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都清扫了房屋的庭院,贴了春联、年画,到处焕然一新。
桓温很感激费长房的救命之恩,每年九月初九、便带着糕点登山远眺,希望再见到费长房,家中还插茉萸。千百年来,这便成了一种风俗。
终于,“盲歌会”正式开始了。没有什么开场白,盲姑娘高亢悠扬的歌随着欢快的鼓声响了起来。
人们身穿节日盛装,喜气洋洋,从怀里掏出新毛巾或手帕,双手伸开弯腰让彼此的毛巾或手帕碰到一起,互问“新年好”。
“七咚锵,七咚锵,七八隆咚锵!”随着这欢快的鼓声,秧歌队在“头儿”的指挥下,踏丁步,迈十步,飞舞彩绸,穿花打场。
7月是举办那达慕的黄金季节,整个绿色的海洋随着草原的盛会沸腾了。
深蓝色的夜幕下,喝足包谷酒的人们举着火把,纷纷拥向晒谷场,围着几堆篝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开始庆祝毕兹卡节日的狂欢。
“火把节”是撒尼人欢快的`节日,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表姐曾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过撒尼人欢庆“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我渴望去参加撒尼人的“火把节”。
吃早饭的时候,只见桌上放着一碗香喷喷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个粽子蘸了点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说:“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想了想说:“这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习惯呀!”我听得不过瘾,就央求爸爸给我讲粽子的来历。爸爸高兴地说道:“好吧,我现在就说给你听……”
彭阳人吃葱的习俗真是“堪称一绝”。他们吃的葱,从种类上分,可以分为小白葱、大白葱、红葱几种。小白葱的长相和大白葱没啥区别,都是绿叶白秆儿,只不过是比大白葱小些,可以说是缩小了的大白葱。因为小白葱的辣味儿淡,所以常被彭阳人生吞活剥。在集市上,小男孩拿着一把白葱狼吞虎咽般地往嘴里塞的情景屡见不鲜;健壮的种田人蹲在田埂上,一手拿葱,一手拿馍,有滋有味地吃着,那就更是常见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姐姐穿上节日的盛装去“走坡”。初一至初五是我们仫佬族传统的“走坡”的日子。这天,碧空如洗,阳光灿烂。当我们赶到“同年坡”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芳草葱翠的山坡上,歌声此起彼伏,婉转动听。有一男一女对唱的,有二男二女对唱的,也有成群男女对唱的。我们简直是走进了歌的海洋。这时,已有成对的青年男女了,他们成双结伴亲亲热热,正在低声谈论着什么:也有些青年男女,大概刚刚赶到吧,正焦急地吹着口哨,寻觅知音。
天终于黑了,几千只火把霎时点燃。一瞬间,这“光明之神”发出的火焰照亮了天空,照亮了石林大地,光亮如同白天一样。顿时锣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美丽的石林上空回荡。撒尼人高举火把转来转去,一支支火把如同一朵朵灿烂的星花。高举火把的人们,有时排成一直排,火把一上一下,扭来扭去,如同一条游动的火龙;有时围成一个大圆圈,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火环。接着,撒尼人同来观看的人围成了几个大圆圈,撒尼小伙子弹起了大三弦,撒尼姑娘跳起了她们最喜爱的撒尼族舞。姑娘和小伙子们真是越跳越欢快,周围的人们和外国的朋友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跳了起来。跳呀,唱呀!我们多么快乐,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了。
1、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2、宋朝有个包青天,断案如神保平安、七侠五义是好汉,英雄豪杰美名传、今有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传四方、
3、陶瓷故乡在中国,瓷都当推景德镇;陶器出现在史前,瓷器始于东汉间;洁白如玉薄若纸,透明如镜能照面;生活起居离不开,陶瓷文明震世界、
4、看中国的历史之路犹如西游记,历经坎坷,终成正果、看中国的经济市场犹如三国演义,各路群雄,争显才能、看中国的和平之路犹如水浒传,无论争斗,最终统一、看中国的婚恋市场犹如红楼梦,滥情增多,各自纷飞、
5、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饮茶静心能生津,静坐品味悟茶道,参悟人生苦与乐!
6、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
7、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8、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9、北京,彰显祖国的体育文化:贝贝游泳——速度快,晶晶举重——成绩好;欢欢射箭——得第一,迎迎长跑——用时少;妮妮体操——姿势美,大家拍手——齐叫好、个个都是小冠军,喜看五星红旗飘、
10、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11、大棚菜,遍地花,科学种田靠文化,绿色食品进万家,蔬果宝宝长得壮,全民健康你我他,我要游遍全中国,祖国文化顶呱呱!
12、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
13、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14、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15、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6、中医在我国古代起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国人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承载着人类医学发展的优良关念,愿中医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17、千年古国、世界上四大古国中唯一存在时间最长,文化传承没有隔断的国家。
18、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19、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20、我赛跑,刘翔笑;我投篮,姚明拇指翘;跳台跳马自由操,足球排球把水跳;游泳击剑又射击,举重竞走和柔道;我要做个全能手,世界排名我最高。
21、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2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23、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宋扬名,一朵青花绽放,元瓷从此名久远、斗彩五彩明渐起,惹一方妖艳、清法郎色彩鲜,名扬中外瓷中冠、无色传奇弥漫,中华瓷器名远。
24、中华江山美如画,群山交错如龙舞,千江万河碧水流,无垠草原绿如菌,豪气儿女爱中华。
25、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26、新加坡则从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
27、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28、中华儿女大家庭,兄弟姐妹是一家,尊老爱幼是美德,努力学习报祖国,富国强民共奋斗,爱我中华记心中。
29、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文化亢奋的时代,“韩流”来袭,势不可挡,西方文化不断“抢滩登陆”,多元文化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时尚前卫。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一方面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会带来传统文化的迷失。这是多么可怕!没有别具特色民族文化,必然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界的尊重!
