人服务最多的人最富有。 服务的道路才能通往快乐的城市。
7、别把人生想的太难,感恩自己还活在这人世间。走过生命的逆旅,人世沧桑,谁都会彷徨,会忧伤,会有苦雨寒箫的幽怨,也会有月落乌啼的悲凉。但有限的生命不允许我们挥霍那份属于人生的苦辣酸甜。经历了风寒阴霾的苦砺,才会破茧在阳光明媚的日子。繁华落尽是平淡,喧嚣之后,依旧安详。经历后,日子依然在平淡和安详里流泻……
8、学做一把 "锤子",保持一份正气,敢于碰硬,不欺凌弱者;不做一把"尺子",总是不甘寂寞,一辈子说短道长。学做一把"梯子",保持清静心态,甘居人下,成人之美;不做一把
9、古人箴言:"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必丧利;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弃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业必堕"!
10、宽带不宽上网累,为伊消得人憔悴。
11、20多岁是―个让人迷茫的年纪。20多岁的史玉柱在浙大学数学,20多岁的马云四处碰璧,2O多岁的王石在戈壁滩上当汽车兵。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在人生最有力的3个[xx]年里,需要扎扎实实地靠自己。 ――IT界打工皇帝何经华的经验之谈
12、短暂的人生是一个短期培训班。几乎没有人不报名进去,又总是只有少数人能全优出来。可见人生课题解之不易。
13、人生好比一盘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把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准确,但我们却始终可以控制和调整全局的形势,不能因一一步走错便全盘皆乱。
14、人生中的许多机会,都是因为我们缺少那一点点勇气,没有完成最后的冲刺,把成功拱手出让了。
15、人生处处是考场,我们时时都应该交出满意的答卷,即使无人喝彩。
16、人的一生应像压路机一样,每走一步都要为别人留下一段平坦的生活之路。
17、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18、所以,人心一旦被名利牵制,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有智慧的人,在短暂的人生里,视荣华富贵如同浮云、梦境,也如草上的露水;而愚痴者则是被权势名利所迷惑。
19、人常说"虚名累人",虚名能为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感,但它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为了承受这么一个毫无价值的虚名,人们常常暗中钩心斗角,明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虚名之累,有什么好处?
20、逝水是不会有重归的,时间也不会重返,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人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昨天和今天没什么大区别,今天和明天也没有不一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但是我们个子长高了,慢慢又变矮了,头发由黑变白,这时才刚想起,该学的没有学,该会的没有会,该做的没有做,过去的时间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21、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成不了一个有成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功败垂成,不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才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
22、不可偏听偏信道听途说,除非自己亲眼见到才能辨别事件真伪。有些事非要你亲自尝试,才会体味其中的感受,也才能得到真实的结果。如现在娱乐节目中有一种一个传一个的游戏,传到最后一个时已经和原来完全变了样,这就是中间环节的误差。经历的中间环节越多,与实际之间的误差也就越大。因此生活中有条件亲身实践的事情,就应当亲自去实践。经历一定的中间环节,就有得不到正确认识的可能性。
23、那么怎样培养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呢?遇大事、难事,要提炼事情的重点,排列出主次,并用它解决问题,以增加自己的练习机会。分析后多与其他人沟通,修正个人观点,逐步培养分析事物的正确角度。
24、事物在萌芽状态而未露端倪的时候叫"机",而"机"在不非常明显时,是不容易被觉察的`。把握时机而有所作为叫"势","势"如果不发展到顶头是不会自动断绝的。因时制宜,就是对事物的各种态势进行准确的判断,使自己的行动切合实际,因时事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化,最终目的是保证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保证行动的成功。
25、世问之爱有多种形式,但唯有放手才是所有爱的最高境界。
26、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27、[人生哲理名句]生活其实很简单,别总是逼自己。很多事情其实没必要那么计较,干嘛让自己那么累呢?问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好处。如果是因为别人让自己那么累,想想为了那个人值不值得这样做。如果不值得何苦这样逼自己。人是为自己而活的,自己快乐了,过的才是人生。
28、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才慢慢恢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29、人生,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30、友谊!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说这个字的时候指的是茶余酒后愉快的谈话和相互间对弱点的宽容!可是这跟友谊有什么关系呢?
