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律诗的写作要求摘录80句

时间: 2025-01-14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100

一、复习目的

总目标:让每一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考试,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有所疑,以考促学,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1.课标及教材要求清晰明了:

整体把握小学阶段应达到的目标。

2.学生情况了然于胸:

梳理问题菜单,把握教学的起点。

3.确定复习要点,系统地归类复习。

重点训练,循环上升。

二、复习要点(分类和综合相结合)

(一)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

(二)识字、写字

具体要求有:

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

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特别是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等。

3.能比较熟练的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4.能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词义;

5.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学过的汉字,行款整齐;

6.复习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是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三)词语(可以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

词语的复习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学过的词语,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

2.近义词,反义词指导学生会做“用字组词,并填空”的题目;

3.补充成语、成语归类;并能按要求写寓言成语、或者其他四字词语等。

4.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

5.能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6.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7.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规范的语言;

(四)句子

1.初步认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选择等简单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

2.能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能够准确使用修改符号

3.根据表达的需要,会变换句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第一人称陈述和第三人称转述的互换,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4.认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等修辞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5. 能按要求仿写句子,力求表达完整。

(五)阅读

具体要求是: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复习叙述的方法和写作的顺序,引导学生如何排列句序;

4.能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能理清写作顺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含义。

6.课内要求背诵的段落必须熟练掌握,重点段落要会默写,能按课文要求填空。

7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的好处;

8.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特别是说明方法的掌握;

9.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10. 认真阅读,了解著名作者的名篇佳作,了解作者的代表作及简介等情况。

11.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注意书名号的使用方法;特别强调“提示语”中标点的使用;

12.能够读懂古文内容,并能够正确选择相应的句子翻译。

(六)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能正确背诵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及作者简介,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七)习作(复习结合练笔)

1.以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

2.引导学生处理好文章结构,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要引导学生用笔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习作,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复习时应侧重于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

三、复习方法

1.主要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集体与自主复习相结合本校与外校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努力提高及格率;多让学生自主复习,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要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学生复习得轻松,效率又高。

2.讲练结合、考练结合、评比结合。

3.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四、复习进度安排

6.2复习汉语拼音

6.3——6.6复习字、词

6.7——6.9复习句子、标点符号的用法做综合测试一

6.10——6.13复习阅读、古诗词。

6.14——6.16总复习 做综合复习二

每天听写词语,隔天进行习作练习。

一、成语部分(共24分)

(一) 按要求写出下列成语(8分)

1、 含有动物名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示知识渊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给下列成语找出相对应比喻意思的成语(8分)

一箭双雕( ) 飞蛾投火( )

水落石出( ) 画蛇添足( )

虎头蛇尾( ) 掩耳盗铃( )

过河拆桥( ) 螳臂挡车( )

(三) 照样子,成语接龙(8分)

例:洗心革面 -→ 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1、 握手言欢 -→ ( ) -→ ( )-→ ( ) -→ ( )

2、 人一己百 -→ ( ) -→ ( )-→ ( ) -→ ( )

二、常用语部分(共24分)

(一) 照样子,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4分)

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10分)

出其不意--( ) 翻手为云--( )

福无双至--( ) 捡了芝麻--( )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

( )--一波又起 ( )--败事有余

( )--弃之可惜 ( )--后无来者

( )--焉得虎子

(二) 把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10分)

猫哭耗子--( ) 太阳底下点灯--( )泥菩萨过河--( ) 狗咬吕洞宾--( )猪鼻子里插大葱--( )太平洋的警察--( )大姑娘上轿--( ) 起重机吊鸡毛--( )水中捞月--( ) 千里送鹅毛--( )

三、古诗文部分(共22分)

(一) 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0分)

1、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世人若被明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经过不知难。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相处心连心。

(二)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12分)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忆江南》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课内外阅读部分(共30分)

(一)“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__岳,《咏华山》写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岁时咏诗一事,他咏的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__________》,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三顾茅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

1、《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三)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1、(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用兵--以一当十

4、(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5、(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6、( )断案--铁面无私

7、(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8、(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篇一】

一、一轮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20xx年9月—20xx年3月初

二、语文一轮复习建议

(一)端正心态,细水长流。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提高比其他学科慢。其实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怎样的时间范围。一星期,那或许不行;但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语文成绩提高慢的重要原因是在语文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进入高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多给语文一些关爱,相信它一定会“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打基础,还没有真正进行应试训练。历届高三同学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高三的专项复习见效最快。只要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去做,经过一段时间针对性极强的专项训练,语文成绩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回归教材,重视归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高考往往选教材中的主干核心知识作为考查内容,注重知识综合应用。重视教材复习是练“功”,而精练试题是练“武”,正所谓:练武不练功,到时一场空。第一轮复习一定要立足教材,积累基本功,功到自然成。

1、文言文、古诗。掌握老师点到的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诵读并通译所有文言文,尽最大能力感知文句的节奏;熟悉18个虚词的一般用法;背诵并默写考纲要求的文段。诗歌要求背诵默写并弄清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2、现代文。重视字词“音形义”的积累;梳理文学常识;尽量地从结构、表现手法理解文章;做写作方面的积累,精美文段、名篇名人、文学形象等。