30、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
31、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故我说:国学亦有大美。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先悟境界。孔子之美如一丝春风和煦而温暖,孟子之美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庄子之美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老子之美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
32、首先说传统文化中民俗的魅力。这是几千年代代相传的、为普罗大众接受实践的层面。包括节日习俗,生活中婚丧嫁娶习俗,服饰习俗等。今天,婚丧嫁娶习俗和服饰习俗等随着时代变革发生变化了,这也是事物变化的规律。节日习俗有过春节的习俗,串门拜年放鞭炮庙会等等;元宵节灯会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七夕习俗,中秋节赏月,重阳节习俗,腊八喝杂米粥等。这些习俗中,除了如何过节、吃什么之外,当然还有尊重老人,注重家庭亲朋友爱,缅怀圣贤,欣赏大自然和谐美丽等元素在里面,而不是过春节了大家包饺子吧,到端午节了大家吃粽子吧,到中秋节了大家发月饼吧,不是这样的表面肤浅到吃的程度的文化。
33、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34、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儒家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主要倡导政治统一、社会安定、道德规范,仁政以治、发展教育和生产等,这些思想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论调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倡导,同时也是对创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倡导,这些思想都能过在现代化的社会条件下继承下来。
35、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36、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达成的.共识。在西学东渐之过程中,在西方强盗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西夷东倭欺辱我族百年之后,国人痛定思痛,曾以为是传统文化的弊端带来了国家民族的衰弱,曾一度自轻,厚今薄古,重西轻东。但在社会文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时,又祭起传统文化的法宝,希冀能从中获得灵气、吉利和智慧,重塑文明发展模式,寻找人类发展希望和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悲剧式的喜事。但不管世局悲喜和命运跌宕,传统文化能重新回归人心,为人类文明带来希望,也还是合乎了传统文化的上合宇宙规律。
37、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包粽子赛龙舟,则反映中国老百姓对忠臣、对善良灵魂的爱戴,是社会大众善良品德的自我发扬。中秋节万籁俱寂,明月当空,让满天清辉充满心际,其实是让大自然的美洗涤心灵,人身心重新充电,具有这样的意义。月饼,瓜果都是辅助这种审美需求的物质手段。如果心不能沉下来领略它文化的魅力,只是机械地吃点应景的食物,那么哪一天不能吃月饼,哪一天不能包饺子,哪一天不能包粽子,但谁能说那天就过年了,过中秋节或端午节了。所以,应该从传统民俗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心灵上体会到它,而不是用嘴、胃、肠子来体会。
38、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著名学者季羡林应邀为北大学生讲讲“国学”,一个在当时颇显冷僻的题目。季羡林劝同学们找一个小教室,以免人太少,“面子不好看”。出人意料的是,能容下人的报告厅,连台阶上都挤满了人。在当时“商品经济”刚刚兴起的中国社会,这让季羡林热泪盈眶,认为大家对国学的热爱“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确,作为中华文明的观念载体,国学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花开满树,标示着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崛起之后的“精神还乡”。
39、弘扬民族文化,正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然而,在亢奋的社会时代,弘扬民族文化,可能曲高和寡,费力不讨好。不过,让人欣喜的是,一些有民族责任感的媒体扛起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近段时间,东北新闻网精心制作了四挡弘扬传统文化的视频节目,这四期节目分别为《解读千字文》、《精武辽宁》、《国乐之声》,《复礼》,这四档节目可谓是亦文奕武,奕乐奕礼,融合了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比较全面的诠释,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细细品味,虽然每期节目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但却让传统文化不在的霉涩难懂,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这些沉睡千年古老语句被时代换唤醒,变得鲜活生动。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字,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穿越时空,一个个叱咤风云了历史人物,荡气回肠的历史画面在脑海中不断的穿梭。
40、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事实上,早在、世纪,中华文化就已是欧洲宫廷中的时尚,文化巨匠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改编出戏剧《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后轰动一时。时下“汉语热”持续升温,孔子学院落户世界各地,也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迷人魅力。这份宝贵的遗产,更应该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宝库。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描写传统节日的句子,我们来看看。
1. 话旧他乡曾做客,登高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2.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3.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4.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5.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6.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0.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1.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2.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13.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14.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5.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16.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从桂月常圆。———中秋节
17.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
1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19.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
20.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节
21.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除夕
22.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4.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25.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6.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27.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8.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29.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0.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2.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5.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6.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37.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38.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39.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2.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3.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44. 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
45. 小径路上泪飞扬,清明时节人断肠。
46. 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47. 唯在端午,江南江北,共包粽子以寄崇敬之情;或在清明,一缕缕清烟直上,诉说千年不变的亲情友爱与隔世情缘。
48.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9.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50.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51.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52.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3.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54.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5.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