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解读
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晴天的西湖是一种美,雨中又别有情趣,是另一种美,二者各有千秋。诗人灵机一动,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西湖和西施仅一字之差,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这个比喻非常成功,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解读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这首诗主要是写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闲适开朗的思想感情,仅此而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似西施。《红绣鞋》【元】张可久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喜春来》【元】曹明善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蒋璨》【唐】宋
东阁郎官巧写真,西湖处士妙传神。《浣溪沙》【宋】葛胜仲
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西江月》【宋】辛弃疾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西湖念语》【宋】欧阳修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宋】林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杭州回舫》【唐】白居易经典语句.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的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下面是关于苏轼写雨后西湖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即在湖中饮酒。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译为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即正。
山色空濛:这里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的是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