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宝祐年间( 1253—1258 )佚名纂修。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自《永乐大典》六千二百七十三卷中辑出。原为抄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昌柯逢时重刻,有武昌柯氏息园刊本。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置寿昌军,民国三年(1914)改为鄂城县。即今湖北省鄂州市。
宋代文言日记小说。南宋范成大撰。 《宋史·艺文志》入史部传记类,题《吴船志》。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类。《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较常见,均为二卷。本书是作者于淳熙四年(1177)从四川置制使任上奉诏回临安时在途中的日记,取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命名为《吴船录》。所经之地,凡有古迹、名山、胜景,或故旧招请,均停船旅游一番,并逐日记载。本书文字清新优美,游记色彩浓厚,与陆游《入蜀记》历来同被视为宋人长江游记文学的代表作。所记古迹形胜、风土人情甚详,并有考证。
地理考证著作。 明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此书据《史记》至《明实录》等史地专书,对北京到山海关一带许多历史地理情况详加考证,计有考蓟、补注《汉书》二燕传、辨石门、辨《一统志》杨令祠之误、辨柳城。考昌黎、辨三韩、考长城等二十三则,计一万一千余字。有1962年北京出版社据《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标点铅印本和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又作《吴门志》。江苏地方志。南宋范成大(1126—1193)撰。五十卷,首一卷。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资政殿学士。是书为石湖晚年所作, 约成书于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1193)。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分沿革、户口税租、土贡、风俗、城郭、宫宇、古迹、水利、人物、杂咏等39门。征引浩博,而叙述简赅。是研究南宋时苏州地区经济、文化、风俗的重要参考书。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名胜志。北宋陈舜俞撰。五卷。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庆历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山阴知县。著有《都官集》。熙宁五年(1072),舜俞因不行青苗法谪官山南,与友人刘涣游庐山六十天,穷探极观,无所不究,于熙宁末撰成是书。约二万五千字。卷端有李常、刘涣二序。分总叙山水、山北、山南、山行易览、十八贤传、古人留题、古碑目、古人题名八篇。总叙山水篇引东晋僧慧远《庐山纪略》山北、山南记述作者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南行,沿途经过的寺、观、洞、穴等名胜古迹,历史故实。山行易览详记山中一百五十余风景点之间里程。十八贤传记,慧远、刘程之、雷次宗等十八位隐居庐山的人物传记。古今留题录唐以前三十三人歌咏庐山的诗歌。古碑目录有当时大平观、太一观、东林寺、西林寺、简寂观五座寺庙中唐五代前碑铭志文。古人题为颜真卿、韦宙、严续等十八位唐宋大臣题名刻石。史料丰富,考据精赅,为现存第一部庐山专志。宋本明初国内已无完帙,《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三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吴宗慈经友人于日本大谷大学借得足本,与日本收入《大藏经》的大正本及《四库》残本互校后收入《庐山志副刊》出版,是为善本,并附吴氏《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校序》。
亦称《岛夷志》,海外游记。作者元汪大渊,字奂章,江西南昌人。1341年(元至正元年)以后,曾两次随商船浮海游历数十国,并曾亲临台湾。1344年前后根据旅行中见闻完成此书,计一百条。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至正间曾两附海舶,游东西洋数十国。据所闻见于至正十年(1350)撰成此书。约二万一千字。首有张翥、吴鉴二序。次载澎湖、琉球、三岛、龙涎屿(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龙多岛,一说今布腊斯岛)、交趾(越南中北部)、真腊(柬埔寨)、吉兰丹(今马来西亚东北吉兰丹一带)、丁家庐(今马来西亚丁加奴)、罗卫(在今曼谷湾西北叻丕一带)、罗斛(今泰国中部班塔欣一带)等
全国总志。清顾祖禹(1631—1692)撰。一百三十卷。祖禹字景范,自号宛溪子,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廊下人。聪敏好学,尤功地理。受父嘱考历代著述, “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至二十九岁(1659)以复明意愿始撰是书,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凡二百八十余万字。按明末行政区划叙述历史地理沿革,详记史实。舆地要览图36画,沿革表35份。顾氏在编著此书时,“以史为主,以志证之”,采正史、地志,旁及野史,参以山川考察。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说郛》。记载唐长安(今陕西西安)寺及塔的事迹,包括其名称、地理位置、状况、景致、佛像,及在其间发生的传说。据此可探寻唐长安佛寺之分布。《寺塔记》分上下两卷,原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的第5、6卷。《酉阳杂俎》续集,传世的刊本已不多见。196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寺塔记》是以明毛晋《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再用嘉靖间赵琦美脉望馆本互校,并加以断句成书。1983年再版。
西域游记。元刘郁撰。一卷。郁,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蒙古宪宗二年(1252),蒙哥派六弟旭烈兀西征波斯(伊朗),八年攻下报达国(伊拉克巴格达),擒其王并遣使献捷。九年,蒙哥派常德西使见旭烈兀。正月自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行经阿尔泰山进入新疆西北部,又西行经西亚地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一直到达阿拉伯半岛麦地那。是书记此行沿途见闻,约二千余字。对所经过的西亚各国地理山川、湖泊、气候、城镇、关隘、动植物、矿产、土特产、货币、医药、建筑、民族、风土人情等均有记载。又据所闻记密乞儿(埃及)、富浪(法国)等国情况。为研究东西交通史重要资料。有些记载与《元史》等颇多吻合。原书无传本,后自明刻《秋涧大全集》卷九十四《玉堂嘉话》中录出,始有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近人丁谦撰有《西使记考证》,收入《浙江图书馆丛书》;王国维有《西使记校录》,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可资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