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

英国作家丁·班扬(1628~1688)著。1678年伦敦出版。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西海的中译本。小说通过一个梦境写了主人公克里斯蒂安背着沉重的包袱在路上徘徊,不知何往。经传福音者的指点,他必须离开故乡“毁灭的城市”,朝着“天国的城市”前进。于是克里斯蒂安开始了他的天国历程。他的朝圣之旅体现了基督的一生。他所走的笔直而狭窄的路引导他走过沼泽,穿过绿林、翻山越岭,代表了人的坎坷曲折的道德生涯。他在开始时陷入“绝望之渊”的泥沼中与失望的诱惑相一致。在“困难之山”、“羞辱之谷”和“名利场”,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他受到的最后考验是被监禁在“怀疑城堡”,而他的逃脱最终证明了他抵御引诱的能力。克里斯蒂安最后在精神上作好了朝觐“天国”的准备;他旅途的最后路程——越过“愉悦山”走过“魔场”来到“比犬勤国”渡过“死亡河”,地入“圣城”。书中的讽喻意义是十分明显的。除宗教意义外,克里斯蒂安的历程也象征着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同时班扬运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英国乡村路上的一些景象和许多人物,如“无神论者”、年轻的“愚昧无知”、“马屁先生”、“爱钱先生”等,他们既代表抽象的概念,又是有血肉的活人。班扬把他们的动作和谈话写得非常生动具体,因此可以把班扬看成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天路历程》是宗教文学,同时又属于民间文学。班扬为他的宗教信仰曾两次入狱达12年之久。《天路历程》的三分之二成稿于服刑时期。《天路历程》对后来英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世界名著之一,被译成100多种文字和方言。

荒漠甘泉

荒漠甘泉

美国考门夫人(Mrs Cowman,1870—1960)著。1920年出版。以日记体讲述作者的灵修体验。《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书写了一年的读经心得和人生感悟,同时汇集了大量布道、宗教著述和圣诗的片言只语。贯穿全书主题的是信心和爱心。

爱弥儿

爱弥儿

全名《爱弥儿,或论教育》。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之一。半论文体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176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全书共五篇,书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的教育制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作者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唯物主义感觉论作为认识论基础的,同时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着。他反对经院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宗教信条,鄙视抽象的死啃书本,指责这种教学使“那些华而不实的学科在这个不幸的孩子周围造成了许多的陷阱” 。他在本书中探求一种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 “自然人” 的教育制度。指出,在自然状态中,人的唯一情感是自爱。这种情感是双重的:作为弧独的个人,这种情感使人爱护自己的肉体,害怕痛苦,厌恶死亡,力争幸福; 作为社会性动物,它又使人珍爱善良,热爱同胞,为大众谋利益,甚至为公共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后一方面是发展的、自动的,是人天生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卢梭称之为良心,指出人应该毫不犹豫地服从良心,甚至不惜违背理智。人生来是善良的,但文明的发展败坏了道德,使人们日益忘却良心的召唤。人人热心公共利益,只是为了确定个人私利。作者认为,消灭私有制,返于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造就生活在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却是可能的。这必须从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做起。这必然给儿童以 “自然教育” ,让儿童身心自然发展,养成“不染任何习惯” 的习惯。其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在生活和实践中用启发式,通过感官感受,促使儿童的感觉和理解能力,以及良心发现,以清楚动人的经验在儿童心灵上造成永久的印象。书中还讨论了对少年进行智育教育,对青年进行德育教育,和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等问题,提出了按年龄特征对受教者分期施教的思想。《爱弥儿》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贵族和僧侣大为僧恨,当众将它烧毁,但无法阻止其广泛流传。

