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家宴散文
仲夏端午,中午时分,老伴女儿推着我坐的'轮椅,到北苑大雅棃赴亲家安排的聚餐。其时阳光灿烂,晃得眼睛直眯,风来和煦,不觉伸腰舒臂,喊一声:舒服。
女婿赶到半路来接我们了。亲家已早早在餐厅等我们,菜都已然上齐了。
大家见面,问声好,招呼一声,上座,敬菜,酌酒,开吃。
偶而探问身体可好,时而请嚐面前菜肴,说说端午典故,聊聊神州十号。吃喝恣意,谈笑尽欢。
有韵为证:
品过烤鸭两吃,再嚐烧烤牛蛙。
卤味蹄膀韧嚼,清蒸鲈鱼爽滑。
凉拌生菜清新,成都泡菜酸辣。
清炒脆香木耳,清蒸珍珠肉丸。
要盘武大煎饼,加个核桃甘蓝。
浅酌红酒微熏,相邀聚宴再三。
温馨宴饮不如家宴呵!
家宴轻松随意,无拘无束。不是那工作餐之清吃清喝时神经紧张,察颜观色,礼让三先所能相提并说的。
今日餐厅,皆是聚会之亲朋好友,竟无闹酒疯醉之工作餐徒。环顾左右邻桌,各各轻言细语,个个笑颜柔情,和气款款,春意融融。莫不沉醉天伦。
世风日新,百姓日子富足,不虚言也!
江苏家宴--散文
婚丧嫁娶,贺寿庆生,红白喜事,招待亲朋好友,免不了要置办酒席。农村里基本没有饭店,即使有些大的或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有家把饭店,最多也只能放个三、四桌,况且农村里做事不是一、两顿酒席能解决的,有时要连办两、三天,因此农村里做事往往就在自己家里置办酒席。
烧菜的大厨自然就请村里烧菜口味好的土厨师担当,再在本家族中邀上几位弟兄叔侄、婶子侄女的帮助打杂,俗称“跑忙”。“跑忙”的正常有分工,有专门负责生炉烧火端菜的,有专门负责择菜洗菜、洗锅刷碗的,有专门负责借锅碗瓢勺、桌子板凳的`。这负责锅碗瓢勺、桌子板凳的除了借还要负责还,主人周围邻居家这些东西满足不了酒席的需要,“跑忙”的还要到庄上更远的人家去借,然后或提或抬或扛费力地拿到主人家。为防止混错,这些锅碗瓢勺会被刻上名字、桌子板凳会被写上名字,但有时还是会搞混淆归还错,引起一些不愉快。
正常主人家里最多只能摆放个四、五桌酒席,但农村里置办酒席一般都在十桌八桌以上,因此就只有借邻居的家里摆放了,有时桌席很多,要借上好几位邻居的家里摆放。遇到刮风下雨,上菜端汤,十分不便。
不知何时,农村里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家宴”,它的出现让农村里做红白喜事的人家置办酒席省去了许多麻烦。家宴最早一般是由农村里的那些土厨师牵头搞起来的,他们看准商机,购置了火炉铁锅、碗碟瓢勺、圆桌方凳,雇用了几个打杂的,专门为农村里做事的人家置办酒席。
雇请家宴,根据办菜的档次,服务费每桌由最初的二十元,到现在的五十至上百元不等。做事的主人家只要根据厨师开好的菜单买好菜,剩下的事什么都不用管了。当然,有些人家买菜也嫌麻烦的,也可直接由家宴置办,每桌菜金由你定,三百不嫌少,八百不嫌多,保证价廉物美,经济实惠超饭店。
“跑忙”的自然不需再请了,根据桌席的多少,一般家宴都雇用着三至五个打杂的,择菜、洗菜、切菜,刷锅、洗碗、淘米,放桌、摆凳、上菜,无所不包。家宴所用的猪肉牛肉、青鱼草虾、豆腐卜页、黄瓜土豆,都是当天到附近镇上购买——新鲜;自来水池旁,几个大盆一字排开,一洗、二汰、三清——干净;农家土菜,土厨师的独门手艺,烧出来的菜口味——天然飘香。家宴等于将饭店的后场置于人们的眼前,你不用担心菜不干净、不用担心剩菜回锅、不用担心会吃上地沟油,真是让人看着舒心、吃得放心。
农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或大或小的院落,租上一个大帆布帐蓬,在院子里搭好,里面放上十桌八桌基本不在话下。原先农村里办酒席所用的八仙桌,被圆桌所取代,每桌坐的人数也由八人增加到九至十人,因此,也不需到邻居家里摆放桌子了,无论下雨刮风,上菜端汤,丝毫不受影响。你可尽情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把个浓浓的亲情和友谊糅合在那帐篷里。
家宴-随笔散文
家宴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亲人团圆的日子。照例,在这一天长辈们会做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就在中秋节的昨天,我就已经感受到来自“家宴”的气息,让我感同身受
团圆饭的第一道菜——道理饭
在昏暗的光线下,我坐在电脑桌前,手下的键盘不停地发出啪、啪的声音,显示屏出现的画面让我哭笑不得,或许是电脑画面太吸引人,所以直到眼角撇过一丝黑影,才知道父亲已经站在那好一会了。
还不等我开口,他便用一种近乎讽刺,不对、就是讽刺的语调对我说“咱是不是该把网掐了!”这不是商量的而是在向我发号施令。这引起了我的不快,不过倒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便随便“奥”了一句,不再开口。
不一会,母亲又走过来,看样子也早有准备,一下子说的我哑口无言,我不想吵,一方面她说的都对,我无从反击;另一方面,几年的百战经历让我明白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我又随便“奥”了一声表示不想多说。
团圆饭的第二道菜——寒心菜
我独自一人在明晃晃的光线下读着钱钟书的《围城》,眼泪不住的落在书面上,就在几分钟前,精通数学的父亲用简单的加减算的我今日有7个小时花费在玩上,只有4---5个小时在做作业。
隔壁,母亲用说给我听的声调对父亲讲:“今后周末她一天只能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我看他就是不经惯!”
