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
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夏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乡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由近及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塞外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自然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时光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伤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山居之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自况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愁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恋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乐府诗集》)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乐府诗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李商隐《泊秦淮》
林寒涧肃——郦道元《三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思元书》
比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思元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思元书》
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柳宗元《小石潭记》
侧面描写
夜久语声绝,如闻气幽咽。——杜甫《石壕吏》
对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思元书》
设想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衬托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反衬)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反衬)
情景交融
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以诗入词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异曲同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9)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英雄失路之悲)
10)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以动衬静/以声响称静景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类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借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描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周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以典故入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1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5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7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11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12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比喻手法的诗句
1.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雨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1、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2、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2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4、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8、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9、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30、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31、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32、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3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35、借问飘飞雪:盈盈欲为谁?空留昨日情,不见旧时人。蕊寒香冷菊难觅,泪洒空枝梦不寻。踏雪有痕藏不住,疏影一抹亦报春。
含有比喻修辞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