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崖集

青崖集

元代诗文别集。5卷。魏初撰。据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魏初撰有《青崖集》10卷,但今已不存。现存5卷本《青崖集》,是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本集卷首无序。卷1为五、七言古诗及五、七言律诗,卷2为六言诗、七言绝句、赋,卷3为词、序、记,卷4为书、表,卷5为铭、神道碑,志铭等各体文章。他的诗格律坚苍,不失先民轨范。他的诗文多有可以补充元史缺失之处,如卷4所收奏议,所论都是当时要务。魏初之文叙事明白清楚,有诸元史所未涉及的史实。他的诗如《杭州大雪》,记至元二十年(1283)十二月七日钱塘罕遇的大雪;《观象诗》记至元十八年(1281)亲见大象的经过;《油井》言及石油的开采利用。都是可以证史之作,也说明魏初兴趣所在不止于应和酬答而已,这是他较突出的特点。当然,他的集中也不乏应酬之作,如挽诗较多,但总的来说他的确不属于“徒以文章贵”的应景文人。

青山集

青山集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赵文有《青山集》三十一卷,但久已散佚,清初已无传本。此本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八卷。卷一、二为序,卷三、四为记,卷五为碑记、赞、跋、书后之属,卷六为墓志铭,卷七为古体诗,卷八为近体诗、词。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饰。有《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珍本丛刊》本,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青溪漫稿

青溪漫稿

明代诗文别集。倪岳(字舜咨)著。倪岳是倪谦之子,谦谥文僖,岳谥文毅,父子俱得谥,自倪氏始。其集24卷。岳稿旧为其嗣子中书舍人霦所藏,正德年间熊桂刻于徽州。此刻本目录后有夹行注云:“文毅倪公《青溪漫稿》诗文七十八卷,《讲章奏议》二十一卷,南畿提学莆田黄公刊行二十四卷。”看来,24卷本是个选本,凡赋、诗、诗余、致语9卷,经筵讲章1卷,奏议4卷,颂表赞箴铭1卷,记1卷,序3卷,书说题跋策问1卷,碑及神道碑1卷,墓表志铭2卷,传、哀辞、诔、祭文1卷。前有李东阳序。《四库全书》著录本也是24卷本。李序评其集说:“诸疏亦尝考古义,稽故典,极陈利害,辞严理正,深得古人告君之体。至词赋碑表序记著述赋咏之作,长篇大章,泉涌山出,情兴逸发,事理兼备。”显然是过誉之辞。其实,倪岳的诗文成就不如其父倪谦。

青阳集

青阳集

元代诗文别集。余阙撰。《青阳集》是元人诗文集中流传较广的一种,有4卷、5卷、6卷、9卷等几种版本。《四库全书》曾据编修励守谦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是4卷本。目前可见到的主要版本,是5卷本、9卷本两种。9卷本卷数虽多,但内容却略少于5卷本,而且编次较混乱。现存的9卷本《青阳集》(或题为《青阳山房集》)是由门人郭奎辑刊、后学张毅补遗,明正统十年(1445)由沅陵县丞高诚汇刊。黄丕烈认为,高诚汇刊本在诸本中最善。5卷本中清嘉庆八年(1803)张祥云校刊的最晚出,编次也较合理。正统十年高诚刊本主要内容是:卷首有正统十年高谷序,王汝玉撰《青阳先生文集附录序》,程国儒序,李祁序,附有程文撰《青阳山房记》。卷1为诗,卷2为碑,卷3为记,卷4为序,卷5为书,卷6为铭,卷7为墓表,卷8为杂著。卷1—8为门人郭奎辑。卷9为张毅续辑,收诗14首,文8篇。一些晚出的《青阳集》都在卷末附录有关资料,如《元史》本传、宋濂撰《余忠宣公传》、元至正十八年(1358)贾伯良撰《余忠宣公死节记》等。正统十年所刊9卷本《青阳山房集》曾被收入《四部丛刊续编》。清嘉庆八年张祥云校刊5卷本《青阳山房集》,卷首有张祥云序。卷1为诗,卷2为策、表、书,卷3为序,卷4为记,卷5为杂著,卷末也有1卷附录。

