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集

咸平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田锡撰。三十卷。锡字表圣,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平兴国进士。累官谏议大夫,史馆修撰。遇事敢言,不避权贵。慕魏徵、李抗之为人。历事两朝,始终以谏诤为己任。原集五十卷,此本仅三十卷,乃后人重辑。含奏议一卷,书三卷,赋五卷,论三卷,箴铭二卷,诗六卷,颂、策、笏、记、表、状七卷,制诰、考词三卷。锡之奏疏,太宗颇重视,亲自署钥保管。锡之为人,亦为当时称颂。故其没时,范仲淹作墓志、司马光做神道碑、苏轼则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诗文乃锡之余事,亦气体磊落,如其为人。有《四库全书》本,《宋人集》丁编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咸平诗集》一卷,载其诗十九首,多为游景感怀之作。

相山集

相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王之道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书为26卷;《宋史·艺文志》载《相山居士文集》25卷,又《相山长短句》2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40卷;尤袤所撰王之道神道碑碑文则作30卷。因尤袤碑文乃据其子所作家状,故更可信。其书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重编为30卷。前15卷为古今体诗,卷16至卷18为词,卷19至卷29为制、表、札子、奏议、状、序、记、书、启、跋、杂著、墓志等各体文章,卷30系附录《加赠少师王之道敕》及尤袤撰神道碑。《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上侍郎魏矼书》和《上谏议曾统书》“所论九不可和之说,慷慨激烈,足与胡铨封事相匹,气节尤不可及。其它论事诸札子亦多明白晓畅,可以见诸施行。韵语虽非所长,而抒写性情具有真朴之致,盖有体有用之言,固不徒以文章工拙论矣”。

香溪集

香溪集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香屑集

香屑集

唐诗集句集。18卷。清人黄之隽撰。黄之隽(1668—1748)字若木,晚号石翁,松江(今属上海)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本书系作者早年所撰集。全书包括序1卷,诗17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文句而成。序中说:“应试屡黜,穷愁外侮,百感纷至。每用艳体为集句,寓美人香草之言,以写忧而寄思。”可以看出本书的特点。全书共有集句诗900多首,包括五七言各体,而以涉及艳情的诗篇数量最多,如《无题代寄》、《无题代答》、《别绪》、《脸红》等。每卷之后,注明各句诗的原作者及原诗题。《四库全书总目》称本书为历代集句诗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并指出,所集成的诗篇“对偶工整,意义贯通,排比联络,浑若天成”。本书有撰集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还有乾隆年间、嘉庆年间的刻本,曾收入《四库全书》。

襄陵文集

襄陵文集

又名《襄陵集》。文别集。宋许翰著。十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襄陵集》二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襄陵文集》二十二卷,均佚。此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与《历代名臣奏议》中辑出。卷一至四为制表等,卷六至八为论、状,卷九、一○为书跋祭文,卷一一、一二为墓志。翰尝自谓“作为歌诗,扬厉德业”(《谢元城刘待制举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启》),李纲亦称其“金石铿锵,诗句清也”(《祭许崧老文》),而今集中则无诗,则其诗已散佚殆尽。又《宋史·忠义传》称翰曾为陈东、欧阳澈“著哀词”,其文今尚见于《欧阳修撰集》卷七。集中失收,可据补。今传仅《四库全书》本。现存《永乐大典》录此集二十二条,其中有三条馆臣未收,见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萧茂挺文集

萧茂挺文集

一卷。唐萧颖士撰。萧颖士字茂挺,唐代散文家、诗人。兰陵 (今山东苍山)人。四岁知为文,十岁补太学生。通百家谱系及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 (735)十九岁时进士及第,对策为第一。曾任金坛尉,桂州参军。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与韦述、裴耀卿、席豫等友善,名扬天下。曾奉使至赵、卫间搜集遗书,久留不报,被劾免。后召为集贤校理。后又被淮南节度使任为扬州功曹参军,客死汝南。萧颖士工于诗文,与李华齐名,世称 “萧李”。他们都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主张文学 “尊经”“载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又好奖掖后进,名声远噪海外,连日本学者都愿拜他为师。其著作有《梁萧史谱》、《游梁新集》等多种。此书原集十卷,但宋元版本自明以来未见著录,清代各藏书家所收,均为旧抄本一卷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记:“此本为后人抄撮而成,非复十卷之旧矣。”《四库全书》所收也是一种抄本,其总目说,《唐志》载颖士 《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宋志》仅载 《文集》十卷,而 《游梁新集》已佚。此本前有曹溶名字二印,可能是曹氏所藏,仅有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史称其《与崔圆书》,今集中不载。《书录解题》所云柳并《序》,此本亦佚之。此集为后人抄撮《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而成,非复十卷之旧本。有旧抄本。

