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文别集。10卷。谢薖撰。本集所附绍兴二十二年(1152)苗昌言题跋称:作者与其兄谢逸“有文集合三十卷”。除去谢逸《溪堂集》20卷,则此集应为10卷。清人王士禛《居易录》称,他所见到的此书10卷中有诗7卷、杂文3卷,而《四库全书》辑入本,据提要说原只有诗4卷,实则仍录诗7卷、文3卷,末附苗昌言题跋。王士禛评谢薖的诗,认为在江西诗派中属清逸可喜,但与黄庭坚沈雄豪健之气则去之远矣。宋代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也说:“吕紫微(本中)评无逸诗似康乐,幼槃诗似玄晖。按康乐一字百炼乃出冶,玄晖尤丽密。无逸轻快有余而欠工致,幼槃差苦思,其合玄晖者亦少。”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小万卷楼丛书》本、《续古逸丛书》本,但均题名为《谢幼槃文集》。其中《小万卷楼丛书》本除将苗昌言后跋移为前序外,集中内容及分卷则概同于《四库全书》辑入的《竹友集》。
二十卷。宋赵鼎臣(约1101年前后在世)撰。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卫城 (今四川盐源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鼎臣工诗,才气飘逸。曾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和。故所作具有门径,能力追古人。刘克庄称其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警句巧对,殆天造地设,略不戟人喉舌,费人心自。”其杂文刻意研练,古雅可观,亦非俭陋者所能望其项脊。所著《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搜采汇集而成,诸体具备、蔚然可观。今有 《四库全书》 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诸丛书本。
诗文集。明柯潜(1423—1473)撰。二卷,补遗一卷。潜字孟时,号竹岩(一作喦)。莆田(今属福建)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第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邃于文学,性高介。为学士时即于院中构清风亭,植柏两株于后堂,人称为柯亭学士柏,后传为古迹。原集曾于嘉靖中刊版。此为抄本,已多缺佚。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约三万六千字。卷首有康大和、董士宏二人序。正文含五言古诗、七言绝句、表、书、赞、经筵讲章、疏等一卷,序、记、传、志铭、祭文、说、杂著等一卷,补遗一卷,附录三篇,其中有潜门生吴希贤撰《中顺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竹岩柯公行状》。其诗如《烟寺晚钟》、《吟室盆荷》等,多冲澹清婉,不落蹊径。其文如《陈情疏》、《复潘太守》等,则峻整有法度,不失明初先正之风。有《四库全书》本。
宋代诗文别集。30卷。林希逸著。据《宋史·艺文志》载作者尚有《鬳斋前集》60卷,已散佚不存。本书为其门生林式之所编。作者为理学名家,文章大多以宣扬理学为宗旨;在《学记》中论及文艺,尚有部分可取的观点。诗歌多遣兴应酬之作,无重大题材;作者擅长山水画,一些描绘山水的作品中往往富于诗情画意。《溪上谣》一诗写道:“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表现出隐居遁世的志趣。在题画诗中,亦偶有佳作,如《题马和之觅句图》就颇具幽默之趣:“先生隐几奴煨火,斜插疏枝破瓦樽。鹤梦未回更几转,吟成应是月黄昏”。
宋代诗文别集。林季仲著。《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的《竹轩杂著》为15卷,其书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录其诗文,重编为诗2卷(《四库全书总目》误标为“诗一卷”),文4卷,凡6卷。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称林季仲颇喜为诗,而且其诗“语佳而意新”。《四库全书总目》则指出:“季仲在绍兴中实负清流重望,故集中札子虽所存无几,而多力持正论、深切时弊之言。其赵鼎南迁以后所与简牍数篇,无不反复慰藉,词意谆挚。交道之笃,尤可概见。”并且评其诗云:“其所作虽边幅稍狭,已近江湖一派,而笔力挺拔,其清隽亦可喜也。”由于其集久佚,林季仲文名颇不为论者所知。
