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任諌官时,大旱,请对,乞驾出祈雨。仁宗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月一日当出。"先公曰:"臣谓是日无雨。"上曰:"卿何以知之?"曰:"陛下既知有雨,则安用祈求?知有雨而求,非诚也。天非至诚不格,臣是以知无雨也。"上曰:"明日当出。"先公曰:"臣乞传旨合门。"上即召近珰喻曰:"明日于醴泉观等处祈雨。"先公曰:"何不远出?岂惮热乎?凶岁百姓衣食将不给矣。"上每意动则耳轮先赤,厉声曰:"待去西太一宫。"先公曰:"乞传旨。"上曰:"卿不知典故,出城不预告也。"
三卷。南宋韩淲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后徙信州上饶。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 “挽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商时事,凄凉绝笔篇。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自注云:“时事惊心,得疾而卒。作所以商山人、所以桃源人、所以鹿门人三诗,盖绝笔也。”。据此可知,韩淲遭逢乱世,坎坷退居,赍志以没。是书当退居时所作,后散佚。《宋史·艺文志》没有著录,原书卷帙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将散见《永乐大典》中的内容,搜集起来,重新排次,定为上、中、下三卷。全书以类相从,大体上按有关史事、品评人物、考证经史、品定诗文、杂记山川古迹顺序排列,共一百九十八条。所记多有他书不载之遗闻轶事,考证颇为精详。如所记明道二年 (1033)明肃太后亲谒太庙事,可证《石林燕语》之误;大观四年(1110)四月命礼部尚书郑允中等修哲宗正史事,也可补史传之缺。其他议论,亦皆精审。《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 “在宋人说部中,固卓然杰出者也。”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证。今传版本,《四库全书》以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说库》、《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本排印,为通行版本。
一卷。南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一说处州遂昌 (今属浙江) 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 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国史》,后授和州文学。韩侂胄用事,赐出身入馆,为秘书丞,国史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等。龚颐正学问博洽,自六艺百家诸史之籍,无所不读,河图洛书,山镵冢刻,方言地志,佛道典籍以及骚人墨客之文,无所不记。至于讨论典故,订正事实,辨明音训,评论文体,虽片言只字,必欲推原是正。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因成是书。因其书室名芥隐,故名 《芥隐笔记》。全书一事一记,共一百三十五事。大体考证精核,具有根底。然舛谬之处亦时有之。如,韩愈“马上谁家白面郎”诗,误以为杜甫诗;《公羊传》孔父义形于色,误以为《左传》孔子之语;王昌龄“梦中唤作梨花雪”诗,误以为王建诗等等。每条之下多有注语,便于考证。然亦有舛错之处,如“班固宾戏”一条注文与正文不相应;“王安石草堂怀古”一条明注异同,而 “王建”一条注则明驳之,互相抵牾。似非龚颐正所自注,但出自谁手,则不可考矣。统观全书,考据精核者居多。《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 “不在沈括 《梦溪笔谈》、洪迈 《容斋随笔》之下,未可以卷帙多少为甲乙也。”不免有些过誉,但亦见其书价值矣。足资治史研文者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津逮秘书》、《唐宋丛书》、《说郛》、《四库全书》、《学津讨原》、《续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笑话。明冯梦龙(墨憨斋主人)撰。十三卷。梦龙有《古今小说》等“三言”已著录。此编在作者《笑府》基础上略为增益的笑话集(末卷附录谜语)。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口腹、风怀、贪吞、尚气、偏驳、嘲谑、讽谏、形体、杂记、隐语,共十四类四百条。有与《古今谭概》重出者。前有作者序曰:“古今莫非话也,话莫非笑也。……后之话今,亦犹今之话昔,话之而疑之,可笑也;话之而信之,尤可笑也。经书之史,鬼话也,而争传焉。诗赋文章,谈话也,而争工焉。褒讥伸抑,乱话也而争趋避焉。”在他看来或笑人,或笑于人,笑人者亦复笑于人,笑于人者亦复笑人,古今世界乃一大笑府,人人都于其中扮演角色。所收明代(间有前代者)笑话既录全备,经作者加工,更极精练多讽,一着纸而解人颐。盖冯氏于明末作家中,素以才情跌宕,风流蕴藉闻名,被称为明季天才狂士,其文字潇洒倜傥而大胆,于整理笑话中更见功力,学界、民间视为珍品。有《国学珍本文库》本、一九三六年襟霞阁主人重刊本。
