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稊米集

太仓稊米集

宋代诗文别集。70卷。周紫芝撰 。其中乐府及诗40卷,辞赋、铭、颂、赞3卷,各体文27卷。卷首有唐文若、陈天麟序及作者自序。书名取自黄庭坚书告其甥所说“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含有自谦之意。周氏曾说:“作诗先言格律,然后及句法”(陈天麟序)。唐文若序称其诗文“清新伟丽,自成一家”;陈天麟也说他“为文章不让古作者,其诗清丽典雅,虽梅圣俞当避路,在山谷、后山派中亦为小宗矣。”事实上,其诗并无江西诗派的枯涩生硬之弊。其词早年学晏几道,后学李之仪,终能一扫秾丽之风,自成一格。但是其集中有不少为秦桧父子贺寿的诗作以及为秦桧歌功颂德的诗文,均为谄媚权奸之作,故颇为后人所讥。此集始由陈天麟在宋代乾道年间刊行。《宋百家诗存》辑入周紫芝诗1卷,《两宋名贤小集》辑入其作2卷、均题为《太仓稊米集》。本集传世的善本,均为明清两代的抄本。

泰泉集

泰泉集

十卷。明黄佐 (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学者称“泰泉先生”。及其他著述凡二百六十余卷。生平著作宏富,有《泰泉集》、《乐典》。佐文章衔华佩实,足以雄视一时,其诗谈吐冲和,颇见研练,古体微伤堆砌,律体与七言断句极得唐人格意。《泰泉集》初由黄佐门人李时行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刻,其稿乃黄佐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时自定。凡十卷,前有屠应峻、林云同、薛应旂序。此外,万历年间,其嗣子在中、在素、在宏又重新编辑刊刻行世,署名《黄文裕公泰泉先生集》,凡六十卷。此集前载隆庆五年(1571年)制诰文,以及张璧、陈绍儒二序,后有其门人欧大任跋。现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存世。

檀园集

檀园集

明代诗文别集。李流芳(字长蘅)著。为李流芳自编。有崇祯年间刻本,凡12卷。前有崇祯二年(1629)谢三宾序。序略云:“予为嘉靖之三年,始谋刻四家文集。于时长蘅已病卧檀园,予躬致药饵,登床握手。长蘅好强起,尽出所著作,手自芟纂,得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合十二卷,题曰《檀园集》,授其侄宜之以应予之请,遂刻自《檀园集》始。明年正月长蘅没,予哭其家,为经纪其丧。已而刻成,因为之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著录。钱谦益《列朝诗集》评其人说:“长蘅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挥洒。山僧榜人,相与款曲软语,间持绢素请乞,忻然应之。”“书法规抚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其持择在斜川、香山之间。”“晚尤逊志古人,草书杜、白、刘、苏诸家诗,至数十巨册,故于诗律益细。”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诗说:“嘉定四君子中,以檀园为上,虽渐染习气,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灵也。”其文亦清新飘逸,风格雅淡。

汤子遗书

汤子遗书

清初学者汤斌所撰杂著。斌之学源出孙奇逢,治程朱理学,也不废陆王之说,虽以宋儒为主,亦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主张“身体力行” ,以正心诚意,讲求实用为本。尝谓: “圣贤义理,载于五经四书,而其要在于吾身,若舍目前各人进修之实,不以改过迁善为务,纵将注疏大全辨析毫厘,与己终无干涉。” 又说:“夫所谓道者,六经、四书之旨,体验于心,躬行而有得之谓也。非经书之外,更有不传之道学也。故离经书而言道,此异端之所谓道也; 外身心而言经,此俗儒之所谓经也。” (《重修苏州府儒学碑记》) 是书为其门人王廷灿所辑,复为编类,皆汤氏语录、诗赋、杂文、奏议等作,共10卷,末附年谱、誌状1卷。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王氏树德堂刻本及同治九年(1870年)睢州汤氏宗祠重刻本,《正谊堂全书》题为《汤潜菴集》。

唐愚士诗

唐愚士诗

诗文集。明唐之淳(1350—1401)撰。四卷。之淳字愚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建文初拜翰林侍读,与方孝孺同领修书事,寻卒。有《萍居稿》、《文断》等。是集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约四万七千余字。正文含诗文四卷。文含记等,诗含古诗等。此集诗文相间而总题曰诗,体例不合。集中作品亦未经简汰,金砾并存。其诗气格质实,无元季纤秾之习。其塞外诸作,记山川物产,颇具史料价值。《会稽怀古》诗一卷,凡五言古诗三十首,乃其少作,题下各有小序,仿阮阅、曾极、张尧同之例。所作如《舜庙》、《禹庙》等能不沿袭旧例而有己见。其文则思路敏捷,方孝孺尝极推之。有《四库全书》本。

