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界见闻录

灵界见闻录

艾曼纽·史威登堡著,记载了他1747年至1765年间在灵界的所见所闻所感。史威登堡(e.swedenborg),在后半生30年间所经历之灵界事物,被誉为“西欧历史上最伟大、最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所着的《灵界记闻》厚达8大册数千页,其中大部分至今被慎重的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内。据史威登保所言:“全部都是自己进入灵界的所见所闻,或是与灵交往所得来的知识。”美国诗人布朗尼克、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都对他的着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前后凡二十余年,我屡次把肉体留置于人间,成为脱壳的灵体,出入于人类死后的世界......」,史威登堡目击到死亡和死亡后的生命。他说当人肉体死后,马上接著的是一段心灵自醒的时段,在这个时段,世间所带的面具全被溶解了,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真实的自己,在此时,每个人用自己所相应(内心)的习性(指主导欲望),去塑造他自己的永生。具有神圣的或精神层面欲望(道心为主)的人进入天界;具有世俗的或物质层面欲望(尘心为主)的人进入地狱。地狱界的惩罚,乃是居住于该处的灵体自己招来的,而整个天界也因欲望中不同的善而分成不同的团体。也就是一个人在人世的生涯,将直接决定死后要永远生活的世界,凭自己在人世生活时,灵的内心最倾向于那一个世界,死后,灵体将凭著自己的(主导信愿)意志,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世界。

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

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最先由巴黎出版,书名为《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Folieetderaison: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1965年,该书根据缩写本出版了英译本,在英译本中福柯根据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缩写的“激情与澹妄”补充了一些内容,因而书名也改为《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andCivilization:AHistoryofInsani-tyintheAgeofReason)。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愚人船”、大禁闭、疯人、激情与澹妄、疯癫诸相、医生与病人、大恐惧、新的划分、精神病院的诞生和结论。书中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力图说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捕捉到的。它不能简单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

规训与惩罚

规训与惩罚

法国福柯著。发表于1975年。该书开篇以令人震惊的笔触描绘了1757年车裂死囚的残酷场面,继而详列80年后关押青年罪犯的巴黎监狱的单调日常生活,从而转入该书的主题:探讨惩罚犯人方式的重大转变之深层意义。认为,推动刑罚改革的动力不是出于对人的身体的尊重,而是为了实现一种更有效率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封建专制制度的权力被过度使用且公开展示,其作用于主体的后果是不规则的、功能失调的。刑罚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一种新型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或者一种新型社会关系的组织方式,福科将其称之为“规训”权力。这种新的权力体制借助各种方法来组织、训练和征服人的身体,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顺从的、富有生产力的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资源,即生产出“听话的身体”。福科在该书中考察了规训权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规训权力不仅体现于监狱、军队、医院、学校、工厂等等场所,而且它通过犯罪学、心理学、医学等等科学而作为知识规范、控制着整个社会。即这些知识区分了正常与反常、合法与非法,并建立了一套与正常状态相联系的标准和价值,现代社会不是通过明显的压制而是通过这些标准和价值来对人加以管制。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反响,而福科本人称该部著作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科洛迪的长篇童话。1880年在《儿童日报》上连载,1883年出版单行本。老木匠杰佩托用一段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取名为匹诺乔,意思是小松果。他长着长长的鼻子,戴着一顶尖帽。他非常顽皮,老杰佩托为了能让他上学,下雪天卖了自己惟一的外套,给匹诺乔买了一本识字课本,他却卖了课本去看木偶戏。他还非常轻信,偶尔得到几个金币想给老杰佩托买件外套,却听信了猫和狐狸的谎言去种金子,结果金币被骗走了。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救了他,他也准备好好学习了,却经不起诱惑,一再地犯错误。他说 一次谎,鼻子就会长出一截。在经历了种种历险之后,他逐渐改掉了贪玩、逃学、说谎的毛病,最后还变成了一个黑头发、有着明亮大眼睛的真正的孩子,养活年老的杰佩托。作品叙述了小木偶皮诺乔的神奇经历,也表现了小木偶纯洁无邪、正直的美好品质。想像奇妙,情节惊险、生动,语言幽默,富于教育意义,问世以来深受各国小读者喜爱。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合集而成。作品发表于1835~1873年。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最著名名的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意达的花》、《打火匣》等等。童话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以大胆丰富的幻想、绚丽多姿的笔触讴歌人类灵魂的真、善、美,赞颂人类对美与爱的追求,同时以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描写现实社会的贫富不均,把真挚的同情倾注于贫弱无助的底层人民身上。此外,作者善于把讽刺的锋芒隐蔽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以幽默所特具的力量或讽刺统治者,或嘲笑人性的痼疾。安徒生早期作品格调清新明朗,幻想浪漫离奇,中晚期流露出较多的悲观、感伤情绪。安徒生童话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童话作为一种自觉的个人创作进入文学殿堂,为文学童话的创作奠定了基石,扩展了童话的表现领域,把大量现实生活引入童话世界,为童话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安徒生童话包容了许多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使之不仅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而且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儿童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奥勃洛莫夫

