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生如夏花格言精练96条

时间: 2025-01-11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100

关于生与死的名言格言【经典篇】

1. 未知生,焉知死?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先进》

2.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3.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大车》

4. 生而必死,自然之理。北宋文学家 苏轼

5. 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明朝诗人 刘绩 《征妇词》

6. 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

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8.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迈陂塘》

9.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近代民主革命女志士

关于生与死的名言格言【精选篇】

1. 懦夫一生数死,丈夫只死一次。

2. 死亡和老人的距离并不比和婴儿的距离更近,生命也是如此。

3. 人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惜生存的缘故。

4. 隆重的葬礼不过是活着的人的一种虚荣。

5. 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6. 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7. 当一个人内心开始斗争时,生存就有了价值。

8. 死,对于智者并不是恐怖,对于善者并非是终点。

9. 有时,人死或许可以是一种刑罚,但并不等于赎罪。

1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 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

12. 死亡的恐怖是浪漫主义的,死亡的平静则是古典主义的。

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 死亡并不困难,生存则是非常艰难的。

1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 何为生?生就是不断地把濒临死亡的威胁从自己身边抛开。

17. 死,是将我们所有的秘密,阴谋,奸诈的面纱揭开的东西。

18. 生命的最大用处是将其用在某件能比生命更长久的事物上。

19. 生使一切人站在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来。

关于生与死的名言格言【热门篇】

1. 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 宋振庭

2.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3.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 伊壁鸠鲁

4. 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现代文学家 巴金

5. 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7.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日本小说家 村上春树

8. 管鲍之和,穷达不移;范张之谊,生死不弃。元代学者 许名奎 《劝忍百箴》

9. 人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死也是一刹那的事。德国诗人 席勒

10. 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明末清初文学家 蒲松龄

11.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国学大师,历史学家 陈寅恪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12. 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死如鸿毛。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13.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南宋诗人 汪莘 《水调歌头》

14. 语言是脆弱的,语言无法跨越生死,时间,痛苦,以及绝望。 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彼岸花》

15.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唐华阳颂》

16. 要到生死关头,利害相交的时候,才能知道一个人的真心。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胡雪岩的启示》

17. 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 《人类进化的驿程》

18.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宋代文学家 胡宏

19. 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 蒙田

20.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 《狱中诗》

21. 快乐是那么的陌生而遥远,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22. 你消灭的每一种缺点都存在着与它对应的长处,两者相辅相成,生死与共。法国作家 阿纳托尔·法朗士

23. 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 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24. 生是一个偶然,死也是一个偶然,然而有人却没想在生死之间这段路上存在着某种必然。

25.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生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活一天就战斗一天。乒乓球运动员 庄则栋

26. 我这一生大起大落,艰难坎坷多于顺利幸福。所以,我对生与死一直抱着极平淡的态度。乒乓球运动员 庄则栋

27.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现代文学家 巴金

28. 有先于死亡的死,也有超出一个人生活界限的.生。我们和虚无的真正分办界线,不是死亡,而是活动的停止。 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29. 自古艰难唯一死,难怪那些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生死之事置之度外的英雄豪杰,能够流传史册,名垂千古。武侠小说家 古龙 《月异星邪》

30. 不相调和的谐音丝毫也不能感动听众,只能使人激起一种类似看到一个江湖术士倒悬索上而在生死之间摇荡时所特有的情绪。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1.关于生与死的名言格言

2.教师的名言格言

3.爱的名言格言

4.道教的名言格言

5.爱国的名言格言

6.春天的名言格言

7.关于持节的名言格言

8.劝学的名言或格言

9.关于读书的名言格言整理

10.《格言联璧》的名言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

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⑴、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一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

【设计简说】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一、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美读。

【叩击心灵,感知大意】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

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同时,感知整体结构是前叙后议。

(二)精读。

【领悟内容,解读文意】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

①、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②、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③、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④、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读。

【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妙句做准备。

(四)赏读。

【整体回味,领略精妙】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生命》(美国、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思考问题:两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

(1)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选取一件事。

(2)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①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等。