沉船

沉船

《沉船》是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泰戈尔的长篇小说,1903年在报上连载,1906年成书出版。此书为作者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描写了青年大学生罗梅西和汉娜丽尼的爱情故事。两人热恋已久,互以身相许,但罗梅西之父命他回乡成婚。在罗梅西去迎娶新娘途中,与另一家迎亲船队同在狂风中沉船遇难,幸存的罗梅西漂到荒岛,巧遇另一船同时遇难的卡玛娜,二人误认为夫妻。后来,罗梅西知道卡玛娜并非自己迎娶的妻子,但他既不忍心抛弃孤苦伶仃的卡玛娜,又怀念与汉娜丽尼的旧情,在道德、人格和爱情、信誉之间,罗梅西进退两难。他决定为挽救卡玛娜而牺牡自己的爱情。卡玛娜了解事实真相后,痛苦出走,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丈夫。罗梅西又想与汉娜丽尼重归旧好,但饱受感情折磨的汉娜丽尼,“仿佛忽然遇见了一个可怕的鬼怪急于逃命似地跑开了。”罗梅西哀叹:“除了我自己,谁也不会需要我,让我到茫茫世界中去过我自己的生活吧。”作品用罗梅西这个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具有民主思想、学识渊博、道德高尚,但思想不能付诸行动,在传统观念前,是不会战斗的弱者。卡玛娜是泰戈尔塑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妇女形象。她聪明善良,但宗教观念使她甘愿做陌生人的妻子,套着封建的精神枷锁,在社会最底层做逆来顺受的精神和肉体的奴隶。她的命运反映了众多印度妇女的命运。此书情节曲折、离奇,心理描写细腻,写景状物富有诗意和抒情色彩,是泰戈尔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此书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了黄雨石的中译本。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著。本书的副标题为“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作者在“美国版序言”中,开宗明义道出本书的目的和特色;“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在本书中,作者正是从社会的整体联系和现实的意义出发,对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哲学家和学派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述。作者认为哲学家既是果,又是因,他们既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产物,又是后来政治制度信仰的起因。本书上册第1卷主要论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涉及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雅典文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斯多葛主义等学派和人物。在这卷中,作者着墨比较多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因为他们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作者认为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有:乌托邦思想、理念论、灵魂不朽的论证、宇宙起源论和知识与知觉关系学说,由此作者对柏拉图的思想来源、生活环境和各种学说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于亚里士多德,作者认为从他前人和后人的角度看,他的优点缺点都是巨大的。本书第2卷用2篇讲述教文和经院哲学家。这时期的哲学是“完全受天主教会支配着的”,“以种种混乱而告结束”。这个时期最有名的哲学家是圣奥古斯丁、司各脱和阿奎那。本书第3卷从文艺复兴时期写到现代逻辑分析哲学。作者认为近代哲学始于笛卡尔,经过贝克莱、康德到费希特的发展时期后,哲学上的主观主义开始与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携手共进。在本卷里,作者谈论了近30余位有名的哲学家和学派,并对马克思给予了较高的但又不确切的评价,他说:“他是大体系缔造者当中最后一人,是黑格尔的后继者,而且也像黑格尔一样,是相信有一个合理的公式概括了人类进化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难以脱出阶级意识和思维意识的局限性,但是作者也承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他个人关于哲学发展的见解有影响。

婚姻与道德

婚姻与道德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著。出版于1929年。分别论述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建立一种性道德、父权统治、男性崇拜、禁欲主义与罪恶、基督教的性道德、浪漫主义的爱情、妇女解放、性禁忌及在人类生活中爱情婚姻的位置等婚姻道德方面的重要问题。作者还对卖淫、试婚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证。作者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社会都由两个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所组成,即经济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婚姻和家庭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运用翔实的例证证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婚姻道德的演变过程及不同民族、国家的人的婚姻道德的差异性,以及婚姻道德的内容对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影响。书中认为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婚姻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特别是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善对婚姻道德影响最大。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破除旧婚姻道德的迷信,以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婚姻道德观乃是本书的主旨。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试婚问题,认为试婚是利大于弊的(在没有生育后代的前提下)。此外作者还就离婚,优生等问题作了阐述。最后作者从历史和道德的角度分别得出结论: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婚姻道德观来取代传统的婚姻道德观。人们将不再压抑自己的自然情感,而以男女间正常的性爱来促使健康人格的发展。罗素认为对人们进行婚姻道德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完满的婚姻应建立在男女双方人格的相互尊重基础之上,它既包括健康的生理状态,也包括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婚姻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长篇小说。显克微奇著。作于1896年。故事发生在尼禄统治下的古罗马帝国,通过一个贵族青年维尼兹尤斯和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少女莉吉娅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惨绝人寰的迫害——角斗场中血肉横飞,火刑柱上尸骨成灰;同时还描写了尼禄放火焚烧罗马城的劣迹,最后,尼禄终于在众叛亲离中被奴隶杀死,从而结束了他凶残的一生。作品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精炼流丽,形象鲜明,感情充沛,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瑞典20世纪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所著发表于1906—1907年的一部长篇童话,原名为《尼尔斯·豪里耶尔松奇游瑞典》,是一部世界童话名著。14岁的尼尔斯是个懒散的看鹅孩子,由于没有对小狐仙兑现诺言而被变成拇指小人。一变成“拇指”后他便发现自己能听懂禽言兽语。一群北飞的大雁从天上飞过,尼尔斯家的一只雄鹅受到诱惑也想试着跟随飞走,尼尔斯及时抱住了鹅脖子,但不仅没拖住鹅腾飞,反而被鹅带上了天空。雁群的领头雁对尼尔斯的傲慢很反感,但尼尔斯见义勇为在狐狸口中救了一只大雁,从而使领头雁愿意带他到它们要去的拉普兰。在瑞典上空飞行的日子里,尼尔斯目睹了黑鼠和鹤之间的恶战;观看了一年一度的鹤舞表演;遇上了活铜像,也遇上了慈善老人;看到一座海底城堡;被渡鸦劫持等冒险经历使尼尔斯不愿同雁群分离。大雁南飞,尼尔斯随雄鹅回到了家中,此时尼尔斯已变得善良勤劳,可以使父母感到自慰自豪了。