奥勃洛莫夫

俄国作家И.А.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奥勃洛莫夫的童年、恋爱和事业塑造奥勃洛莫夫性格。奥勃洛莫夫本性温柔善良纯洁诚实,享受过高等教育,有条件成就一番事业。但他在自己闭塞的庄园,远离都市文明的“奥勃洛莫夫卡”度过童年,那里农奴家仆的侍候,父母亲属的溺爱把他变成四体不勤的少爷,形成他怠惰、慵懒,只会冥想害怕变动的性格。这性格伴随他一生,使他学无所长,做无成就,未及中年就成了一个离群索居,足不出户,卧床不起,胖得发愁的地主。作家描写奥勃洛莫夫的恋爱以及他和新兴企业家的交往,用爱情和友谊振奋不了奥勃洛莫夫来表现“奥勃洛莫夫性格”的本质,说明它是一种腐蚀人的灵魂,吞食人的生命的顽固力量。奥勃洛莫夫形象出现在农奴制废除前夜,加深了人们对农奴制腐败本质及其灭亡规律的认识。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曾写专文《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阐述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化身博士

化身博士

又译《杰克尔博士和海德先生的奇迹》。英国作家史蒂文生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杰克尔是位医学博士,他决定把人身上的善与恶的本性分开,使二者摆脱互相制约。为此目的,他发明了一种药物,并且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服药以后,高大的杰克尔变成一个瘦小的人。杰克尔给他取名海德。海德集中了杰克尔的全部邪恶,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他再服下药物,又变成受人尊敬的杰克尔。久而久之,杰克尔身上的邪恶占了上风,海德服药已不起作用,无法复原,他终于杀了人。这时杰克尔感到自己的实验失败了,最后只好用自杀来摆脱可怕的海德。

第二性

第二性

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著,1949年出版。本书以十分坦诚的态度,大胆而深入地探讨女性的人生和地位。指出妇女之所以屈从于男子,成为男人的第二性,是由长期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力量和传统势力造成的,而不是由女性先天的特质决定的。因此,任何人都不应阻止妇女选择独立自主的、真正体现自己价值的生存方式。论证了身体的构造不能决定人命运的观点,指出作为自然人的男性与女性的差别,包括某些已被人们公认为常理的差别,都是荒谬的成见,是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的产物。在西方社会中,虽然妇女权利得到法律承认,但只是抽象意义上的权利,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妇女的权利常常被传统习俗所限制。作者颇有见地的提出了妇女运动的新战略:必须重新分析女权运动,坚决摒弃迄今为止两性之间无价值的争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体妇女的自主意识,打破一切社会成见及自身的心理偏见,争取完全独立和男性完全同等的权利。只有这样,妇女才能获得自由、尊严及独立的人格。作者由于在书中为改善妇女处境提出的某些观点,触犯了宗教信念,而受到罗马教廷的指责,并把该书列为禁书。但该书问世后,轰动一时,受到好评,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现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经典。

名士风流

名士风流

法国作家西蒙·波伏娃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4年。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知识分子在二战后为法国的前途进行求索的故事。1944年的圣诞节之夜,功成名就的作家亨利在家里举行聚会,庆祝战争的胜利,讨论国家的前途。他们是思想文化界、政治界的一些风流人物。他的老师兼挚友迪布勒伊是位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成立了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左派组织,并把亨利创办的《希望报》纳入到这个组织中。战后两大阵营进入冷战,国际形势紧张,亨利和迪布勒伊发生了分歧。最后,由于两人的信念一致,走到了一起,亨利娶了迪布勒伊的女儿,迪布勒伊的妻子也因不切实际的婚外情又回到家里。综观整部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展示,真实地反映出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彷徨、求索的急切心情,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内部两大阵营的矛盾与冲突。该作获得1954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吉米与绝望的女人

吉米与绝望的女人

短篇小说《吉米与绝望的女人》同他的多数小说的主题一样,描写的是两性之间的故事。作品表现了一个有过婚史的文化男人的奇特的寻偶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他的情感与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