清閟阁集

清閟阁集

诗文别集。十二卷,诗八卷。元倪瓒撰。倪氏诗集初为明英宗天顺(1457—1464)年间蹇曦所编刻。蹇曦自识云,其曾祖与倪瓒交好,元顺帝至正(1335—1340)间与王彝斋、张鹤溪等齐名,交谊最洽,题咏最多,因之彝斋季子藏有《霎林集》。天顺间,彝斋后人将《雲林集》重加编辑,蹇曦得而览之,惧屡抄愈讹,因而刊刻行世,名为《雲林诗集》,分为六卷、附录一卷。此编刻于天顺四年(1460),今仍传世,已收入《四部丛刊》。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瓒八世孙倪珵在蹇氏刻本基础上重刊。万历二十八年(1600),倪珵又刊《清閟阁遗稿》十五卷,包括倪氏之诗文。万历四十三年,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收上述六卷本。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毛晋刻《元人十种诗》,收倪瓒集,在六卷本基础上增“集外诗”一卷。此《清閟阁集》乃清曹培廉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编刻本。培廉在《清閟阁遗稿》基础上,重新编定,并加增补,分十二卷。卷一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五言、六言绝句,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卷八为七言绝句,卷九为词、赞、题跋,卷一○为杂著、尺牍,卷一一、卷一二为外纪。外纪上列遗事、传铭、赠答、吊挽之作,下专载诸家品题诗画语。有清康熙曹氏城书室刻本。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盛宣怀刊《常州先哲遗书》从曹培廉刻本刊出。

清惠集

清惠集

十二卷。明刘麟撰。刘麟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上元 (今江苏南京)人。弘治九年 (1496)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寓居湖州,与吴婉、施侃、孙一无、龙霓结苕溪社、号为 “苕溪五隐。”累官至工部尚书,谥号清惠。著有《刘清惠集》。本集为刘麟曾孙所编,万历三十四年(1606)由湖州知府陈幼学刊刻行世。共十二卷,包括诗二卷,奏疏、杂文九卷,附录一卷,附录也算入卷帙内;集前有朱凤翔序。序称“其文出入秦、汉,诗则骎骎韦、杜”,似有过誉之嫌;而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较为实际。王世祯 《艺苑卮言》评其诗说:“刘元瑞诗,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陈田 《明诗纪事》说,其 “所著兴趣天然,颇似击壤一派。”今观其集,其诗的确有些情趣,但精警不足,有的诗味甚少。刘麟的诗文集尚有抄本传世;一为明抄本,题名为《刘清惠集》,不分卷,十行,二十字,绿格; 一为清抄本,题名为《坦上翁集》 (亦不分卷)。

清江贝先生集

清江贝先生集

诗文集。明人贝琼撰。四十卷。琼字廷臣; 一名阙,字廷琚,崇德(今并入浙江桐乡)人。元末客游江浙间,张士诚据吴,累征不就。明初召修《元史》,官至中都国子监助教。是书分诗、文二集。文集三十卷,包括《海昌集》,《云间集》,《两峰集》,《金陵集》,《中都稿》、《归田稿》等。卷首有徐一夔《序》云:“其文驰骤奇崛,如长风驾涛,银山铁壁,澎湃叠至。”诗集十卷,收各体诗约八百余首。其诗风格平易,多为写景记事之作。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有明洪武刻本,《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又有明万历中刻三卷本,系据《皇明文衡》、《文章辨体》等所载汇辑而成。又有清康熙己亥(1719)桐乡金氏刻本。

清献集

清献集

南宋杜范(1181—1244)撰。二十卷。范字成已(一作成之),黄岩(今属浙江)人。嘉定进士,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及为御史,以言事忤时相,去职。淳祐中官至右丞相。卒,谥清献。有《古律诗歌词》、《杂文》、《奏稿》等。此集原为三十二卷,今仅存二十卷。收诗一百九十一首,文百五十五篇。文以奏札为多。所论多有关国计民生。诗以酬赠之作为多,亦有写景抒怀之篇。风格质朴。有《四库全书》本。

清献集

清献集

北宋赵抃(1008—1084)撰。十卷。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景祐进士。曾官殿中侍御史、益州路转运史,参知政事。因刚直敢言,不避权贵,被称为“铁面御史”。后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以宽为诒。拜资政殿学士。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罢职。卒赠太子少师,谥清献。此本依嘉定旧本重刊,卷首有陈仁玉序。含诗五卷,奏议五卷。计收诗近五百首。其文多关时政,如劾陈执中、王洪辰等疏。宋庠、范镇等亦见其劾章。足见其伉直敢言,不愧铁面。其诗多咏物颂景,皆轻便瞻艳,谐婉多姿,颇富诗情。王士祯《居易录》尝举其《暖风》、《芳草》、《杜鹃》、《寒食》等诗,称“掩卷读之,岂复知铁面者所为。”有明成化中阎铎刊本,嘉靖元年(1522)刻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清正存稿

清正存稿

亦名《宋宗伯徐清正公存稿》。诗文别集。宋徐鹿卿著。六卷,附录一卷。明万历中其十二世孙徐鉴巡按福建时于《家乘》中搜辑刊行。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卷首有十三世孙徐即登《清正存稿原序》。《豫章丛书》本一至六卷所载诗文与附录一卷所载之年谱、诰诏、史志,与四库本同。只第六卷多收词十二首。且有校勘记二卷,一卷为民国宛平刘家立校,一卷为民国胡思敬覆校。清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亦载徐鹿卿《清正集》六卷、附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