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上也是随处皆然。她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

恐惧

恐惧

斯蒂芬·茨威格著。富有高贵的律师之妻伊蕾娜与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发生了婚外情。某天, 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诈。害怕丑闻的曝光,担心失去富有的生活与高贵的地位,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猩红热

猩红热

在嘈杂忙碌的生活中,个人的生死实质存在是卑微的,无人注意的,他只有通过爱与被爱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歌颂的同时对社会的冷漠讽刺。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小说首次发表于1927年。一位年过六十、富有高雅的英国寡居女人C太太,旅人们对饭店发生的风化案发起激烈的争论之后,向“我”倾诉了困扰她一生的二十四小时经历:当年,也就是她丈夫去世的第二年,四十二岁的C太太独自一人来到蒙特卡罗,空虚寂寞的她在赌馆里迷上了一位嗜赌如命的年轻人。短短的二十四个小时里,C太太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只是好奇那双具有无限魔力的手,到急切挽救站在死亡边缘的他,再到意乱情迷失身于他,后来疯狂到不顾一切地想要和他远走天涯。可是,C太太一厢情愿的牺牲并没有让这个年轻赌徒洗心革面,换来的却是当众的侮辱和情感的欺骗,这样的结果使得C太太之后的人生蒙上了羞愧、痛苦和自责的阴影。

奇妙之夜

奇妙之夜

下面这些记述,是在男爵弗利特立希-米歇尔-冯-R的写字台里发现的,封成一小包。男爵这人,一九一四年秋在奥地利某龙骑兵团当后备役中尉时,已在拉瓦如斯卡战役中阵亡了。他家里人随便翻了翻这些文字,就根据标题推断这是他们亲人的文学习作,于是把这些记述交我审阅,并由我来决定发表事宜。我本人可绝不认为这些文字是虚构的小说,而认为这是阵亡者的真实经历,每个细节都是实有其事的经历。于是我发表了他这篇灵魂的自白,没作任何改动和补充,只是略去了姓名。

情感的迷惘

情感的迷惘

《情感的迷惘》由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所作的一部小说,学生罗朗来到新的学校学习,进行有关莎士比亚文学的学术研究。凯勒教授毕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关于莎翁的文章。教授的妻子阿娜曾是他学生中惟一的女性,教授与阿娜为了掩盖谣言而结合。在罗朗的一再坚持下,教授同意与罗朗一起完成关于莎翁的文学著作。在这期间凯勒教授与罗朗之间关系的发展已超出了师生的情谊。罗朗又与阿娜发生了不可抗拒的恋情。多年以后罗朗旧地重游,讲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变形的陶醉