襄毅文集

襄毅文集

十五卷。明韩雍撰。韩雍,字永熙,江苏吴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成化十一年(1475),以贪欲纵酒被劾落职。正德间,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作诗味不浓,无甚佳作。著有《苑洛集》。是集凡十五卷。明自正统以后,正德以前,金华、青田流风渐远,而茶陵、震泽犹未奋兴。数十年间,惟相沿台阁之体,渐就庸肤。韩雍当其时,虽威行两广,以武略雄一世,不屑以雕章绘句为工。而英多磊落之气,时时发见于文章。故虽未变体裁,而时饶风骨。其杂文亦高视阔步,气象迥殊。韩愈所谓独得雄直气者,殆于近之。朱彝尊《明诗集》但称韩雍有集而不著集名。所录韩雍诗一篇,又非佳作。其《赐游西苑记》、《日下旧闻》均不载。《静志居诗话》绝无一字及韩雍。殆未见其集。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小辨斋偶存

小辨斋偶存

诗文集。明顾允成撰。八卷。允成字季时,无锡(今属江苏)人。宪成弟。万历进士。官礼部主事, 谪光州州判。曾上疏救海瑞。归田后与兄讲学东林,为东林党人。是集五万余字。含策、疏各一卷,说议等二卷,书二卷,文、诗各一卷。其中《救海瑞疏》、《争三王并封疏》等皆真气流溢,于当时颇有影响。《说议》等则为允成与其兄归田讲学东林之作,颇具史料价值。其诗仅收七十首,为《击壤集》派风格。有《四库全书》本,《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本,作八卷,附录一卷。

象山集

象山集

南宋陆持之编纂的陆九渊的著作集。28卷,《外集》4卷,另附《语录》4卷,共36卷,九渊号 “象山” ,故名。成书于开禧元年 (1205年) ,嘉定五年 (1212年) 由袁燮刊行。前28卷,皆书、表、奏、记、杂著、行状、墓志、墓碣等。《外集》 4卷皆程式之文。《语录》 4卷,本于集外别行,后重刻时乃附于集末,以成全书。集中的书信、杂著和语录互相发明,合而观之,更能清楚地反映出陆九渊的哲学观点。认为“天下有不易之理,是理有不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象山集》卷21) 。提倡心学,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同此心此理” (同书卷22) 。认为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同上) 。九渊之学以悟为宗,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就能确然有得。此书是研究陆九渊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四部丛刊》收录《象山先生全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有《陆九渊集》。

小畜集

小畜集

诗文别集。宋王禹偁著。三十卷。禹偁尝自次其文,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因以名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小畜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二十卷。其集北宋已有刊本,然久佚。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历阳沈虞卿尝刻之黄州,后有三个主要传本:一是宋刻补抄本。宋刊配吕无党抄本,清道光元年(1821)黄丕烈购于书摊。《四部丛刊》初印时取经鉏堂抄本,二次印时即改用此本,并附张元济撰《札记》一卷,为今通行善本。二为明野竹斋抄本。从宋刻摹写,有岳西道人复初(其人姓氏不详)手跋,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三乃清平阳赵熟典刊本。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于爱月堂。此本与上明抄本缺文讹字大略相同,或即从之出,惟辗转传刊,讹字更多。《四库全书》盖亦源出此系,凡赋二卷,诗十一卷,文十七卷。卷首有王禹偁序,卷末有沈虞卿跋。另《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除《小畜集》三十卷附札记一卷外,尚有《小畜外集》十三卷。今四川大学编《全宋文》又辑佚文三十八篇,北京大学编《全宋诗》又辑佚诗三十六首及断句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