31、从一开始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赋其实只够做一个不正确的普通人。然后人就长大了。
32、人这一世:有风听风,有雨看雨,有爱则爱,无爱则待,看世间事,留平常心,做行善事,做乐观人。
33、走路时,每跨一步,就如同把脚带到地面,我们要把快乐、祥和、宁静带到地面。
34、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在是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爱上你。
35、对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只是个装饰,能装点在身上固然好,但是重要的还是把衣服穿好。
36、对真诚的人真心相待,对虚伪的人虚与逶迤。
37、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38、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脚挖不到
39、人生是过程不是结果,结果都一样;人生在质量不在数量,质量不一样。彩的都很辛苦,洞穿的就会豁达。
40、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得到而失去。不是因为贫乏,而是因为忘记了回头,是被心灵的诱惑骗到了无法再转身的绝壁上。
41、现实才是生活,但生活却不定现实。
42、心房要干净整洁,住进来的人才觉得舒服。
43、一定记得付诸行动,上帝是会眷顾努力的人得,越努力越幸运,我们一起加油!!!
44、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失意时你会需要他们。
45、人不能太忙碌,太忙碌便会觉得日子短暂得可怕;人不能太悠闲,悠闲便会觉得日子漫长得无聊。
46、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47、看起来幸福的人,心里也许有难言的苦;时常微笑的人,心里也许有无声的泪;炫耀生活的人,可能远没表面那么风光。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乐。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着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48、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9、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已,养生重于救命。
50、人生里面总是有所缺少,你获患上啥子,也就失去啥子,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本身到尽头要啥子。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会一无所获。
51、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52、当我们懂得珍惜平凡的幸福时,就已经成了人生的赢家。幸福是多样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生活是一种自我心态的调整,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
53、蔷薇花又开了,与那年的一样幽丽芬芳。竹篱栅栏下的蔷薇花之光斑,飘飘荡荡,带着浓浓的哀伤。闭上眼睛,悄然发愣,记忆深处,你笑唇比这花儿甜。
54、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55、无法给自己定位,人生就是盲目的,但定位要实际一些,要在满足感与成就感之间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56、目标是人生的方向,目标是人生的定位。求上目标得上中目标,求中目标得中下目标,求下目标得下下目标。
虽然有云水苍茫的失路之感,但是欧阳修还是听到了清辉中的歌声,听得很入迷,仍然享受着轻舟如飞的感觉。从这里,可以看到欧阳修和范仲 淹在个性上的差异。到了《醉翁亭记》中,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欧阳修大笔浓墨,渲染了一派欢乐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欢乐,而且与民同乐。这是不是说欧阳修 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处是开门见山。但这种境界,就 是在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欧阳修手中,也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而是经历了反复。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 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开门见山而后,径直写山水之美。先是写西南的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接着写水(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山水都有了,跟着写亭之美:翼然临于泉上。三者应该说都比较简洁。翼 然,把本来是名词的翼化为副词。虽然早在陶渊明就有过有风自南,翼彼新苖(《时运》),但陶氏是把翼化为动词,而这里则是化为副词,用来形 容飞檐,很有神韵。除此以外,并没有刻意的修辞痕迹。但是这几个短句却构成十分别致的感觉。别致感从何而来呢?有人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引用来作 一比较: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 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 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 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从 词语的意义来说,应该说翻译大致是确切的。但是读起来,其意蕴却可以说损失殆尽。这除了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误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译文把原文中很特 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阉割了。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开门见山;实质上,还在于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语气的基调。如果要作吟诵,不能尽情直遂地读成: 环滁皆山也。而应该是:
环滁皆山也。
只有这样,才能和全文的句子的语调统一起来。如第一段: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从 句法来说,一连八九个句子,都是同样结构(者,也)的判断句,都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语气二分式。这本是修辞之忌。景物描写以丰富为上,不但词语要 多彩,而且句法上也要多变,这几乎是基本的、潜在的规范。句法单调和词语乏采同样是大忌。而欧阳修在这里,却出奇制胜,营造了以一种不仅仅在语义上、而且 在语气上一贯到底的语境。这种前后二分式为什么值得这么重复,又能在重复中没有重复的弊端呢?关键在于,这种前后二分式的句子,不是一般的连续式,而带着 一种提问和回答式的意味: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先看到景色之美,然后才回答,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先是听到了声音,然后才解释: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先有奇异的视觉意象,然后才回答:醉翁亭也。