变形的陶醉

《变形的陶醉》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首次出版于1982年。克莉斯蒂娜是奥地利某小镇一个邮局女职员,生活单调,工作枯燥,薪金菲薄,环境寒碜,只能在贫困中度日。忽然某日,阔气姨妈和姨夫将从美来欧,邀请她去瑞士度假旅游,经过姨妈的调理,丑小鸭变成了小公主,于是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高级衣衫、豪华饭店、乘车兜风……一夜之间,从毫不起眼、乏人问津的大龄剩女,变成了仪态万方、人见人爱的贵族小姐,无数绅士为她着迷。她沉醉在甜蜜的梦里不愿醒来,拼命地跟绅士们跳舞、调情、爬山、兜风、游玩,仿佛是要拼命补偿那早已逝去的黯淡无色的少女时光。可是,她只看到眼前短暂的风光,看不到这风光背后的危险。关于她真实身份的谣言悄悄传播开来,生怕自己秘密会暴露的姨妈急忙打发她走,懵然不知的她这才忽然发现这美好的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穿上原来的旧衣裳,带着原来的小藤箱,自己一个人从饭店搭车去了火车站,悄悄地走了。丢失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灰头土脸地回到现实中,母亲的去世更是让她无依无靠。苦闷彷徨中,她结识了穷困潦倒的退伍兵费迪南,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钟情。被生活重压无法喘息的他们,打算双双殉情自杀。可是某个机会又让他们心生异念,企图偷窃钱财远走他乡。费迪南为此做了完整的计划书,当克莉斯蒂娜看完计划书之后,故事却戛然而止。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奥地利作家斯·茨韦格的小说。“我”在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碰见了世界象棋冠军琴多维奇。“我”受好奇和敬仰之心驱使,怂恿一个象棋爱好者——富有、高傲的工程师马克·柯诺尔邀琴多维奇赐弈一局,琴多维奇起先不肯屈尊,后来柯诺尔答应下一局给他250美元报酬,琴多维奇才同意下棋。在对弈中,琴多维奇允许柯诺尔每下一着考虑十分钟并可与其他任何人商量对策。然而局势仍对柯诺尔有极大威胁。正在这紧急关头,一个瘦削苍白的人帮助了他,只几下就迫使琴多维奇举手言和。和世界冠军对成平局,这简直是奇迹。小说叙述者和大伙一起邀请陌生人单独和世界冠军一战,以满足大家的敬意。陌生人却很慌张,不敢出场,他讲了自己下象棋的“历史”。原来他是维也纳一个名门之后,法西斯分子为了从他那里得到由他监护的一批财产和一个反法西斯组织成员的情况,使用一个十分恶毒的方法迫害他:将他囚禁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没有同伴,没有图书,没有手表,没有纸笔。他为了抵抗孤独,挫败敌人企图磨灭他的意志的阴谋,他在心里背诗,回忆自己的过去,演算数学公式,但这些都不能抗拒孤独的袭击,他的精神眼看要崩溃了。在一次提审中,他意外地在审讯室里偷到一本象棋参考书。他狂热地研究起棋艺来,在一年完全孤独和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记熟了世界冠军各届比赛的150次战例,但这仍不能减弱孤独带来的痛苦,他于是又一个人自己和自己对弈,时间长了,他的“一个我”和“另一个我”竟然象两个真正的对手,互不相让,最后导致他得了精神分裂症。一天,他和自己对弈着,突然和“另一个我”“打”了起来,于是他被认为得了精神病而出了狱。这位陌生人在“我”和其他人的再三要求下,答应与世界冠军对弈一局,可是,当这位陌生人正要把世界冠军将死时,却旧病复发。世界冠军赢了。

摩尔·弗兰德斯

摩尔·弗兰德斯

《摩尔·弗兰德斯》是《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的另一部独特的杰作,被英国作家沃尔芙誉为“英国不多的伟大小说之一”。女主人公弗兰德斯生在监狱,在孤儿院长大,给贵族家庭当仆人。她被主人家的大公子诱骗后被迫嫁给她所不爱的二公子。婚后5年,丈夫病死,弗兰德斯成了寡妇。过了一段淫荡的生活之后,她再嫁给一个在殖民地拥有田产的人。不久,她发现丈夫就是她的亲哥哥,于是坚决中断了这种乱伦关系,重又开始贫困生活。弗兰德斯后来又几次嫁人,但都没有好结果。年过半百以后,她年老色衰, 只好靠盗窃为生,终于被投进监狱。流放到一个殖民地, 弗兰德斯遇见前夫杰姆斯,和他复婚。刑满后,他们返回英国,安度晚年。

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

俄国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完成于1836年。果戈理反对低级庸俗的情节剧和毫无思想内容的闹剧,他认为真正的“高级喜剧”应该是社会的“镜子”,喜剧中的人物不应该是漫画,而应该是活生生的性格和典型。《钦差大臣》就是这种新型的“社会喜剧”的典范。剧中描写从彼得堡来的花花公子赫列斯达科夫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于是市长把他请到家里,用女儿为钓饵以求升官晋级,其他官僚也纷纷行贿。当邮政局长私拆了赫列斯达科夫的信件之后,市长才发现了自己的愚蠢。作为一个讽刺喜剧,剧本最显著的特点是人物与情节极度夸张,甚至达到近乎荒诞的程度,但却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与说服力。市长这个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尼古拉一世专制政权下的贪官污吏的典型。盲目的自信和可笑的任性是他的经历和职业造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病。他对上司的恐惧、逢迎、欺骗和愚弄也折射出了最高统治机关的残暴和腐败。赫列斯达科夫也不是“天生的恶根”,他只不过是一个轻浮、自负、喜欢用夸大的幻想和华丽的谎言填补内心空虚的纨袴子弟。他经常把自己的狂言呓语作为一种即兴创作而自我欣赏。这种所谓的“赫列斯达科夫精神”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剧中其他人物,如一有机会就想害人的塞姆略尼卡,专门传播马路新闻的陶布钦斯基和波布钦斯基等,也都是这个丑恶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赫尔岑把《钦差大臣》称作是“现代俄罗斯的可怕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