有产业的人

有产业的人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著名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家史》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06年。福尔赛一家祖上是农民,到第三代老乔里恩及6个兄弟4个姐妹时,已积聚了100万财富。一天,长房老乔里恩的孙女琼与工程师波辛尼举行订婚仪式,琼的叔叔索米斯带着妻子伊琳前来祝贺。伊琳是一个穷教授的女儿,为了摆脱冷酷的后母才与索米斯结婚的。但婚后她就后悔了,索米斯虽表面上温文尔雅,而骨子里却是一个冷冰冰没有一点感情的人物,他只奉行追逐财产的原则,被称为“有产业的人”,因此,伊琳的婚后生活很痛苦。在琼的订婚仪式上,伊琳认识了波辛尼。后来,索米斯要在罗宾山建造一所别墅,聘请了波辛尼来担任设计建造工作,在建造山宅过程中,伊琳和波辛尼彼此相爱了。这不仅使琼和老乔里恩感到痛苦与不安,而且对索米斯来说更是一个沉重打击。索米斯以工程造价超过预算为由向法院起诉。波辛尼败诉了,伊琳由于忍受不了索米斯的行为离家出走。然而不久波辛尼不慎被车撞死,孤苦无靠的伊琳只得又忍痛回到索米斯家。6年后,她终于勇敢地离开了索米斯独居,靠教授音乐课维持自己的生活。而老乔里恩最后也谅解了伊琳给自己孙女带来的不幸,在死前给了她一笔能维持独立生活的财产。小说以老乔里恩在罗宾山宅安然去世而告结束。此作是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深刻揭露了资产者贪婪的本性和被财产、金钱所腐蚀的卑劣灵魂。

骑虎

骑虎

《骑虎》中的故事始于1899年的春天,高尔斯华绥描绘了一场发生在福尔赛族群内部的重大变故。《有产业的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维多利亚式大家庭正在走向解体,那种曾经浓厚的自律守旧的家庭氛围也逐渐消失。在“世纪末”风气的撩拨之下,崇尚享乐与消费的人生理念盛行一时。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中,福尔赛人压抑已久的情感以一种不加约束的形式宣泄出来。第一个耐不住寂寞的是达尔第。他突然进入了一个“浪荡时期”,一反福尔赛人小心谨慎的生活哲学,将全部身家性命押注到了赛马之上,豪赌之后连“衬衫都输掉了”,之后他又对一名舞女着了迷,抱着“此时不做,更待何时”的想法,偷了妻子的名贵项圈去讨好这位街头女郎。事情败露,他留下一张“我要开始一个新生活了”的字条,便与情人私奔去了南美洲。索米斯本已独居十多年。然而到了1899年,他的心态突然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用作者的话来说,索米斯是受到了“女子的绝色吸引”之后,“思想又蠕动了”,那些“受到挫折而潜藏起来”的欲望又被重新勾起。年轻漂亮的女招待安妮特让他心旌摇荡。情人越是漂亮,没有离婚的索米斯就越是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