这 种句法结构所提示的,先是心理上的惊异、发现,后是领会。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在于,第一,先有所感,次有所解;先有感觉的耸动,后有理念的阐 释。第二,这种句法的重重复复,还提示了景观的目不暇接和思绪的源源不断。如果不用这样提示回答的二分式句法,而用一般描写的句法,也就是连续式的句法, 就得先把景观的名称亮出来: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
醉翁亭,其亭翼然而临泉上。
这 就没有心理的提示、惊异、发现和理解的过程,可真是有点流水帐了,太呆板了。欧阳修这篇文章的句法之奇妙,还得力于每句结尾,都用一个也字。这本是一 个虚词,没有太多具体的意义,但在这里却非常重要,重要到必须使用在整篇文章从头到尾的每一句中。这是因为也字句,表示先是观察之,继而形成肯定的心 态和语气。这个也式的语气,早在文章第一句,就定下了调子。如前面的引文把它翻译成: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
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
意 思是差不多的,但读起来为什么特别杀风景呢?因为其中肯定的、明快的语气消失了。有这个语气和没这个语气,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但是个语气,而且有完成句子 的作用。比如:《中庸》:义者,宜也。也用在句末,表示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此外,它还有一点接近于现代汉语的啊、呀。不同的是,在现代汉语 中没有啊,呀,句子还是完整的;而在古代汉语中,没有这个也字,就不能形成判断的肯定语气,情感色彩就消失了。比如:
仁者, 爱人。这是一个理性的、或者说是中性的语气,如果加上一个也字:仁者,爱人也。加上这个语气词,肯定的情感,就比较自信,比较确信了。《诗大 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果把最后这个也字省略掉,语气中 的那种情绪上确信的程度就差了许多。又如《左传》,齐侯伐楚,楚王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如果把句尾上的也字去掉,变成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不但语气消失了,而且情绪也淡然了。同样,我们已经读过的袁枚《黄生借书说》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如果把最后的也字 删除,变成少时之岁月为可惜;语气就干巴了。不少赏析文章都注意到本文从头到尾用了那么多也字,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也字在语气和情绪上的 作用,一般都误以为语气词本身并没有意义。殊不知语气词虽然没有词汇意义,但是其情绪意义却是具有抒情的生命的。特别是当也字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成 套地组成一种结构的时候,其功能是大大超出其数量之和的。
当然,重复使用也字,也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就是导致单调:句法的单调导致语 气和情绪的单调。但是,这种情况在《醉翁亭记》没有发生,相反,是情绪的积累递增。因为句法和语气反复,被句法的微调所消解了。文章并没有停留在绝对统一 的句法上,而是在统一的句式中,不断穿插着微小的变化。例如,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都打破了并列的 者也型的句子结构。这种微妙的变化,还是只是形式上的。更主要的变化,是内涵上的。在同样是者也型句子结构的排列中,情思在演进,在深 化:开头是远视,大全景(琅琊),接着是近观的中景(酿泉),再下来,是身临其境的近景(醉翁亭)。如果这样的层次还是客观景色的描述的话,接下来就转入 了主体的判断和说明:先是亭名的由来(太守自谓),再是为何如此命名(太守饮少而辄醉,年事最高)。这样的句子,表面上看来是说明,但是其中渗透着某种特 殊的情趣。情趣何来?因为这里说明的是自己,本来是第一人称的表白,却用了第三人称的说明。设想,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用一人称来写自己如何为亭子命名,甚 至可以带点抒情的语气,而情感和趣味则大为不同。而现在这样,先是像局外人似的说到有这么一个太守,明明喝得很少,却又很容易醉。明明年纪不太大(才四十 岁左右),却是自称为翁。这个自称醉翁的太守来到这里喝酒,却宣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中的情趣,至少有几个方面:其一,号称 醉翁,却不以酒为意;其二,不在意酒,正反衬出在意山水令人陶醉。这就不是在说明,而是在抒情了。文章到这里,手法已经递升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开头的描 写,第二个是说明,第三个是抒情。这里的情趣,全在作者有意留下的矛盾:既然意不在酒,为什么又自称醉翁,还把亭子叫做醉翁亭呢?这不是无理吗? 是的,的确无理。理和情就是一对矛盾。纯粹讲理就是无情;而不讲理,就可能在抒情。但是,欧阳修在后一句,对抒情又作了说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心里对于山水是有情的,不过是寄托在酒上而已。这是一个智性的说明,使得抒情的无理又渗透着有理。这已经是文章的第四个层次了。
文章的开头,目的不过是为了提出最为关键的是山水之乐。这种乐的实质是什么呢?接下去的几段文章就是对于山水之乐的一步步地展开。
首 先,当然是自然景观之美:从日出到云归,从阴晦到晴朗,从野芳发的春季,到佳木秀的夏日,再到风霜高洁的秋天,到水落石出的冬令,四时之景不同,而欢乐却 是相同的。(这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阴晴不同情感不同有多么明显的区别)山水之乐在于四时自然景观的美好,这是中国山水游记的传统主题,早在郦道元 的《三峡》中,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欧阳修这么几句话,文字很精练,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充其量不过是为他下面的新发现提供了山水画幅 的背景而已。下面这一段,就超越了自然景观,进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展开欧阳修的新境界了。
山水之乐更高的境界,不仅在于自然之美,而且在于 人之乐。往来不绝的人们,不管是负者、行者,弯腰曲背者,临溪而渔者,酿泉为酒者,一概都很欢乐。欢乐在哪里?没有负担。没有什么负担?没有物质负担,生 活没有压力。这实在有点像陶渊明的桃花源理想境界。但如果完全等同于桃花源,欧阳修还有什么特殊的创造?欧阳修山水之乐的境界,在于各方人士和太守一起欢 宴。欧阳修反反复复提醒读者太守与游人之别,一共提了九次。但是和文字的一再提醒相反,在饮宴时,却强调没有等级的分别:打了鱼,酿了酒,收了疏菜, 就可以拿到太守的宴席上来共享。欧阳修所营造的欢乐的特点是,人们在这里,不但物质上是平等的,而且精神上也没有等级,因而特别写了一句,宴饮之乐,没有 丝竹之声,无须高雅的音乐,只有游戏时自发的喧哗。最能说明欢乐的性质的,是反复自称太守的人,没有太守的架子,不在乎人们的喧哗,更不在乎自己的姿态, 不拘形迹,不拘礼法,在自己醉醺醺、歪歪倒倒的时候享受欢乐。和太守在一起,人们进入了一个没有世俗等级的世界,宾客们忘却等级,太守享受着宾客们忘却等 级,人与人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一切正是欧阳修不同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地方。