明代诗文别集。潘希曾(字仲鲁)著。此集是潘希曾的儿子潘徽请求黄省曾于嘉靖二十年(1541)校刻而成。有《竹涧文集》8卷,其中诗4卷,杂文4卷,又《竹涧奏议》4卷,共计12卷。另有附录1卷,墓志、小传之类。集前有东郡苏祐、江阴张衮序。今存此刻本。《四库全书》也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并在《提要》中说:“核其卷数,与《千顷堂书目》所载相符,盖犹旧本也。”程文德曾撰潘希曾传说:“公仪状秀伟,言辞辨正。平生读书,精思力究,发为文章,隽腴古雅,诗尤清婉,卓然名家。”其诗文评价显然过誉。今观其集,四库馆臣所言较为允当:“集中章奏,语皆剀切真挚,不为粉饰而深中事理,不愧其名。其平时虽不以文章著,而直抒胸臆,沛然有余,亦其刚正之气有不可掩遏者欤。又希曾治河,绩最著,小传称其别有治河录,今已不传。然集中条议修筑诸疏,措置规模,犹见一二,是尤切于实用之文,足以资后来考证者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1)可见其文文学价值不高。其诗有些情韵,但也很难说是“卓然名家”。
诗文集。明唐顺之撰。十七卷,外集三卷。顺之字应德,世称荆川先生,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学问渊博,留心经济。天文、地理、乐律、兵法、数学等无不精研。晚年曾督领兵船在崇明岛抗击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是集为无锡安如石所编,王慎中为之序。其文章在明代中叶屹然为一大宗,风格平易,流畅生动,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号称“唐宋派”。与前后七子等拟古主义相对抗,辑有《文编》,选录左、史乃至韩、柳、欧、苏、曾、王等古文,由此可窥见其师承及文章法度。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万历元年(1573)重刻本。《四部丛刊》据万历重刻本影印。又有清康熙间唐氏刻本,光绪间江南书局刻本。
宋代诗文别集。吕颐浩撰。吕颐浩谥忠穆,因以名集。《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吕忠穆集》15卷,其中“后三卷为《燕魏录》,杂记古今事”。《宋史·艺文志》也著录《忠穆文集》15卷。但旧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得文137篇,诗词58首,重为排辑,编成8卷。卷1、卷2为奏议,卷3为札子,卷4为表,卷5、卷6为状、书、启,卷7为序、跋、诗、词,卷8为《燕魏杂记》29条,并附洪迈等人《从祀高宗庙庭省札》及吕颐浩之子吕搢的谢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而《燕魏杂记》则“于古迹颇有典据”。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35选录其诗3首,而纪昀则以为3首诗格俱庸钝,只有《次韵蔡叔厚退老堂》语意差好。这3首诗俱不见载《四库全书》辑入的《忠穆集》。
宋代诗文别集。 10卷。赵鼎著。赵鼎事迹见《宋史》本传。绍兴五年(1135),赵鼎监修宋神宗、宋哲宗二朝实录成书,宋高宗亲书“忠正德文”4字赐之,因此名集。史称其为文浑然天成,凡军国机事,多其视草,有奏疏诗文200余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10卷。旧本久佚不传。今本系清初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搜辑而成。计有奏议64篇,骈体书启14篇,古今体诗274首,词25首,笔录7篇。又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12篇,仍编为10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日:“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观于是集,可以见一斑矣。“除《四库全书》本外,《乾坤正气集》本分为8卷。
元代诗文别集。原本100卷,现仅存81卷。许有壬撰。《四库全书》曾据河南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刚编成,并由门生集录缮写完毕,许有壬就去世了,其子许桢仓皇轻装南行,书籍遗稿损失殆尽。此后《至正集》便久无传本。明朝中期以后,《至正集》复出,已佚去19卷。仅有81卷。本书善本,有明崇道堂抄本。卷1为赋,卷2-11为古诗,卷12-22为律诗,卷23-28为绝句,卷29为绝句、联句,卷30-35为序,卷36-43为记,卷44-64为碑志,卷65为说,卷66为诔、传、解、铭、箴,卷67为赞,卷68为颂、辞,卷69为文,卷70为诏、制、表、笺、疏、启、卷71-73为题跋,卷74-77为公移,卷78-81为词。许有壬是元代后期的元老重臣之一,他从政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至正集》所收的许多作品可以补正史实。他的文章以雍容典雅为特点,诗词则因应酬之作较多,艺术水平较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