周末对于我来说是愉快的,升到初三后的我每天十一点左右睡,六点半起床,每天七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让我力不从心,于是周末便成为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让我在学习的忙碌之余还可以多多的小憩一番。
团圆饭的第三道菜——理解茶
他们居然这样不了解我,难过之后,眼睛定在了《围城》上。
书中的男主人公为了不让乡亲们耻笑,于是便在其留学国办了一张假博士证书。这样的人还真悲哀,想到这,我不禁又念起自己的理想。从五年级起,不知不觉自己有了一种不考上博士绝不罢休的念头。可四年来的高考新闻又让我真真正正的现实起来,那个梦就变得又远又近,捉摸不透。
泪,再一次打湿了书的封面。此刻的我明白那梦需要我再付出远不止7个小时才能牢牢地捉住它,梦是遥不可及的,而现实确实转眼即到的。
此时我要赠与下一刻的我一句话:
Chancesareinmyhand。
团圆饭的第四道菜——梦糕甜
品完了茶的苦,就只有糕的甜了吧!
渔家宴散文
偶然的机会和妹夫一家到海边渔村体味了一次特殊的渔家宴,五味陈杂,苦乐交织,永远地刻在了记忆里。
小黑是土生土长的钦州渔村人,在南宁工作酷爱打篮球与妹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盛情邀请我们到海边玩。大年初四我们加入了高速拥堵的大军,行驶了近6个小时到了小黑家。渔村的房子一幢紧挨着一幢,小黑家堂屋里光线比较暗,就餐的地点由屋里搬到了门口,我们这些外来客加上小黑的兄弟姐妹五六个已把整个街前挤满了。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喜庆,两个大圆桌已经摆满了他们自己出海打捞上来的珍品,一大盆黄金蟹,身上色彩斑斓,咋一看还以为是从油锅里刚洗了个澡上来,一问小黑的哥哥,原来只是用水煮过,自带油黄的色彩。他们自己海里种的海螺,会飞的海鸭,家养的'土鸡,一大桌子丰盛的晚餐开启啦!
珏、晓妹和我坐在左边的一桌,桌边有个鸡笼,我们也顾不上新鲜的鸡粪味,开始享用这顿珍宝大餐。渔民靠海为生,他们天天吃的都是海味,像这样的餐如家常便饭,但对我们来说吃的是新鲜,新奇还有海的味道。我抓起一只黄金蟹不知道从哪下手,黑哥用当地的方言,拿起一只蟹比划着,拔掉蟹肚子底部一个小尾巴,把蟹背的花斑壳掰开,我们也照着这个方法迫不及待地开始海吃起来。掰开蟹壳,满壳的蟹黄油亮油亮,吃一口,美味浓香不停地冲击着味蕾,再细品一口蟹肉,鲜嫩可口,还有刚从海上爬出来的新鲜味。珏坐在我旁边也是大快朵颐,胸前的蟹壳已堆积成小山了。猪肉海鸭汤味道也极鲜,所有的菜没有放什么作料,连生抽也没有放,还有土鸡,也是香嫩可口,吃到的都是最原始的味道。从地里刚摘来的青菜吃起来也是一口清甜。还有那一碗指甲螺也是我从未谋面,一个形状如指甲片的螺片,螺片尾巴有一根长2公分长的须,长得小巧精致的,吃着感觉像豆芽一般。哪知是我吃错了,应该是吃那如黄豆般大小的螺肉,只是太小了还没尝出味来就钻到胃了。喝了一碗指甲螺汤,酸酸的美味!
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吃着,喝着,突然“扑通”一声惊停了所有人,扭头一看,珏侧躺在臭水沟里,“痛”得嗤牙咧嘴。“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我立刻从座位上跳起来,边埋怨边把他从沟里拉起来,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衣服,裤子和鞋子无一幸免,全都是黑泥沙,奇臭无比。我扶着珏来到洗手间!珏边走一瘸一拐地走着边嘟嚷“倒霉透了,真无语。”据小黑说这些黑泥沙是渔民下海后冲洗形成的,臭水沟介于两户村民之间,由于权属问题长年裸露,无人问津!我边为他冲洗鞋子边叮咛,只要没伤着就好,以后要记住什么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马大哈的习惯这次也要摔个教训。想着十几年前带着珏去菜市场,都要用两根小手指塞着鼻孔,如今天的这次臭水沟之摔肯定也会让他刻骨铭心。
一顿热热闹闹晚晏轰轰烈烈而来,浇着甘甜与美味,味蕾跳起了欢快的歌舞。凄凄苦苦而去,走了十几里都隔不断恶臭的印袭,还好人是安全回来了。一顿饭也吃出了苦乐相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