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在诗句中的意义选录7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鸟在诗句中的意义选录70句

古诗原文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古诗注释

①道:说。

②莫:不要。

③子:小鸟。望:盼望。

古诗意义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古诗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响,与儒者论理,与居士论道,与佛家论经。如果说李白是世间的精灵,随性而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济天下,仁义无边,又在知足中寻求解脱。

据说洛阳纸贵,据说长安居不易,白诗人曾是高傲的才子,后来与得道高僧相交,长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渐明白世间的生灵都有同样的生命,本没有贵贱之分。一首简单易懂的《鸟》,把鸟儿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一样,人不可以为自己强,而任意决定小鸟的生死。

如果说自然界的定义是生灵皆平等,那么人类社会的规则强化万物为三六九等。白诗人听高僧说,恶虽小不可为,善虽小必为。他曾经以为的生命不平等,终于转化为自然界的万物平等。此诗说的是鸟,其实喻义着现实社会,皇家贵族性命高吗?贫穷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样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诗人希望社会充满爱和欢乐。

白居易简介

唐代“诗圣”杜甫留下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著名诗句,可他本人却只活了58岁。在唐代,真正的文坛寿星是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8个皇帝的白居易。他最终以75岁的高寿辞世,是唐代诗人中最有养生之道的人。

白居易自小家境贫寒,步入官场后又不断遭受贬降,40岁之前一直疾病缠身。而在与医生、药书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了人之所以活不到百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不快乐。从此,他特别注重培养乐观的性格,修德养生。他寄情山水,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留下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等千古名句。即便是遭遇丧子和被贬的连续打击,他也能够用内心的修炼擦去眼泪,自己排忧解愁,通过撰写诗句得到心灵的.慰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他一生乐观情绪的写照。

74岁时,白居易辞官归隐。他组织了六位年过七旬的朋友成立了一个“七老会”,大家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饮酒赋诗、欢度晚年,尽显人生的豪气。其通达乐世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晚年的白居易,除了种花、种树之外,还经常到外面晒太阳、散步、练气功。他戒美味,主张饮食要素食淡味、不多沾肉味,他的家中有数位妻妾,却从不放纵。

在唐代的诗人中,白居易创下了“三个新高”:一是寿命高,享年75岁,要远比李白、杜甫高寿得多;二是著作多,他现存的诗文多达2800多篇,是唐代文人中留下著作最多的;三是文学成就高,他留下的佳作名句最多,千古不朽,而这些都和他注重养生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的第一人。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因才干凸显,升为左拾遗,薪水翻了一番,赋诗曰:“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刚入仕途,大才子白居易的运气就不错,国家调整了公务员的薪酬,不仅不再停发、下调工资,还把京官、外官的工资标准都提升了,低级文官每月能领16,000文。白居易时期的铜钱并没有贬值,还是一文相当于现在人民币5角。他月薪16,000文,折合人民币8000元,这个薪水不能算低。他用诗歌公示家产,表白心境,不让别人有行贿的机会,也不给自己留下受贿的空间。

那个时代,左拾遗可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可白居易却并不攀附权贵,以爱管“闲事”、敢谏闻名。因犯颜直谏,他被贬为地方官,先后任江州、苏州、杭州等地刺史。

在杭州时,白居易关注民生、大兴水利,亲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引水灌田,解决了当地的水旱灾害和市民吃水难的问题。随后他又实施了增修湖堤的水利工程,使湖水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人们为了纪念其功德,将其所筑之堤命名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白居易任满离任时,竟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部分俸禄留给了杭州府,作为公用经费的补充,使用了五十余年。离别之时,百姓站满了运河两岸,官员和百姓哭喊着随船送行了十多里。他在《别州民》一诗中记下了这感人的场景:“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白居易,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卸任后,两袖清风的他,只带走在山上拾到的两小块天竺山石,作为心爱之物。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他想,倘若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哪里还有天竺山的秀美?自己认为没有带走杭州一丁点儿东西,难道这石头不是杭州的东西吗?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贪污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他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悔恨万分,忍不住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居官近40年,始终清廉自守、一心为民。73岁那年,还壮心不已,兼济人民,倾自己资财,开凿了龙门石滩,排除了来往船只经常在此触石遇险的隐患。他亲民、爱民、忧民、为民,在当时那个社会,实属凤毛麟角。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文解释】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白居易《鸟》“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全诗赏析及翻译注释】白居易《鸟》“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全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词语解释】

道:说。

莫:不要。

【诗文赏析】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白居易《鸟》“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全诗赏析及翻译注释】文章白居易《鸟》“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鸟类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系统中的常见元素。鉴赏古典诗歌应该怎样解析文本中的鸟类意象呢?

