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桃源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时年十九〕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来变。
当时知记入山深。
青溪几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辩仙源河处寻。
《临江仙·手拈黄花无意绪》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
卷帘芳桂散余香。
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罗巾浥泪别残妆。
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年代: 宋 作者: 李之仪
九十日春都过了,
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
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
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
空恨武陵桃。
《苏幕遮·碧云天》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桃源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江南春》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猫
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赠猫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猫捕鼠
罗大经
陋室偏遭黠鼠欺,狸奴虽小策勋奇。
扼喉莫讶无遗力,应记当年骨醉时。
蝶恋花
秦观
紫燕双飞深院静。簟枕纱厨,睡起娇如病。一线碧烟萦藻井。小鬟茶进龙香饼。
扫除菱花看宝镜。玉指纤纤,捻唾撩云鬓。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戏扑风花影。
得狸奴
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描写山水画的诗句
旧日畜来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安眼。
牡丹影晨嬉成画,薄荷香中醉欲颠。
倒是能知在从息,有声堪恨复堪怜。
二、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必恨,夏木阴阴正可儿-----------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三、 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春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舍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春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四、 冬描写山水画的诗句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寒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王维的水墨山水画中有诗的韵味。文学显然也可以成为绘画与音乐的主题。文学有时确实想要取得绘画的效果, 成为文字绘画, 或者想要取得音乐的效果而变成音乐。有时, 诗歌甚至可以成为雕刻似的。人们确实无法否认各种艺术都力图互相转借效果, 并在相当程度上取得了成功。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就是很好的例证。王维的`画以水墨山水画见长, 至今流传的画作有《辋川图》壁画摹本石刻的拓本, 另外还有后人托名的《雪溪图》和《江山雪霁图卷》等。
绘画史上, 一般认为王维是南宗之祖。“中国绘画, 唐以前以线条为主。至唐吴道玄始以凹凸法渗入人物画中, 山水树石亦别开生面。逮王维创水墨山水注重晕染, 遂开后来南宗风气。”王维的画和他的诗一样, 都注重意境的开阔。《江山雪霁图卷》中所描绘的景物, 使人联想到他的《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画笔从大处勾勒, 状群山之绵远、水势之浩瀚, 观《江山雪霁图卷》仿佛置身于其中, 达到物我两忘、亦画亦诗的审美境地。
现藏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雪溪图》, 长36.6厘米, 宽30厘米, 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 是王维代表画作。画面分三部分:最下方为山麓一角, 可想见山之雄肆, 左下角一座跨溪木桥;中部有三间茅舍、村店, 有几个人物活动其中, 房屋两侧植有高树, 疏落有致;上方即远景, 隐隐几座山坡, 有村舍掩映于茫茫雪色之中, 整幅画可谓乡村雪景中的一隅。一片寂静空旷的景象, 虽然有几个人物点缀其中, 有生活气息, 但在这茫茫天地与白雪的覆盖中, 人都显得渺小而又富有生趣。托名王维的《画学秘诀》言:“凡画山水, 意在笔先。丈山尺树, 寸马分人。远人无目, 远树无枝, 远山无石。”这是绘画上的构图布局技巧, 在处理虚实、大小、远近、高下、浓淡、疏密等关系时的处理技巧。这种画面构成技巧, 有助于创造画中意境。王维吸收了谢赫的“经营位置”技法, 善于表现空间与诗情画意。
王维的壁画也十分出色。《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王维:“清源寺壁上画辋川, 笔力雄壮……余曾见破墨山水, 笔迹劲爽。”王维不仅善画, 更因绘画而得到贵人帮助, 得以减罪。“安禄山之陷两京, 王维、郑虔、张通皆处于贼庭。洎克复, 俱囚于杨国忠旧宅。崔相国圆因召于私第令画, 各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勳贵莫二, 望其救解, 故运思精深, 颇极能事, 故皆获宽典, 至于贬降, 必获善地。”崔圆相国义救王维等画师, 正是因为怜惜王维等人的绘画才能。
王维的诗所描绘的画面有时大笔勾勒, 泼墨挥洒, 颇具写意效果;有时又是精雕细刻, 逼真描摹, 尽收工笔之妙。正如同时代殷璠所评:“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一句一字, 皆出常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