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晋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7.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陈情表》阅读答案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
D.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9.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参考答案:
6. A 除:授予官职。
7. 【答案】B
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为动词,是;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
8. 【答案】D
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
9. 【答案】D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参考答案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赏析: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惟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 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 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 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 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 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 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 践踏
B、竟弃去 竟然
C、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功业
D、不减杨补之 逊色,次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而翁归 自与汝复算耳
C、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D、求者肩背相望 惟有饮者留其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冕“磊落有大志”的一项是
①冕小儿,恬若不见;②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③伊、吕事业不难致也;④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⑤人至不为宾主礼;⑥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少年好学,七八岁放牛时,听私塾学生们读书,回家时竟忘记了牛。后来他寄居在寺院里,夜里捧着书在长明灯下读,一直读到天亮。
B、王冕狂傲不羁,认为科考是小孩子都羞于做的事。有时遇到奇才侠客,就命酒痛饮,激昂慷慨,谈论古今豪杰的事,人们都叫他为狂奴。
C、王冕料事如神,天下太平时,他预言天下将要大乱,带着妻儿隐居到九里山。没过多久,汝颍就发生了战事,正像王冕预言的那样。
D、王冕胸怀大志,自比伊尹、吕尚。后来皇帝攻取婺州,王冕前往投奔并担任了咨议参军,只是不久就得病死去了,没能建功立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分)
②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3分)
参考答案
5、B.(竟:最后,最终)
6、B.(A均为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承接/代词,通“尔”;C均为介词,到;D均为代词,……的人)
7、C.(①表现王冕勤奋好学,⑤表现王冕狂傲不羁的性格,⑥表现王冕料事如神)
8、D.(是皇帝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不是王冕主动投奔)
9、(1)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4分,每错2处扣1分)
(2)①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3分,“痴”1分,“曷”1分,句子大意1分)
②当时国内无事,有人就斥责王冕荒谬。(“或”1分,“谬”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 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他母亲说:“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 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就偷偷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手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诵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 的,狰狞恐怖,王冕是个小孩子,但他安静坦然得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一样。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感到很惊奇,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其中呢? ”最后就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 情,别人都说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 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
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 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地后,又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荒谬。他说:“荒谬的人要不是我,那还有谁称得上荒谬 呢?”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 着书说:“只要我不很快死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就可以达成了。”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把酒写诗,写道上千首都不停,都像雄鹰展翅 高飞,像大海咆哮怒吼,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到他家,也不需要行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辞或者道谢。他很擅长画梅 花,功力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地,他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不久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长着漂亮的胡子,他为人心胸开阔,有远大的志向,但还没有得到施展就死了,令人惋惜。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为大家分享了王冕传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王冕传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 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 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 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 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 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 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参考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 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他母亲说:“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 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就偷偷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手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诵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 的,狰狞恐怖,王冕是个小孩子,但他安静坦然得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一样。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感到很惊奇,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其中呢? ”最后就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 情,别人都说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 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
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 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地后,又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荒谬。他说:“荒谬的人要不是我,那还有谁称得上荒谬 呢?”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 着书说:“只要我不很快死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就可以达成了。”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把酒写诗,写道上千首都不停,都像雄鹰展翅 高飞,像大海咆哮怒吼,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到他家,也不需要行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辞或者道谢。他很擅长画梅 花,功力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地,他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不久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长着漂亮的胡子,他为人心胸开阔,有远大的志向,但还没有得到施展就死了,令人惋惜。
阅读练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 践踏
B、竟弃去 竟然
C、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功业
D、不减杨补之 逊色,次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而翁归 自与汝复算耳
C、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D、求者肩背相望 惟有饮者留其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冕“磊落有大志”的一项是
①冕小儿,恬若不见;②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③伊、吕事业不难致也;④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⑤人至不为宾主礼;⑥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少年好学,七八岁放牛时,听私塾学生们读书,回家时竟忘记了牛。后来他寄居在寺院里,夜里捧着书在长明灯下读,一直读到天亮。
B、王冕狂傲不羁,认为科考是小孩子都羞于做的事。有时遇到奇才侠客,就命酒痛饮,激昂慷慨,谈论古今豪杰的事,人们都叫他为狂奴。
C、王冕料事如神,天下太平时,他预言天下将要大乱,带着妻儿隐居到九里山。没过多久,汝颍就发生了战事,正像王冕预言的那样。
D、王冕胸怀大志,自比伊尹、吕尚。后来皇帝攻取婺州,王冕前往投奔并担任了咨议参军,只是不久就得病死去了,没能建功立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分)
②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3分)
参考答案
5、B.(竟:最后,最终)
6、B.(A均为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承接/代词,通“尔”;C均为介词,到;D均为代词,……的人)
7、C.(①表现王冕勤奋好学,⑤表现王冕狂傲不羁的性格,⑥表现王冕料事如神)
8、D.(是皇帝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不是王冕主动投奔)
9、(1)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4分,每错2处扣1分)
(2)①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3分,“痴”1分,“曷”1分,句子大意1分)
②当时国内无事,有人就斥责王冕荒谬。(“或”1分,“谬”1分,句子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