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鉴

人鉴

李圆净撰,二十五篇,分为一、忠 二、孝 三、悌 四、节 五、信 六、廉 七、俭 八、谦等等,每篇都有解读和两个善恶因果故事,事例殷实可靠,善恶显著,祸福分明,警惕性强,便于改过。读此书,等于上一堂历史人物课、道德教育课,远祸邀福课。可以提高自己德行,树立正气,扩大胸襟,明辨是非,也知道了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待人处事有此正反两方面兰本,做人就有方向。只向忠孝仁爱正义方面行去,无须利用权势巧计诈骗,所谓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枉费为小人。

法句经译注

法句经译注

佛教经典。亦称《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偈》等。古印度僧人法救(Dharmatrata,约前1世纪)著。早期佛教经典主要是以偈颂形式出现的,法救从各种佛典中“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而编著此经。该经主要收录了佛教的一些道德格言,阐述了佛教遵奉的道德准则,主张抛弃世俗欲望,诵经读典,守戒行律,追求佛教智慧,以求清静解脱。该经通常被看成是佛教的入门读物,南传佛教上座部国家以此为佛教必修之课。此外该经许多偈颂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意蕴深长,在巴利佛教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现已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百论译注

百论译注

佛教论书。古印度*提婆著,后秦*鸠摩罗什译.2卷。全书分10品,即舍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和破空品。继承龙树的中观学说,其特点为破而不立,全面破斥古代印度佛教以外的其它哲学流派。汉译本中,注有“修妬路”的段落是提婆的原文,此外是世亲的解释。此论传入中国后,成了三论宗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又间接影响了禅宗的思想。其推理方法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百喻经译注

百喻经译注

全名《百句譬喻集经》。亦名《百句譬喻经》、《百譬经》。佛教典籍。“譬喻”原为佛教十二品经之一,指以各种譬喻来叙述佛教道理。由古印度僧人僧伽斯那集录佛教经典中的一百则寓言故事编成,原名《痴花鬘》。南朝齐求那毗地译。四卷(一作二卷)。现存寓言九十八则,大都是原流传于印度的民间故事,寓意深刻,趣味隽永,具有一定的道德训诫意义。该经末尾对这些寓言与佛教教义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作了说明,谓“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并有金陵刻经处本及数种现代汉语译本传世。

寒山寺志

寒山寺志

寺观志。 清叶昌炽撰。三卷。昌炽,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翰林院侍讲,甘肃学政。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市西枫桥镇。叶氏返乡,受乡绅之托,广搜旧文,访询故老,纂为是编。宣统三年(1911)成书,约四万字。正文分桥、 寺、 象、 钟、碑、僧、产、游、事、诗、诸志十门,后附寒(山)拾(得)事迹,寒山诗集解题及诸家书牍诗话序跋考证。每门首有提示,引证诸书叙述于前,后以历代诗文、金石碑刻附本门下,对所录资料考证颇翔实。开篇载唐张继题诗枫桥寒山寺后,日显其名。志寺引《吴郡志》、乾隆《苏州府志》、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等十四篇志、诗、文、碑记。志碑录《宋王郇全书张继诗石刻》、 《明唐寅姑苏寒山寺化钟疏》、 《郑文焯画寒山子象》等篇。内容宏富,言简事赅,多所订讹。是研究宗教史和苏州史志参考文献。有民国十年(1921)刊本。