【板书呈现】

叙述、议论

飞蛾的求生欲、生命的意义

香瓜子的生命力、思考、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生命的把握

铺垫、感悟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解决生字词。查找作者杏林子的材料(作品、生平)。

教师准备课件及音乐材料(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学生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师(过渡):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生齐读,教师强调1、2是重点。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之间互查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多媒体: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的音:

小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糟蹋

庸碌、辜负、骚扰、茁壮

⑴、找学生读,其余同学认真听。

⑵、纠错。

⑶、教师强调应注意的几个字词:憩、糟蹋、辜

2、师: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的课文。要想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认真朗读课文。首先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大家认真听,可以同时在下面小声仿读。

三、学法指导

多媒体出示朗读方法:

(包括语气、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作者列举的三件小事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事例、思想感情

飞蛾求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瓜子抗争、积极的人生态度

倾听心跳、坚强乐观面对生活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文章导语和题目思考。分析结束,全班齐读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段落。

五、研读赏析

师(过渡):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感知外,更重要的是读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朗读知识,边读边思考问题。

1、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说说为什么感触最深?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去谈。

学生先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进行赏析,赏析结束其他学生补充或评价。

在学生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如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在这里教师可以提问,竟然可否换成居然,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使人敬佩的感情(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

学生教师再读最具震撼力的段落。

师小结:文中香瓜子的顽强值得我们敬佩,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在生活中,无论什么事,我们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用奋斗让我们的人生更为光彩。

六、拓展延伸

师(过渡):课文学习完了,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你认为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珍爱生命?

师生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校园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可能就一些敏感问题发表见解如歹徒行凶时我该怎么办?有人在海里喊救命我该怎么办?,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不要去做无谓的牺牲,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要学会见义智为。

七、作业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等书。

2、阅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将自己的理由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事例、思想感情

飞蛾求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瓜子抗争、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倾听心跳、坚强乐观面对生活

本教案按新课程标准设计,注重对学生的的人文教育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2、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现在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胸口,听听你自己的心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从自己的心跳声中感受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遐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生命有关的一篇课文《生命生命》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铿锵有力)。

二、整体感知

1、现在请大家自学课文,带着要求:

⑴、读通、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⑵、自主探究:

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板书:

飞蛾求生

瓜苗不屈生长

听心跳

2、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骚扰、挣扎、跃动、欲望

砖缝、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3、听诊器、沉稳、震撼、糟蹋、有限:

(两位同学读)

哪些词语你们理解了?说意思,近义,反义,造句都可以。

生字词学得不错,不知道课文理解得怎么样?来看第二个问题

三、研读赏析

1、首先让我们走进飞蛾:

(课件出示第二段)

⑴、谁来读一读这个事例,其他同学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骚扰自己写作的飞蛾?

⑵、飞蛾面临危险时是怎么做的?

⑶、如果飞蛾会说话,你认为当时飞蛾会对自己或作者说些什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⑷、让我们再次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读这段文字:

过渡: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生命的存在。那么生命在一粒普通的香瓜子看来又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香瓜子

2、走进香瓜子: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请女生来读这段文字,并说说小小的香瓜子给了你什么意外?(评语:别说你很意外,作者和你也一样)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香瓜子的表现很意外?提示:从哪两个词?(竟然,竟)

表示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的,不可思议的)

就是这样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发了芽,还能长出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男生读这段话,读出你们不可思议的感情。(女生评价)

那我们就男女合作一起读出这不可思议的感情。

3、走进杏林子:

作者对于别的生命感受很多,那么对于自己的生命又是作何理解的呢?让我们走进作者杏林子。自读第四段,读了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呢?、评:你和作者一样有想法!

作者听着自己的心跳发出怎样的心声?

(课件出示我可以、、自己负责)读两遍。

举例说明:

⑴、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才算是好好地使用它?融入你的感情读这句话

⑵、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就是在白白地糟蹋它?

我们都不能白白地糟蹋生命,杏林子把没有说出来的话在最后一段中都说出来了,我们一块看看她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最后段。

其实,我觉得作者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生命的人,下面让我们了解杏林子。

课件出示。

四、总结

了解了杏林子、学了她的散文《生命、生命》我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创造价值,坚强乐观,不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