(三)建素材本,走成功路。

准备两个本子:一作文素材积累本,一基础知识摘录本。一遇到自己不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每次模拟考试前都可以看一看,去去心疑,稳定心理。这些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选择题得分。

(四)抓好阅读,促进写作。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复习决不能只做题。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谁放弃了阅读谁就放弃了语文。高三时间宝贵,建议少读或不读流行小说、青春小说,读一些中外名著快读或导读之类的辅导书籍。建议每天抽20— 30分钟浏览报纸杂志,如《南方周末》《散文》《演讲与口才》《杂文选刊》《做人与处事》《格言》《青年文摘》《读者》《书屋》《读者俱乐部》等。适当做些摘抄,为写作储备素材。

写作素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1)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 围绕材料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2)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应尽可能涉及不同领域,古今中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注意素材的新颖、别致,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50个左右,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再也不会怕高考作文了。

坚持按一定规范写作,至少半月一篇习作,一定按平时所学规范写,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行文如何等等。一篇精品,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千锤百炼。

(五)连练边悟,注重细节。

要做适量的考点练习和综合练习。一要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每个考点的解题规律、技巧,并与实际做题过程相结合,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法宝;二要养成规范的做题习惯,如用笔在题中、选项、原文重点处勾画;又如分配好各大题做题时间,掌握考试的节奏。语文的小题分值较小,同学们做题一定要注重细节、分分必争,这也丢一分,那也丢一分,合起来也许就是10分8分。很多同学会因为“书写”,丢5—10分,甚至更多。 有些同学认为练字太难了,但想一想:练好字就可以提高分数,而且还不只语文一科受益,你练不练?所以说,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练就会有所得!

(六)亮采分点,用小标号。

如何亮出采分点?三个词语:层次、丰富、整洁。

答案有层次说明思路清晰、结构恰当,反之就是一锅粥;答案要求简炼,但丰富比写不满强;卷面不是万不得一的情况下不划掉重写,更不能涂抹,力求保持整洁。

三、知识点的复习方法

每一考点,一般都有相应的题型;每一题型,都有相应的设题原则、方法和陷阱。当然也就暗含着某些破解技巧。在高三复习阶段,通过训练,同学们要对每一考点、每一题型进行解题技巧方面的梳理。

(一)基础题目

l、字音、字形题:音、形、义结合

2、词语题(包括成语和熟语)

词语辨析:①有相同和不同语素的,重点分析不同语素。②没有相同语素的,重点分析具体语境。

熟语:注意感情色彩、使用范围、使用对象。

3、病句辨析题

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方法:①检查句子主干,看是否成分残缺。

②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不当。

③心里默读,看是否有句式混用或语序不当。

④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二)科学类文章阅读题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避免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切记要边阅读边标记(对重点信息如中心句、过渡句、终结句、总起句、关键词语等)。

(三)文言文阅读题

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要掌握课本古文,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实词辨析题代入法。通顺就对,不通则错。

2、虚词辨析题在完全不能了解、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妨分析两个词语在各自句中位置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可以归为相同用法。

3、性格归类题看清题干,利用好排除法。

4、内容归纳题文段与选项一一对应。

(四)古诗词

1、古文翻译题

翻译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文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①通读全句,圈定重点词语。

②保留地名、人名、官名,初译全句,理顺句子结构,难以直译就意译。

③查漏补缺,看成分是否完备, 补上不可缺少的省略成分和词语。

2、古诗鉴赏题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 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方法:①阅读——看有效信息(注释、题目、作家、诗眼、诗歌内容、问题提示),注意从“景”、“情”、“理”、“趣”几方面剖析诗歌。

②作答——问什么,答什么,贯彻“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什么效果”的答题规范要求。牢记运用有关诗歌理论知识,用术语作答。

3、名篇名句默写题

注意据义识记,避免错别字,注意书写规范笔画清楚。

(五)文学类文章阅读题

①答案要点大多可以文中找到,但要注意表述与问题所要求是否一致,不能生硬套用,必须在原文的基础上变换、整合。

②注意答案健全,注意答题规范,问什么答什么。要求简练但不简单,概括又具体。

③答题时应该分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有两点,6分至少有3点。

④对多个问题或多个考点的题目,要分层次写出答案,最好用小标号分开。

(六)语言表述题

内容:语段压缩、语句扩展、句子仿写、句式转换、图文转换、病句修改、句子排序、修辞手法。技巧:审好题干,照章办事。

(七)作文

l、审题包括审视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语”“提示语”“要求语”,从几个方面统一立意,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语”与“提示语”往往是作文角度切入的启发点,要建立起两者的内在关系。不妨运用“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的方法找到两者的对应点。

2、构思①从大脑中探索意象、事例、古诗名言、精彩文段(教材;素材本;现实生活)②筛选,尽量做到古今中外正反点面都全。③安排顺序。

3、行文行文是重中之重,而扣题尤为重要。篇首应当在50一100字提出鲜明的观点,开门见山让读者明确无误掌握文章立意。

中间部分的扣题也必须明确,段首或者段中应该都有相关信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文章没有跑题! 最好方法是对每段的段首都进行草拟。

结尾的扣题其实是对篇首的回应,要么是重申强调,要么是升华深化,要么是留有余韵。

4、书写①字体清晰,标点正确;②字数要求要达到,以750—800字为宜。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