万历重庆府志

万历重庆府志

八十六卷,明张文耀修,邹廷彦纂。邹廷彦,巴人。重庆府明以前无志,明成化年间江朝宗始创修之。邹廷彦以其记述挂一漏万,且伪谬甚多,乃集群众之力,广搜博采,历二月而纂成兹编。《重庆府志》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共八十六卷,分为: 卷一,图考。卷二,沿革。卷三,星野、风俗、形胜、疆域。卷四至卷七,山川。卷八,城郭、关梁。卷九,公署。卷十,学校。卷十一,祀典。卷十二,礼制。卷十三,惠政。卷十四至卷二十,财赋。卷二十一,邮驿、水利、兵防、物产。卷二十二,宫室、坊表。卷二十三,古迹、丘墓。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八,宦表。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二,选举。卷三十三,辟举、封荫。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二,宦绩。卷四十三,流寓。卷四十四至卷四十八,往哲。卷四十九,隐德。卷五十,孝友。卷五十一,忠烈、行谊。卷五十二,烈女。卷五十三,仙释、土司。卷五十四至卷六十二,郡事纪。卷六十三至六十四,外纪。卷六十五,《华阳国志》。卷六十六至卷八十六,艺文。此志繁博精审,在明志中十分少见。有阴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传世。 (上海图书馆缺卷四至卷五十三)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写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泰肯定1812年俄国反对入侵的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质,谴责拿破仑的野蛮侵略,歌颂库图佐夫领导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多方面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但这只是小说的背景,它的中心主题是表现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根据托尔斯泰对俄国地主的看法,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鲜明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这是远离人民、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甚至在困难当头的重要时刻仍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沉湎于荒淫无耻的寻欢作乐之中;另一类是彼尔·别祖霍夫、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他们是接近人民的庄园贵族,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其中有的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探索和卫国战争的洗礼,最后在基督的《福音书》和宗法式老农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成为献身国家社稷和人民幸福的社会精华。作家否定前者,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肯定后者,给了他们以满腔热情的歌颂。整个长篇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借助于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提供了当时俄国城市乡村纵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象;其中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分析,性格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1831年出版的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 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杰作。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 15世纪的巴黎。卡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的弃儿,生 来奇丑:独眼、驼背、跛足。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 ·佛罗洛收留了他,成年后让他当敲钟人。“愚人节”的 夜晚,产生邪念的副主教指使卡西莫多劫持吉卜赛少女 爱斯梅拉尔达,但少女被国王卫队队长费比斯救出。少 女爱上了费比斯,当二人幽会时,副主教刺伤费比斯并 嫁祸于少女。法庭逼爱斯梅拉尔达认罪并判以绞刑。也 在爱慕着少女的卡西莫多在行刑前一天将她抢走,藏在 圣母院顶楼小房间内,对她百般照顾。巴黎下层社会的 流浪人为营救少女,围攻圣母院。国王派出军队镇压。 混乱之中,副主教抢走少女,威逼她选择:或上绞台,或 答应爱他。少女卑视他,宁死不屈。卡西莫多看透副主 教的丑恶面目,在少女上绞架同时,把副主教从顶楼推 下去摔死。两年后,人们在坟墓里发现卡西莫多的尸骨 和爱斯梅拉尔达的尸骨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想把他们 分开时,尸骨化为灰烬。小说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 露教会的黑暗与罪恶,表现了重要的社会主题,同时宣 扬了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美丑善恶同归 于尽,则明显反映了雨果的宿命论倾向。雨果一生创作 颇丰,有诗集26部,小说20部,戏剧12部及许多评论、 散文等。1827年的《〈克伦威尔〉序言》成为当时浪漫主 义的宣言,1830年的剧作《爱尔那尼》标志着浪漫主义 戏剧对古典主义的彻底胜利。他的诗集《静观集》、史诗 《历代传说》等被视为法国诗歌史上的杰作。1885年雨 果病逝,法国举国致哀,送葬者达百万之众。《巴黎圣母 院》有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敬容的中译本。

童年

童年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传记性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3年。着重叙述了高尔基童年时代的生活。高尔基生在俄国沙皇时代,那是一个黑暗的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他五岁时死去了父亲,度过了困难的、充满痛苦的童年。但是,苦难的生活,却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从小就从外祖父、两个舅舅等人的身上看到了残暴、吝啬和庸俗的市侩作风,他痛恨这一切。同时,他又从正直的青年工人伊凡、勤劳的老匠人格里哥里,特别是从无私的、慈祥而勇敢的外祖母那里,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从小就懂得痛恨压迫和剥削,同情受折磨的劳动者,逐渐形成他坚强的敢于反抗旧世界的革命气质。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图画,反映了在社会“底层”长大的儿童的共同的不幸经历。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所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出版于1847年,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苡的中译本。小说叙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刺克利夫是个被恩肖收养的弃儿。恩肖的儿子辛德力视他为奴仆,恩肖的女儿加瑟琳却与他相爱。后加瑟琳出于无奈嫁与阔少林顿,死于难产。希刺克利夫愤然出走。几年后归来已十分富有。为了对恩肖和林顿两家进行报复,他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萨贝拉,肆意虐待她,甚至虐待伊萨贝拉为他生的儿子。他还不惜加害于加瑟琳遗留的女儿小卡瑟,强迫病危的儿子和小卡瑟结婚。儿子死后,他独霸了恩肖和林顿两家的财产。在完全达到复仇的目的后,他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小说最后,主人公在寂莫与空虚中悄然死去。埋葬在加瑟琳的墓旁。以残酷手段进行报复导致的这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私有制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而个人的消极反抗则最终遭到失败。