首先,要区分鸟类意象在诗歌文本意象结构组织中地位的主从轻重。一般而言,某种鸟意象若是作为该诗歌文本的核心意象(又称主体意象),它或者是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化身、主观情志的投射,例如明代诗人张弼《渡江》(2011年高考重庆卷)诗中的沙鸥意象(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是属于核心意象(用于作为诗人自我形象的比照和衬托),诗人以到处飞翔的高洁、孤傲的沙鸥衬托出自己的孤单飘零之愁;或者是诗人有意塑造用以比拟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他者形象,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中某类人或仰慕、或厌憎、或嘲讽、或批判等等情感态度。若某种鸟意象是作为诗歌文本的陪衬意象(又称背景意象),它一般是作为核心意象(主体意象)的渲染、烘托或对比等作用,以突出核心意象的某一特征,强化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清代诗人厉鹗《晓至湖上》(2011年高考福建卷)诗中的野凫意象(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是属于背景意象。它作为湖上风景这一意象组织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寄寓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意愿。又如苏轼《减字木兰花》(2011年高考广东卷)词中的莺意象(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也是属于背景意象。刚刚学鸣叫的黄莺与下文微雨青草意象共同组成一幅充满生机惹人喜爱的初春景象。

其次,要熟记、积累古诗中常见鸟类意象习用的象征意蕴。象征是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又有公共象征与私设象征的区别。前者是指在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读者都明白何所指的象征。它与人的公共经验有关,指义性比较明确、单一,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积累,便不难理解。例如杜鹃之与思乡,白鸥之与隐逸,鸳鸯之与爱情,凤凰之与高洁,大雁之与伤别怀友等等,这些意象与其象征意义之间通常都能建立起相对明朗、集中的意义指向联系。这类公共象征型意象,其指称意义在同一个作者或者不同作者的许多作品中不断地重复着,成为引出某种现成思路特定情感的固定语汇,定型化了。而私设象征则是作者在具体作品中靠特定方法建立的个人化象征,它更多地与诗人个体经验和个人独特理解有关,其指向义比较隐晦、独特,要联系具体诗歌文本与诗人创作的背景来解析。

再者,在分析、阐释诗歌文本中某种鸟意象的内涵与作用时,应该细读文本,看清楚诗人是突出了鸟意象形、神方面的哪些特点,看清楚诗人是如何具体展现其特点的。形的特点通常包括形体、色泽、姿态、生活习性等,神的特点通常指其人格化的风度、性格、气质等。分析作用,则要注意辨明该鸟意象是属于主体意象,还是属于背景意象,深入分析意象之间的结构联系。

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中,解读鸟意象一类的试题,其命题设点通常有阐释鸟意象含义(2010江西卷)、分析鸟意象特点(2010山东卷)、解说鸟意象作用(2011重庆卷)等类型。下面试就前二者举例介绍。

例1:(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解题指津】题干要求分析子规意象的含义。联系诗歌标题送人归京师,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所表达的感情却并非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感情;通读四句诗,联系诗歌背后的注释,可知诗人的境遇;洛阳诗人陈与义在金人南侵的战乱中,南迁江南,每念及故乡沦陷,京师汴梁在金人铁蹄践踏之下,常有切肤之痛。因而分析子规意象的含义时,要看出国土沦丧,南北分裂这一时代背景,点出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

【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例2:(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问题: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解题指津】题干要求针对诗歌文本中特定局部诗句来分析凤凰意象的品性特点。解读诗,要注意细读限定诗句,抓住关键词,如醴泉山冈高鸣延颈彻望等名词、动词性背景意象,从中来看凤凰的生活习性,并推想它的情操。由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可以联想到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由九州八荒可看出视野开阔,理想远大。凤凰是该诗的核心意象,是诗人以凤凰自喻。诗人借它抒发了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参考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