陶庵全集

陶庵全集

明代诗文别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著。为黄淳耀门人陆元辅所编,初由张懿实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刊刻,有《陶庵文集》7卷、诗集8卷、《吾师录》1卷。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增加《谷帘学吟》1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陶应鲲又对康熙刻本进行了增益、修订,计有文集7卷、文补遗1卷、诗集8卷、诗补遗1卷、《吾师录》1卷、《自监录》4卷,共计22卷。《四库全书》即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深纯粹,一扫明季剽摹谲怪之习。而平日力敦古义,尤能以躬行实践为务,毅然不为荣利所挠。如《吾师》、《自监》诸录,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趋向极其醇正,而平易可近,绝无党同伐异之风,足以见其所得之远。文章和平温厚,矩矱先民。诗亦浑雅天成,绝无懦响,于王、李、钟、谭余派去之惟恐若浼,可谓矫然拔俗,卒之致命成仁,垂芳百世,卓然不愧其生平,可以知立言之有本矣。”其实,黄淳耀一些诗文的文学色彩颇浓。

陶山集

陶山集

诗文别集。 北宋陆佃(1042—1102)撰。十六卷。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之祖。熙宁进士,官授蔡州推官,郓州教授,国子监直讲等,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未几出知亳州。佃少从王安石学经,为政不以新法为是。有集二十卷,原本不传已久,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复辑成是集,厘为十六卷。有诗三卷,收七言古诗、律诗、五言律诗、绝句等二百二十四首;文十三卷,收札子、状、议、表、策、经解、制文、序、跋、记、书等,凡百二十二篇。其文论新法与王安石相左,故虽为师生,而政见相敌。诗以七言律诗见长。《试院夜雨思秦叔仲呈道》:“秋声秋色总无聊,千里相思鬓欲凋。独绕曲廊花院闭,夜深灯火雨萧萧”,有唐人风韵,方回《瀛奎律髓》称其格与胡宿同。其孙陆游诗鸣千古,也学有渊源。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清芬堂丛书》本。另《四库全书》本作十四卷。《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补一篇。

陶学士集

陶学士集

二十卷。明陶安 (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 (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年 (1368)命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著有《辞达集》、《知新近稿》、《黄岗寓稿》、《鹤沙小记》、《江行杂咏》等。后合为《陶学士集》二十卷。此书分体编次,收所作词、赋共为十卷;其文亦为十卷,而送人之序引居其半。人人以得其赠言为荣,故求之者多,可见其文名之盛;同时安还以儒臣司著作,于郊社、宋朝典礼,皆有奏议。如明初分祭南北郊,及四代各一庙之制,皆定于安,刑律亦安所裁定。然集中均不载此类之文,殆以朝廷公牍,同署者并非一人,故不复列入私集。世人言祝寿之序,自归有光始入集。考此集已有二篇,则此种作法非自归有光始也。陶安声价亚于宋濂,然学术深醇,其词皆平正典实,有先正遗风。一代开国之初,应运而生者,其气象固终不侔。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天马山房遗稿

天马山房遗稿

明代诗文别集。朱淛(字必东,一号损岩)著。为朱淛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间梓刻印行。凡8卷。前有隆庆三年(1569)朱得之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与其人说:“其诗文不事铅华,独抒怀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无俗韵,诵之想见其人,盖泽畔行吟,沉沦没世,而未尝有一穷郁怨尤之语,是为难也。至家居三十余年、于民生国计,切切不忘。集中所载南洋水利之议、山寇海寇之防,皆指陈利病,斟酌时宜,委曲以告当时,不以罢黜而漠视,抑又难矣。”《兰陔诗话》评其诗说:“损岩与马师山同批逆鳞,幸得不死,归隐天马。自谓罢官之岁,适与靖节相符,园中多种菊,每开时,必作数诗以纪岁月。其诗舂容和粹,无穷愁牢骚语。虽不规抚柴桑,其兴趣正自相同。”(《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铁庵集

铁庵集

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集久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久、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三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分类编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族孙良节编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