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我国军事家几无不晓得孙子兵法那一本书,但墨翟的守城方法,似乎还未得到人们的十分注意。墨翟的时期,大约比孙武不过略后几十年。据墨子公输篇说,以技巧著名的公输般替楚困造成云梯,要来攻打宋国。

陔余丛考

陔余丛考

笔记。清赵翼撰。四十三卷。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是书为作者自黔西乞归后所作,因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全书五十三万八千字。编次以类相从。作者《小引》云: “余自黔西乞养归……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余卷,以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曰《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以类相从。 1~4卷论经义,5~15论史学, 16~21卷杂论掌故,22~24卷论艺文,25卷论纪年,26~27卷论官制,28~29卷论科举,30~31卷论风俗名义,32卷论丧礼,33卷论器物,34~35卷论术数及神佛,36卷论称谓,39~43卷为杂考证。是书考史论文,对典章制度,风俗名物,能明辨源流。

浪迹丛谈

浪迹丛谈

笔记。近代梁章钜著。二十五卷。凡正集十一卷,《续谈》八卷,《三谈》六卷。其中《丛谈》作于道光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846~1847),《续谈》作于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三谈》作于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章鉅字宏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军机章京,五任巡抚,兼署两江总督。著述七十余种。是书为著者晚年辞官告归后所作,著者于道光六年(1846)自薄城挈家过岭,将薄游吴会间,因感叹有家不能归,近于浪迹,故名。这部笔记涉及内容很广,它杂记清末时事、嘉道间人物事迹以及清代的某些典章制度,兼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词、碑铭、书画的评骘,此外还过录了一些作者同师友唱和赠答的诗作。所记以作者道光间游宦所见所闻为主,亦有谈诗论文,考订名物等内容。因所记多身经目击,故颇翔实有据。

归田琐记

归田琐记

清梁章鉅(1775—1849)撰。八卷。章鉅有《浪迹丛谈》已著录。按“归条”自云,作者“于道光壬辰(1832)引疾解组,虽归而实无田,越四年,奉命复出,又七年,复以疾引退”,“侨居浦城, 养疴无事,就近所闻见, 铺叙成书”,仿欧阳修《归田录》名其书。成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凡百二十七条,十一万五千余字。此集即为他随笔中的一种,是他晚年辞官归田之后,于道光二十三、二十四年(1843—1844)写就。全书共8卷,内容相当驳杂。卷1记述扬州的园林坊巷、草木虫鱼以及医药验方。卷2包括书札、寿序、家传、钱法,并记录一些生活琐事。卷3谈论历史人物、碑帖、书法和典章制度。卷4记载福建省人物和科第情况。卷5专记清代前期人物的琐闻轶事。卷6主要记述师友立身行事,兼及读书论学、诗歌楹联。卷7杂记小说、酒食和谜语等,卷8收录作者晚年的日记等。

潜邱劄记

潜邱劄记

札记。清阎若璩撰。阎氏生前并未成书,后人掇拾于散佚之馀而成帙,非其全豹。阎氏太原人,潜邱为太原附近地名,曾于《尚书古文疏证》卷六第八十一条下有“潜邱劄记”等字,故取以为书名。《四库全书》据吴玉搢重定本,删并为六卷。卷一杂考,卷二、三释地馀论,卷四丧服翼注,卷五补正《日知录》,卷六与人答问经史书。《四库提要》称其“言言有据,足为考证之资”。如:卷五“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如卫瓘、卫玠之流”条,“按,《晋书》玠乃瓘之孙,非弟也”;“《春秋》自僖公以前大夫并以长幼之字为称”条,“按:《春秋》自庄公十二年卫大夫已称子,石祁子是也,大夫称子,莫先于此。”其孙学林所刻,缀辑其祖残稿而欲一字不漏,故漫无体例。

歙砚说

歙砚说

一卷,辨歙石说 一卷。作者不详。《歙砚说》,主要记载歙砚石采掘之地,琢石之法,以及珍贵砚石的性质、声音、硬度、纹理、颜色等,并列举了“眉子”、“罗纹”、“金鈫”等珍贵砚石三十一种之多,也列举了砚石的十种病象。《辨歙石说》,专论珍贵歙石的纹理、星晕,凡二十七种。如,论“暗细罗纹”:“罗状虽细,晦而不露,纹理隐隐,石色微青黑。”又如,论“对眉子”:“石纹如人画眉而细,遍地成对者。”辨识颇为详尽,可资后世参考借鉴。现存《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等。

云林石谱

云林石谱

3卷。南宋杜绾撰。成于绍兴二年(1132)前。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云林石谱》是一部石器品专著。作者于所记诸石,各叙其名称、产地、采法、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声响、用途等方面,又为之品评高下。全书一百一十六目,有零璧石、太湖石、昆山石、形石、石笋、萍乡石、鱼龙石、穿心石、零陵石燕、玛瑙石、于阗石、柏子玛瑙石、端石、红丝石、石绿、镜孔、饭石、墨玉石、石镜、雪浪石、浮光石等。大多以产地名石。

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东溪试茶录

东溪试茶录

宋代茶书,宋子安撰,1卷,今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二、《通考·经籍考》卷四五均著录为朱子安撰,实误。清末王先谦寓目的旧抄本和四部丛刊本《晁志》均作宋子安,《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三著录的宋刊本和百川学海本《试茶录》也正作宋子安撰,两宋之际成书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也引作宋子安撰,《宋史·艺文志四》也称作者为宋子安,作朱子安当为传写之讹。今存十来个版本中,当以陆心源著录的宋刊本及百川学海本为最早。东溪属建安,当时是茶叶集散地。该书分绪论和八个题目。前五分叙焙名、北苑、壑源、佛岭、沙溪,说明诸焙沿革及其所属各个茶园的位置和特点;后三分叙茶名、采茶、茶病,讨论了采摘时间与方法。

煎茶水记

煎茶水记

唐代关于评品水质的茶书,张又新撰,1卷,今存。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父张荐,曾祖张鷟。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六详考其生平事历。元和九年(814)状元及第,十二年博学宏词科第一,因其又为京兆解头,时号“张三头”。尝为陇西军宾客,广陵从事,长庆(821~824)中,历官补阙,转祠部员外郎。性倾邪,谄事李逢吉,为之鹰犬,陷害李绅。《全唐诗》卷四八○录绅《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诗自注云:“张又新、苏景修,[李逢吉]朋党也”书中记述茶汤品质与泡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对后人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