笑话集:明佚名撰。不分卷。作者原署“乐天大笑生纂集,逍遥道人校刊”,不知编校者真实姓名。文前有“粲然子”评语:“古今漫录,雅俗兼收,义存箴警,一笑舒忧。”可见该书内容与编者意图。书中收笑话一百余篇,其中多数从民间流传中记录下来,虽经编者润色而不失原貌。内容多讽刺贪官污吏、官衙黑暗,语言清新活泼,构思多有艺术性。有万历间刊本。路工《访书见闻录》可资参考。
学术史著作。清江藩撰。八卷。“国朝”指清朝。全书列举清儒中“笃守汉学家法”的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从而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儒学的发展状况。但是,清人治经不仅注重汉唐注疏,而且兼采宋儒义理,实际上很难区分谁是“笃守家法”者,谁是专说义理者。又因为作者的门户之见很深,故书中所论也有不尽符合事实的地方。如把阎若璩列于首卷,将黄宗羲、顾炎武列于末卷,并在本书卷八说:“梨洲(黄宗羲号)乃蕺山(刘宗周,明末哲学家,学者称蕺山先生)之学,矫良知之弊,以实践为主。亭林(顾炎武号)乃文清之裔,辨陆、王之非,以朱子为宗。效两家之学,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汉学为不可废耳,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对此,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中指出,这是“刻黄、顾而宽于阎,是并阎氏之书未之考也。”另外,对胡渭、万斯大、方苞等的评价也有失公允之处。虽如此,该书以丰富的内容,精博的辨证,受到清以后多数学者的好评。该书有单行本,又有《粤雅堂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本。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学者。共三十余人,一一列为传记。对汤斌、陆陇其、李光地、张伯行等清代理学家,则认为他们已“具载史乘”,或已“从祀孔庙”,故略而不载。本书所录学者多“或处下位,或伏田间,恐历年久远,姓氏没湮,故特表而出之”(《国朝宋学渊源记》卷上)。故是书所列人物并非清代主要宋学代表人物。由于著者专宗汉学,门户之见较深,所以对书中所列人物亦“不无蹈瑕抵隙之意”,且记述亦过于简略,学术价值与影响远不如其《国朝汉学师承记》。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阮元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有新点校本。
一卷。不著作者姓名。《永乐大典》题为朱熹所作。今考书中引用诸说,有朱熹《家礼》,并且有朱子之称,故非为朱子所作。钱曾《读书敏求记》说:“《家山图书》,晦庵私淑弟子之文,盖逸书也。李晦显翁得之于刘世常平父,刘得之于鲁斋许文正公。其书以《易》、《中庸》、《古大学》、《古小学》参列于图,而于修身之旨归纲领,条分极详。”曾家所藏旧本,久已不传,世无刊本。书虽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备载其原文。然而首列《古小学本旨图》,中多《曲礼》内则少仪之事。与钱曾所说:“以《易》、《中庸》、《古大学》、《古小学》参列于图”,体例稍异。原因是诸儒相传此书,互有增损,行世者非一本,然其旨归相同。此书是先图而后说,根据《礼经》,依类标题,词义明显。自入学至成人,序次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宾礼”、“乐”、“射”、“御”、“书”、“数”诸仪节,至详且备。如“冠礼”,书中有《三加冠图》,绘有初加缁布冠、缁布冠、皮弁、次皮弁、爵弁、次爵弁的式样,文中详说颜色、尺寸。又有《加冠之图》,绘有加冠仪式详图,标明各人所在的位置,文中详说仪式的程序。而《负剑辟咡之图》、《乡饮之图》等,尤足以补聂崇义所未及。朱子《小学》详于义理,此书则详明于名物度数。二书相辅而行,本末互资,内外兼贯,均为旧时训课童蒙书本。书中数十种图和文字解释,为研究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其版本有《四库全书》本。
清代程石邻撰。该书对鹌鹑的生理、好斗、养殖多有精到叙述。如说头:头如蟹壳阔还平,突似彪豺凹似鹰。若得坚固如弹子,定然临阵作将军。嘴:直紧如钳确是锥,三棱似玉世间稀。千嘴不如三嘴好,披毛带血始为奇。腿:长劲粗圆骨法全,要如葱白两条悬。玉指千筋须忌扁,胫雄掌天必争先。骨:骨重筋多最是强,一条腹骨硬还长。鸢肩龟背棱撑样,鹤立如山压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