这不是空想的、去了一次就不可能再找到的世界,而是他自己营造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是作者欧阳修于庆历七年在滁州写的,诗中把关在笼中的画眉和自由自在的画眉做了个鲜明对比,透露出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比较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①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地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章已经写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铺陈的,却非要旨,但也并非闲笔;郑重感慨议论的,貌似正确,却又予以否定,最后才引出正论,精辟入理,一鸣惊人。《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②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③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紧接着,作者将“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后写琅山“蔚然而深秀”,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这样层层递进,托出主景,引人入胜。“水声潺潺”“峰回路转”“有亭翼然”数语,写水,写山路,写亭,都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大山深处引出一亭,仅用几十个字,可见文笔之简练。醉翁亭既出,写景也暂告结束,转而为叙事抒情。作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前一问答,明白无疑;后一问答,隐约其辞,为进一步解释说明留有余地。行文至此,“太守”闪现,却不言明身份,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下文讲“醉翁”雅号的由来,也言简意赅。“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年又最高”,又暗含了一个“翁”字。两者合璧,遂有“醉翁”之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和“乐”是表象和实质的关系,“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
第2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先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在写景中,又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这样,静态的描写又体现了动感,丰富了表现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同样的句式,却又同中有异,节奏由二三变成了三二,形成错落之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野芳发而幽香”写春,“佳木秀而繁阴”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不虚。最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总结陈述,写朝暮四时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歇。
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这一段的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就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作者故意宕开一笔,不直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这样写,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实际是较偏僻落后的地区),表明野餐的简朴。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大城市王公贵族府第那样高雅,无管弦助兴。但射饮弈棋,猜拳行令,杯盏交错,“起坐而喧哗”的野趣,也是朱门高第的.宴饮梦想不到的欢乐。这里,太守又一次闪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作者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
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有叙事,更融入抒情和议论,托出全文的主旨。“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接下来写“乐”的几种情境:一是“禽鸟之乐”。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游人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又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它们的乐更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二是游人之乐。游人之乐怎样,前文已有描述,故此处略而不谈,只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显然,这种“乐”已综合了自然和人事两种“情趣”,有了“自觉”的成分,但还缺少理性的认识。三是太守之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那么太守是谁呢?及至文末,“太守”已出现九次,方才道出姓名,解开全篇悬念。文章也自然而止,且饶有余味。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1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二、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2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言简意丰,片语传神。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多为后人沿用。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欧阳修论文,主张“言简而意深”(《论尹师鲁墓志铭》),他特别推崇他的老友梅尧臣论诗的一句话,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见《六一诗话》),而这篇游记,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观点。
三、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除了21个“也”字的运用,全文还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散文化,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美感。最为典型的就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这篇记游佳作一出,盛传不衰。滁人惟恐失之,于庆历八年(1048)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