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骚》(しおさい),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中篇小说,他于1953年3月与8月先后两度前往神岛旅行,9月开始执笔创作,在1954年发表,作品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作者在五十年代初曾访问晚春的希腊。归国后,美丽的希腊使他产生创作冲动。他向往着古希腊肉体与知性的平衡,要在作品中表现远离当代文明、人情朴素的美丽小岛的生活以及小岛上毫无现代人苦恼与绝望的年轻人的爱情。由此,产生了这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住在伊势湾歌岛上的年轻渔夫新治与少女初江的热恋故事。新治高大健美,初江光彩照人。两人在悄悄相爱中,激情使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但理性与意志力又促使他们克制住各自的冲动。一个淫雨连绵的日子,当渔船遭到危险时,新治以惊人的水性与力量挽救了全船人的性命。曾竭力阻挠两人相爱的初江的父亲闻后,应允了两人的婚事。
日本长篇小说。三岛由纪夫著。1956年发表于《新潮》。随后,英、法、德、意、西班牙、瑞典、芬兰等国争相翻译出版,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高级官吏家庭。1945年经川端康成推荐,以短篇小说《烟草》进入文坛。一生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有全集36卷。其中不少作品被西方国家翻译出版。他的初期创作,主要受20世纪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和英国19世纪作家王尔德的影响,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后期创作思想日趋右倾,直至反动。他敌视中国,反对战后的民主主义运动,连篇累牍地煽动民族复仇主义,鼓吹武士道精神,拼凑右翼团体“盾会”,最后为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当众剖腹自杀。小说以一个大学生于1950年纵火烧毁金阁的犯罪案件为素材,旨在宣扬日本所有的“美”都应伴随着战败投降而彻底毁灭,流露出对日本投降无法挽回的忧虑和悲伤。主人公林承贤从少年时代起,就聆听父亲诉说金阁寺的美丽。后来,他真的去金阁寺做了和尚。林承贤口吃,经常遭到别人的嘲弄,苦闷孤独之际,愈发迷恋这座静止的庙宇。在他的心目中,金阁寺早已超越古建筑的范畴,成为日本人最完美的精神象征和支柱。为了不使金阁寺的美受到玷污,战争最激烈时,他曾期望金阁寺毁于战火之中。但是,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他的幻想破灭了,最后不得不亲自放火烧毁了这座古建筑。小说的文体典雅优美,被日本评论家三好行雄激赏为战后文学的“纪念碑作品”。
浸染日本古典戏剧至深的三岛由纪夫,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能”剧、“歌舞伎”、“狂言”、“谣曲”甚或希腊悲剧的影子。有的取其豪华壮丽的场景,有的吸收缠绵俳恻的情节,无论追求绚烂的“样式之美”或采撷动人的“精神之美”,三岛的小说世界俯拾可见日本传统的戏剧精髓。他之所以对传统艺能垂青,要追溯其幼年时期;由于和祖父母同住,经常随长辈观赏歌舞伎的演出,使得进入大学後的三岛对戏剧如痴如狂,不仅自己撰写剧本,甚至亲身粉墨登场: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于东京帝国剧场演出处女作《弁天娘女男白浪浜松屋店先的场》,之後便一头栽进如梦似幻的戏梦人生,直至昭和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自卫队前演出的切腹自杀一幕,何尝不是悲剧中最壮烈的终结方式。在三岛的生死观中有强烈的爱国危机意识,也有中世的末代绝望悲调,纠结的矛盾不仅反映于多样的作品中,也在现实人生中尽情演出,真令人不得不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发表于1949年。作品带有自传性质,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长历程,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面自白》不仅在文学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着一些能够清晰反映出三岛隐藏着的那一面的缘故,它还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假面自白》将与少年时期快乐的欲望相连的性愿望,极其正确而冷静地加以整理、表现,并将它作品化。 《假面自白》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评价为“三岛文学的核心和根子”。
《镜子之家》所有的故事都是在东京和纽约展开的。描写四个青年:一个是公司职员、一个是拳击手、一个是演员、一个是画家,通过这四个青年与镜子这个女子为媒介,展现了一幅巡游现代地狱的图景。现代的地狱,必须是都市的。所有小故事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东京和纽约。
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写于1954年(29岁时)。它是一个极端境况下的爱情故事。被裹入情欲的圆环的双方分别是:形容枯槁的老和尚(志贺寺上人)、陪着天皇睡觉的女人(御息所)。志贺寺上人(古代日本尊称和尚为“上人”)修习净土法门,今生今世的所作所为别无他求,只为往生“极乐世界”。他的修为很高。在其心底,所谓的“现实”就像一张静止不动的图画。但老僧无法真正入定。御息所(本意为“天皇歇息处”,代指天皇的侍妾)的出现搅扰了他。御息所来志贺赏花,掀动车帘的一霎,也掀动了老僧的眼睛和心灵——在精神与肉体相交的那种根源上,上人感到了震动,余波激荡,回旋不去,构成闭环……有了爱情,上人的修为就有崩坏的风险了。老僧要如何做?徒具精神的他,将用神思意念去应对和转化这场衰年的痴迷。
《旧书贩门德尔》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古怪但才华横溢的书商门德尔的悲惨故事,他每天都在维也纳咖啡馆进行交易。凭借其百科全书式的思维和对文学的热爱,这位出生于波兰的俄罗斯犹太移民受到当地咖啡馆的老板,客户喜欢和钦佩。然而,在1915年,他被诬告与奥地利的敌人合作,并被派往集中营。在他回来时,战争即将结束,一切都变了。他的头脑不再记得,他的眼睛不再能阅读,咖啡馆也换人了,他的顾客也消失了。门德尔最终死去,一贫如洗,被遗忘。
《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871—1872年首次在《俄罗斯通报》连载。《群魔》的故事取材于1869年莫斯科发生的涅恰耶夫案件。涅恰耶夫(1847—1882)是彼得堡大学的旁听生,曾积极参加1869年春彼得堡的学生运动。他跑到国外后,在日内瓦与巴枯宁接近,并学习了无政府主义的阴谋策略。1869年9月,涅恰耶夫携带建立反政府的秘密组织的计划到达莫斯科,还随身带着由巴枯宁署名的“世界革命同盟俄国分部”的委托书。他建立秘密小组,密谋成立了“人民惩治会” 。1869年11月21日,涅恰耶夫用恶意煽动、欺骗和恐吓手段,借口伊万诺夫有可能向当局告密,迫使“人民惩治会”的一群会员在莫斯科附近暗杀了他。作者用文学的形式叙述了这一事件。
《死屋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这部作品实际上可称为大型报告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沙俄苦役犯监狱的野蛮、残暴和极其可怕的图景。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对犯罪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是专制农奴制度下残酷的生存条件造成了人们的犯罪。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地下室人”的内心思想活动。该书描写一个虚构的、但作者认为他当时的社会不但可能,而且甚至必然存在的人物,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名年约40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小说以悲观主义对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历史乐观主义,认为思想和感情经常处于矛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